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高标准 大格局!浙报头版连续两天点赞宁波创新做法
稿源: 甬派   2020-07-21 22:14:00报料热线:81850000

  7月21日、7月22日,宁波连获省媒头版重点报道!

  这两篇报道分别是7月21日《打造可“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7月22日《后浪潮音,“甬”动青春力量》。

  第一篇,点赞宁波高标准推进城市文明建设。

  报道中说,最近,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宁波,又对城市文明建设提出高标准:今年内在全市公园、商圈、景区等20个“城市客厅”创建可“席地而坐”的示范区域,至2022年创建100个此类高品质示范区域。

  报道中介绍,按照“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标准,“城市客厅”要实现公共区域无死角、地面路面无积尘、城市家具无污渍、水体清澈无垃圾、道路保洁见本色、绿化绿地见景致。

  报道中还援引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的话说,开展“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是宁波高标准、常态化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缩影。宁波提出争当我省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以文明城市创建检验治理效能,以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力求高分获取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另一篇,聚焦宁波推动形成新时代青年宣讲大格局。

  此篇报道,以宁波市青年宣讲大赛复赛为引,介绍宁波各行各业的青年宣讲员。这些青年宣讲员,已成长为甬城引领青年学习、传播、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硬核力量。

  报道通过青年宣讲员的话,讲述甬城新生代开讲有底气、青年“堂前燕”引领新风尚的大格局。

  现辑录浙报头版这两篇点赞宁波的报道,以飨读者。

宁波高标准推进城市文明建设

打造可“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

  记者 谢晔 李华 段琼蕾

  有朋自远方来,不妨“席地而坐”品品甬城!最近,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宁波,又对城市文明建设提出高标准:今年内在全市公园、商圈、景区等20个“城市客厅”创建可“席地而坐”的示范区域,至2022年创建100个此类高品质示范区域。

  “席地而坐,可理解为在这些示范区域内可以随时随地坐在地上,裤子不脏。”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境处处长徐谟开说,按照“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标准,“城市客厅”要实现公共区域无死角、地面路面无积尘、城市家具无污渍、水体清澈无垃圾、道路保洁见本色、绿化绿地见景致。徐谟开打开随身包,拿出一副白手套,“白手套就是验收标准之一,公园长椅、公交候车亭这些地方,如果白手套一摸变了色,是要扣分的。目前,验收工作正在进行。”

  标准提高了,以往一把大扫把“扫天下”、环卫工人双手包全部的保洁模式也升级了。喷上洗涤剂,铲刀铲、钢丝球刷、抹布清洁痕迹……环卫工人胡维珠像做外科手术般从腰包里掏出各种工具,耐心地对付黏在地上的一块口香糖,直至地面恢复地砖本色。他身后跟着一群城管义工,认真学着“专业”技能。随着中山路(江厦街—西门口)列入“席地而坐”示范创建区域,胡维珠和同事们都装备了这套精细保洁“九件套”,他笑说自己就像是环卫战线上的“特种兵”。如今在宁波的各大“城市客厅”,手推式电动扫地机、坦能M20化学去污车等设备逐步成为标配,实现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作业模式,同时带动一大批市民志愿者加入“自家客厅自家扫”行动。

  位于海曙区的天一广场人流熙攘,每天的人流量超过10万。最近,负责广场物业管理的邓林发现,乱扔烟头的顽疾出现了“根治”迹象,“我们摆放了80个户外烟缸,根据烟头数量优化布局,大数据管烟头。”这一招,让落地烟头减少了近一半。更喜人的是,“环境也在改变人!席地而坐都可以,许多人就扔不下手,更不要说随地吐痰了。”邓林说。

  城市的“面子”扮靓了,事关千家万户获得感的“里子”更得擦亮。宁波大量使用无人机监测、大数据管理,聚焦农贸市场、城中村、屋顶垃圾、地下空间、海岸线等“后脑勺”部位,“海陆空”三管齐下,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五整顿两提升”行动。复工以来,宁波已清理25400多幢商务楼宇、城市住宅及农村民居的屋顶,清出“陈年”垃圾4000余吨。

