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头山遗址进行考古工作的孙国平)
余姚三七市镇三七市村、东距田螺山遗址1.5公里处,深埋在地下10米的井头山遗址重见天日。甬派第一时间发布这个重大考古发现,全国瞩目。
此后,中国宁波网、甬派又发布独家报道,多方求证,确认最早向考古机构提供井头山遗址线索的,是余姚井头村村民王维尧和堂哥王维新。
那么,收到这个重要线索后,考古工作人员又是如何确认、最终发现发掘这个井头山遗址的呢?
记者采访了参与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的考古工作者们,还原了这一波三折的“发现之旅”。
2013年10月,井头村村民王维尧和堂哥王维新,发现这个重要线索后,两兄弟赶紧捡了一个塑料袋,将容易捡到的贝壳、鹿角碎片等骨头,少量骨器装进袋中。
兄弟俩骑着电瓶车,将这一袋还掺杂着泥土的“重要物品”,送到了田螺山遗址考古队的住地,交给技工徐志清和刚进入省考古所又分派到田螺山考古队的王永磊手里。
在这一袋子东西中,王永磊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磨制光滑的骨器,“这些东西可能出自一个遗址!”王永磊脑海里灵光一闪。
一两天后,田螺山遗址发掘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看到这些东西时,他第一感觉是,这袋东西“不同寻常”!一直在思考河姆渡文化来源问题的孙国平敏锐地意识到,“它们非常重要,可能来自一个特殊的遗址”。
王永磊告诉记者,当时大家都很急切地想知道,这些东西来自哪里?但遗憾的是,王维新和王维尧并没有留下联系电话和地址。
唯一的线索,是一句话——“三七市镇那边的”。
搜寻!一定要找到来源!
2013年10月下旬,孙国平和考古队员们在当时田螺山遗址现场馆卢馆长的带领下,沿着穿越三七市镇的61省道公路,一路向西,苦苦搜寻,到处打听。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左右,他们终于找到了王维尧兄弟俩发现宝贝的那片荒地。
(井头山遗址俯瞰图,梅术文/摄)
那是一个长满野草的待建厂房。他们在其中又看到了很多陶片。孙国平回忆,当时他就预判,这些遗物可能来自地下很深的地方。
同行的田螺山遗址考古队队员王永磊,如今依然记得,当时考古队上下都十分惊喜。尤其是地面陶片与贝壳,让他们感受到了“意外之喜”。
(在井头山遗址进行考古工作的王永磊)
他们当即通过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辗转联系上了厂区业主李世龙。一番协调沟通后,李世龙答应让考古队在厂里挖一个试掘坑,长5米,宽3米,深3米多。
工人向下挖了3米多后,再也没法往下了,那儿全是烂泥。
“当时,我们停在了3.5米左右的深度,很容易坍塌,不能再继续了。”孙国平说,当时又更改方案,在3.5米深的坑底,改用田螺山考古中经常使用的5米多长的不锈钢细探杆,极其费劲地安排工人进行人工钻探,继续向下探寻。
好几个人一同使劲,尽力压钻到距离地面约7米深的地方时,探杆再也钻不下去了!
“就是这儿了!”孙国平说,钻不动了,说明地下很硬,大家怀疑探到了贝壳层,也就是考古学上的“文化层”。
“文化层”,就是说在古代遗址中,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有人类活动过的、包含人工遗物的土层。
这个线索和初步判断,让孙国平和考古队员们,非常激动。
(梅术文/摄)
2014年上半年,孙国平将这个线索和判断汇报给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小宁,在李所长的热心支持下,他们开始进一步考古调查。
为了印证他们的判断,考古队租用机械设备在这家厂区所在范围及其附近继续钻探。
没几天,在那家厂区范围的中间荒地里,终于钻出了深埋地下的碎小海生贝壳、动物骨头和陶片、残骨器等遗物。
通过出土钻孔空芯包含物的仔细观察、辨认,孙国平说:“我们判断,了解的信息可靠。”
由此,他们确认,地下埋藏的是一处浙江省内史前考古中前所未见的特殊遗址——贝丘遗址。因为61省道公路北侧有一海拔72米的小山——井头山,后来就用此山命名该遗址。
孙国平将这个“好消息”汇报给所领导和省文物局。省局领导很快做出决定,支持省所的初步发现和判断。不久,时任副局长的吴志强到田螺山遗址现场馆调研井头山遗址的相关信息。
2014年下半年,省文物局发函给余姚市政府,督促原企业厂区业主同意省考古所做正式调查和发掘。
随后,余姚市政府开始了一步步地协调工作。
2016年10月,余姚市政府决定出资2500多万元回购该企业厂区地块。
2017年,国家文物局首次批准井头山遗址800平方米的发掘。
2018年,省考古所制定考古方案,进行了开创性的技术尝试——准备在正式考古发掘前建设钢结构围护基坑,为发掘做好特殊和关键的准备。
当时,这一举措在全国都是非常少见的。
“发掘前建设钢结构的基坑,是为了开展特殊对象的考古发掘。”孙国平说,考虑到井头山遗址地下所埋的文化层覆盖在粘软易塌的海相沉积层下面,且埋藏深度超出普通遗址的正常范围,如果按照平常的措施,无法进行如此深度地层的发掘。
就连浙江省内埋深最大的河姆渡遗址,最深处距地表也仅4米左右,而井头山遗址的文化层竟然达5到10米。
(梅术文/摄)
2018年3月,杭州东通岩土科技有限公司中标钢结构围护基坑施工项目,直到2019年8月,才艰难地完成这一特殊基坑工程。
2019年9月,转入正式考古发掘阶段。
2019年9月中旬至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考古发掘。
如今,考古队已完成基坑内主要探方的大部分发掘工作量,发现灰坑、橡子储藏坑处理坑、烧土堆、烧土坑、器物加工和食物处理点等遗迹十多处,出土各类 可登记遗物数百件,以及海量的先民食用后废弃的贝壳遗存和其他动植物遗存。经过初步总结,认为首次发掘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学术成果。
记者 张子琪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