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宁波三中王咸丰
问:初中学生没有历史这一专门的课程,高中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我替学生问一下这一学科的地位与价值怎样?
王咸丰:高一一周3个课时,高二5课时,高三甚至达到了67个课时,一个学校6、7个历史教师是正常数量,8、9甚至10个人也会出现,这改变了过去历史是弱势学科的面貌。
历史的价值:
1、综合文化的基础、人文学科的基础。学好历史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文史不分家。政治哲学要以历史为基础,好多政治哲学的原理是从历史中演绎出来的。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太多的历史故事来说明历史学原理,政治学原理。
2、人文素养。上一轮历史教材的改革,给同学们打开了一片提高个人修养的历史的新天空,人物史、战争与和平史、世界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历史中能感觉真善美,揭穿假恶,汲取历史的智慧。
3、思维品质及能力,阐述、分析、归纳、综合、求真、求异等历史思维。这个作用现在正在为大多数老师所接受。
4、拓宽知识面。以历史为背景,以历史为素材,高中是人生新起点的一个重要基石。
问:学生在接触高中历史之后,常常害怕该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太强,所以敬而远之。我想老师能不能解除学生一些思想上的顾虑呢?
王咸丰:学科之间的依赖性互补性在历史这一学科中相当突出,刚才历史为语文、政治、哲学等提供基础,同样历史学科也要依靠这些学科,特别是语文的的表达表述形式,还要依靠政治哲学的解决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或指导。还有地理学科的地点方向的指针。这也就回到了初中学科为什么会出现“社会”这门学科,是很有道理的(政史地合在一起不分家)。所以,高中历史成为独立的学科,担我们在学习这一学科的同时,我们的思维方式常常还是要回到初中的那种知识体系之中。
比如说就说历史对语文的依赖,现在无论学考、高考试题的呈现方式,历史情景呈现式,材料为背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7月份高考100字,有的200个字。答题之前就要过语文的阅读理解这一关,并且不一定是大白话,有的读了一遍云里雾里。有的材料题全考语文。三成的比重,是阅读理解。所以我们上课时引入材料创设情景也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典型模式,成为一种习惯。对这种试题形式我们平时要进行针对性地有所侧重,一平时要注意增加阅读,要热爱阅读,业余时间不要看手机、电视,最懒惰的文化消遣方式,要看书看文本。
自然学科方面,地理有利于历史的理解,一张考卷肯定有地图,史地班就比较有利,老师上课陈述历史事件,所以选地理的同学就能够舒展空间的想象,真切地体会着历史的感受,所以课堂的幸福感比较强。
各种自然学科中的图表,在历史这门功课中,也频频出现。
问:高中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最困惑的、最害怕的是历史,学科记忆要求很高、量也很大。学生应当如何应对?
王咸丰:的确。历史课的一个特点是记忆要求高——“背多分”,并且历史考试命题的内容有时防不胜防,有时也让老师们大吃一惊。
历史考试以课本为依据的,因为历史内容实在是一个天文数据,我们知道的历史也只是历史中的沧海一粟,所以考试命题不可漫无边际,必须以课本为依据,否则没法玩了。所以,课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历史的框架。
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都具有唯一性,否则故事没法讲下去。并且历史细节均有差异,不可以违背历史的史实。
历史事实可溯的唯一性,决定了要忠于教材。
方法首先是分清知识的层次性,历史记忆是有层次的,并不是书本全背,不现实,有些知识点零散的、次要的、非主干的,这些多半只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其二,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不是死记硬背。
其三,抓住关键词。这与语文的记忆不一样,课本上好的句子,一个字错了就是错。历史则不然,那怕没有一个字对的,只有意义基本相近也可以是正确的。
问:现今考试命题注重能力的考查,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集中在哪些方面呢?如何处理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的关系?如果要寻求课外辅导,那历史学科有迅速提高的捷径吗?