  “开展‘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是宁波高标准、常态化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缩影。宁波提出争当我省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以文明城市创建检验治理效能,以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力求高分获取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宁波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宁波推动形成新时代青年宣讲大格局

后浪潮音,“甬”动青春力量

记者 戴睿云 尤畅

  (日前,在宁波北仑区白峰街道松歌小院,3名来自抗疫一线的北仑区青年宣讲员分享他们的抗疫故事。 拍友 杨云中 摄)

  “‘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我讲的是身边90后的战‘疫’故事,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该有的担当。”来自象山县纪委监委的宣讲员滕丽玲说。

  “我们是在举国战‘疫’大风大浪里历练过的青年一代。我们要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奔涌的后浪!”来自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的宣讲员沈琼晓说。

  ……

  后浪潮音,青春的心灵,涌动火热的激情。7月14日,包括这两位90后在内的49名宁波青年宣讲员,亮相宁波市青年宣讲大赛复赛。他们用身边故事讲出新思想的大道理,用真情真诚打动观众。当日,复赛选手都成为宁波市“小螺号”青年讲师团的新讲师。接下来,“小螺号”们将赴农村文化礼堂、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开展巡回宣讲活动。

  锻造青年宣讲力量,让有信仰的青年讲信仰,让“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宁波,通过构建骨干带动、品牌推动、网络互动、多方联动的宣讲大格局,已培育出包括“小螺号”青年讲师团在内的40多支青年讲师团(宣讲团)、2000余名骨干青年宣讲员。

  这些奋斗在各行各业的青年宣讲员,已成长为甬城引领青年学习、传播、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硬核力量。

  宣讲体系赋能

  甬城新生代开讲有底气

  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坐落着浙东红村——梁弄镇横坎头村。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浙江工作期间实地考察过这里,还曾两次给村里回信,尤其是2018年2月回信勉励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余姚“舜江快播”工作室的90后宣讲员黄徐洁,是村里的年轻党员之一,也是村里首个留学德国又回村创业、开出土菜馆的海归硕士。在全省宣讲名师赵永焕的鼓励和指导下,黄徐洁将自己的人生选择变成生动的宣讲故事。“老师告诉我,要把自己的经历和乡村振兴奔小康的大背景相结合,讲出青年一代牢记总书记嘱托、为新时代交出的青春答卷。”黄徐洁说。因为红村,她在余姚、宁波乃至全省的宣讲中总是被一下记住。“宣讲给了我大舞台,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时代赋予乡村的机会,也更让我坚定了回村的选择。”她满怀信心地说。

  “一代接着一代讲,年轻人稳稳握住了接力棒。”有30多年宣讲经验的赵永焕,和其他名师一起传帮带近50名青年宣讲员。名师们提升了青年宣讲的“政治气味”“文化韵味”“生活滋味”,传播党的好声音。

  名师、名人、名嘴,“蒲公英”宣讲团、“小红曙”青年宣讲团、“青春红匠”宣讲团、上林讲团……阵容强大的宣讲导师,不断涌现的宣讲品牌,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有着肥沃宣讲土壤的宁波构建起为宣讲新生代赋能的体系。

  由全省基层宣讲先进个人钱树德领衔的北仑“蒲公英”宣讲团,带出了以青年为主体的700多人的宣讲团队。该团队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一批宣讲骨干成长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

  在海曙区,“小红曙”青年宣讲团聘请理论专家为宣讲团导师,推出融合文艺宣讲、情景模拟、线上直播等形式的“融宣讲”,将线下宣讲课和线上直播课提炼成网络系列课程包,通过短视频、H5推广,吸引大量青年粉丝。

  在有着逾20年微型党课发展史的鄞州区,育红匠、搭红网、组红队、建红馆、传红心,培育出一批传承红色基因、拥有匠人精神的宣讲“青春红匠”。

  在慈溪市公安局匡堰派出所的老励工作室,宣讲“名嘴”励金敖带领青年宣讲员,组成上林讲团,将老百姓需要的政策宣讲、民生服务带到村口田头,也把党的创新理论讲给村民听……

