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高校毕业生都去了哪?留甬就业哪家高校多?数据来了
稿源: 甬上app   2020-07-19 15:15:00报料热线:81850000

  疫情下特殊的高考,终于在一周前尘埃落定。

  摆在宁波近4万名考生眼前的,是一段即将崭新的征途。接下来,选择在哪座城市学习生活、又奔赴哪座城市安居乐业,将成为每一位学子必须面对的话题。

  在不少宁波家长的眼中,“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希望子女学成归来后建设家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想法。然而,在如今激烈的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各大GDP万亿俱乐部成员都在争相吸引人才,这也让“选择宁波”,变成了一件需要仔细权衡的事。

  宁波高校的大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和兄弟城市相比,宁波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到底是什么水平?不论籍贯何处,要是想留在宁波工作,又有哪些行业具备值得看好的前景?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搜罗了各个高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此抛砖引玉……

  在宁波读书的同学,有多少留在宁波?

  眼下,正是各大高校发布招生手册,向大家抛出橄榄枝的时节。目前,宁波共有14所教育部认可的本科及专科院校,它们既是不少学子的填志愿备选项,又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

  那么,从就业去向的角度看,这些宁波高校为本地培养了多少人才?记者注意到,宁波有8所高校将2019届就业毕业生中,留在浙江省内、宁波市内就业的比重,写进了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毕业生1.png

  总体来看,除了升学率超过80%、鲜有人毕业后直接求职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外,其他宁波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把浙江作为求职目的地,且“pick”宁波的人数要远超过杭州。这或许与生源地、高校地域性有关,也说明宁波在一部分求职者眼中,有着不输给杭州的魅力。

  其中,2019年的浙江万里学院和宁波大学,是为宁波输送毕业生规模最大的2所高校,分别吸引了约2500名应届生在宁波开启职业生涯。紧随其后的,是地方特色同样鲜明的宁波财经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工程学院,留甬人数皆超过1500人。

  如果你毕业于这5所学校,很可能会发现周围约50%的同学都打算在宁波发展,而校友间的互动往来,或将带来无形的财富。典型的例子是宁波大学校友会,不仅为校友们在宁波的业务牵线搭桥,还在通过校地合作的“大招”,为奥克斯、贝发等本土企业对接人才和技术,未尝不是高校与城市良性互动的样板。

  然而,再回过头看宁诺的就业人数占比,不难发现宁波在就业吸引力方面的一些短板。去年,尽管宁诺在浙江工作的本科生中有高达七成留在宁波,进入了宁波舟山港、奥克斯集团等大公司,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才是近半数宁诺毕业生的选择。

  究其原因,这些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优势的学子,更倾向于在世界500强、头部外企、大型集团公司求职,如网易、安永、可口可乐、蓝色光标等名企,都是这一届宁诺毕业生的代表性去处,而这些涉及高端服务业的岗位,在宁波暂时找不到“用武之地”。

  作为一座单项冠军之城,宁波并不缺乏吸引职业技术人才的实力。无论是去年的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还是2所高职院校高达50%以上的留甬就业占比,都足以佐证。但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宁波势必要厚植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沃土,方能给人才以停驻的理由。

  省内高校毕业生,谁来pick宁波出道?

  有数据显示,浙江省201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有3.2万来自宁波,按照2013年宁波4.3万余人参加高考来计算,说明近80%的宁波考生会就读省内高校;而浙江高校无疑是向杭州、宁波等省内城市输送人才的主力军。

  因此,要想全面了解宁波的就业吸引力,还得把目光放回省内高校来。记者搜集了7所已公布省内城市流向的浙江高校,发现位于杭州的高校,普遍表现出“留杭”与“返甬”的悬殊差距,而在地处嘉兴、金华、绍兴等其他城市的高校,杭州就业人数则并未表现压倒性优势。

毕业生2.png

  就拿中国顶尖学府浙江大学来说,2019届毕业生中,留在杭州就业的人数是宁波的20余倍,更有超四成毕业生选择了其他省份或北上广深。相比之下,浙工大、浙工商服务地方的特色更明显,但这两所学校在杭州就业的学生人数,仍是宁波的10倍左右。

