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守护城市的青山蓝海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7-27 06:36: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山青青,海蓝蓝,生态宜居,是一座城市持久追求的目标。

  宁波,东海之滨的港城,山峦叠翠、水乡旖旎,海湾岸线曲折绵长,城市发展高度重视对自然山水的保护,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并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近年来,我市通过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精准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深化落实林业生态建设等,多措并举,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守护城市的青山蓝海,在推进绿色宁波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节约集约用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创立了“宁波模式”。

  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的全国典范,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创新开放新高地,生态与文化交相辉映的现代富春山居新画卷,城镇与乡村和谐共荣的幸福宜居新家园”的目标,我市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海岸线整治、营造城市“绿肺”等方面的成效可圈可点。

  宁波,正向“开放创新、生态宜居的全球门户城市,山海交融的生态之城”迈进。

  土地修复富了山区

  盛夏的余姚梁弄,山灵水秀,游人如织。

  梁弄镇位于四明山麓,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产业薄弱、发展落后。近年来,该镇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为抓手,逐步构建起集中连片、产业融合、生态宜居、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整治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了“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果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了40余个水果采摘基地,总面积达到3500亩,水果采摘季日均客流量3000人次。去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28元,同比增长14.8%;村集体经济增收2500多万元。

  凭借“好山好水好生态”,梁弄镇积极发展矿泉水产业,吸引浙江百岁山食品饮料公司投资建设百岁山矿泉水项目,去年实现产值2.5亿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梁弄的变化是我市着力进行生态保护和土地修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严格保护耕地成为各方共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永久农田核查整改和储备区划定,实施耕地保护以奖代补政策,市级补助资金1.02亿元,有效守住了土地红线。加强全域土地整治和围涂造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完成高标农田建设21382亩,1652亩耕地实现质量提升,旱地改水田500亩,新增耕地836亩,累计完成农用地整治2701亩。

  岸线治理让海更蓝

  随着酷暑来临,梅山万人沙滩逐渐迎来人流高峰。该沙滩去年夏天全线开放,海岸线长度已从试运营时的700米增加到1880米。

  “最近几天,每天的客流量保持在6000人次左右,人气比较旺。”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相关人士介绍,经过一系列升级,万人沙滩接待能力增至2.5万人,单日最大接待量可达7.5万人。

  受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和近海海域地理水文条件影响,象山港梅山湾海水常年混浊。2016年上半年,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启动蓝色海湾创建工程,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3年来的综合治理,梅山湾近海水质稳中趋好,受损岸线得到美化,海湾得到逐步修复。同时,配套建设公园、沙滩、慢行步道、亲水平台、屋顶花园等景观,与黛山、碧海、红桥、湿地等交相辉映,基本实现了“美丽港湾、生态岛礁、绿色海岸”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为了让海更蓝,近年来,我市稳步推进宁波市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安排财政资金1300万元用于30公里生态岸线整治修复,目前已完成16.53公里。

  同时,加快花岙岛等在建中央海域使用金整治修复项目实施,完成宁海横山岛整治修复。切实做好赤潮应急信息发布、海洋生态空间监测分析等,有效呵护了海洋生态。

  城市“绿肺”效益明显

  盛夏,驱车前往镇海,繁盛的行道树带来一片片阴凉。镇海区用5年时间培植纵横交错的海天、镇骆、雄镇、清风4条林带,全长44公里,宽度从100米至350米,集生态、休闲、防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与综合性森林公园融合,成为镇海区的“绿肺”。

  近年来,我市启动新一轮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到“十三五”,除了零星的新围垦地区的海防林基干林带之外,人工造林已基本完成,工作主要目标转为林带的修复和管护,同时继续开展海防林动态生态监测,到今年年底,按计划将修复基干林带75公里、5000亩。

  到年底,全市“四边”区域绿化面貌将显著提升,国省道公路、铁路两侧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8%,平均单侧绿化宽度达到15米,县道公路两侧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70%;主要河道两岸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8%,县级河道两岸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70%。

  城市“绿肺”不仅发挥了强大的生态效益,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市森林抵御台风影响、减缓泥石流、抵御海潮的能力不断增强,有效保护了养殖塘、果园与农田,减轻了灾害的程度。

  丘陵山地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经济林发展相结合,茶叶、杨梅、水果、竹业为主的经济林发展,成为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茶叶、水果、花卉、竹笋等4大林特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71万亩。

  未来,宁波将继续守护城市的青山蓝海,既要做好各项目标攻坚冲刺的资源要素保障,又要站在“十四五”规划、第二个百年目标等新起点统筹谋划,大力推进国土绿化、生态修复、森林湿地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为建设美丽宁波、浙江大花园添砖加瓦。

  记者杨绪忠朱军备 通讯员陈丹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守护城市的青山蓝海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7-27 06:36:00

