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老师用QQ布置作业导致学生玩手机上瘾?宁波市教育局回复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7-15 12:11: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成良田 实习生韩卓颖 王悦

  暑假刚开始,宁波就有位初中家长“崩溃”了。原因是,老师用QQ群布置、上传作业,孩子可以名正言顺玩手机,结果玩游戏成瘾。

  “一旦收缴手机,或关闭无线网络,他都要说些极端的话威胁,甚至要与我拼命。”前几天,这位家长在“民生e点通”平台上发帖求助,强烈建议禁止中小学使用智能手机,引发不少共鸣。

  网贴:QQ群布置、上传作业,学生频繁接触手机容易上瘾

  这位家长表示,由于今年疫情期间上网课的需要,孩子接触到智能手机,现在“玩游戏成瘾、成绩下降”。他说,学校老师组建了班级老师和学生的QQ群,作业在群里发布,学生在群里上传作业,这样就给学生有了拥有智能手机的理由。“我以前多次求助于学校老师,建议老师在家长QQ群里发送信息、解散学生群、禁止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结果老师不同意。”他说。

  就这样,孩子玩游戏上瘾,连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间都在玩游戏,对身体健康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影响。

  这让他非常困惑和绝望,为此发帖恳请市教育局帮助落实以下请求:

  1、责令学校老师禁止使用学生群。所有的信息通过家长群联系,且以word文档的形式发送,尽量不以聊天的形式发送,否则,家长们聊天留言,会淹没这些重要信息。

  2、责令老师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严禁使用智能手机。

  3、全市禁止毒害中小学生的网络游戏。

  家长:手机是把双刃剑,关键看怎么怎么引导

  “我深有同感。”宁波城区一位小学家长说。虽然在校期间,学校基本上禁止携带手机,也没有组建学生群。但他表示,基本上布置和上传作业,以及各种打卡任务都在网上进行,这样一来孩子不得不频繁接触手机,一没注意,孩子视力就明显下降。

  “对于禁止学生玩游戏,我与这位家长抱有同感,青春期的孩子缺少判断力辨别力,易沉迷网络游戏。”象山新桥中学一位学生的家长认为,上中学的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相对于家长而言更愿意听取老师的教导,家长和老师应该互相配合,共同引导,更有效果。

  澥浦中心学校学生蒋生伟的妈妈说:“站在家长的立场,我认为孩子不合理地运用手机,家长也有责任。家长陪伴的缺乏也是让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们能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足够的快乐,沉迷于游戏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家长们缺乏对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教育与引导,也会让孩子们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她认为,如果引导得当,适当的游戏也能开发孩子智力、减轻压力,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家长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其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手机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得当会害了孩子,用好了则会给孩子学习上带来很大的帮助。”湾塘小学六甲班王桐爸爸说。他认为,孩子如何使用手机,主要靠家长的引导,严禁使用手机并不实际,手机只能算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诱惑之一,未来的旅途中孩子还会遇到很多诱惑,父母能做的并不是帮他隔绝诱惑,而是陪伴他一起面对,寻找解决措施。这样当孩子遇到其他的诱惑时,他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使用手机实际情况如何?老师怎样看?

  象山外国语小学语文老师吕赛丽告诉记者,小学阶段一般没有学生群,只有家长群。学生把作业记在家校联系本上,老师也会在家长群里再发一遍,以便家长明确孩子每日家庭作业,进行督促检查。一般不布置需要使用手机做的作业,偶尔有也只是请家长提交,比如英语背诵拍个视频,家长拍、家长发送,手机不用交给孩子。

  对于作业信息会被刷屏掩盖,她表示,老师在建群时应该定好群规,“我在建群时就已通知家长不用回复信息”。

  澥浦中学初二(2)班班主任庄颖说:“以我们学校为例,班主任基本使用的就是家长群,钉钉群里可直接显示已读和未读消息,也不需要他家长回复。”

  实际上,“老师比家长更希望学生能合理使用手机,每次家长会,都强调要控制好孩子的手机或者上网时间。”她说,因为学校禁止携带手机,孩子在家玩手机,家长溺爱孩子狠不下心来没收孩子手机,一味期望于老师的管理,这是完全不够的。“我们要反思,平时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做到位,自己在孩子面前是否做好了榜样”。

  宁波市教育局回复

  对家长的发帖,宁波市教育局回复说:近日,省教育厅已印发《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通知》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通知提到:要限制中小学幼儿园电子产品使用。中小学教学以线下教学为主,小学阶段停止线上教学和线上作业。中小学不得以APP等形式布置作业,线下教学中也要尽量控制电子产品使用,重申使用电子产品教学时间不得超过总教学时间的30%。幼儿园教学与活动不使用电子产品。中小学生不得擅自携带电子产品进校。

