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的门楼
甲村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1976年在该村出土的一件被命名为“羽人竞渡”的纹铜钺。这件纹铜钺,器身一面素面无纹。另一面,铸有一边框,框内上方为龙纹,双龙昂首相向,前肢弯曲,尾向内卷;下部以弧形边框线为舟,上坐四人成一排,四人皆头戴高高的羽毛冠,双手持桨作奋力划船状,羽冠的羽毛似乎迎风飘扬。正是这件两千多年前文物的佐证,云龙也因此被称为“龙舟文化之乡”。
村内河道纵横
甲村地处鄞州区东南方,村内河道纵横,是一个典型的水乡村落。当地有“七里横河八座桥,六座祠堂三座庙”的顺口溜。横贯甲村东西的横河,是鄞东前塘河的主要支流,它西通姜山西河,东通前塘河,流经云龙、姜山两镇。横河还与许多无名小河相连,使整个甲村河流密布。因为地势平坦,水系发达,甲村自然成了种植水稻的绝佳之地。
淀泗桥上讲大道的村民
甲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据《鄞县志》记载:宋时,王氏始祖王应鹏从山西太原迁入这里。旧时,甲村叫郏村、榆荚村。据甲村百姓口传,王应鹏从山西迁到这里,生有12个儿子,他们成家立业后,分居在横河的南北两岸,每户人家之间都隔着一片宽广的河流和土地,就改名为隔村。到了清末,隔村已成为鄞东南第一大村,后来就将隔村改成甲村。
一个女子骑车经过都宪桥
甲村有许多历史遗存,而让当地人引以为豪的要数一座初建于明代的都宪桥了。都宪桥原为三孔石梁桥,1918年重建后,将三孔改为一孔,所以桥孔显得特别大。都宪桥的桥面不但长,而且宽,五根梁石并架。特别使人感到惊奇的是,它的边梁上面,竟然浇压着一根高0.58米、厚0.22米的实心水泥栏。通常情况下,即使是小跨度的石梁桥,建造时为避免梁石受压断裂,一般不会将栏石压于梁石之上。而都宪桥却将两吨多重的水泥栏,硬生生地压在这六米多的长梁上。为了使厚实的水泥栏柱不显得单调,整根边梁的侧沿,都雕刻着短流苏纹饰,这在宁波也属孤例。
登科第大门
甲村的古宅星罗棋布,散落于村庄的各处。在南街、北街,老宅仍与时光相守,登科第、四合院、前公漕大厅等建筑,以及老式墙门、雕花门廊、石窗、石狮子等装饰,历历在目。
古宅新一代
如今的甲村,传统和现代相互依存,不远处拔地而起的高楼,让人感觉到甲村与时代合拍的节奏。
记者胡龙召文/摄
通讯员鲍丹萍孙静波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