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甬黔延三地联合采访行①“绿叶子”种出荒山新希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6-02 06:38: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编者按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为贯彻落实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精神,深入挖掘对口帮扶黔西南州和延边州的“宁波故事”,系统梳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宁波路径”,全面展示精准帮扶、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风貌,宁波日报与黔西南日报、延边日报共同策划实施“摆脱贫困携手小康”联合采访活动,三地融媒体记者组成联合采访小组,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吃同住同生产,开展蹲点式采访,今起在宁波日报报网端同步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敬请关注。

  谭化爱帮丈夫牵牛。(魏浩然 摄)

  黄昏时分,落日映在磨寨河的水面上,谭化爱笑眯眯地站在二层小楼前,看着自家男人牵着黄牛,从远处一瘸一瘸走来。

  接过牛绳,谭化爱远眺前方的山野,曾经让她痛恨不已的荒石山,如今满眼是希望的绿叶。这绿叶叫白叶一号,这绿叶生长的地方叫感恩茶园。

  谭化爱是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农民。正是这片茶园,种出了她的希望,收获了她的保障,茶园的名字,道出了贫困群众的感恩之心。

  屯上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子依山而建、土地贫瘠,早些年,村里很多男人在矿山打工。20年前,谭化爱的丈夫遇到煤洞坍塌,被压断了一条腿。

  “那时候,两个孩子不满五岁,听闻这个消息,迟迟不敢相信是真的,直到在医院里看到他空荡荡的裤管,我才意识到天塌下来了。”谭化爱恨这荒山。

  尽管如此,谭化爱只能靠荒山上的9亩薄地生存。严重的石漠化使土地长不出像样的庄稼,地里种的玉米只能当饲料。谭化爱带着孩子吃过野菜、割过猪草,还试过贷款养牛羊,生活一直难有起色。

  2018年春夏时节,宁波驻黔西南扶贫工作队带来一个消息:浙江安吉县黄杜村20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愿意捐赠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之后,谭化爱放牛时看到乌龙山一带总有宁波工作队的干部带着专家来,他们有时挖开土层,有时还会带点泥土回去,有时会爬到最高的山顶查看地形。

  经过宁波工作队牵线搭桥,600万株白茶幼苗落户普安县,地瓜镇是最大的受益区域,这里将种植1500亩茶苗。谭化爱家的9亩薄地可以“腾”给政府,统一开荒、建设、管养茶园。

  谭化爱两口子合计开了:原来的荒山地只能种点玉米,买了肥料、刨除人工,一年下来根本没有积蓄。可是,把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和残疾的丈夫靠什么生存?

  一次,宁波扶贫干部方健给她讲了个故事。他说,别看宁波的杭州湾新区现在高楼大厦,以前也和屯上村一样荒凉,后来“统一规划、改良滩涂,引进好项目,带动群众就业致富”。第二天,谭化爱欣然将土地流转给了政府。

  2018年10月,谭化爱作为精准贫困户进入茶园工作,从捡碎石到垦林地,从种茶苗到拔野草,从浇灌到修枝,她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小苗,亲眼看着荒山一点点变绿。

  一个月后,谭化爱领到了2167元工资,这是有生以来拿到的最大一笔收入。她在茶园里干得更用心了,而且渐渐学会了新技能:施肥要施叶面,浇水要浇根部。现在的谭化爱俨然是一位“技术员”,月工资也已经涨到了3000元。

  今年3月,普安县用“以采代养”的方式对白叶一号进行首摘。“再过三年,每亩茶园能有1万元的收入呢!”根据茶园的分红方案,茶叶由茶厂收购,贫困户、茶厂、合作社、土地流转户按比例享受收益。

  去年上半年,谭化爱的两个儿子外出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丈夫有时候也帮茶园运点肥料,一天收入100元。再家上家里养的两头牛和30多只鸡鸭,两人一年的收入有5万元。去年,他们用积蓄把房子修葺了一下。

  “以前,二楼的墙仅用砖头垒砌、窗户没有装,大门也是破木板拼起来的。”谭化爱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她带着记者上二楼参观:7个房间,有独立卫生间,崭新的白墙、光洁的地砖、明亮的LED灯,还有结实的铝合金门窗……

  “终于可以住上新房子了,以后还能给孩子娶媳妇,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呀!”谭化爱说这话时,幸福的笑容从未在脸上消失。

