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首位获正高职称农民薄永明:他帮全省农民增收10个亿
稿源: 宁波晚报   2020-07-15 20:23: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一则《史上首次,4位浙江农民获评正高职称》的消息正在朋友圈热传,4个人成为浙江历史上首批具有正高职称的“职业农民”,其中有一个宁波人的名字,被大家记住了(相关报道:史上首次!4位浙江农民获评正高职称)。

  他就是薄永明,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刚步入知天命之年。凭着对“1%”的坚守,他深耕瓜菜育种27年。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笑称,自己并不是职业农民,而是站在农民背后的人。

  辞去铁饭碗“下海”

  薄永明出生在宁波,祖辈没有人当过农民,但他却阴差阳错和农业打起了交道。

  1988年,他进入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就读蔬菜专业。“我原本以为是做园艺,没想到却是种植果蔬。”一次美丽的误会,却给薄永明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大学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宁波市种子公司,开始接触果蔬育种。那几年,宁波的水稻育种发展势头猛,而果蔬育种则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行业和体制的双重变化,让薄永明萌生了一个念头:辞去铁饭碗“下海”。

  在他看来,当时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意外。那几年,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鼓励公职人员下海。

  2012年8月,薄永明离开工作20年的单位,4个合伙人创办了微萌种业有限公司,从事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 

  4个已过不惑之年的男人不约而同辞职,开始二次创业。他们都曾经长期在国内外蔬菜种苗公司从事技术研发、销售服务等工作,因为共同的梦想走到了一起,就是做大做强国内的果蔬种业。

  “企业要发展,必须技术驱动,拿实力说话。” 薄永明知道,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第一资源。公司成立第二年,不惜重金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引进分子生物领域专家巫水钦博士,并成功申报市“3315”创新人才。 

  目前,公司的研发团队有56人,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0%作为研发资金,去年达到1000万元。公司有一条特别的福利:公司10%的股份,用于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员工。

  育种是“1%”的坚守

  走进位于鄞州邱隘的育种基地,只见一片绿意盎然。100亩的试验田里,种着13类瓜果蔬菜作物,都是常见的西瓜、青菜、番茄等。但试验品种却有上千种,不同 的品种都插着标记。技术人员说,一个面积400平方米的大棚,栽培的青菜试验品种,少的有三四十钟,多的有200种,每年试种的组合有上万个。

  每天上班前,薄永明会先到育种基地转一圈,这是8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不看看这些种子,一天心里都不踏实。”

  半个月前种下的西瓜,开始爬蔓了,长势不错,青菜则“死伤”一大片,但薄永明似乎对这些早就习以为常了,脸上并没有阴晴不定。 

  “五六月份宁波持续下雨,前阵子刚种下去的100个青菜试验组合,有30个已经全军覆没,有50个死伤大半,剩下的20个品种,个别耐雨水的还要看一看看 看口感怎么样……”薄永明坦言,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品种在试验田反复试验3—5年,选出“种子选手”,然后要送往全国30余个城市进行试种,前前后后可能需要10 年,甚至过长的过程。 

  “在试验的种子里,99%的品种最后被被陆续淘汰了,成功的或许只有1%。哪怕只有1%,我们都需要日复一日的坚守,反复试验,不断调整。”薄永明打趣,别人是十年磨一剑,他们则是十年育一种。到去年底,该公司有15个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9个品种在申请中。 

  西瓜种业多来自“微萌制造”

  一颗种子的培育需要10年,但好的种子,每年能给公司带来几千万的销售收入。这几年,“美都”西瓜种子在全国一骑绝尘,占据我国南方冬季大棚西瓜95%的市场,而“美都”就来自“微萌育种”。

  其实,“美都”西瓜种子早在2000年就研发出来了,但一直到2016年“美都”才红起来,“沉寂”了整整16年。

  “那几年,浙江很多瓜农打电话来预订种子,种子生产能力跟不上,只能满足三分之二的客户。他们都是提前一年来预订,有的还要四处托关系‘开后门’,有的客户一趟趟跑到公司来,就是想第一时间拿到种子。”这几年,“美都”西瓜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广,很多农民发家致富了。

  辛师傅是台州的种瓜大户,种“美都”刚好第5个年头。今年西瓜种植面积达500亩,合作社的规模扩大到5000亩。“现在,我们种的全都是‘美都’,一年产值能达到5000万。” 

  从全国范围来看,去年,“美都”种植面积达到65万余亩,带动13000户农户,为浙江瓜农创造产值约80亿元,增收10亿元以上。微萌早就坐上了全省瓜菜育种的“头把交椅”,去年,企业的产值达9000万元,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推广面积约100万亩。今年上半年更是“逆势上扬”,同比增长45%。

  作为掌舵者,薄永明没有沾沾自喜。“常规育种品种试验时间长,我们需要不断培育新品种,找到更多的‘美都’,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 薛曹盛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首位获正高职称农民薄永明:他帮全省农民增收10个亿