  山青青,海蓝蓝,生态宜居,是一座城市持久追求的目标。

  宁波,东海之滨的港城,山峦叠翠、水乡旖旎,海湾岸线曲折绵长,城市发展高度重视对自然山水的保护,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并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近年来,我市通过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精准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深化落实林业生态建设等,多措并举,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守护城市的青山蓝海,在推进绿色宁波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节约集约用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创立了“宁波模式”。

  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的全国典范,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创新开放新高地,生态与文化交相辉映的现代富春山居新画卷,城镇与乡村和谐共荣的幸福宜居新家园”的目标,我市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海岸线整治、营造城市“绿肺”等方面的成效可圈可点。

  宁波,正向“开放创新、生态宜居的全球门户城市,山海交融的生态之城”迈进。

  土地修复富了山区

  盛夏的余姚梁弄,山灵水秀,游人如织。

  梁弄镇位于四明山麓,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产业薄弱、发展落后。近年来,该镇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为抓手,逐步构建起集中连片、产业融合、生态宜居、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整治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了“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果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了40余个水果采摘基地,总面积达到3500亩,水果采摘季日均客流量3000人次。去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28元,同比增长14.8%;村集体经济增收2500多万元。

  凭借“好山好水好生态”,梁弄镇积极发展矿泉水产业,吸引浙江百岁山食品饮料公司投资建设百岁山矿泉水项目,去年实现产值2.5亿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梁弄的变化是我市着力进行生态保护和土地修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严格保护耕地成为各方共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永久农田核查整改和储备区划定,实施耕地保护以奖代补政策,市级补助资金1.02亿元,有效守住了土地红线。加强全域土地整治和围涂造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完成高标农田建设21382亩,1652亩耕地实现质量提升,旱地改水田500亩,新增耕地836亩,累计完成农用地整治2701亩。

  岸线治理让海更蓝

  随着酷暑来临,梅山万人沙滩逐渐迎来人流高峰。该沙滩去年夏天全线开放,海岸线长度已从试运营时的700米增加到1880米。

  “最近几天,每天的客流量保持在6000人次左右,人气比较旺。”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相关人士介绍,经过一系列升级,万人沙滩接待能力增至2.5万人,单日最大接待量可达7.5万人。

  受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和近海海域地理水文条件影响,象山港梅山湾海水常年混浊。2016年上半年,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启动蓝色海湾创建工程,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3年来的综合治理,梅山湾近海水质稳中趋好,受损岸线得到美化,海湾得到逐步修复。同时,配套建设公园、沙滩、慢行步道、亲水平台、屋顶花园等景观,与黛山、碧海、红桥、湿地等交相辉映,基本实现了“美丽港湾、生态岛礁、绿色海岸”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为了让海更蓝,近年来,我市稳步推进宁波市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安排财政资金1300万元用于30公里生态岸线整治修复,目前已完成16.53公里。

  同时,加快花岙岛等在建中央海域使用金整治修复项目实施,完成宁海横山岛整治修复。切实做好赤潮应急信息发布、海洋生态空间监测分析等,有效呵护了海洋生态。

  城市“绿肺”效益明显

  盛夏,驱车前往镇海,繁盛的行道树带来一片片阴凉。镇海区用5年时间培植纵横交错的海天、镇骆、雄镇、清风4条林带,全长44公里,宽度从100米至350米,集生态、休闲、防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与综合性森林公园融合,成为镇海区的“绿肺”。

  近年来,我市启动新一轮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到“十三五”,除了零星的新围垦地区的海防林基干林带之外,人工造林已基本完成,工作主要目标转为林带的修复和管护,同时继续开展海防林动态生态监测,到今年年底,按计划将修复基干林带75公里、5000亩。

  到年底,全市“四边”区域绿化面貌将显著提升,国省道公路、铁路两侧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8%,平均单侧绿化宽度达到15米,县道公路两侧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70%;主要河道两岸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8%,县级河道两岸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70%。

  城市“绿肺”不仅发挥了强大的生态效益,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市森林抵御台风影响、减缓泥石流、抵御海潮的能力不断增强,有效保护了养殖塘、果园与农田,减轻了灾害的程度。

  丘陵山地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经济林发展相结合,茶叶、杨梅、水果、竹业为主的经济林发展,成为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茶叶、水果、花卉、竹笋等4大林特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71万亩。

  未来,宁波将继续守护城市的青山蓝海,既要做好各项目标攻坚冲刺的资源要素保障,又要站在“十四五”规划、第二个百年目标等新起点统筹谋划,大力推进国土绿化、生态修复、森林湿地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为建设美丽宁波、浙江大花园添砖加瓦。

  记者杨绪忠朱军备 通讯员陈丹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