  宁波日报记者 张燕

  黔西南日报记者查必芳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甬黔延三地联合采访行①“绿叶子”种出荒山新希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6-02 06:38:00

  编者按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为贯彻落实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精神,深入挖掘对口帮扶黔西南州和延边州的“宁波故事”,系统梳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宁波路径”,全面展示精准帮扶、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风貌,宁波日报与黔西南日报、延边日报共同策划实施“摆脱贫困携手小康”联合采访活动,三地融媒体记者组成联合采访小组,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吃同住同生产,开展蹲点式采访,今起在宁波日报报网端同步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敬请关注。

  谭化爱帮丈夫牵牛。(魏浩然 摄)

  黄昏时分,落日映在磨寨河的水面上,谭化爱笑眯眯地站在二层小楼前,看着自家男人牵着黄牛,从远处一瘸一瘸走来。

  接过牛绳,谭化爱远眺前方的山野,曾经让她痛恨不已的荒石山,如今满眼是希望的绿叶。这绿叶叫白叶一号,这绿叶生长的地方叫感恩茶园。

  谭化爱是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农民。正是这片茶园,种出了她的希望,收获了她的保障,茶园的名字,道出了贫困群众的感恩之心。

  屯上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子依山而建、土地贫瘠,早些年,村里很多男人在矿山打工。20年前,谭化爱的丈夫遇到煤洞坍塌,被压断了一条腿。

  “那时候,两个孩子不满五岁,听闻这个消息,迟迟不敢相信是真的,直到在医院里看到他空荡荡的裤管,我才意识到天塌下来了。”谭化爱恨这荒山。

  尽管如此,谭化爱只能靠荒山上的9亩薄地生存。严重的石漠化使土地长不出像样的庄稼,地里种的玉米只能当饲料。谭化爱带着孩子吃过野菜、割过猪草,还试过贷款养牛羊,生活一直难有起色。

  2018年春夏时节,宁波驻黔西南扶贫工作队带来一个消息:浙江安吉县黄杜村20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愿意捐赠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之后,谭化爱放牛时看到乌龙山一带总有宁波工作队的干部带着专家来,他们有时挖开土层,有时还会带点泥土回去,有时会爬到最高的山顶查看地形。

  经过宁波工作队牵线搭桥,600万株白茶幼苗落户普安县,地瓜镇是最大的受益区域,这里将种植1500亩茶苗。谭化爱家的9亩薄地可以“腾”给政府,统一开荒、建设、管养茶园。

  谭化爱两口子合计开了:原来的荒山地只能种点玉米,买了肥料、刨除人工,一年下来根本没有积蓄。可是,把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和残疾的丈夫靠什么生存?

  一次,宁波扶贫干部方健给她讲了个故事。他说,别看宁波的杭州湾新区现在高楼大厦,以前也和屯上村一样荒凉,后来“统一规划、改良滩涂,引进好项目,带动群众就业致富”。第二天,谭化爱欣然将土地流转给了政府。

  2018年10月,谭化爱作为精准贫困户进入茶园工作,从捡碎石到垦林地,从种茶苗到拔野草,从浇灌到修枝,她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小苗,亲眼看着荒山一点点变绿。

  一个月后,谭化爱领到了2167元工资,这是有生以来拿到的最大一笔收入。她在茶园里干得更用心了,而且渐渐学会了新技能:施肥要施叶面,浇水要浇根部。现在的谭化爱俨然是一位“技术员”,月工资也已经涨到了3000元。

  今年3月,普安县用“以采代养”的方式对白叶一号进行首摘。“再过三年,每亩茶园能有1万元的收入呢!”根据茶园的分红方案,茶叶由茶厂收购,贫困户、茶厂、合作社、土地流转户按比例享受收益。

  去年上半年,谭化爱的两个儿子外出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丈夫有时候也帮茶园运点肥料,一天收入100元。再家上家里养的两头牛和30多只鸡鸭,两人一年的收入有5万元。去年,他们用积蓄把房子修葺了一下。

  “以前,二楼的墙仅用砖头垒砌、窗户没有装,大门也是破木板拼起来的。”谭化爱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她带着记者上二楼参观:7个房间,有独立卫生间,崭新的白墙、光洁的地砖、明亮的LED灯,还有结实的铝合金门窗……

  “终于可以住上新房子了,以后还能给孩子娶媳妇,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呀!”谭化爱说这话时,幸福的笑容从未在脸上消失。

  宁波日报记者 张燕

  黔西南日报记者查必芳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