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帮扶的5个贫困县近期相继退出贫困县序列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15 07:11:00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挂职干部在册亨县油茶试验基地查看油茶长势。(戚战峰黄程摄)

  记者黄程

  上月初,贵州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我市对口帮扶的贞丰、普安和册亨在列。

  4月1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9个贫困县(市、区)脱贫退出的公告,我市对口帮扶的汪清、安图在列。至此,宁波对口帮扶延边州的4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

  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绝不能松劲。“摘帽”县中,巩固脱贫成果难度不小,还有一些贫困户未脱贫;更要紧的是,黔西南州仍有两个深度贫困县未“摘帽”,这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根据中央省市要求,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现在各方正在加大帮扶力度、加快项目进度,把受疫情影响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宁波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持续帮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也是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据了解,今年,我市在黔西南州和延边州安排的东西部协作资金同比不降反增,资金均已拨付到位。其中,黔西南州3个新出列县每个继续安排资金5000万元以上,2个未出列县各安排资金6000万元以上;在延边州,47个帮扶项目已排定并陆续启动。

普安县“白叶一号”茶园基地开始采摘新茶。(刘萌鸣黄程摄)

  因地制宜持续投入健全产业链帮扶

  提前一年实现“摘帽”的册亨县,是我市江北区对口帮扶县。在《册亨县东西部帮扶资金项目表》中记者看到,重点扶贫产业油茶3年累计获得宁波帮扶资金2758万元。

  “从小项目到大产业,从‘输血’到‘造血’,我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育苗、油茶林改造、加工厂建设、产品销售等环节持续投入,逐步健全产业链。”说起油茶,宁波挂职干部吴益统头头是道,在册亨,他早有“油茶县长”的称号。

  2018年,刚到册亨的帮扶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油茶种植历史悠久并有大面积油茶林,但是普遍低产,而且没有加工配套设施。于是,工作组决定投入1100万元帮扶资金,其中400万元用于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对比试验基地和苗圃建设,700万元用于建设一家油茶加工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效来得比预期的还要快。改良示范基地低产林由原来平均亩产量40公斤左右提高到75公斤以上;22亩良种繁育基地每亩育苗25万株,每株市场价在3.2元左右,实现了本地良种的自主繁育;油茶厂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快速建成,每年可以生产500吨以上的精炼油茶籽油,带动全县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良好的势头之下,去年,工作组安排800万元资金继续投入油茶产业,其中300万元继续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并发展林下养殖,500万元用于建设油茶籽烘干厂,完善油茶产业链。今年,又将有858万元资金继续投入。

  在新近“摘帽”的安图县,3万吨杏鲍菇生产基地项目同样得到宁波帮扶资金持续支持。该项目于2019年5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58亿元,安排宁波援建资金4000万元,主要建设综合楼、制包车间、培养车间、出菇车间等。

  “2019年,安排援建资金2000万元,完成4栋基础厂房的主体钢架结构,包括1栋厂房的水泥面铺设及生产设备招投标工作;2020年将安排援建资金2000万元,继续推进项目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宁波挂职干部余磊说,项目投产后,产品将主要销往东三省并出口日韩、欧美,年产值可达2.1亿元,预计上缴税款1050万元,带动全县5376户949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并提供就业岗位500个。

  循序渐进加大投入完善产业周期帮扶

  在普安县,2000亩东西部扶贫协作“白叶一号”茶园基地备受关注。2019年,对口帮扶普安县的镇海区安排300万元东西部扶贫专用资金,用于“白叶一号”茶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10月种下茶苗,如今茶园已经开始采摘新茶。采摘工人工资、基地管护费用、农资投入、加工费用投入……现阶段,

  产业发展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针对茶产业当下周期需求,今年,镇海区将为这个“一号工程”投入资金5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0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还有1714户4703人尚未脱贫。”宁波挂职干部方健表示,按照“三建四享”模式,“白叶一号”项目产生的利润将按“6355”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分配,实现贫困户、企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户四方共享,可带动地瓜镇屯上村、白沙乡卡塘村贫困户862户2577人脱贫致富。

  根据当地产业实际,因地制宜投入帮扶资金,才能获得更多合力,又好又快地取得成效。茶产业同样是贞丰县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之一。去年,帮扶工作组经过走访调研,决定投入400万元帮扶资金,在该县茶叶种植大镇长田镇建设区域茶叶交易市场,改变此前马路市场的散乱局面,集聚更多茶农茶商,为茶农增收搭建新平台。

  “去年我们茶叶市场的整体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有了这个市场,不仅可以解决茶叶的买卖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我们镇的茶叶种植、生产技术,为下一步打造长田的茶叶品牌奠定基础。”长田镇一名工作人员说,今年,茶叶市场生意更加火爆,干茶年交易量有望突破15万公斤,销售额将突破6000万元。

