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20多个工人的小厂,复工申报有什么要求?”
“10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复工要先向属地政府申报,等现场勘查通过,并递交齐相关材料。”“这几天返程员工越来越多,我们公司通行证不够用了,要找什么部门解决啊?”“先有序收集好返程员工的具体信息,再向镇政府工贸办对接开具通行证。”……
中午12点,保温杯里的水已经见底,也凉透了,周理夏一直手握话筒,声音有些沙哑,却始终没能起身再去灌一杯热水,润润嗓子。
现场电话此起彼伏,在记者观察的近4个小时里,平均5~10分钟周理夏就要接听一个电话。
2月10日,宁波成立企业复工工作应急组,开通了包括市长电话在内的4部热线电话。三江六岸办的周理夏和其他政府部门的20多名工作人员被临时抽调过来,接听热线。
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像是一个集体作战的应急“店小二”,专门帮助企业解决因疫情影响遇到的运力短缺,物流受阻,招工难,防疫物资短缺等各类困难。
据统计,截至2月14日上午10点,企业复工工作应急组共受理了666件事项,而热线响起的次数其实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就在昨天晚上,针对复工企业求助电话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应急组决定在原先开通的89189097、89189098、12345、87188718四部热线的基础上,再增加89189095、89189096两部24小时热线电话。
01
企业复工工作应急组设在市政府会议中心,一张10多米长的椭圆形会议桌边,围坐着20多名工作人员,每个人的面前都摆着一部电话、一个茶杯和一大沓的登记表和材料。
2月14日早上8点记者赶到时,会议室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一个个正在认真地接听电话,或填写材料。
企业复工工作应急组下设综合小组、物流运输协调小组、用工协调小组、物资协调小组、法律服务小组和金融协调小组等6个小组,6个小组分别从市政府办公厅、市交通局、市人社局、市经信局、市金融办和市司法局等抽调人员组成。
根据要求,企业若有复工上的困难和问题,均可拨打上述6个市里的热线电话反映,也可以联系各区县(市),工作人员在接收问题后努力做到即时处理、即时解决,需要协调的,原则上也会在当天内解决完成。
周理夏被安排在综合小组,这里也是整个“应急部队”中电话铃响最频繁的地方了,因为所有热线电话首先会被接到综合小组来。如果能现场解答的,会马上给出答复;如果需要协调的,他们则会转给其他几个小组或者区县(市)进行解决。当天或者次日,他们还会再电话回访一次,督办协调询问问题解决的进度。
记者与周理夏的采访是见缝插针般,断断续续地完成的。
他打趣道:“今天相对来说还算空一些,能和你聊两句。应急组成立当天,我们中午12点就开始办公,那几天都是早上8点到晚上8点,屁股一下都没离开过座位,手得一直搁在电话机上,抬起,放下,又抬起。”
晚上8点到次日的8点,两名值班人员会留下来继续接听热线,记录好问题之后转交给第二天上班的同事。
02
当然,他们要做的事情,远远不止接接电话这么简单。
2月13日下午4点,一辆特殊的大巴车停靠在申洲国际的宿舍楼下。这辆载着20多名外地员工的大巴车,是首批抵达宁波的外地员工返岗包车。
受到疫情影响,高铁停运,今年选择坐包车回甬的申洲员工数量有17000余名,与春节前返乡人数相比几乎多了一倍。在保证空车率的基础上,申洲共派出了700多辆大巴,从四川、甘肃、山西、云南、山东等14个省市迎接员工复工。
如何在顺利接回一万多名员工的同时,又做好疫情防控,成为摆在企业和应急组面前的一个难题。
原先,包车有一定的审批条件,需要车上每个员工提供健康证明,但是现在,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外省很多村里边不允许他们去疾控部门打健康证明,申洲向应急组求助,能不能简化包车手续?
“随后的2个小时里,我们和企业一直在沟通,最终明确,一方面,由企业对要回来的员工进行分类管理,高风险地区的尽可能劝他们晚些时候回来,低风险地区的我们欢迎他们回来,回来途中做好防护。”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樊献鹏说。
记者了解到,首辆返甬包车上,申洲安排专人对车辆进行通风、消毒和卫生清洁,并在每车配有体温计,途中每隔4小时安排一次测温,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每辆大巴都按照额定载客人员的50%控制客座率,引导乘客间保持一定距离。
据物流运输协调小组统计,2月10日至今,他们已经办结了89件事项,其中有大到申洲万名员工包车返甬的,也有小到个人身上的。
“2月12日晚上10点多,我们接到一个河南的务工者的电话,他刚到奉化租的房子附近,但村里边就不让他进去,宾馆也不开门,他说自己走投无路了。我们能听出他声音里的焦虑。”当晚,组里的工作人员连忙联系了那名务工者租房所在的街道,街道在测量好体温以后就让他进村了。
“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工作,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感觉到宁波这个城市的温暖,不是冷冰冰地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们希望能够给老百姓办点实实在在的火烧眉毛的事情,尽管有大有小。”樊献鹏告诉记者。
03
从2月10日至今,市民关注最多的还是两类问题——外地员工如何返甬和企业如何复工复产。而这些问题,最开始,他们也没办法一字一句地清楚回答。
“所以我们都做了问题册,涵盖复工处理流程、车辆通行、人员管控等方面的政策解答。不过,电话接多了,这些也都烂熟于心了。”周理夏说。
6个小组所在的会议室墙面上,也都贴满了相关政策和流程的梳理,最多的贴了19张,方便工作人员一抬头就能看见,更快地“对症下药”。事实上,在2月10日,还没这么多,都是他们在工作中,一点一点加上去的。
像这两天,物流运输协调小组就在《企业复工工作应急处理流程》基础上,自己琢磨并制定了一套细化到每个环节的受理流程。
樊献鹏告诉记者:“实际上,我们在前边‘打仗’,后边的支援团队也非常多,我们局里也 成立了一个企业复工的应急专班,把各项业务分成港口复工、运输防疫物资、物流企业运力、公交等9类,落实到相关处室,再回复到我们这边,我们把方案给到求 助者。不要怕环节多,这些环节是一个流程,不设定这些流程,打乱仗肯定不行。”
当然,一些问题并不能完全由一个小组帮忙解决。更多情况下,6个小组的人员会一起协商,或者与各区县(市)进行交流,指导企业制定更合理的复工方案或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确保复工防疫两不误。
虽然说晚上8点之后就可以下班回家了,但他们真正到家的时间要晚得多。像樊献鹏和他的同事,2月12日工作到了午夜12点,2月13日也留到了晚上10点。
记者探访快结束的时候,刚好碰上中午饭点,应急组的工作人员为了不耽误接热线和沟通协调的时间,都是分批次吃的饭,简单地扒拉两口就继续忙手上的事情去了。
他们说,5天下来,最大的变化是,从最初的慌乱到现在的忙而不乱,井然有序,而他们每一个人也都做好了未来一段日子里连续“作战”的准备。(记者王心怡)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