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武汉上演宁波速度!援鄂医疗队12小时筹建重症病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2-15 11:19: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莉萍 通讯员 陈静娜

31.jpg

(2月9日傍晚,宁波第四批援助湖北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出征。)

  从2月10日进入武汉市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待接管病区清点设备,到一切准备就绪等待患者入住,宁波市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创下了“12小时筹建重症病区”的惊人速度。

  医疗队进驻的两个病区,位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尽管医院基础条件不错,但作为从普通病房临时改建成的隔离重症病区,宁波医疗队面临着两个重大挑战:一是隔离防护设施物资“零基础”,二是超过一大半的队员没有重症医学或隔离病房工作经验。

  “战时状态,少提要求,自己克服!”宁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书记阮列敏定下第一条“纪律”。从2月10日早晨8点“交接”,到20:00完成重症隔离患者收治准备的12个小时,宁波医疗队开启了全线冲刺模式。

  援鄂医疗队后勤保障负责人、市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姜新平带领禹海航、罗守军等组成设备物资保障组,会同医疗组紧急梳理物资清单,检查第一批物资适用性,一边迅速向市卫生健康委发出一份详细的“援助申请”,一边“就地取材”,尽最大努力满足临床需要。仪器安装人员缺乏,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自己动手解决。监护仪数量不够,根据临床需要动脑筋紧急采购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医护队员则在董绉绉、崔俭、葛庆青等的带领下,20人一组过筛式培训,每个人都必须熟练、精准地完成防护装备穿脱,熟悉院感所有要点、隔离病房工作流程等。整体培训后,分组再逐一过关。有的回到驻地又练习到深夜。

  “他整整48小时没有离开病房……他除了管医疗,还帮着我们一起管物资设备……”队员罗守军说的人是王志宇,宁波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此次王志宇带学科、抓管理、带队伍、管支部的多重任务,可以说是整个医疗队里“角色”最多、任务最重的队员之一。

  医疗队抵达武汉后,身为医疗专家的王志宇并没有去酒店休息,他一言不发随物资保障组留在了机场。清点、登记、搬运……直到凌晨6点运送最后一批行李到酒店,他才匆忙合衣躺下。2个小时后,他又出现在光谷院区。第一个进病区交接、摸清底数,第一时间指导保障组列出需求清单,牵头制定病区工作制度、收治流程。王志宇争分夺秒地“抢时间”,从2月10日进入病区,到2月11日回到驻地,他整整坚守了48小时。

78.jpg

  跟王志宇一样肩负重任的,还有李惠利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董绉绉。对重症医学专业出身且有多年管理经验的董绉绉来说,最为难的并不是硬件问题,而是怎样“排兵布阵”。

  面对还叫不出名字的30多个医生参差不齐的工作经历、技术水平,董绉绉动足脑筋,想方设法摸清楚情况,并合理“搭配”,以大组长为核心的3个医疗组很快组建。

  随后,他马不停蹄对三个组进行工作流程、诊疗规范等的培训,又一遍遍梳理、优化病区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从落地武汉的72小时里,董绉绉只睡了十来个小时,其它时间几乎都钻在另一个病区里。

88.jpg

  正是在这样强有力的战斗下,宁波援鄂医疗队齐心协力迅速打开局面,为战“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隔离病房医务人员“速成班”成效,在2月11日开始正式收治患者时就充分显现,面对集中转来的80多名重症患者,医疗队有序高效运转,争分夺秒精准施治,真正体现了“宁波水平”。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武汉上演宁波速度!援鄂医疗队12小时筹建重症病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2-15 11:19: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莉萍 通讯员 陈静娜

31.jpg

(2月9日傍晚,宁波第四批援助湖北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出征。)

  从2月10日进入武汉市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待接管病区清点设备,到一切准备就绪等待患者入住,宁波市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创下了“12小时筹建重症病区”的惊人速度。

  医疗队进驻的两个病区,位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尽管医院基础条件不错,但作为从普通病房临时改建成的隔离重症病区,宁波医疗队面临着两个重大挑战:一是隔离防护设施物资“零基础”,二是超过一大半的队员没有重症医学或隔离病房工作经验。

  “战时状态,少提要求,自己克服!”宁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书记阮列敏定下第一条“纪律”。从2月10日早晨8点“交接”,到20:00完成重症隔离患者收治准备的12个小时,宁波医疗队开启了全线冲刺模式。

  援鄂医疗队后勤保障负责人、市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姜新平带领禹海航、罗守军等组成设备物资保障组,会同医疗组紧急梳理物资清单,检查第一批物资适用性,一边迅速向市卫生健康委发出一份详细的“援助申请”,一边“就地取材”,尽最大努力满足临床需要。仪器安装人员缺乏,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自己动手解决。监护仪数量不够,根据临床需要动脑筋紧急采购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医护队员则在董绉绉、崔俭、葛庆青等的带领下,20人一组过筛式培训,每个人都必须熟练、精准地完成防护装备穿脱,熟悉院感所有要点、隔离病房工作流程等。整体培训后,分组再逐一过关。有的回到驻地又练习到深夜。

  “他整整48小时没有离开病房……他除了管医疗,还帮着我们一起管物资设备……”队员罗守军说的人是王志宇,宁波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此次王志宇带学科、抓管理、带队伍、管支部的多重任务,可以说是整个医疗队里“角色”最多、任务最重的队员之一。

  医疗队抵达武汉后,身为医疗专家的王志宇并没有去酒店休息,他一言不发随物资保障组留在了机场。清点、登记、搬运……直到凌晨6点运送最后一批行李到酒店,他才匆忙合衣躺下。2个小时后,他又出现在光谷院区。第一个进病区交接、摸清底数,第一时间指导保障组列出需求清单,牵头制定病区工作制度、收治流程。王志宇争分夺秒地“抢时间”,从2月10日进入病区,到2月11日回到驻地,他整整坚守了48小时。

78.jpg

  跟王志宇一样肩负重任的,还有李惠利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董绉绉。对重症医学专业出身且有多年管理经验的董绉绉来说,最为难的并不是硬件问题,而是怎样“排兵布阵”。

  面对还叫不出名字的30多个医生参差不齐的工作经历、技术水平,董绉绉动足脑筋,想方设法摸清楚情况,并合理“搭配”,以大组长为核心的3个医疗组很快组建。

  随后,他马不停蹄对三个组进行工作流程、诊疗规范等的培训,又一遍遍梳理、优化病区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从落地武汉的72小时里,董绉绉只睡了十来个小时,其它时间几乎都钻在另一个病区里。

88.jpg

  正是在这样强有力的战斗下,宁波援鄂医疗队齐心协力迅速打开局面,为战“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隔离病房医务人员“速成班”成效,在2月11日开始正式收治患者时就充分显现,面对集中转来的80多名重症患者,医疗队有序高效运转,争分夺秒精准施治,真正体现了“宁波水平”。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