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记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市第一医院护士程嘉斌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08 07:37:07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打赢防疫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2月9日,程嘉斌启程去武汉。(陈敏 摄) 

  3月5日,宁波驰援武汉医疗队的两位医护人员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宁波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程嘉斌就是其中一位。

  “以前没有来过武汉,只听说过武汉大学的樱花好看。今后如果有可能,我想每年来一次武汉。经历这一场战‘疫’,与武汉算是‘生死之交’了,这座城市对我也有了不同的意义。”3月7日下午,刚刚走出隔离病区的程嘉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驰援武汉,他盼了很久

  程嘉斌妻子汤莉也是市第一医院的护士。昨天,她告诉记者,这次驰援武汉,程嘉斌盼了半个多月。

  1月23日晚上,宁波市第一医院发出驰援武汉征集令,重症医学科几名医护人员抢着报名。程嘉斌因为“手慢一拍”而落选,但他回家后仍拿出一个硕大的行李箱收拾行李。“肯定还有医疗队要去武汉,我先收拾好行李,随时准备出发!”他向妻子解释道。

  为了“随时出发”,程嘉斌将3周岁的儿子送到了乡下父母家。

  2月初,市第一医院征集医护人员支援宁波市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医院。此次程嘉斌第一个报名,但仍没能成行。直到2月8日晚上,他终于被批准第二天随宁波医疗队驰援武汉。“通过了!我通过了!”看着丈夫“得意”的样子,汤莉也真心为他高兴。

  在汤莉眼里,丈夫文质彬彬,精于业务,还是个热心人。程嘉斌是“暖阳义工”的志愿者,与一位失独老人结对,每个月都上门看望老人;病房里来了个重症患者,没有家人陪同,他便自己花钱帮患者买了一大堆生活用品;他的血型是稀有的“熊猫血”,有患者急需用血,他半夜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就赶往医院献血……这次武汉有难,身为呼吸治疗师、重症护理专科护士的丈夫,怎么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哪天走?”“明天就走!”“啊?这么急!”汤莉沉默了,就在不久前,程嘉斌被确诊患有高尿酸血症,医生特意叮嘱要多喝水。去了隔离病房,在舱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不能喝水,怎么办?

  “没问题!”程嘉斌很快想出了对策:带一个大水壶,下班后猛灌。于是,第二天出发时,同事们便看到嘉斌身上挎了个2000毫升的大水壶。

  “我是男的,就多承担一点”

  武汉的疫情比想象的要严重。宁波医疗队争分夺秒,12小时建成两个重症病区,48小时收治了90余名重症患者。来不及休整,程嘉斌和队友便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由于新冠肺炎传染性强,危重症病房没有护工,没有陪护的家属,病人的基础护理、医疗废弃垃圾处理等工作都要由护士承担,医护人员工作量比以往多出好几倍。就说收垃圾吧,程嘉斌所在的病区有20多个垃圾桶,垃圾里面很可能混有气溶胶,穿着防护服行动又不便,收垃圾时必须小心翼翼,一遍下来要花费1个多小时。作为医疗队护理一组唯一的男护士,程嘉斌主动承担了收垃圾这一重任。

  “大家都很辛苦。我是男的,能承担的,就多承担一点。”程嘉斌说。

  为患者翻身拍背、搬挪重物,这些体力活在以往算不了什么,但穿上厚厚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几个小时忙下来,浑身都湿透了。

  “嘉斌是我们医院的业务骨干,是所在科室的院感质控员,还是ECMO小组的成员。”宁波医疗队领队、宁波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阮列敏说,在武汉,除了护理,程嘉斌还参与了所在病区的院感质控工作,医护人员出入的消毒流程就是他设计的。

  3月7日,程嘉斌排的是感控班。早上8时半,穿好防护服后,他静静地等在一旁。前一班的同事们脱掉防护服、做好消毒工作离开后,程嘉斌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收好大家脱下来的防护服,把医护人员用过的护目镜等做好标记送去消毒,清理里里外外20多个垃圾桶,用消毒液喷洒地面、墙面,对门把手、工作台面等进行消毒,每隔半小时检查一次所有医护人员穿戴的防护用品……