  讲中学思践悟

  青年“堂前燕”引领新风尚

  以讲促学,以知促行。青年人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堂前燕”,也是新思想的践行者。

  在战“疫”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1997年出生的宁波海曙康复医院医务工作者郑益欢,在武汉疫情形势严峻时辞职驰援一线,见证无数党员在一线英勇奋战后,火线入党。

  “从武汉回来后,我就被邀请为‘小红曙’宣讲员,线下线上开讲。习近平总书记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青年,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郑益欢说,他还将开启更频繁的宣讲之旅。

  立德树人,宣讲是塑造青年的课堂。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青年宣讲员们通过宣讲打开视角,观照更广阔的社会现实;通过宣讲跃升视野,看到中国之制、中国之治,体会青年一代要肩负的责任。

  纵横阡陌里,农家小院中,绚丽舞台上,都有“蒲公英”宣讲团85后成员张雁宣讲的身影。来自北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她说,3年的宣讲让自己不断增进对社会、对城管执法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以执法的刚性、管理的韧性、服务的温馨答好民生答卷。“我点赞了北仑为农户的季节性旺销产品提前规划临时销售点的‘民生地图’等创新做法,也融入了更多理性思考,宣讲得到了许多城管人的欢迎。”张雁说。

  传道之中,明道明智解惑。由慈溪社科联推动创办的“稻读公社”,以书会友,以文载道,定期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活动,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思享汇”活动,推动青年宣讲新思想,培养出百余名理论信仰坚定、具备较好人文素养的青年宣讲员。

  “不论是职场困惑,还是前浪后浪的思想交锋、热门话题的解读,总可以在稻读的活动中找到一些答案。”慈溪市人民检察院的90后宣讲员马璐琪说,稻读公社引领她进行理论学习和阅读,支持她成为更好的宣讲者和“检察人”,用更有力量的理论好声音影响更多青年。记者 佘蕙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高标准 大格局!浙报头版连续两天点赞宁波创新做法

稿源: 甬派 2020-07-21 22:14:00

  7月21日、7月22日,宁波连获省媒头版重点报道!

  这两篇报道分别是7月21日《打造可“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7月22日《后浪潮音,“甬”动青春力量》。

  第一篇,点赞宁波高标准推进城市文明建设。

  报道中说,最近,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宁波,又对城市文明建设提出高标准:今年内在全市公园、商圈、景区等20个“城市客厅”创建可“席地而坐”的示范区域,至2022年创建100个此类高品质示范区域。

  报道中介绍,按照“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标准,“城市客厅”要实现公共区域无死角、地面路面无积尘、城市家具无污渍、水体清澈无垃圾、道路保洁见本色、绿化绿地见景致。

  报道中还援引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的话说,开展“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是宁波高标准、常态化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缩影。宁波提出争当我省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以文明城市创建检验治理效能,以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力求高分获取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另一篇,聚焦宁波推动形成新时代青年宣讲大格局。

  此篇报道,以宁波市青年宣讲大赛复赛为引,介绍宁波各行各业的青年宣讲员。这些青年宣讲员,已成长为甬城引领青年学习、传播、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硬核力量。

  报道通过青年宣讲员的话,讲述甬城新生代开讲有底气、青年“堂前燕”引领新风尚的大格局。

  现辑录浙报头版这两篇点赞宁波的报道,以飨读者。

宁波高标准推进城市文明建设

打造可“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

  记者 谢晔 李华 段琼蕾

  有朋自远方来,不妨“席地而坐”品品甬城!最近,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宁波,又对城市文明建设提出高标准:今年内在全市公园、商圈、景区等20个“城市客厅”创建可“席地而坐”的示范区域,至2022年创建100个此类高品质示范区域。

