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逝世
稿源: 侠客岛   2020-06-28 10:55:00报料热线:81850000

  6月28日上午,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28日凌晨逝世。

  公开资料显示,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人,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中国人大网介绍,申纪兰是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申纪兰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申纪兰“共和国勋章”。

  人民代表申纪兰

申纪兰代表。图源:中国人大网

  6月28日,申纪兰因病逝世,享年91岁。

  她很平凡,是中国千千万万妇女中的普通一员,是黄土地生养的亿万农民之一;她很不平凡,不仅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者,更是中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一位真正的“人民代表”。

    一

  在申纪兰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曾有一句流传甚久的俗语——“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这个说法,申纪兰都很生气。

  “旧社会呀,不把妇女当人。妇女只能到院里头,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县里头。你说这话能有道理吗?我就不服气。”

  1951年,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被选为副社长。当时社里劳动力短缺,社长李顺达鼓励申纪兰发动妇女下地劳动。

  “那时候男女不平等,在农社里干活挣工分,两个妇女还不顶一个男人。这样不行啊,妇女也要好好干。”申纪兰鼓励妇女们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经过不懈努力,西沟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

  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经过》,西沟村和申纪兰的故事在全国激起热烈反响。

  1954年,25岁的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山西大山深处的这位普通农村妇女,自此踏上了“人民代表”的征途。

  1953年2月,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副社长——模范军属申纪兰在长治专署首届优抚模范代表会议上作报告。图源:网络

    二 

  “第一次开会是坐着毛驴出发的。”申纪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从平顺县西沟村走一段到长治,倒一段汽车,再走一段到太原,再倒车,原来出县没有路,只有羊肠小道,差点4天还到不了北京呢。”

  第一次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经历,让申纪兰终身难忘:“第一次开的人代会,是在中南海的礼堂里开的。投票是把纸发到手里头,我们真的是人民当家作主了。”

  申纪兰一直珍藏着一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西代表团4位女代表的合影,照片从左到右,分别是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歌唱家郭兰英、政府代表李辉、劳模代表申纪兰。

  那时的申纪兰穿着一件稍显宽大的棉袄,衬托着质朴的脸庞,农民特有的勤劳朴实气息跃然眼前。这是属于那个时代女性的风采,是新生的共和国和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留给人们的记忆。

  在那次会议上,来自各地的代表在同一个大厅里就着白水、啃着干粮等待计票结果;妇女们第一次真正参与到国家最高权力中心的决策;人民对领袖的爱戴热切真挚,而对他们的拥护报以回应的,则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初心。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申纪兰连任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辫子上扎着蝴蝶结的年轻姑娘,到皱纹爬满额头的九旬老人,她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被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常青树”“活化石”。

  66年代表生涯,申纪兰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涵盖三农、教育、交通、水利建设等多个领域,有的关系国计民生,有的涉及群众利益。有人总结,引黄入晋、太旧高速、赤壁电站、青苗公路、长平高速、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等,都是在申纪兰和其他人大代表的提议下实现的。

  “我是个农民代表,每天生活在农村,知道农民想甚、盼甚。”申纪兰说,“人民代表大会让人民有了说话的权利,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三

  申纪兰家的主墙面上,挂着一张将近40寸的大照片,站在中央和她合影的,是周恩来。

  从这张照片往右看去,则可以看到申纪兰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张合影。

  在过去的60多年里,周恩来在西花厅宴请过她,邓小平称赞过她,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叫她“申大姐”,习近平亲自到西沟村看望过她。

  作为新中国的妇女代表,申纪兰曾赴丹麦哥本哈根参加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采访过她;苏联青年英雄卓娅的母亲给她写过信。

  回顾自己的难忘经历,申纪兰感慨道:

  “共产党领导这么大一个国家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不容易。我是个没知识水平的人,劳动给了我巨大的荣誉,党培养了我,西沟百姓支持我,我走到了今天。共产党把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带向富强,多难呀!不论是作为一个党员,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我坚信,只有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中国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四

  改革开放让西沟这个当年吃不饱饭的贫困村发生了巨变,村里盖起了小洋房,部分村民开上了小汽车。村办企业越来越兴旺,山外的大企业也愿意来村里投资,荒山绿化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面貌。

  但多年来,申纪兰始终保持着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

  她家里东西不多,地面是硬水泥,家具大半是20多年前的老物件。有一次开人代会,一位代表送了一件绣花旗袍给申纪兰当礼物。回到家,申纪兰就把它深藏箱底。“回来不能穿这个,不是我们农村人的风格。”

  上世纪80年代,当上山西省妇联主席这个“厅官”的时候,申纪兰提出“六不”: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劳动。当时在省城太原,有机会分房子,她也拒绝了:“还是睡办公室好,开会的时候折叠床一收,办公休息两不误。”

  妇女代表,农民代表,这就是申纪兰对自己的定位。“咱是个农村人,是个农民,能参加一届人代会就不错了。从第一届参加到现在,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的责任,我必须把这个代表当好了,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来。”

  2009年5月,习近平到西沟村看望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并与老党员、老劳模和村民代表座谈。“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这是习近平对申纪兰的评价。

  两年前,长治市“长治好人”颁奖晚会邀请申纪兰担任颁奖嘉宾。其时大雪封山,太行山披上厚厚银装。长治市委市政府考虑到交通不便,同意老人可不去。申纪兰却把手一挥:“党和人民需要我,再难我也去!”随即冒雪穿过山路去颁奖。