  “上午11时,我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名正在给病人打针的护士身上的防护服破了一个小洞,按照规定立刻让她第一时间退出隔离病房。”程嘉斌说。

  程嘉斌在病区清理垃圾。(宁波医疗队供图) 

  做病人最可依靠的人

  “在这里,我们是病人的唯一依靠。”程嘉斌到武汉第一天就这样告诉自己。

  “爷爷,我去给你找最好的护士,打针一点都不疼。”

  “爷爷,跟着我做深呼吸,再来一次……看,心率下来了吧。”

  ……

  程嘉斌口中的爷爷,是第一批收治入院的一名重症患者。老人一年前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这次又不幸染上了新冠肺炎,在外地的儿子一时无法前来探视。

  老人上了无创呼吸机,躺在病床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大小便不能自理。孤独、无助、绝望之下,他拒绝配合治疗。但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没有放弃他。

  作为小组里唯一的男护士,程嘉斌给老人翻身、换尿不湿、擦身,不厌其烦;老人不肯吃不肯喝,程嘉斌就泡营养液,一点一点地喂进老人嘴里。老人拒绝打针,程嘉斌像哄小孩子一样地哄他,直到他愿意配合……

  “我还能坚持多久?”“我能不能好起来?”老人经常焦虑不安地问程嘉斌。为给老人打气,程嘉斌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让父子俩视频通话。

  慢慢地,老人开始平静下来。每次程嘉斌交班,老人都会吃力地伸出手,同这个宁波小伙子握别。

  “爷爷,你乖乖地,我明天就来看你!”那天,程嘉斌这样同老人道别。可是,因病情严重,老人最终没能等到第二天。常年与重症病人打交道的程嘉斌见惯了生离死别,但是老人的离去还是让他久久难以释怀。

  有悲伤,也有欢喜。在大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程嘉斌相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武汉一定能战胜疫情。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带着儿子去山上探险,去海边放风筝了。

  记者陈 敏董小芳

  通讯员陈静娜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记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市第一医院护士程嘉斌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08 07:37:07

  2月9日,程嘉斌启程去武汉。(陈敏 摄) 

  3月5日,宁波驰援武汉医疗队的两位医护人员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宁波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程嘉斌就是其中一位。

  “以前没有来过武汉,只听说过武汉大学的樱花好看。今后如果有可能,我想每年来一次武汉。经历这一场战‘疫’,与武汉算是‘生死之交’了,这座城市对我也有了不同的意义。”3月7日下午,刚刚走出隔离病区的程嘉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驰援武汉,他盼了很久

  程嘉斌妻子汤莉也是市第一医院的护士。昨天,她告诉记者,这次驰援武汉,程嘉斌盼了半个多月。

  1月23日晚上,宁波市第一医院发出驰援武汉征集令,重症医学科几名医护人员抢着报名。程嘉斌因为“手慢一拍”而落选,但他回家后仍拿出一个硕大的行李箱收拾行李。“肯定还有医疗队要去武汉,我先收拾好行李,随时准备出发!”他向妻子解释道。

  为了“随时出发”,程嘉斌将3周岁的儿子送到了乡下父母家。

  2月初,市第一医院征集医护人员支援宁波市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医院。此次程嘉斌第一个报名,但仍没能成行。直到2月8日晚上,他终于被批准第二天随宁波医疗队驰援武汉。“通过了!我通过了!”看着丈夫“得意”的样子,汤莉也真心为他高兴。

  在汤莉眼里,丈夫文质彬彬,精于业务,还是个热心人。程嘉斌是“暖阳义工”的志愿者,与一位失独老人结对,每个月都上门看望老人;病房里来了个重症患者,没有家人陪同,他便自己花钱帮患者买了一大堆生活用品;他的血型是稀有的“熊猫血”,有患者急需用血,他半夜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就赶往医院献血……这次武汉有难,身为呼吸治疗师、重症护理专科护士的丈夫,怎么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哪天走?”“明天就走!”“啊?这么急!”汤莉沉默了,就在不久前,程嘉斌被确诊患有高尿酸血症,医生特意叮嘱要多喝水。去了隔离病房,在舱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不能喝水,怎么办?