  有了市场的支撑,工作组决定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通过这条已经成熟的路径,带动更多人脱贫。“贞丰县还有未脱贫人口2008户5809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为1.48%,极贫乡镇鲁容的纳翁、卡务2个深度贫困村未出列。”宁波挂职干部黄列告诉记者,今年,贞丰县茶产业发展项目总共安排了帮扶资金1660万元,包括5个子项目,可带动种植茶叶2万亩,建设茶叶加工厂2座,涉及5个乡镇。“今年的总体帮扶资金不仅没有下降,还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元。”黄列说。

  在延吉市,经挂职干部牵线搭桥引进的投资项目,也正按照产业周期有序推进,持续发挥综合效益。2018年2月,延边国泰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延吉。项目总投资20.2亿元,占地2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于2018年7月开工建设,2019年9月第一辆新车下线。

  “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1万辆新能源汽车,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6亿元,利润总额4.4亿元,缴纳税款2亿元。”项目有关负责人说,汽车项目产业链长,在整车项目建设推进的同时,还可带动配套的上下游零配件生产企业和展销、维修企业的入驻,形成产业群。

  优势互补持续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

  从望谟到余姚,30个小时的车程。鼓足勇气走出大山后,望谟人蒙仕芬在浙江晟祺实业有限公司谋得了一个岗位。“以前在老家,拼了老命一个月也就几百元钱。现在一个月能拿4500元,加上政府补贴能拿到6000多元。”蒙仕芬说,除去基本开支,她会将剩余的钱全部寄回老家,希望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产业基础薄弱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望谟县,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平台到对口帮扶区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更快速更有效的脱贫路径。

  “余姚经济发达,企业众多,用工需求量大,劳动力成本高。而望谟经济相对滞后,但劳动力充足,这是双方能合作的一个契机。”在宁波挂职干部罗剑光看来,扶贫帮困的“协作”之义,就是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东部地区投入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资源,西部地区配套进行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渐培育起内生动力,让脱贫成效得到长期巩固。

  今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黔西南百姓返甬上班的节奏。这不仅影响了员工收入,也导致企业用工吃紧。两地政府和帮扶工作组通力合作,最终打通了一条通道,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1600多名望谟劳动力来浙江就业,其中来余姚的就在1000人以上,大大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数量,为企业顺利复工和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创造了条件。

  就业脱贫的另一个路径是在当地建设扶贫车间。地处晴隆县三宝彝族乡产业园的龙发服饰生产车间,从2月底便开始忙碌起来。龙发服饰负责人李志彩说,得益于挂职干部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后接到宁海等地多批订单,解了燃眉之急。

  前段时间,位于晴隆县碧痕镇的薏芝坊公司在挂职干部的帮助下,拿到了价值约900万元的订单。得知公司流动资金困难,宁海扶贫车间复工专班积极与银行对接,为薏芝坊争取到了1000万元贷款。

  稳定就业需要持续投入。据透露,今年我市在晴隆县安排了首批帮扶资金6000万元,目前10余个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其中,710万元帮扶资金将用于在当地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等,持续推进就业脱贫。

  “5533”新模式:为贵州茶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贵州省是茶叶大省,我市在黔西南州普安县2000亩“白叶一号”茶园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模式创新,探索“5533”新模式,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为该产业在当地持续发展、跨越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5533”模式,第一个“5”是指建成脱贫攻坚示范区、感恩奋进展示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区、互帮互助实践区、先富带后富样板区;第二个“5”是指一县一业主推、一村一社带动、一户一人就业、一人一亩覆盖、一亩一万增收;第一个“3”是打造普安县南、中、北三大茶产业示范带;第二个“3”是推动茶产业从一产向二产三产融合发展。

  去年,通过“白叶一号”茶园建设的示范带动,在2018年高标准建成2000亩“白叶一号”茶园基础上,黔西南州望谟、册亨等县市(新区)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全州茶园投产面积增加到29.1万亩,茶产业已成为黔西南州十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以“白叶一号”品牌打造为抓手,2019年“普安红”搭上阿里巴巴线上销售“快速列车”,基地与全球最大绿茶出口企业浙茶集团合作,建设3条精深加工生产线,申请注册“携茶”商标,品牌效应凸显,引领全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加工、销售有效衔接。

  在利益联结方面,按照企业30%、贫困户60%、合作社5%、土地流转5%的机制,合作社组建劳务队,吸引贫困户投入茶园建设。去年,440余户贫困户通过参与茶苗种植、茶园管护等实现务工收入205万元,户均增收4660元。

