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他们是武汉战“疫”中的“探路者” 访宁波首批援鄂团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03 20:21: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打赢防疫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中国宁波网记者金鹭

  4月3日,宁波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返回休整已有十余天。

  医疗队队长、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丁群力仍能清晰回想起大家在武汉时的情景,“夜深人静时,从出征到与‘疫魔’战斗的一幕幕,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

  从正月初一开始,这支由13人组成的宁波医疗团队便前往武汉,与新冠病毒展开了漫长的角力。他们所跟随的浙江省首批援鄂抗疫紧急医疗队,是浙江省援助湖北医疗队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且出院人数最多的队伍,累计收治患者293人,其中252人摆脱了疾病的阴影,回归正常生活中。

  57个日日夜夜,他们经历了冬季狂风暴雪般的开头,也迎来了春天的柳暗花明。疫情下共同奋战的经历,像绳子一样将大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是“探路者”

  “我们是武汉疫区的‘探路者’。”电话那头,队伍的临时党支部书记、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感染科副科长许小敏这样告诉记者。

  大年三十临危受命,大年初一出发抵达武汉第四医院。当时,正是武汉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大家没有磨合和适应的时间。

  “整幢医院大楼刚刚完成改造,普通门诊都改为了发热门诊,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楼道里看过去黑压压全是患者,一位医生一天要看100多号病人。”许小敏说,这是他从医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光景。

  面对陌生的环境,团队没来得及喝水吃饭,就跟着浙江医疗队接管了两个病区,开始了与病毒的抗争。一头是满负荷的病患,一头是严重不足的人手和防疫物资,团队除了要完成常规的接诊、治疗工作,还要为病患做好后勤工作。

  “有时一人要干三个人的活,但我们都坚持下来了!”援鄂医疗队宁波市中医院ICU副护士长谢莉莉说,无论是病房消毒,氧气瓶的搬运,还是垃圾清理,大家都非常积极地抢着干。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水,汗液能将防护服浸透滴水,口罩闷得耳鸣难受,但大家都毫无怨言……

  与压力来一场“持久战”

  每天和死神抢夺生命,对于这支医护团队来说,精神上的压力是巨大的。

  在隔离区,亲眼见证生死,是丁群力忘不了的沉重。

  虽然身在异乡,但这些“白衣战士”们并不孤独。战友之间的互助成为支撑他们依然奋战在战“疫”一线的精神支柱和无穷力量。

  由于平时不能见面,团队在“云”上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建起了“红色”战斗堡垒。“每天,我们都会分享一些最新的技术经验、心理疏导等。”许小敏说。

  有时压力大得晚上睡不着,大家就在微信群里互相鼓劲。凌晨四点,线上的“宁波援鄂之家”仍是热闹非凡,这里是失眠者“抱团取暖”、大家共渡难关的心灵港湾。

  “自己心情好,才能让病人有信心战胜病毒。”即使是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谢莉莉还是强迫着自己多吃、多睡,每天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100分的微笑为患者鼓劲。

  战胜了内心的焦虑,团队成员成了不少病患的心理依靠。上一秒考虑用药,下一秒就思考如何考虑、说服、劝诫患者……“我们来这里,就是来治病救人的。”李惠利医院“90后”护士褚欢欢在日记中这样鼓励自己。

  迎接胜利的曙光

  转机出现在2月中下旬,从那个时候起,接管的病区陆续有床位空出来了,以前是人等床,渐渐变成床等人。看病患撤掉呼吸机,肺部恢复干净影响,走出病房,成为他们不言说的“小欢喜”。

  “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看着患者在自己的帮助下一天天好起来。”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陈海燕说道。

  即使今日已离开,每位医护人员心中,都有一名“地位特殊的患者”——他们至今仍记得,那位不愿让子女担心而隐瞒病情的老奶奶,是如何在劝说下解开心扉,最后顺利出院;9号床的爷爷,是如何在大家的歌声之下重展笑容,一天天好转;那些拼尽浑身解数从生死一线上拉扯回来的患者,是如何在出院时道出那一声声感谢,留给大家无数感动……

