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社区"搭台" 居民"唱戏" 老小区的绿化也可以"有腔调"
稿源: 宁波晚报   2020-06-06 06:48:30报料热线:81850000

  没有珍贵的花草,没有惊艳的设计,仍如同一幅画卷在眼前缓缓打开……如果不是真正走进紫鹃社区紫鹃新村,恐怕很难发现藏在房前屋后的“小确幸”。

  从“主妇花园”到“美丽庭院”,花花草草点亮的不仅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的环境,还有住在这里的人们不可阻挡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抢救”回来的“诗和远方”

  紫鹃新村“出厂配置”的绿化,和大部分老旧小区一样,千篇一律、乏善可陈,特别是在历经风吹雨打后,房前屋后的绿化带更是“年老色衰”,日渐裸露。

  正因如此,很多人打起绿化带的“主意”。紫鹃社区党委书记严丽娜对此深有感触:小区里的车越来越多,停车位“吃紧”,有些车主试探着把车停到绿化带上,“眼看草坪一点点秃下去。”

  如今的“主妇花园”就是被“抢救”回来的。改造前,这块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的绿化带,地表已经“秃”得差不多了,唯有几棵树顽强生长。

  “小区的绿化本来就是‘寸土寸金’,能保留还是要尽可能保留。”严丽娜说。不能小看眼前的这一抹绿,它不仅仅是绿,有时更像是“苟且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2019年,“主妇花园”改造完成,没有“浓妆”,而是“淡抹”——

  四个角落各有一个花坛,种的是细细碎碎的小花,但颜色鲜艳;

  石板铺成的小径,让居民可以“深入其中”,正中的花坛外围还添了一圈长椅;

  另一片区域相对较小,放了三个由废旧轮胎改造而来的花盆。

  “设计之初,就是想把它打造成一个走亲民路线的花园,就好像隔壁邻居家花园那种感觉。”严丽娜说,为此设计方案也是改了好几稿。

  “主妇花园”改造完成后,日常的养护工作就交给小区里喜欢种花的志愿者。“两人一组,每天都会来转一转。”严丽娜说。

  小区绿化原来还可以这么“有腔调”

  紫鹃新村20幢57号103室门口的“美丽庭院”,无疑是整个小区里最“靓”的——

  仔细数数,有百八十个品种的花。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不同的花绽放,眼下开得最热闹的要数月季,“再过两天,菊花、百合都要开了。”“美丽庭院”的主人徐玲玲说。

  有花还不够,随处可见各种小巧思:比如红色的邮箱、彩色的风车、挂在竹篱笆上的瓢虫,还有太阳能灯……

  “感觉再摆上两张桌子,撑一个太阳伞,就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打造这个“美丽庭院”,花了徐玲玲将近两年时间。回忆起一开始这块绿化带的“野蛮”模样,她也是连连摇头——

  绿化老化,再加上缺乏精心打理,杂草丛生,还堆了不少建筑垃圾,污水横流……

  “多亏有社区帮忙,帮我把场地清理出来,才有了现在的模样。”徐玲玲说。

  这是紫鹃新村第一个挂牌的“美丽庭院”。

  让徐玲玲感到意外且惊喜的是,随着小花园在小区里渐渐有了点“名气”,不仅吸引不少居民“围观”,还找到了不少同样喜欢种花的邻里。

  “看到我们家的花种得漂亮,很多人也开始尝试,有时也会问我要一些种子。”徐玲玲说。

  在紫鹃新村绕了一圈,发现徐玲玲所言非虚。不少居民楼一楼都有类似的小花园。一路走过去,倒也是多了几分“移步换景”的乐趣。

  就在“美丽庭院”斜对面的一户人家,有一片小小的绿化带,规模不大,但不仅有花,但树下站了“火烈鸟”,还有“鹦鹉”趴在树干上,看起来妙趣横生。

  居民“搞创作”,离不开社区“搭台”

  徐玲玲说,当初自己买下紫鹃新村的这套房子,看中的就是这块绿地,但“美丽庭院”最终能够成型,离不开社区的支持。

  允许居民对原有绿化带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一些创作,是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的尝试。

  采访中,记者留意到,由于建成年代比较久远,紫鹃新村部分居民楼一楼是“破墙开门”的,绿化带就在一楼居民的家门口。

  “以前,很多人选择种菜、种南瓜、种葱。”严丽娜说,虽然和花花草草一样都是绿色植物,但少不了施肥,气味熏人。

  “也有不少居民选择在家门口堆放杂物,影响环境整洁。”

  一味地“堵”显然是行不通的,严丽娜选择了“疏”,“小区里有不少喜欢养花的居民,他们既然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们就来‘添把柴’。”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社区"搭台" 居民"唱戏" 老小区的绿化也可以"有腔调"