王咸丰:能力方面,首先是记忆理解能力,前提条件是材料阅读、材料理解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处理考题的能力,要学会阐述、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阐述,可以打比喻为你今天到学校的交通过程。
分析,比喻为你中考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归纳,类似总结这几天生活工作的重心。
综合,可以类比为评价最近中国抗疫成功、成为世界典范的情况。
重视教材,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那么,学生应该如何使用教材?与课外的历史复习资料关系,应当如何处理?
首先,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无捷径,需要重视。
第二个,教材即材料,教材的双重身份。课堂上老师每天补充历史材料,为的是理解历史的结论,同时也是为了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
而现成的材料,就是教材。
你能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归纳分析,并且,教材作为史料很有特色,其史料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丰富的。
大部分是间接材料的表达,也有直接材料一手材料,还有有图文并茂。所以教材是非常好、非常典型的材料阅读训练。
更何况是教材内容,是高考命题本身的原点、出发点。很多高考答案都直接在书本中能够找到,甚至有原句子。
这在其它学科中是不太有的情况。
所以重视教材,是历史学科制胜的简单的,而且是最有效的方法。
课后,要复习对教材的解读,及时巩固。
课外资料方面,要学会做提纲、导引、线索、疏理。优点在于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但不能喧宾夺主。
历史知识记忆是需要体系的,要有参照物,你不能给两种及以上的参照物,否则会出现知识体系的崩塌。
问:历史学科高中阶段,有两种重大考试,历史学考与高考。那么,其考试时间如何选择呢?两种考试的关系怎样?
王咸丰:关于历史学考与高考,如果是学考结束了,不选考了,建议高一阶段6月份参加学考,因为历史记忆的遗忘率还是比较高的。你学习复习的时间越长,新掌握的知识越多,遗忘率也很高,抵消了很多,到高二考可能会消耗太多。
很多人关心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那么历史学习的未来呢?大学历史教育怎样进行?
想的很远,不过挺实在的,到了大学,分成了很多的分枝。一种是大学公共课,以政治思想教育的形式而存在,几乎所有的学生必修的,有的是人文类学科,所以你如果高中时选修了历史,那么你就是大学里这一功课的高手,学分是唾手可得。
第二类,是特别专业的历史课,配合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的历史课,比如法制史、交通史、服装史、饮食史、美容史、化学史的历史。
第三类,专门的历史系,给人的印象是小众的专业,事实上也是如此。现在,高中毕业之后专门选择历史专业的的确不多。
选择历史系,一般来说,有三种就业去向——博物馆、考古、地方文化馆方向。
问:接下来的历史教材改革马上进行了,原来有几本历史课本?各自的地位和关系怎样?从下半年开始历史教材又有怎样新的特点?
王咸丰:高一课本,浙江省选择了人民版,包括3本必修,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而3本选修人物、战争、遗产,全采用了人教版教材。
首先,高一三本教材,高二如果是选考则选修3本,大概一个半学期就可以学完选修内容。高二最后阶段,进行必修内容的补充完整及复习。
高三,就进入6本书全面的复习课。
从下半年开始新高一,浙江省教材有重大调整,完全采用了人教版,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它有几个特点:
其一,体系变化了,我认为难度有所下降。
其二,更符合教学规律了,历史知识的积累尊重了循序渐进的规律了。原来,三本必修一开始基本上是整本教材最难学或者偏难学的。从全年来看,学科学习难度系数是递减的,相当于学生一进入高一,就给了一个下马威。
第三,权威性增强。原来教材的编写团队以地方性专家老师为主,教材推广非常有限,全国也就4、5个省份在用。现在人教教材集中了全国的历史编写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科学性、权威性得到了保障。
考试选拔命题的体系也将随之变化,教学资源实现了全国共享。
最后,教材数量也有变化,高一必修从三本变成了两本,第一学期中国史,第二学期世界史,思路清晰,学生负担也有所减轻。
所以说,教材改革给高一新生带来福音。
至于选修教材应该不会有变化。所以,建议明确对选考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借几本选修先读读。必修教材到现在还没有发行出来。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