  那个雪夜,那条山路,见证了申纪兰一生的执着和坚定。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逝世

稿源: 侠客岛 2020-06-28 10:55:00

  6月28日上午,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28日凌晨逝世。

  公开资料显示,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人,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中国人大网介绍,申纪兰是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申纪兰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申纪兰“共和国勋章”。

  人民代表申纪兰

申纪兰代表。图源:中国人大网

  6月28日,申纪兰因病逝世,享年91岁。

  她很平凡,是中国千千万万妇女中的普通一员,是黄土地生养的亿万农民之一;她很不平凡,不仅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者,更是中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一位真正的“人民代表”。

    一

  在申纪兰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曾有一句流传甚久的俗语——“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这个说法,申纪兰都很生气。

  “旧社会呀,不把妇女当人。妇女只能到院里头,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县里头。你说这话能有道理吗?我就不服气。”

  1951年,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被选为副社长。当时社里劳动力短缺,社长李顺达鼓励申纪兰发动妇女下地劳动。

  “那时候男女不平等,在农社里干活挣工分,两个妇女还不顶一个男人。这样不行啊,妇女也要好好干。”申纪兰鼓励妇女们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经过不懈努力,西沟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

  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经过》,西沟村和申纪兰的故事在全国激起热烈反响。

  1954年,25岁的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山西大山深处的这位普通农村妇女,自此踏上了“人民代表”的征途。

  1953年2月,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副社长——模范军属申纪兰在长治专署首届优抚模范代表会议上作报告。图源:网络

    二 

  “第一次开会是坐着毛驴出发的。”申纪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从平顺县西沟村走一段到长治,倒一段汽车,再走一段到太原,再倒车,原来出县没有路,只有羊肠小道,差点4天还到不了北京呢。”

  第一次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经历,让申纪兰终身难忘:“第一次开的人代会,是在中南海的礼堂里开的。投票是把纸发到手里头,我们真的是人民当家作主了。”

  申纪兰一直珍藏着一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西代表团4位女代表的合影,照片从左到右,分别是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歌唱家郭兰英、政府代表李辉、劳模代表申纪兰。

  那时的申纪兰穿着一件稍显宽大的棉袄,衬托着质朴的脸庞,农民特有的勤劳朴实气息跃然眼前。这是属于那个时代女性的风采,是新生的共和国和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留给人们的记忆。

  在那次会议上,来自各地的代表在同一个大厅里就着白水、啃着干粮等待计票结果;妇女们第一次真正参与到国家最高权力中心的决策;人民对领袖的爱戴热切真挚,而对他们的拥护报以回应的,则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初心。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申纪兰连任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辫子上扎着蝴蝶结的年轻姑娘,到皱纹爬满额头的九旬老人,她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被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常青树”“活化石”。

  66年代表生涯,申纪兰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涵盖三农、教育、交通、水利建设等多个领域,有的关系国计民生,有的涉及群众利益。有人总结,引黄入晋、太旧高速、赤壁电站、青苗公路、长平高速、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等,都是在申纪兰和其他人大代表的提议下实现的。

  “我是个农民代表,每天生活在农村,知道农民想甚、盼甚。”申纪兰说,“人民代表大会让人民有了说话的权利,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三

  申纪兰家的主墙面上,挂着一张将近40寸的大照片,站在中央和她合影的,是周恩来。

  从这张照片往右看去,则可以看到申纪兰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张合影。

  在过去的60多年里,周恩来在西花厅宴请过她,邓小平称赞过她,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叫她“申大姐”,习近平亲自到西沟村看望过她。

  作为新中国的妇女代表,申纪兰曾赴丹麦哥本哈根参加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采访过她;苏联青年英雄卓娅的母亲给她写过信。

  回顾自己的难忘经历,申纪兰感慨道:

  “共产党领导这么大一个国家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不容易。我是个没知识水平的人,劳动给了我巨大的荣誉,党培养了我,西沟百姓支持我,我走到了今天。共产党把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带向富强,多难呀!不论是作为一个党员,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我坚信,只有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中国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四

  改革开放让西沟这个当年吃不饱饭的贫困村发生了巨变,村里盖起了小洋房,部分村民开上了小汽车。村办企业越来越兴旺,山外的大企业也愿意来村里投资,荒山绿化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面貌。

  但多年来,申纪兰始终保持着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

  她家里东西不多,地面是硬水泥,家具大半是20多年前的老物件。有一次开人代会,一位代表送了一件绣花旗袍给申纪兰当礼物。回到家,申纪兰就把它深藏箱底。“回来不能穿这个,不是我们农村人的风格。”

  上世纪80年代,当上山西省妇联主席这个“厅官”的时候,申纪兰提出“六不”: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劳动。当时在省城太原,有机会分房子,她也拒绝了:“还是睡办公室好,开会的时候折叠床一收,办公休息两不误。”

  妇女代表,农民代表,这就是申纪兰对自己的定位。“咱是个农村人,是个农民,能参加一届人代会就不错了。从第一届参加到现在,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的责任,我必须把这个代表当好了,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来。”

  2009年5月,习近平到西沟村看望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并与老党员、老劳模和村民代表座谈。“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这是习近平对申纪兰的评价。

  两年前,长治市“长治好人”颁奖晚会邀请申纪兰担任颁奖嘉宾。其时大雪封山,太行山披上厚厚银装。长治市委市政府考虑到交通不便,同意老人可不去。申纪兰却把手一挥:“党和人民需要我,再难我也去!”随即冒雪穿过山路去颁奖。

  那个雪夜,那条山路,见证了申纪兰一生的执着和坚定。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