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一堂"无需教材"的思政课:连线宁波援鄂医疗队四名"战士"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16 13:36: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打赢防疫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 郑俊朋 记者 沈莉萍 蒋炜宁

  “冬天走了,春天来了!”在慈溪家中学习直播课后,宁波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胡倩瑜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3月15日,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会议室里,宁波援鄂医疗队的4位“战士”为1200多名宁波大学医学院师生上了一堂具有特殊意义的线上“思政大课”。

  这是一堂非常“特别”的直播课

  “情况紧急,大家完全没有适应时间。”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师回忆初到武汉的情形,她在宁波援鄂医疗二队担任“战时医务处联络员”。

  王师所在的医疗二队被分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接管2个重症隔离病房,共计98张床位。他们是2月10日凌晨2点到的武汉,“晚上11点就开业了”,24小时内病床全部收满,这也被同行和媒体们称赞为“宁波速度”。

  这种严峻情况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护士长葛庆青的直播课中也强烈感受得到。葛庆青担任宁波援鄂医疗二队院感专管员,从防护标准到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她为同学们讲述了细中求精的感控工作,“从这样严格的感控要求,可以想见他们是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宁波大学医学院学生黄荣荣感叹。

  “这一刻,我感觉太幸福了。”一名患者开始进食后,援鄂医疗队的一位护士在朋友圈写道。医护人员都知道,在重症隔离病房里,患者开始吃饭是一件“大事”。这名患者在医疗队到武汉的第二天被收治,当时她伴有合并肺心脑病,会不时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当她病发时会向医护人员吐口水甚至攻击他们。当患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队员们便将她抱在怀里,不停地安慰她。在隔离病房只有医护人员,“他们必须把家属、护工、护理这三个角色全部挑在身上。”王师说,其实这些护士都很年轻,大部分都是90后。入院第三天,这位患者终于开始进食了,大家心里都非常激动。

  “我为我们队员而感动!”王师讲述这个故事时几度哽咽。故事只是简单讲述,然而作为在读医学生,同学们隔着屏幕便能够想象出当时医疗队的艰难处境。

  “这是一堂非常特别的直播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宁波援鄂医疗队的临床老师们完美的诠释了‘师者’的含义,传播医师的崇高责任,教授疾病的正确知识,解答学生的种种疑问。”宁波大学医学院执行院长刘昱认为,这也是学院组织这次“春天第一课”的初衷。

  这是一堂无需“教材”的思政课

  “我是党员,你要相信我,给我三天时间。”

  因为这样一张纸条,一位85岁的患者见到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叫“红红”,这个称呼源于医疗队的陈亚红医生。

  这位患者刚刚住院时经常伴有攻击性行为,后来医护人员了解到,他家里所有人都在住院或隔离,他自己也被确诊后,感到非常惊恐。陈亚红医生就一直握着他的手,安抚他慢慢地入睡。后来这位患者将所有护理他的人都叫做“红红”,“红红”是陈医生的称呼,是所有医护人员的称呼,也是病区全体共产党员的称呼,饱含着病人对共产党员的高度信任和认可。

  遇到困难,党员先上。医疗队刚组成时,正式党员比例占43%,预备党员占7%,党员占了一半,在危难来临之时,党员必须“要挺上去”。后来,医疗队又有40%的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们这个队伍正在从‘半边红’变成‘全部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宁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医疗二队领队王珊珊在直播上说。

  “不是不困难,而是对于有信仰的人,困难变得不那么难。”作为领队兼临时党委副书记的王珊珊始终24小时开机,因为她“害怕错过队友的任何一条信息”,她希望在别人需要她的时候,“她一直都在”。

  “逆行的医护人员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我更加感觉到作为医学生的肩头责任!”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张轶丹同学和父亲一起观看了直播,她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

  教师们也经历了一场思想上的洗礼,“战‘疫’不胜,誓不回还,期待你们平安归来”“你们是最美的人”宁波大学医学院的教师们纷纷在屏幕上留言。

  “这是一堂无需教材的思政课,让医学院全体师生从中汲取到医者担当的精神力量,是这个春天最重要的‘第一课’”宁波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王幼芳说。

  这是一堂极其“入心”的医德课

  援鄂医疗队中,有一位95年出生的年轻护士,她未出征前正忙着准备婚礼。王珊珊找她谈心,她说因为从报名到来武汉不过10个小时准备时间,“来不及害怕”,可是真到了武汉,人还是会本能的恐惧。妇产科专业的她从未进过隔离病房,首次穿防护服的时候,“手是抖的,脚也是抖的”。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护人员也是人,面对汹涌的疫情,说不怕是假的。可是他们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职责,牢记着自己宣过的誓言。“一拉起病人的手,就没时间害怕了。”医疗队一名年轻队员说。

  “要走近患者、观察患者、诊治患者。”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马红映医生担任宁波援鄂医疗二队医疗组长,她和师生们分享了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表现、影像学表现等知识。

  白衣战士,百炼成钢。援鄂医疗队队员们觉得自己在这场战斗中“每天都在成长”。“我很庆幸我来了武汉!”这是一名队员的话,临时党委副书记王珊珊说这也代表着大家的心声。愈是危难之时,愈是医德彰显之际,在这里大家互相被同事们的职业精神感动和成长。

  直播课的最后,宁波大学全体医学生在前方援噩医疗队老师的带领下,全体肃立再次重温《医学生誓言》,虽身处各地,却一致牢牢握住右拳,大声郑重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

  “作为一名医学生,学好本领、救死扶伤是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要牢记使命,做好表率。”一位即将毕业的医学院学生说。宣誓完毕,同学们非常激动,不到一个小时的直播课,却让师生们受益匪浅。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一堂"无需教材"的思政课:连线宁波援鄂医疗队四名"战士"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16 13:36:00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 郑俊朋 记者 沈莉萍 蒋炜宁