  “没问题!”程嘉斌很快想出了对策:带一个大水壶,下班后猛灌。于是,第二天出发时,同事们便看到嘉斌身上挎了个2000毫升的大水壶。

  “我是男的,就多承担一点”

  武汉的疫情比想象的要严重。宁波医疗队争分夺秒,12小时建成两个重症病区,48小时收治了90余名重症患者。来不及休整,程嘉斌和队友便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由于新冠肺炎传染性强,危重症病房没有护工,没有陪护的家属,病人的基础护理、医疗废弃垃圾处理等工作都要由护士承担,医护人员工作量比以往多出好几倍。就说收垃圾吧,程嘉斌所在的病区有20多个垃圾桶,垃圾里面很可能混有气溶胶,穿着防护服行动又不便,收垃圾时必须小心翼翼,一遍下来要花费1个多小时。作为医疗队护理一组唯一的男护士,程嘉斌主动承担了收垃圾这一重任。

  “大家都很辛苦。我是男的,能承担的,就多承担一点。”程嘉斌说。

  为患者翻身拍背、搬挪重物,这些体力活在以往算不了什么,但穿上厚厚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几个小时忙下来,浑身都湿透了。

  “嘉斌是我们医院的业务骨干,是所在科室的院感质控员,还是ECMO小组的成员。”宁波医疗队领队、宁波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阮列敏说,在武汉,除了护理,程嘉斌还参与了所在病区的院感质控工作,医护人员出入的消毒流程就是他设计的。

  3月7日,程嘉斌排的是感控班。早上8时半,穿好防护服后,他静静地等在一旁。前一班的同事们脱掉防护服、做好消毒工作离开后,程嘉斌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收好大家脱下来的防护服,把医护人员用过的护目镜等做好标记送去消毒,清理里里外外20多个垃圾桶,用消毒液喷洒地面、墙面,对门把手、工作台面等进行消毒,每隔半小时检查一次所有医护人员穿戴的防护用品……

  “上午11时,我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名正在给病人打针的护士身上的防护服破了一个小洞,按照规定立刻让她第一时间退出隔离病房。”程嘉斌说。

  程嘉斌在病区清理垃圾。(宁波医疗队供图) 

  做病人最可依靠的人

  “在这里,我们是病人的唯一依靠。”程嘉斌到武汉第一天就这样告诉自己。

  “爷爷,我去给你找最好的护士,打针一点都不疼。”

  “爷爷,跟着我做深呼吸,再来一次……看,心率下来了吧。”

  ……

  程嘉斌口中的爷爷,是第一批收治入院的一名重症患者。老人一年前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这次又不幸染上了新冠肺炎,在外地的儿子一时无法前来探视。

  老人上了无创呼吸机,躺在病床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大小便不能自理。孤独、无助、绝望之下,他拒绝配合治疗。但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没有放弃他。

  作为小组里唯一的男护士,程嘉斌给老人翻身、换尿不湿、擦身,不厌其烦;老人不肯吃不肯喝,程嘉斌就泡营养液,一点一点地喂进老人嘴里。老人拒绝打针,程嘉斌像哄小孩子一样地哄他,直到他愿意配合……

  “我还能坚持多久?”“我能不能好起来?”老人经常焦虑不安地问程嘉斌。为给老人打气,程嘉斌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让父子俩视频通话。

  慢慢地,老人开始平静下来。每次程嘉斌交班,老人都会吃力地伸出手,同这个宁波小伙子握别。

  “爷爷,你乖乖地,我明天就来看你!”那天,程嘉斌这样同老人道别。可是,因病情严重,老人最终没能等到第二天。常年与重症病人打交道的程嘉斌见惯了生离死别,但是老人的离去还是让他久久难以释怀。

  有悲伤,也有欢喜。在大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程嘉斌相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武汉一定能战胜疫情。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带着儿子去山上探险,去海边放风筝了。

  记者陈 敏董小芳

  通讯员陈静娜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