  天气转暖,武汉的樱花开了,这50多天难忘的经历,也会让所有队员一生铭记。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他们是武汉战“疫”中的“探路者” 访宁波首批援鄂团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03 20:21:00

  中国宁波网记者金鹭

  4月3日,宁波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返回休整已有十余天。

  医疗队队长、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丁群力仍能清晰回想起大家在武汉时的情景,“夜深人静时,从出征到与‘疫魔’战斗的一幕幕,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

  从正月初一开始,这支由13人组成的宁波医疗团队便前往武汉,与新冠病毒展开了漫长的角力。他们所跟随的浙江省首批援鄂抗疫紧急医疗队,是浙江省援助湖北医疗队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且出院人数最多的队伍,累计收治患者293人,其中252人摆脱了疾病的阴影,回归正常生活中。

  57个日日夜夜,他们经历了冬季狂风暴雪般的开头,也迎来了春天的柳暗花明。疫情下共同奋战的经历,像绳子一样将大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是“探路者”

  “我们是武汉疫区的‘探路者’。”电话那头,队伍的临时党支部书记、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感染科副科长许小敏这样告诉记者。

  大年三十临危受命,大年初一出发抵达武汉第四医院。当时,正是武汉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大家没有磨合和适应的时间。

  “整幢医院大楼刚刚完成改造,普通门诊都改为了发热门诊,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楼道里看过去黑压压全是患者,一位医生一天要看100多号病人。”许小敏说,这是他从医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光景。

  面对陌生的环境,团队没来得及喝水吃饭,就跟着浙江医疗队接管了两个病区,开始了与病毒的抗争。一头是满负荷的病患,一头是严重不足的人手和防疫物资,团队除了要完成常规的接诊、治疗工作,还要为病患做好后勤工作。

  “有时一人要干三个人的活,但我们都坚持下来了!”援鄂医疗队宁波市中医院ICU副护士长谢莉莉说,无论是病房消毒,氧气瓶的搬运,还是垃圾清理,大家都非常积极地抢着干。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水,汗液能将防护服浸透滴水,口罩闷得耳鸣难受,但大家都毫无怨言……

  与压力来一场“持久战”

  每天和死神抢夺生命,对于这支医护团队来说,精神上的压力是巨大的。

  在隔离区,亲眼见证生死,是丁群力忘不了的沉重。

  虽然身在异乡,但这些“白衣战士”们并不孤独。战友之间的互助成为支撑他们依然奋战在战“疫”一线的精神支柱和无穷力量。

  由于平时不能见面,团队在“云”上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建起了“红色”战斗堡垒。“每天,我们都会分享一些最新的技术经验、心理疏导等。”许小敏说。

  有时压力大得晚上睡不着,大家就在微信群里互相鼓劲。凌晨四点,线上的“宁波援鄂之家”仍是热闹非凡,这里是失眠者“抱团取暖”、大家共渡难关的心灵港湾。

  “自己心情好,才能让病人有信心战胜病毒。”即使是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谢莉莉还是强迫着自己多吃、多睡,每天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100分的微笑为患者鼓劲。

  战胜了内心的焦虑,团队成员成了不少病患的心理依靠。上一秒考虑用药,下一秒就思考如何考虑、说服、劝诫患者……“我们来这里,就是来治病救人的。”李惠利医院“90后”护士褚欢欢在日记中这样鼓励自己。

  迎接胜利的曙光

  转机出现在2月中下旬,从那个时候起,接管的病区陆续有床位空出来了,以前是人等床,渐渐变成床等人。看病患撤掉呼吸机,肺部恢复干净影响,走出病房,成为他们不言说的“小欢喜”。

  “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看着患者在自己的帮助下一天天好起来。”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陈海燕说道。

  即使今日已离开,每位医护人员心中,都有一名“地位特殊的患者”——他们至今仍记得,那位不愿让子女担心而隐瞒病情的老奶奶,是如何在劝说下解开心扉,最后顺利出院;9号床的爷爷,是如何在大家的歌声之下重展笑容,一天天好转;那些拼尽浑身解数从生死一线上拉扯回来的患者,是如何在出院时道出那一声声感谢,留给大家无数感动……

  天气转暖,武汉的樱花开了,这50多天难忘的经历,也会让所有队员一生铭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