  这固然能说明“选择城市”对就业的重要性,却也反映宁波在杭州高校学子心目中的影响力仍有待提升。其中,浙工大的2019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特别提出了“就业吸引力”的概念,即计算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发现杭州的这一数据高达481.45%,而宁波仅为96.92%,说明在该校“后浪”源源不断涌入杭州的同时,宁波竟表现出“生源净流出”的状态。

  究其原因,报告的解读为“这和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也和杭州是省会城市有关”——在录用浙工大毕业生超10人的单位中,就有中国移动、海康威视、宁波银行、杭州学而思、工商银行等大型企业,而同样是进入世界500强,省会城市或将提供相对更大的平台。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作为副省级城市的宁波没有机会。以宁波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为高学历人才提供了许多来甬工作的岗位,而今年无论是毕马威宁波分公司的成立,还是阿里宁波中心的落地,都给有意向求职的朋友带来了想象空间。

毕业生3.png

  同时,宁波也无需“妄自菲薄”。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就业蓝皮书,宁波和其他“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的比例正持续增长,其中在宁波就业的本科生中,就有33%来自省外,超过武汉、重庆、郑州,且就业满意度达到70.7%,仅次于“北上杭”和天津。

  在浙师大的2019应届毕业生中,有超过10%选择在宁波就业,与该校所在地金华的15%相当接近,且浙师大的来甬就业人数超过了宁波生源数。而在浙工职的同届学生中,宁波就业人数占比高达17.7%,甚至超过了留在该校所处地——绍兴的规模。说明相对省内其他城市而言,宁波仍是一座仅次于杭州的潜力股。

  当然,这可能与这两所高校的定位有关。浙师大的本科生有超过60%从事教育行业,综合生活成本和待遇考量,宁波不失为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项;浙工职的毕业生有近20%流入制造业,而宁波的相关产业集群能带来更多岗位。

  在宁波,哪些行业求职更有前景?

  在我们探讨宁波如何向毕业生虚位以待之际,殊不知目前应届生们求职的价值取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毕业生4.png

  麦可思的就业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是“教育类”,就业比例为15.9%,比两年前增加了8.2%;而金融相关职业的社会需求明显下滑,比两年前降低了18.6%。其他人气上涨的朝阳行业,还包括互联网开发及应用,以及建筑工程。

  部分浙江高校的就业流向TOP3领域证实了这一点。在宁波大学的2019届就业毕业生中,就有22.86%投身教育行业。即使本身并非师范类院校,宁大仍有高达12.02%的求职者,在中初教育单位找到了工作,而宁职院的就业流向TOP1同样是教育领域。

毕业生5.png

  对此,麦可思报告做出如是解读:”中小学扩招及社会家庭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释放,将加速教育行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增长。2020年,包括线上教辅在内的线上教育,将迎来发展的机遇。”

  至于金融人才需求的锐减,在高校就业报告中也可见一斑。尽管对于专长于金融、管理类专业的浙工商来说,流向金融业的比例并未较去年有明显变化,在宁诺的2018届毕业生中,金融业排在就业流向的首位,但今年已屈居于商务服务、软件信息、制造业之后。

  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近年来,毕业生从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规模一直稳步保持较高水准。在浙工大、浙工商和万里学院,这一领域已连续3年,在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流向中保持超过10%的占比,而以海康威视、网易、华为为代表的IT企业,也颇受浙大和浙工大学子青睐。

  麦可思报告分析,“从职业来看,毕业生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类职业的比例较高。在就业区域方面,泛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三大区域经济体,是数字化人才的主要就业地。在就业城市类型方面,有74%的数字化人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

  看来,对于正在大力建设软件名城的宁波,也应在培育本土软件龙头企业的同时,给更多IT人才实现价值的机会。特别是在疫情催生数字化生存、5G商用催生新一轮变革的当下,为制造业与外贸等传统产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就业吸引力的背后,是人们对一座城市发展前景的预期。总之,接下来留给宁波的课题,将是在保持宜居乐业优势的同时,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实现经济换挡升级。