  “冬天走了,春天来了!”在慈溪家中学习直播课后,宁波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胡倩瑜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3月15日,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会议室里,宁波援鄂医疗队的4位“战士”为1200多名宁波大学医学院师生上了一堂具有特殊意义的线上“思政大课”。

  这是一堂非常“特别”的直播课

  “情况紧急,大家完全没有适应时间。”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师回忆初到武汉的情形,她在宁波援鄂医疗二队担任“战时医务处联络员”。

  王师所在的医疗二队被分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接管2个重症隔离病房,共计98张床位。他们是2月10日凌晨2点到的武汉,“晚上11点就开业了”,24小时内病床全部收满,这也被同行和媒体们称赞为“宁波速度”。

  这种严峻情况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护士长葛庆青的直播课中也强烈感受得到。葛庆青担任宁波援鄂医疗二队院感专管员,从防护标准到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她为同学们讲述了细中求精的感控工作,“从这样严格的感控要求,可以想见他们是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宁波大学医学院学生黄荣荣感叹。

  “这一刻,我感觉太幸福了。”一名患者开始进食后,援鄂医疗队的一位护士在朋友圈写道。医护人员都知道,在重症隔离病房里,患者开始吃饭是一件“大事”。这名患者在医疗队到武汉的第二天被收治,当时她伴有合并肺心脑病,会不时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当她病发时会向医护人员吐口水甚至攻击他们。当患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队员们便将她抱在怀里,不停地安慰她。在隔离病房只有医护人员,“他们必须把家属、护工、护理这三个角色全部挑在身上。”王师说,其实这些护士都很年轻,大部分都是90后。入院第三天,这位患者终于开始进食了,大家心里都非常激动。

  “我为我们队员而感动!”王师讲述这个故事时几度哽咽。故事只是简单讲述,然而作为在读医学生,同学们隔着屏幕便能够想象出当时医疗队的艰难处境。

  “这是一堂非常特别的直播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宁波援鄂医疗队的临床老师们完美的诠释了‘师者’的含义,传播医师的崇高责任,教授疾病的正确知识,解答学生的种种疑问。”宁波大学医学院执行院长刘昱认为,这也是学院组织这次“春天第一课”的初衷。

  这是一堂无需“教材”的思政课

  “我是党员,你要相信我,给我三天时间。”

  因为这样一张纸条,一位85岁的患者见到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叫“红红”,这个称呼源于医疗队的陈亚红医生。

  这位患者刚刚住院时经常伴有攻击性行为,后来医护人员了解到,他家里所有人都在住院或隔离,他自己也被确诊后,感到非常惊恐。陈亚红医生就一直握着他的手,安抚他慢慢地入睡。后来这位患者将所有护理他的人都叫做“红红”,“红红”是陈医生的称呼,是所有医护人员的称呼,也是病区全体共产党员的称呼,饱含着病人对共产党员的高度信任和认可。

  遇到困难,党员先上。医疗队刚组成时,正式党员比例占43%,预备党员占7%,党员占了一半,在危难来临之时,党员必须“要挺上去”。后来,医疗队又有40%的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们这个队伍正在从‘半边红’变成‘全部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宁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医疗二队领队王珊珊在直播上说。

  “不是不困难,而是对于有信仰的人,困难变得不那么难。”作为领队兼临时党委副书记的王珊珊始终24小时开机,因为她“害怕错过队友的任何一条信息”,她希望在别人需要她的时候,“她一直都在”。

  “逆行的医护人员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我更加感觉到作为医学生的肩头责任!”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张轶丹同学和父亲一起观看了直播,她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

  教师们也经历了一场思想上的洗礼,“战‘疫’不胜,誓不回还,期待你们平安归来”“你们是最美的人”宁波大学医学院的教师们纷纷在屏幕上留言。

  “这是一堂无需教材的思政课,让医学院全体师生从中汲取到医者担当的精神力量,是这个春天最重要的‘第一课’”宁波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王幼芳说。

  这是一堂极其“入心”的医德课

  援鄂医疗队中,有一位95年出生的年轻护士,她未出征前正忙着准备婚礼。王珊珊找她谈心,她说因为从报名到来武汉不过10个小时准备时间,“来不及害怕”,可是真到了武汉,人还是会本能的恐惧。妇产科专业的她从未进过隔离病房,首次穿防护服的时候,“手是抖的,脚也是抖的”。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护人员也是人,面对汹涌的疫情,说不怕是假的。可是他们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职责,牢记着自己宣过的誓言。“一拉起病人的手,就没时间害怕了。”医疗队一名年轻队员说。

  “要走近患者、观察患者、诊治患者。”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马红映医生担任宁波援鄂医疗二队医疗组长,她和师生们分享了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表现、影像学表现等知识。

  白衣战士,百炼成钢。援鄂医疗队队员们觉得自己在这场战斗中“每天都在成长”。“我很庆幸我来了武汉!”这是一名队员的话,临时党委副书记王珊珊说这也代表着大家的心声。愈是危难之时,愈是医德彰显之际,在这里大家互相被同事们的职业精神感动和成长。

  直播课的最后,宁波大学全体医学生在前方援噩医疗队老师的带领下,全体肃立再次重温《医学生誓言》,虽身处各地,却一致牢牢握住右拳,大声郑重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

  “作为一名医学生,学好本领、救死扶伤是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要牢记使命,做好表率。”一位即将毕业的医学院学生说。宣誓完毕,同学们非常激动,不到一个小时的直播课,却让师生们受益匪浅。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