制图韩立萍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帮扶的5个贫困县近期相继退出贫困县序列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15 07:11:00

宁波挂职干部在册亨县油茶试验基地查看油茶长势。(戚战峰黄程摄)

  记者黄程

  上月初,贵州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我市对口帮扶的贞丰、普安和册亨在列。

  4月1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9个贫困县(市、区)脱贫退出的公告,我市对口帮扶的汪清、安图在列。至此,宁波对口帮扶延边州的4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

  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绝不能松劲。“摘帽”县中,巩固脱贫成果难度不小,还有一些贫困户未脱贫;更要紧的是,黔西南州仍有两个深度贫困县未“摘帽”,这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根据中央省市要求,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现在各方正在加大帮扶力度、加快项目进度,把受疫情影响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宁波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持续帮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也是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据了解,今年,我市在黔西南州和延边州安排的东西部协作资金同比不降反增,资金均已拨付到位。其中,黔西南州3个新出列县每个继续安排资金5000万元以上,2个未出列县各安排资金6000万元以上;在延边州,47个帮扶项目已排定并陆续启动。

普安县“白叶一号”茶园基地开始采摘新茶。(刘萌鸣黄程摄)

  因地制宜持续投入健全产业链帮扶

  提前一年实现“摘帽”的册亨县,是我市江北区对口帮扶县。在《册亨县东西部帮扶资金项目表》中记者看到,重点扶贫产业油茶3年累计获得宁波帮扶资金2758万元。

  “从小项目到大产业,从‘输血’到‘造血’,我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育苗、油茶林改造、加工厂建设、产品销售等环节持续投入,逐步健全产业链。”说起油茶,宁波挂职干部吴益统头头是道,在册亨,他早有“油茶县长”的称号。

  2018年,刚到册亨的帮扶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油茶种植历史悠久并有大面积油茶林,但是普遍低产,而且没有加工配套设施。于是,工作组决定投入1100万元帮扶资金,其中400万元用于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对比试验基地和苗圃建设,700万元用于建设一家油茶加工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效来得比预期的还要快。改良示范基地低产林由原来平均亩产量40公斤左右提高到75公斤以上;22亩良种繁育基地每亩育苗25万株,每株市场价在3.2元左右,实现了本地良种的自主繁育;油茶厂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快速建成,每年可以生产500吨以上的精炼油茶籽油,带动全县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良好的势头之下,去年,工作组安排800万元资金继续投入油茶产业,其中300万元继续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并发展林下养殖,500万元用于建设油茶籽烘干厂,完善油茶产业链。今年,又将有858万元资金继续投入。

  在新近“摘帽”的安图县,3万吨杏鲍菇生产基地项目同样得到宁波帮扶资金持续支持。该项目于2019年5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58亿元,安排宁波援建资金4000万元,主要建设综合楼、制包车间、培养车间、出菇车间等。

  “2019年,安排援建资金2000万元,完成4栋基础厂房的主体钢架结构,包括1栋厂房的水泥面铺设及生产设备招投标工作;2020年将安排援建资金2000万元,继续推进项目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宁波挂职干部余磊说,项目投产后,产品将主要销往东三省并出口日韩、欧美,年产值可达2.1亿元,预计上缴税款1050万元,带动全县5376户949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并提供就业岗位500个。

  循序渐进加大投入完善产业周期帮扶

  在普安县,2000亩东西部扶贫协作“白叶一号”茶园基地备受关注。2019年,对口帮扶普安县的镇海区安排300万元东西部扶贫专用资金,用于“白叶一号”茶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10月种下茶苗,如今茶园已经开始采摘新茶。采摘工人工资、基地管护费用、农资投入、加工费用投入……现阶段,

  产业发展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针对茶产业当下周期需求,今年,镇海区将为这个“一号工程”投入资金5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0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还有1714户4703人尚未脱贫。”宁波挂职干部方健表示,按照“三建四享”模式,“白叶一号”项目产生的利润将按“6355”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分配,实现贫困户、企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户四方共享,可带动地瓜镇屯上村、白沙乡卡塘村贫困户862户2577人脱贫致富。

  根据当地产业实际,因地制宜投入帮扶资金,才能获得更多合力,又好又快地取得成效。茶产业同样是贞丰县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之一。去年,帮扶工作组经过走访调研,决定投入400万元帮扶资金,在该县茶叶种植大镇长田镇建设区域茶叶交易市场,改变此前马路市场的散乱局面,集聚更多茶农茶商,为茶农增收搭建新平台。

  “去年我们茶叶市场的整体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有了这个市场,不仅可以解决茶叶的买卖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我们镇的茶叶种植、生产技术,为下一步打造长田的茶叶品牌奠定基础。”长田镇一名工作人员说,今年,茶叶市场生意更加火爆,干茶年交易量有望突破15万公斤,销售额将突破6000万元。