稿源: 宁波晚报 2020-06-06 06:48:30

  没有珍贵的花草,没有惊艳的设计,仍如同一幅画卷在眼前缓缓打开……如果不是真正走进紫鹃社区紫鹃新村,恐怕很难发现藏在房前屋后的“小确幸”。

  从“主妇花园”到“美丽庭院”,花花草草点亮的不仅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的环境,还有住在这里的人们不可阻挡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抢救”回来的“诗和远方”

  紫鹃新村“出厂配置”的绿化,和大部分老旧小区一样,千篇一律、乏善可陈,特别是在历经风吹雨打后,房前屋后的绿化带更是“年老色衰”,日渐裸露。

  正因如此,很多人打起绿化带的“主意”。紫鹃社区党委书记严丽娜对此深有感触:小区里的车越来越多,停车位“吃紧”,有些车主试探着把车停到绿化带上,“眼看草坪一点点秃下去。”

  如今的“主妇花园”就是被“抢救”回来的。改造前,这块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的绿化带,地表已经“秃”得差不多了,唯有几棵树顽强生长。

  “小区的绿化本来就是‘寸土寸金’,能保留还是要尽可能保留。”严丽娜说。不能小看眼前的这一抹绿,它不仅仅是绿,有时更像是“苟且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2019年,“主妇花园”改造完成,没有“浓妆”,而是“淡抹”——

  四个角落各有一个花坛,种的是细细碎碎的小花,但颜色鲜艳;

  石板铺成的小径,让居民可以“深入其中”,正中的花坛外围还添了一圈长椅;

  另一片区域相对较小,放了三个由废旧轮胎改造而来的花盆。

  “设计之初,就是想把它打造成一个走亲民路线的花园,就好像隔壁邻居家花园那种感觉。”严丽娜说,为此设计方案也是改了好几稿。

  “主妇花园”改造完成后,日常的养护工作就交给小区里喜欢种花的志愿者。“两人一组,每天都会来转一转。”严丽娜说。

  小区绿化原来还可以这么“有腔调”

  紫鹃新村20幢57号103室门口的“美丽庭院”,无疑是整个小区里最“靓”的——

  仔细数数,有百八十个品种的花。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不同的花绽放,眼下开得最热闹的要数月季,“再过两天,菊花、百合都要开了。”“美丽庭院”的主人徐玲玲说。

  有花还不够,随处可见各种小巧思:比如红色的邮箱、彩色的风车、挂在竹篱笆上的瓢虫,还有太阳能灯……

  “感觉再摆上两张桌子,撑一个太阳伞,就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打造这个“美丽庭院”,花了徐玲玲将近两年时间。回忆起一开始这块绿化带的“野蛮”模样,她也是连连摇头——

  绿化老化,再加上缺乏精心打理,杂草丛生,还堆了不少建筑垃圾,污水横流……

  “多亏有社区帮忙,帮我把场地清理出来,才有了现在的模样。”徐玲玲说。

  这是紫鹃新村第一个挂牌的“美丽庭院”。

  让徐玲玲感到意外且惊喜的是,随着小花园在小区里渐渐有了点“名气”,不仅吸引不少居民“围观”,还找到了不少同样喜欢种花的邻里。

  “看到我们家的花种得漂亮,很多人也开始尝试,有时也会问我要一些种子。”徐玲玲说。

  在紫鹃新村绕了一圈,发现徐玲玲所言非虚。不少居民楼一楼都有类似的小花园。一路走过去,倒也是多了几分“移步换景”的乐趣。

  就在“美丽庭院”斜对面的一户人家,有一片小小的绿化带,规模不大,但不仅有花,但树下站了“火烈鸟”,还有“鹦鹉”趴在树干上,看起来妙趣横生。

  居民“搞创作”,离不开社区“搭台”

  徐玲玲说,当初自己买下紫鹃新村的这套房子,看中的就是这块绿地,但“美丽庭院”最终能够成型,离不开社区的支持。

  允许居民对原有绿化带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一些创作,是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的尝试。

  采访中,记者留意到,由于建成年代比较久远,紫鹃新村部分居民楼一楼是“破墙开门”的,绿化带就在一楼居民的家门口。

  “以前,很多人选择种菜、种南瓜、种葱。”严丽娜说,虽然和花花草草一样都是绿色植物,但少不了施肥,气味熏人。

  “也有不少居民选择在家门口堆放杂物,影响环境整洁。”

  一味地“堵”显然是行不通的,严丽娜选择了“疏”,“小区里有不少喜欢养花的居民,他们既然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们就来‘添把柴’。”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