  宁波晚报记者 严瑾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高校毕业生都去了哪?留甬就业哪家高校多?数据来了

稿源: 甬上app 2020-07-19 15:15:00

  疫情下特殊的高考,终于在一周前尘埃落定。

  摆在宁波近4万名考生眼前的,是一段即将崭新的征途。接下来,选择在哪座城市学习生活、又奔赴哪座城市安居乐业,将成为每一位学子必须面对的话题。

  在不少宁波家长的眼中,“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希望子女学成归来后建设家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想法。然而,在如今激烈的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各大GDP万亿俱乐部成员都在争相吸引人才,这也让“选择宁波”,变成了一件需要仔细权衡的事。

  宁波高校的大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和兄弟城市相比,宁波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到底是什么水平?不论籍贯何处,要是想留在宁波工作,又有哪些行业具备值得看好的前景?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搜罗了各个高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此抛砖引玉……

  在宁波读书的同学,有多少留在宁波?

  眼下,正是各大高校发布招生手册,向大家抛出橄榄枝的时节。目前,宁波共有14所教育部认可的本科及专科院校,它们既是不少学子的填志愿备选项,又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

  那么,从就业去向的角度看,这些宁波高校为本地培养了多少人才?记者注意到,宁波有8所高校将2019届就业毕业生中,留在浙江省内、宁波市内就业的比重,写进了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毕业生1.png

  总体来看,除了升学率超过80%、鲜有人毕业后直接求职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外,其他宁波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把浙江作为求职目的地,且“pick”宁波的人数要远超过杭州。这或许与生源地、高校地域性有关,也说明宁波在一部分求职者眼中,有着不输给杭州的魅力。

  其中,2019年的浙江万里学院和宁波大学,是为宁波输送毕业生规模最大的2所高校,分别吸引了约2500名应届生在宁波开启职业生涯。紧随其后的,是地方特色同样鲜明的宁波财经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工程学院,留甬人数皆超过1500人。

  如果你毕业于这5所学校,很可能会发现周围约50%的同学都打算在宁波发展,而校友间的互动往来,或将带来无形的财富。典型的例子是宁波大学校友会,不仅为校友们在宁波的业务牵线搭桥,还在通过校地合作的“大招”,为奥克斯、贝发等本土企业对接人才和技术,未尝不是高校与城市良性互动的样板。

  然而,再回过头看宁诺的就业人数占比,不难发现宁波在就业吸引力方面的一些短板。去年,尽管宁诺在浙江工作的本科生中有高达七成留在宁波,进入了宁波舟山港、奥克斯集团等大公司,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才是近半数宁诺毕业生的选择。

  究其原因,这些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优势的学子,更倾向于在世界500强、头部外企、大型集团公司求职,如网易、安永、可口可乐、蓝色光标等名企,都是这一届宁诺毕业生的代表性去处,而这些涉及高端服务业的岗位,在宁波暂时找不到“用武之地”。

  作为一座单项冠军之城,宁波并不缺乏吸引职业技术人才的实力。无论是去年的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还是2所高职院校高达50%以上的留甬就业占比,都足以佐证。但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宁波势必要厚植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沃土,方能给人才以停驻的理由。

  省内高校毕业生,谁来pick宁波出道?

  有数据显示,浙江省201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有3.2万来自宁波,按照2013年宁波4.3万余人参加高考来计算,说明近80%的宁波考生会就读省内高校;而浙江高校无疑是向杭州、宁波等省内城市输送人才的主力军。

  因此,要想全面了解宁波的就业吸引力,还得把目光放回省内高校来。记者搜集了7所已公布省内城市流向的浙江高校,发现位于杭州的高校,普遍表现出“留杭”与“返甬”的悬殊差距,而在地处嘉兴、金华、绍兴等其他城市的高校,杭州就业人数则并未表现压倒性优势。

毕业生2.png

  就拿中国顶尖学府浙江大学来说,2019届毕业生中,留在杭州就业的人数是宁波的20余倍,更有超四成毕业生选择了其他省份或北上广深。相比之下,浙工大、浙工商服务地方的特色更明显,但这两所学校在杭州就业的学生人数,仍是宁波的10倍左右。