稿源: 宁波晚报 2020-07-15 20:23:00

  一则《史上首次,4位浙江农民获评正高职称》的消息正在朋友圈热传,4个人成为浙江历史上首批具有正高职称的“职业农民”,其中有一个宁波人的名字,被大家记住了(相关报道:史上首次!4位浙江农民获评正高职称)。

  他就是薄永明,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刚步入知天命之年。凭着对“1%”的坚守,他深耕瓜菜育种27年。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笑称,自己并不是职业农民,而是站在农民背后的人。

  辞去铁饭碗“下海”

  薄永明出生在宁波,祖辈没有人当过农民,但他却阴差阳错和农业打起了交道。

  1988年,他进入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就读蔬菜专业。“我原本以为是做园艺,没想到却是种植果蔬。”一次美丽的误会,却给薄永明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大学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宁波市种子公司,开始接触果蔬育种。那几年,宁波的水稻育种发展势头猛,而果蔬育种则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行业和体制的双重变化,让薄永明萌生了一个念头:辞去铁饭碗“下海”。

  在他看来,当时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意外。那几年,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鼓励公职人员下海。

  2012年8月,薄永明离开工作20年的单位,4个合伙人创办了微萌种业有限公司,从事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 

  4个已过不惑之年的男人不约而同辞职,开始二次创业。他们都曾经长期在国内外蔬菜种苗公司从事技术研发、销售服务等工作,因为共同的梦想走到了一起,就是做大做强国内的果蔬种业。

  “企业要发展,必须技术驱动,拿实力说话。” 薄永明知道,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第一资源。公司成立第二年,不惜重金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引进分子生物领域专家巫水钦博士,并成功申报市“3315”创新人才。 

  目前,公司的研发团队有56人,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0%作为研发资金,去年达到1000万元。公司有一条特别的福利:公司10%的股份,用于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员工。

  育种是“1%”的坚守

  走进位于鄞州邱隘的育种基地,只见一片绿意盎然。100亩的试验田里,种着13类瓜果蔬菜作物,都是常见的西瓜、青菜、番茄等。但试验品种却有上千种,不同 的品种都插着标记。技术人员说,一个面积400平方米的大棚,栽培的青菜试验品种,少的有三四十钟,多的有200种,每年试种的组合有上万个。

  每天上班前,薄永明会先到育种基地转一圈,这是8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不看看这些种子,一天心里都不踏实。”

  半个月前种下的西瓜,开始爬蔓了,长势不错,青菜则“死伤”一大片,但薄永明似乎对这些早就习以为常了,脸上并没有阴晴不定。 

  “五六月份宁波持续下雨,前阵子刚种下去的100个青菜试验组合,有30个已经全军覆没,有50个死伤大半,剩下的20个品种,个别耐雨水的还要看一看看 看口感怎么样……”薄永明坦言,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品种在试验田反复试验3—5年,选出“种子选手”,然后要送往全国30余个城市进行试种,前前后后可能需要10 年,甚至过长的过程。 

  “在试验的种子里,99%的品种最后被被陆续淘汰了,成功的或许只有1%。哪怕只有1%,我们都需要日复一日的坚守,反复试验,不断调整。”薄永明打趣,别人是十年磨一剑,他们则是十年育一种。到去年底,该公司有15个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9个品种在申请中。 

  西瓜种业多来自“微萌制造”

  一颗种子的培育需要10年,但好的种子,每年能给公司带来几千万的销售收入。这几年,“美都”西瓜种子在全国一骑绝尘,占据我国南方冬季大棚西瓜95%的市场,而“美都”就来自“微萌育种”。

  其实,“美都”西瓜种子早在2000年就研发出来了,但一直到2016年“美都”才红起来,“沉寂”了整整16年。

  “那几年,浙江很多瓜农打电话来预订种子,种子生产能力跟不上,只能满足三分之二的客户。他们都是提前一年来预订,有的还要四处托关系‘开后门’,有的客户一趟趟跑到公司来,就是想第一时间拿到种子。”这几年,“美都”西瓜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广,很多农民发家致富了。

  辛师傅是台州的种瓜大户,种“美都”刚好第5个年头。今年西瓜种植面积达500亩,合作社的规模扩大到5000亩。“现在,我们种的全都是‘美都’,一年产值能达到5000万。” 

  从全国范围来看,去年,“美都”种植面积达到65万余亩,带动13000户农户,为浙江瓜农创造产值约80亿元,增收10亿元以上。微萌早就坐上了全省瓜菜育种的“头把交椅”,去年,企业的产值达9000万元,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推广面积约100万亩。今年上半年更是“逆势上扬”,同比增长45%。

  作为掌舵者,薄永明没有沾沾自喜。“常规育种品种试验时间长,我们需要不断培育新品种,找到更多的‘美都’,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 薛曹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