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隔离病房内 宁波护士带武汉病人练八段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2-13 19:32: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中国宁波网记者沈莉萍 通讯员陈君艳

  宁波市中医院的呼吸内科护士邵玲到武汉已经半个多月了。

  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的隔离病房里,她常常和宁海县中医院的护士顾丽娜一起,带着轻症病人练习八段锦强身健体,舒缓情志,患者很喜欢这两位宁波来的中医护士。

  团队小伙伴互相帮助,非常给力

  邵玲是一位85后“老护士”。

  年三十晚上,正和家人一起“守岁”的她,接到了医院派遣她去驰援武汉的消息。没有任何犹豫,也没跟家里人商量,她就答应了下来。“我是呼吸科的资深护士,我不去谁去?”

  1月28日,邵玲作为浙江省第三批赴武汉医疗队踏上征程。当天落地武汉,入驻酒店已是晚上10点多。也许是舟车劳顿,也许是生理期快要来临,邵玲的腰痛突然发作了。

  接下来的两天,大量物资陆续到达。作为小组长的她,不仅要收拾好自己的行囊,还要保证每一位成员的物资分发到位。她没跟队员说起腰痛,默默地撑着腰搬运、整理。同组的男同胞看到了,都上前帮她。“出门在外,团队小伙伴总是互相帮助,非常给力!”

  听说邵玲腰痛发作,“娘家人”宁波市中医院给她寄去了伤膏、止痛药、腰托、艾灸。她觉得温暖,腰痛也好转了。

  初来陌生的环境,总有人无法很快适应。团队中有位年轻的护士心理压力过大,忍不住痛哭。邵玲搂着她的肩膀安慰:“病毒很快就会被打倒!你要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团队!”

  2月5日,宁波援鄂医疗队9名同志入党宣誓,正式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其中有6名都在邵玲的小组里,她是入党介绍人。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这么多并肩战斗的同事一起高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时,邵玲的鼻头,忍不住泛酸了。

  “这次是来打仗的,一定要坚持下去”

  邵玲要进驻的是新开设的病房,所以前期准备工作很多。直到2月3日16点,她才正式进入隔离病房开始工作。进入之前,她默默告诉自己:“我们这次来就是打仗的,无论多难,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隔离区工作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防护等级的差别,从酒店到病区,要换三套衣服,三双鞋。4个小时下来,全身都会被汗水浸透,耳朵也被口罩勒得生疼,鼻骨上的皮肤仿佛随时都有可能磨破……雪上加霜的是,她在上班的第二天来了例假,为了不影响工作,也为了节省物资,她每天都是戴着尿不湿上班。“那几天生理期的不适加上腰痛,确实很难熬,但是我这个没几天就能好,比起病床上患者们的无助,我这点难受不算什么。”邵玲是乐天派。

  工作近一周,邵玲和队员们面前摆了一道难关:物资告急,防护服的存量不多了。他们调整排班制度,将每4小时一班改为每6小时一班。这样一来,相当于每天少了两个人上班,可以节约一部分物资,但每个班头加上来回路程、穿脱隔离衣、消毒的时间,差不多要9个小时了。“我们不是来享受的,必须去适应。”邵玲说。

  平均每个护士照顾9个病人以上

  “在隔离区工作,我们就是患者唯一的依靠。”邵玲说。

  由于家属无法来探视,所以除了治疗外,喂饭、烧水、倒垃圾、换衣服等生活护理也必须由护士协助患者来完成。邵玲目前工作的病区共收治了39位病人,每班4个护士,平均每人照护9个病人以上,工作量可想而知,但邵玲仍然会尽可能地与患者多沟通。

  很多病人刚入院时都有孤单、恐惧、无助的情绪。厚厚的防护服下,医护人员看起来都是一样的。邵玲总会自我介绍:“我们是浙江医疗队的。”患者听到这句话,总会感激的朝她点头。

  有次夜班,凌晨4点半,一间病房骤然响起呼叫铃,邵玲和同事连忙奔过去。只见一位身高175厘米左右,体重将近170斤的患者瘫坐在地上,大口地喘着气。走近一看,患者由于腹泻,坐在一大滩粪便上爬不起来。邵玲顾不上脏,跟几个同事一起把患者扶坐在凳子上。这时候,患者血氧饱和度已经降到了58%,立即给他吸氧。渐渐地,患者血氧上去了(90%),呼吸困难也明显改善。她们又把患者扶到床上,给他换上干净的衣裤、擦洗身体。安顿好病人,她们又把地面处理干净,消毒完毕。忙好这些,医护人员的隔离服和鞋套上都沾满了污秽,只能依次去清洁区更换。

  “那一刻患者的身边只有我们,不管再脏,我们都得给他处理。”邵玲说。

  这样的事情虽不是经常遇到,但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大小便由护士协助在床上完成,却是常有的事。一位患者感激地说:“家里人,也做不到这样!”