  市教育局表示,如果发现相关情况或有任何建议,可以与所在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联系。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老师用QQ布置作业导致学生玩手机上瘾?宁波市教育局回复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7-15 12:11:00

  中国宁波网记者成良田 实习生韩卓颖 王悦

  暑假刚开始,宁波就有位初中家长“崩溃”了。原因是,老师用QQ群布置、上传作业,孩子可以名正言顺玩手机,结果玩游戏成瘾。

  “一旦收缴手机,或关闭无线网络,他都要说些极端的话威胁,甚至要与我拼命。”前几天,这位家长在“民生e点通”平台上发帖求助,强烈建议禁止中小学使用智能手机,引发不少共鸣。

  网贴:QQ群布置、上传作业,学生频繁接触手机容易上瘾

  这位家长表示,由于今年疫情期间上网课的需要,孩子接触到智能手机,现在“玩游戏成瘾、成绩下降”。他说,学校老师组建了班级老师和学生的QQ群,作业在群里发布,学生在群里上传作业,这样就给学生有了拥有智能手机的理由。“我以前多次求助于学校老师,建议老师在家长QQ群里发送信息、解散学生群、禁止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结果老师不同意。”他说。

  就这样,孩子玩游戏上瘾,连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间都在玩游戏,对身体健康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影响。

  这让他非常困惑和绝望,为此发帖恳请市教育局帮助落实以下请求:

  1、责令学校老师禁止使用学生群。所有的信息通过家长群联系,且以word文档的形式发送,尽量不以聊天的形式发送,否则,家长们聊天留言,会淹没这些重要信息。

  2、责令老师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严禁使用智能手机。

  3、全市禁止毒害中小学生的网络游戏。

  家长:手机是把双刃剑,关键看怎么怎么引导

  “我深有同感。”宁波城区一位小学家长说。虽然在校期间,学校基本上禁止携带手机,也没有组建学生群。但他表示,基本上布置和上传作业,以及各种打卡任务都在网上进行,这样一来孩子不得不频繁接触手机,一没注意,孩子视力就明显下降。

  “对于禁止学生玩游戏,我与这位家长抱有同感,青春期的孩子缺少判断力辨别力,易沉迷网络游戏。”象山新桥中学一位学生的家长认为,上中学的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相对于家长而言更愿意听取老师的教导,家长和老师应该互相配合,共同引导,更有效果。

  澥浦中心学校学生蒋生伟的妈妈说:“站在家长的立场,我认为孩子不合理地运用手机,家长也有责任。家长陪伴的缺乏也是让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们能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足够的快乐,沉迷于游戏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家长们缺乏对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教育与引导,也会让孩子们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她认为,如果引导得当,适当的游戏也能开发孩子智力、减轻压力,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家长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其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手机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得当会害了孩子,用好了则会给孩子学习上带来很大的帮助。”湾塘小学六甲班王桐爸爸说。他认为,孩子如何使用手机,主要靠家长的引导,严禁使用手机并不实际,手机只能算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诱惑之一,未来的旅途中孩子还会遇到很多诱惑,父母能做的并不是帮他隔绝诱惑,而是陪伴他一起面对,寻找解决措施。这样当孩子遇到其他的诱惑时,他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使用手机实际情况如何?老师怎样看?

  象山外国语小学语文老师吕赛丽告诉记者,小学阶段一般没有学生群,只有家长群。学生把作业记在家校联系本上,老师也会在家长群里再发一遍,以便家长明确孩子每日家庭作业,进行督促检查。一般不布置需要使用手机做的作业,偶尔有也只是请家长提交,比如英语背诵拍个视频,家长拍、家长发送,手机不用交给孩子。

  对于作业信息会被刷屏掩盖,她表示,老师在建群时应该定好群规,“我在建群时就已通知家长不用回复信息”。

  澥浦中学初二(2)班班主任庄颖说:“以我们学校为例,班主任基本使用的就是家长群,钉钉群里可直接显示已读和未读消息,也不需要他家长回复。”

  实际上,“老师比家长更希望学生能合理使用手机,每次家长会,都强调要控制好孩子的手机或者上网时间。”她说,因为学校禁止携带手机,孩子在家玩手机,家长溺爱孩子狠不下心来没收孩子手机,一味期望于老师的管理,这是完全不够的。“我们要反思,平时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做到位,自己在孩子面前是否做好了榜样”。

  宁波市教育局回复

  对家长的发帖,宁波市教育局回复说:近日,省教育厅已印发《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通知》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通知提到:要限制中小学幼儿园电子产品使用。中小学教学以线下教学为主,小学阶段停止线上教学和线上作业。中小学不得以APP等形式布置作业,线下教学中也要尽量控制电子产品使用,重申使用电子产品教学时间不得超过总教学时间的30%。幼儿园教学与活动不使用电子产品。中小学生不得擅自携带电子产品进校。

  市教育局表示,如果发现相关情况或有任何建议,可以与所在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联系。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