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的城内出行指数,恢复至去年同期(工作日)的百分之几
全国热门迁入地宁波排第十
眼下,涌动的复工潮在各地上演。
百度城市迁徙大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新一线”城市,出行恢复超50%。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看到宁波在这轮复工潮的表现非常“硬核”——
21日,宁波城内出行指数恢复程度已跻身前三,超过了杭州、苏州、南京等长三角中心城市;当日,宁波位居全国热门迁入地TOP10,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东莞、苏州、杭州、成都。
读懂了复工潮背后人口迁徙图,也就明白了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后的宁波的方位。
大数据勾勒出复苏的宁波城
24日,很多人在下班高峰晒起了堵车的照片,不是抱怨,而是倍感亲切。
百度人口迁徙数据显示,宁波2月23日的出行强度指数(全市有出行的人数与居住人口比值),已比一周前增长了75%!当然,再怎么按捺不住“出去浪”的心,在疫情结束前也不能到处“撒欢儿”。
最近三天,宁波的出行强度指数,仅恢复到去年农历同期的60%左右。
有意思的是,我们从百度出行指数中窥见复工的迹象——
在尚未全面复工的2月10日前,从出行指数曲线上还看不出周末与工作日的差别。
上个周末,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先是出行指数较上周五明显下降,再是城隍庙步行街区域,在12:00-16:00表现出2倍的客流量,与春节前愈发接近。按照这一节奏,商业中心人气恢复又给人多了几分信心。
更耐人寻味的是,宁波疏港公路、穿山疏港高速以及甬台温高速S1路段,均在一周内登上了拥堵排行榜。
疏港公路和穿山疏港高速,是通往宁波舟山港各大港区的货运通道;甬台温高速S1路段,是北仑集装箱码头通往城区的要道!拥堵,说明港口物流已逐渐恢复。
甬金高速是宁波连接浙西腹地和江西、安徽等省的“大动脉”。随着来甬务工人员的返岗潮到来,2月23日,甬金高速奉化附近的一个路段,也创下了本月以来的拥堵指数记录,平均时速低至37公里/小时。
城内出行指数排全国第三
对比2月21日各城市城内出行指数不难发现,目前恢复程度最高的是青岛,其次为昆明,宁波排第三。
从2月3日到2月21日,5个城市城内出行指数翻了一倍,其中东莞和宁波的表现尤为出色,分别排第一和第二,紧随其后的依次是杭州、苏州、深圳。
宁波城市出行指数活跃,或许与其率先迎来“返城大军”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从百度数据来看,2月21日,宁波在全国热门迁入地中排第10位,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东莞、苏州、杭州、成都;而在一个月前的“春运潮”中,宁波在全国热门迁出地中仅排第16位,低于西安、重庆、郑州等城市。
从2月10日成立企业复工工作应急组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到2月17日进一步加快复工复产并调整简化企业复工流程,宁波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同时,不断按下复工复产的“快进键”。
宁波“快进”的底气,在于一系列高效有力的公共治理政策配套。除了层层压实防控责任,采取了周密的防控措施,宁波全域一码通等运用大数据辅助防疫排查、政府买单助企业返程员工核酸检测、各部门为产业链上下游复工的协调等,都加快了企业复工复产的步伐。
大数据折射出硬核与短板
从百度“热门迁入地”大数据中,不难看出宁波返城大军背后的“硬核”之处——
2月21日,迁入宁波的人员来源地前3大省份,分别为安徽(26%)、浙江(17%)、河南(12%),主要来源城市为安徽阜阳、河南商丘、浙江台州、安徽亳州、江西上饶。
宁波是所有“新一线”城市中,唯一省内人员迁入数量少于外省的城市!
数据显示,21日,在以沈阳、青岛、郑州为代表的北方城市和以重庆、西安为代表的西部重镇中,70%以上的人口迁入皆是省内流动;而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大城市,承接外省人口输入的规模要更大一些,宁波更是其中之最。
这就意味着,宁波复工,必须拿出比其他城市更强的动员能力。当山东企业“点对点包车”在全省范围内接人返工时,宁波使出了“包专机、包专列”的杀手锏。
不过,当我们在为宁波点赞时,也不能忽视省内迁入比例过低所折射出的不足——
赴甬务工的人员,仍主要集中在安徽、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而排行靠前的迁入城市里,鲜有长三角“新一线”城市的踪迹。这固然体现了宁波以制造业见长的底色,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宁波所能集聚的高端要素资源有待提升。
东莞的做法值得学习。同为制造业大市,其最大的两个人口迁入城市,恰是广东省内的一线城市——深圳、广州。这或许与东莞坐拥不少世界500强企业制造基地相关,却也说明其与珠三角龙头城市有更多互动。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强与“圈内”朋友互联互通,宁波未来仍有许多值得期待和想象的空间!
宁波晚报记者严瑾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