  有了市场的支撑,工作组决定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通过这条已经成熟的路径,带动更多人脱贫。“贞丰县还有未脱贫人口2008户5809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为1.48%,极贫乡镇鲁容的纳翁、卡务2个深度贫困村未出列。”宁波挂职干部黄列告诉记者,今年,贞丰县茶产业发展项目总共安排了帮扶资金1660万元,包括5个子项目,可带动种植茶叶2万亩,建设茶叶加工厂2座,涉及5个乡镇。“今年的总体帮扶资金不仅没有下降,还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元。”黄列说。

  在延吉市,经挂职干部牵线搭桥引进的投资项目,也正按照产业周期有序推进,持续发挥综合效益。2018年2月,延边国泰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延吉。项目总投资20.2亿元,占地2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于2018年7月开工建设,2019年9月第一辆新车下线。

  “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1万辆新能源汽车,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6亿元,利润总额4.4亿元,缴纳税款2亿元。”项目有关负责人说,汽车项目产业链长,在整车项目建设推进的同时,还可带动配套的上下游零配件生产企业和展销、维修企业的入驻,形成产业群。

  优势互补持续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

  从望谟到余姚,30个小时的车程。鼓足勇气走出大山后,望谟人蒙仕芬在浙江晟祺实业有限公司谋得了一个岗位。“以前在老家,拼了老命一个月也就几百元钱。现在一个月能拿4500元,加上政府补贴能拿到6000多元。”蒙仕芬说,除去基本开支,她会将剩余的钱全部寄回老家,希望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产业基础薄弱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望谟县,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平台到对口帮扶区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更快速更有效的脱贫路径。

  “余姚经济发达,企业众多,用工需求量大,劳动力成本高。而望谟经济相对滞后,但劳动力充足,这是双方能合作的一个契机。”在宁波挂职干部罗剑光看来,扶贫帮困的“协作”之义,就是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东部地区投入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资源,西部地区配套进行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渐培育起内生动力,让脱贫成效得到长期巩固。

  今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黔西南百姓返甬上班的节奏。这不仅影响了员工收入,也导致企业用工吃紧。两地政府和帮扶工作组通力合作,最终打通了一条通道,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1600多名望谟劳动力来浙江就业,其中来余姚的就在1000人以上,大大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数量,为企业顺利复工和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创造了条件。

  就业脱贫的另一个路径是在当地建设扶贫车间。地处晴隆县三宝彝族乡产业园的龙发服饰生产车间,从2月底便开始忙碌起来。龙发服饰负责人李志彩说,得益于挂职干部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后接到宁海等地多批订单,解了燃眉之急。

  前段时间,位于晴隆县碧痕镇的薏芝坊公司在挂职干部的帮助下,拿到了价值约900万元的订单。得知公司流动资金困难,宁海扶贫车间复工专班积极与银行对接,为薏芝坊争取到了1000万元贷款。

  稳定就业需要持续投入。据透露,今年我市在晴隆县安排了首批帮扶资金6000万元,目前10余个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其中,710万元帮扶资金将用于在当地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等,持续推进就业脱贫。

  “5533”新模式:为贵州茶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贵州省是茶叶大省,我市在黔西南州普安县2000亩“白叶一号”茶园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模式创新,探索“5533”新模式,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为该产业在当地持续发展、跨越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5533”模式,第一个“5”是指建成脱贫攻坚示范区、感恩奋进展示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区、互帮互助实践区、先富带后富样板区;第二个“5”是指一县一业主推、一村一社带动、一户一人就业、一人一亩覆盖、一亩一万增收;第一个“3”是打造普安县南、中、北三大茶产业示范带;第二个“3”是推动茶产业从一产向二产三产融合发展。

  去年,通过“白叶一号”茶园建设的示范带动,在2018年高标准建成2000亩“白叶一号”茶园基础上,黔西南州望谟、册亨等县市(新区)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全州茶园投产面积增加到29.1万亩,茶产业已成为黔西南州十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以“白叶一号”品牌打造为抓手,2019年“普安红”搭上阿里巴巴线上销售“快速列车”,基地与全球最大绿茶出口企业浙茶集团合作,建设3条精深加工生产线,申请注册“携茶”商标,品牌效应凸显,引领全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加工、销售有效衔接。

  在利益联结方面,按照企业30%、贫困户60%、合作社5%、土地流转5%的机制,合作社组建劳务队,吸引贫困户投入茶园建设。去年,440余户贫困户通过参与茶苗种植、茶园管护等实现务工收入205万元,户均增收4660元。

制图韩立萍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