  这固然能说明“选择城市”对就业的重要性,却也反映宁波在杭州高校学子心目中的影响力仍有待提升。其中,浙工大的2019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特别提出了“就业吸引力”的概念,即计算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发现杭州的这一数据高达481.45%,而宁波仅为96.92%,说明在该校“后浪”源源不断涌入杭州的同时,宁波竟表现出“生源净流出”的状态。

  究其原因,报告的解读为“这和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也和杭州是省会城市有关”——在录用浙工大毕业生超10人的单位中,就有中国移动、海康威视、宁波银行、杭州学而思、工商银行等大型企业,而同样是进入世界500强,省会城市或将提供相对更大的平台。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作为副省级城市的宁波没有机会。以宁波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为高学历人才提供了许多来甬工作的岗位,而今年无论是毕马威宁波分公司的成立,还是阿里宁波中心的落地,都给有意向求职的朋友带来了想象空间。

毕业生3.png

  同时,宁波也无需“妄自菲薄”。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就业蓝皮书,宁波和其他“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的比例正持续增长,其中在宁波就业的本科生中,就有33%来自省外,超过武汉、重庆、郑州,且就业满意度达到70.7%,仅次于“北上杭”和天津。

  在浙师大的2019应届毕业生中,有超过10%选择在宁波就业,与该校所在地金华的15%相当接近,且浙师大的来甬就业人数超过了宁波生源数。而在浙工职的同届学生中,宁波就业人数占比高达17.7%,甚至超过了留在该校所处地——绍兴的规模。说明相对省内其他城市而言,宁波仍是一座仅次于杭州的潜力股。

  当然,这可能与这两所高校的定位有关。浙师大的本科生有超过60%从事教育行业,综合生活成本和待遇考量,宁波不失为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项;浙工职的毕业生有近20%流入制造业,而宁波的相关产业集群能带来更多岗位。

  在宁波,哪些行业求职更有前景?

  在我们探讨宁波如何向毕业生虚位以待之际,殊不知目前应届生们求职的价值取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毕业生4.png

  麦可思的就业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是“教育类”,就业比例为15.9%,比两年前增加了8.2%;而金融相关职业的社会需求明显下滑,比两年前降低了18.6%。其他人气上涨的朝阳行业,还包括互联网开发及应用,以及建筑工程。

  部分浙江高校的就业流向TOP3领域证实了这一点。在宁波大学的2019届就业毕业生中,就有22.86%投身教育行业。即使本身并非师范类院校,宁大仍有高达12.02%的求职者,在中初教育单位找到了工作,而宁职院的就业流向TOP1同样是教育领域。

毕业生5.png

  对此,麦可思报告做出如是解读:”中小学扩招及社会家庭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释放,将加速教育行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增长。2020年,包括线上教辅在内的线上教育,将迎来发展的机遇。”

  至于金融人才需求的锐减,在高校就业报告中也可见一斑。尽管对于专长于金融、管理类专业的浙工商来说,流向金融业的比例并未较去年有明显变化,在宁诺的2018届毕业生中,金融业排在就业流向的首位,但今年已屈居于商务服务、软件信息、制造业之后。

  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近年来,毕业生从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规模一直稳步保持较高水准。在浙工大、浙工商和万里学院,这一领域已连续3年,在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流向中保持超过10%的占比,而以海康威视、网易、华为为代表的IT企业,也颇受浙大和浙工大学子青睐。

  麦可思报告分析,“从职业来看,毕业生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类职业的比例较高。在就业区域方面,泛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三大区域经济体,是数字化人才的主要就业地。在就业城市类型方面,有74%的数字化人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

  看来,对于正在大力建设软件名城的宁波,也应在培育本土软件龙头企业的同时,给更多IT人才实现价值的机会。特别是在疫情催生数字化生存、5G商用催生新一轮变革的当下,为制造业与外贸等传统产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就业吸引力的背后,是人们对一座城市发展前景的预期。总之,接下来留给宁波的课题,将是在保持宜居乐业优势的同时,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实现经济换挡升级。

  宁波晚报记者 严瑾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