  病区里有一位70岁的老爷爷,没有子女,相依为命的老伴也感染了,住在其他病区。老人有些耳聋,每天喋喋不休地问,老伴怎么样了,但老伴的名字又说不出来。邵玲几次说谎安慰老人:“你家老太婆这两天蛮好的,她让你好好配合治疗,到时候一起出院回家。”

  来武汉半个月,看到越来越多的隔离病房开起来,更多患者收治入院病情转好,邵玲很欣慰。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隔离病房内 宁波护士带武汉病人练八段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2-13 19:32:00

  中国宁波网记者沈莉萍 通讯员陈君艳

  宁波市中医院的呼吸内科护士邵玲到武汉已经半个多月了。

  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的隔离病房里,她常常和宁海县中医院的护士顾丽娜一起,带着轻症病人练习八段锦强身健体,舒缓情志,患者很喜欢这两位宁波来的中医护士。

  团队小伙伴互相帮助,非常给力

  邵玲是一位85后“老护士”。

  年三十晚上,正和家人一起“守岁”的她,接到了医院派遣她去驰援武汉的消息。没有任何犹豫,也没跟家里人商量,她就答应了下来。“我是呼吸科的资深护士,我不去谁去?”

  1月28日,邵玲作为浙江省第三批赴武汉医疗队踏上征程。当天落地武汉,入驻酒店已是晚上10点多。也许是舟车劳顿,也许是生理期快要来临,邵玲的腰痛突然发作了。

  接下来的两天,大量物资陆续到达。作为小组长的她,不仅要收拾好自己的行囊,还要保证每一位成员的物资分发到位。她没跟队员说起腰痛,默默地撑着腰搬运、整理。同组的男同胞看到了,都上前帮她。“出门在外,团队小伙伴总是互相帮助,非常给力!”

  听说邵玲腰痛发作,“娘家人”宁波市中医院给她寄去了伤膏、止痛药、腰托、艾灸。她觉得温暖,腰痛也好转了。

  初来陌生的环境,总有人无法很快适应。团队中有位年轻的护士心理压力过大,忍不住痛哭。邵玲搂着她的肩膀安慰:“病毒很快就会被打倒!你要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团队!”

  2月5日,宁波援鄂医疗队9名同志入党宣誓,正式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其中有6名都在邵玲的小组里,她是入党介绍人。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这么多并肩战斗的同事一起高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时,邵玲的鼻头,忍不住泛酸了。

  “这次是来打仗的,一定要坚持下去”

  邵玲要进驻的是新开设的病房,所以前期准备工作很多。直到2月3日16点,她才正式进入隔离病房开始工作。进入之前,她默默告诉自己:“我们这次来就是打仗的,无论多难,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隔离区工作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防护等级的差别,从酒店到病区,要换三套衣服,三双鞋。4个小时下来,全身都会被汗水浸透,耳朵也被口罩勒得生疼,鼻骨上的皮肤仿佛随时都有可能磨破……雪上加霜的是,她在上班的第二天来了例假,为了不影响工作,也为了节省物资,她每天都是戴着尿不湿上班。“那几天生理期的不适加上腰痛,确实很难熬,但是我这个没几天就能好,比起病床上患者们的无助,我这点难受不算什么。”邵玲是乐天派。

  工作近一周,邵玲和队员们面前摆了一道难关:物资告急,防护服的存量不多了。他们调整排班制度,将每4小时一班改为每6小时一班。这样一来,相当于每天少了两个人上班,可以节约一部分物资,但每个班头加上来回路程、穿脱隔离衣、消毒的时间,差不多要9个小时了。“我们不是来享受的,必须去适应。”邵玲说。

  平均每个护士照顾9个病人以上

  “在隔离区工作,我们就是患者唯一的依靠。”邵玲说。

  由于家属无法来探视,所以除了治疗外,喂饭、烧水、倒垃圾、换衣服等生活护理也必须由护士协助患者来完成。邵玲目前工作的病区共收治了39位病人,每班4个护士,平均每人照护9个病人以上,工作量可想而知,但邵玲仍然会尽可能地与患者多沟通。

  很多病人刚入院时都有孤单、恐惧、无助的情绪。厚厚的防护服下,医护人员看起来都是一样的。邵玲总会自我介绍:“我们是浙江医疗队的。”患者听到这句话,总会感激的朝她点头。

  有次夜班,凌晨4点半,一间病房骤然响起呼叫铃,邵玲和同事连忙奔过去。只见一位身高175厘米左右,体重将近170斤的患者瘫坐在地上,大口地喘着气。走近一看,患者由于腹泻,坐在一大滩粪便上爬不起来。邵玲顾不上脏,跟几个同事一起把患者扶坐在凳子上。这时候,患者血氧饱和度已经降到了58%,立即给他吸氧。渐渐地,患者血氧上去了(90%),呼吸困难也明显改善。她们又把患者扶到床上,给他换上干净的衣裤、擦洗身体。安顿好病人,她们又把地面处理干净,消毒完毕。忙好这些,医护人员的隔离服和鞋套上都沾满了污秽,只能依次去清洁区更换。

  “那一刻患者的身边只有我们,不管再脏,我们都得给他处理。”邵玲说。

  这样的事情虽不是经常遇到,但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大小便由护士协助在床上完成,却是常有的事。一位患者感激地说:“家里人,也做不到这样!”

  病区里有一位70岁的老爷爷,没有子女,相依为命的老伴也感染了,住在其他病区。老人有些耳聋,每天喋喋不休地问,老伴怎么样了,但老伴的名字又说不出来。邵玲几次说谎安慰老人:“你家老太婆这两天蛮好的,她让你好好配合治疗,到时候一起出院回家。”

  来武汉半个月,看到越来越多的隔离病房开起来,更多患者收治入院病情转好,邵玲很欣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