  “席地而坐,可理解为在这些示范区域内可以随时随地坐在地上,裤子不脏。”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境处处长徐谟开说,按照“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标准,“城市客厅”要实现公共区域无死角、地面路面无积尘、城市家具无污渍、水体清澈无垃圾、道路保洁见本色、绿化绿地见景致。徐谟开打开随身包,拿出一副白手套,“白手套就是验收标准之一,公园长椅、公交候车亭这些地方,如果白手套一摸变了色,是要扣分的。目前,验收工作正在进行。”

  标准提高了,以往一把大扫把“扫天下”、环卫工人双手包全部的保洁模式也升级了。喷上洗涤剂,铲刀铲、钢丝球刷、抹布清洁痕迹……环卫工人胡维珠像做外科手术般从腰包里掏出各种工具,耐心地对付黏在地上的一块口香糖,直至地面恢复地砖本色。他身后跟着一群城管义工,认真学着“专业”技能。随着中山路(江厦街—西门口)列入“席地而坐”示范创建区域,胡维珠和同事们都装备了这套精细保洁“九件套”,他笑说自己就像是环卫战线上的“特种兵”。如今在宁波的各大“城市客厅”,手推式电动扫地机、坦能M20化学去污车等设备逐步成为标配,实现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作业模式,同时带动一大批市民志愿者加入“自家客厅自家扫”行动。

  位于海曙区的天一广场人流熙攘,每天的人流量超过10万。最近,负责广场物业管理的邓林发现,乱扔烟头的顽疾出现了“根治”迹象,“我们摆放了80个户外烟缸,根据烟头数量优化布局,大数据管烟头。”这一招,让落地烟头减少了近一半。更喜人的是,“环境也在改变人!席地而坐都可以,许多人就扔不下手,更不要说随地吐痰了。”邓林说。

  城市的“面子”扮靓了,事关千家万户获得感的“里子”更得擦亮。宁波大量使用无人机监测、大数据管理,聚焦农贸市场、城中村、屋顶垃圾、地下空间、海岸线等“后脑勺”部位,“海陆空”三管齐下,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五整顿两提升”行动。复工以来,宁波已清理25400多幢商务楼宇、城市住宅及农村民居的屋顶,清出“陈年”垃圾4000余吨。

  “开展‘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是宁波高标准、常态化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缩影。宁波提出争当我省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以文明城市创建检验治理效能,以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力求高分获取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宁波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宁波推动形成新时代青年宣讲大格局

后浪潮音,“甬”动青春力量

记者 戴睿云 尤畅

  (日前,在宁波北仑区白峰街道松歌小院,3名来自抗疫一线的北仑区青年宣讲员分享他们的抗疫故事。 拍友 杨云中 摄)

  “‘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我讲的是身边90后的战‘疫’故事,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该有的担当。”来自象山县纪委监委的宣讲员滕丽玲说。

  “我们是在举国战‘疫’大风大浪里历练过的青年一代。我们要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奔涌的后浪!”来自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的宣讲员沈琼晓说。

  ……

  后浪潮音,青春的心灵,涌动火热的激情。7月14日,包括这两位90后在内的49名宁波青年宣讲员,亮相宁波市青年宣讲大赛复赛。他们用身边故事讲出新思想的大道理,用真情真诚打动观众。当日,复赛选手都成为宁波市“小螺号”青年讲师团的新讲师。接下来,“小螺号”们将赴农村文化礼堂、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开展巡回宣讲活动。

  锻造青年宣讲力量,让有信仰的青年讲信仰,让“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宁波,通过构建骨干带动、品牌推动、网络互动、多方联动的宣讲大格局,已培育出包括“小螺号”青年讲师团在内的40多支青年讲师团(宣讲团)、2000余名骨干青年宣讲员。

  这些奋斗在各行各业的青年宣讲员,已成长为甬城引领青年学习、传播、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硬核力量。

  宣讲体系赋能

  甬城新生代开讲有底气

  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坐落着浙东红村——梁弄镇横坎头村。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浙江工作期间实地考察过这里,还曾两次给村里回信,尤其是2018年2月回信勉励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余姚“舜江快播”工作室的90后宣讲员黄徐洁,是村里的年轻党员之一,也是村里首个留学德国又回村创业、开出土菜馆的海归硕士。在全省宣讲名师赵永焕的鼓励和指导下,黄徐洁将自己的人生选择变成生动的宣讲故事。“老师告诉我,要把自己的经历和乡村振兴奔小康的大背景相结合,讲出青年一代牢记总书记嘱托、为新时代交出的青春答卷。”黄徐洁说。因为红村,她在余姚、宁波乃至全省的宣讲中总是被一下记住。“宣讲给了我大舞台,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时代赋予乡村的机会,也更让我坚定了回村的选择。”她满怀信心地说。

  “一代接着一代讲,年轻人稳稳握住了接力棒。”有30多年宣讲经验的赵永焕,和其他名师一起传帮带近50名青年宣讲员。名师们提升了青年宣讲的“政治气味”“文化韵味”“生活滋味”,传播党的好声音。

  名师、名人、名嘴,“蒲公英”宣讲团、“小红曙”青年宣讲团、“青春红匠”宣讲团、上林讲团……阵容强大的宣讲导师,不断涌现的宣讲品牌,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有着肥沃宣讲土壤的宁波构建起为宣讲新生代赋能的体系。

  由全省基层宣讲先进个人钱树德领衔的北仑“蒲公英”宣讲团,带出了以青年为主体的700多人的宣讲团队。该团队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一批宣讲骨干成长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

  在海曙区,“小红曙”青年宣讲团聘请理论专家为宣讲团导师,推出融合文艺宣讲、情景模拟、线上直播等形式的“融宣讲”,将线下宣讲课和线上直播课提炼成网络系列课程包,通过短视频、H5推广,吸引大量青年粉丝。

  在有着逾20年微型党课发展史的鄞州区,育红匠、搭红网、组红队、建红馆、传红心,培育出一批传承红色基因、拥有匠人精神的宣讲“青春红匠”。

  在慈溪市公安局匡堰派出所的老励工作室,宣讲“名嘴”励金敖带领青年宣讲员,组成上林讲团,将老百姓需要的政策宣讲、民生服务带到村口田头,也把党的创新理论讲给村民听……

  讲中学思践悟

  青年“堂前燕”引领新风尚

  以讲促学,以知促行。青年人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堂前燕”,也是新思想的践行者。

  在战“疫”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1997年出生的宁波海曙康复医院医务工作者郑益欢,在武汉疫情形势严峻时辞职驰援一线,见证无数党员在一线英勇奋战后,火线入党。

  “从武汉回来后,我就被邀请为‘小红曙’宣讲员,线下线上开讲。习近平总书记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青年,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郑益欢说,他还将开启更频繁的宣讲之旅。

  立德树人,宣讲是塑造青年的课堂。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青年宣讲员们通过宣讲打开视角,观照更广阔的社会现实;通过宣讲跃升视野,看到中国之制、中国之治,体会青年一代要肩负的责任。

  纵横阡陌里,农家小院中,绚丽舞台上,都有“蒲公英”宣讲团85后成员张雁宣讲的身影。来自北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她说,3年的宣讲让自己不断增进对社会、对城管执法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以执法的刚性、管理的韧性、服务的温馨答好民生答卷。“我点赞了北仑为农户的季节性旺销产品提前规划临时销售点的‘民生地图’等创新做法,也融入了更多理性思考,宣讲得到了许多城管人的欢迎。”张雁说。

  传道之中,明道明智解惑。由慈溪社科联推动创办的“稻读公社”,以书会友,以文载道,定期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活动,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思享汇”活动,推动青年宣讲新思想,培养出百余名理论信仰坚定、具备较好人文素养的青年宣讲员。

  “不论是职场困惑,还是前浪后浪的思想交锋、热门话题的解读,总可以在稻读的活动中找到一些答案。”慈溪市人民检察院的90后宣讲员马璐琪说,稻读公社引领她进行理论学习和阅读,支持她成为更好的宣讲者和“检察人”,用更有力量的理论好声音影响更多青年。记者 佘蕙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