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不“惊艳”的绿水青山 如何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8-10 06:56: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原生态的环境,山水间特有的清凉,让双林这方并不惊艳的山水,仍能吸引不少游客的到来。记者崔引摄

  溯溪而上,眼前是扑面而来的郁郁葱葱,耳畔是潺潺不绝的溪水叮咚……尽管烈日炎炎,感受到的却是久违的心静自然凉。

  宁海县桥头胡街道双林村的绿水青山很“原汁原味”,却也未到“独一份”的地步。看似不起眼的绿水青山是如何帮双林村抱回“国家森林乡村”“省农家乐特色村”“市生态示范村”等称号?又是如何让村民在过去10年里从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增加到人均年收入破3万元?

  客人的预约已经排到8月底

  8月7日中午11点40分,推开双林村“双林农居11号”的大门,里面已经开了两桌,农家菜、小海鲜络绎上桌,客人们吃得不亦乐乎。

  在这样一个“红猛日头”的工作日的中午,居然还有人大老远跑来这里吃饭?

  开了11年的农家乐,“双林农居11号”的老板娘林爱娥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我们这里靠近象山港,10分钟就能到海边,小海鲜特别鲜,特别好吃,不少人特地过来吃饭。”

  由于来吃饭的客人太多,在2018年重新装修后,林爱娥扩大了农家乐的经营面积,不仅单独辟出一块场地,规模也从原来的7桌扩充到15桌。

  红火的不光是餐饮生意。采访中途,林爱娥接到客人想要预约住宿的电话:“客房的预约已经排到了8月29日。”

  时光倒转回10年前,在桥头胡做服装生意的林爱娥只是把农家乐当成“副业”,“村里的房子自2005年盖好后一直空着,改成农家乐,想着周末忙一下就差不多了。”

  毕竟,在10年前,乡村游、农家乐才刚刚起步,“钱”途如何,谁也不敢打包票。

  就这样,一边顾着做了近30年的服装生意,一边顾着刚起步的农家乐,林爱娥夫妻俩两头跑,2015年两人决定关闭服装店,一门心思投入到农家乐的经营上。

  敢全情投入的原因很简单:有了稳定的客源。

  来自上海的退休医生老薛是“双林农居11号”的常客,每年都要来好几趟,甚至连续好几年在这里过年;不仅自己来,每次还会带一大帮朋友来。

  像老薛这样的常客,林爱娥已经积攒了好几十批,每批都在10人以上,每次来都要住上一个星期到10天。

  去年,林爱娥把在宁波工作的儿子也叫回来一起帮忙,“主攻”线上市场,卖手工糕点等农副产品,顺带寻思着如何给民宿来一次改造升级。

  在双林村,像林爱娥这样挂牌的农家乐已有50多家,可以提供700多张床位,从业人员100余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双林村总共也就290户700余人。

  十分好奇,双林村里究竟有什么如此吸引客人?林爱娥想了想:“我记得不少客人第一次来总会说,我们这里的环境蛮好的,空气很新鲜。”

  以前看电视、读报纸,也会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做了那么多年农家乐,林爱娥终于对这句话有了真真切切的体会。

  激发老百姓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汶溪从宁海东海云顶顺流而下,从双林村穿村而过;汶溪一侧靠山,植被之茂密,找不到树与树之间的缝隙。

  谁又能想到,如今让客人们流连忘返的双林村10年前几乎是整个桥头胡经济最差的区域,甚至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

  双林村党委书记林光成说,村子地处谷地,腹地小,没法发展工业;虽然有成片的山,但山势陡峭,没法种植经济林;汶溪穿村而过,虽溪水清澈,却时有时无,溪道里什么杂质都有。

  对当时的双林村来说,没有更多的资源可供利用,摆在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只是,该怎么“要”?

  在汶溪边上,“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标识十分醒目。2009年,该步道一建成,沿线的一些村庄依托步道发展农家乐,双林村从中“嗅”到了发展的苗头。

  林光成带着一些村民先后到江西婺源等地考察当地初具雏形的农家乐,回来后“第一批挑选了5户人家进行试点,党员带头”。

  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谁愿意到山沟沟里来?生意真的能做出来吗?

  为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村里和上海旅游网签订合作协议,实施“统一管理、包底营销”的农居经营模式,即实行农户包底收入,每年每间7300元包底金,当实际收入超过包底收入时,超出部分由上海旅游网与农户二八分成。

  刚试水农家乐,就舍近求远,招徕上海的客人,林光成说,是因为从上海到双林,全程需要约3个小时,确保客人要在双林住一晚。

  随着农家乐数量逐渐增多,恶性竞争渐露苗头。“我们在2012年成立了农家乐协会,统一管理标准,让客人既能体验农村环境,又能享受城里居住的舒适度,来了还会再来。”

  除了打好发展的底子,在桥头胡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华飞看来,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最关键就是要激发老百姓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登山步道的建成,让土生土长的双林村人有机会从“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再熟悉不过的一山一草一木,发现其中的美,油然而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之心。

  随着城里客人的到来,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深深触动村民们的神经,“为了留住客人,农家乐自然要营造符合客人要求的环境卫生。”

  从“叫我保护生态环境”到“我要保护生态环境”,现实“利益”成为双林村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边保护边提升 打破发展的瓶颈

  不过,在经历了10年的摸爬滚打后,双林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在桥头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俞辉看来,双林村当初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意识到生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再加上开发时间早,占据先发优势。

  “实际上,在我们宁海境内,拥有像双林村这样山水风光,甚至更胜一筹的地方并不少。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双林村的农家乐势必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双林村目前的主要客群是来自上海的退休群体,他们原先愿意来,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生态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价格优势明显,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优势明显是在消减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部分客群多是来看看、走走、打打牌,消费水平无法支撑起双林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如何突破瓶颈?“一切还是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俞辉说得斩钉截铁。

  桥头胡街道计划把包括双林村在内的汶溪翠谷这片谷地,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乡风文明、艺术美学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谷。其中在谷地最东端保持原有旧村的肌理,通过整村改造、提升与现代接轨。

  在多业态项目的引进过程中,也将侧重花海、欢乐农田、林地探险、研学、运动康养等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的项目。

  双林村的农家乐将成为“宁宿”品牌在宁海全县范围内的第一个落地项目。“想要加入‘宁宿’品牌,有一定的门槛和标准,并将通过统一的平台运营,同时还将加强校村之间的合作。”

  和中国美院合作的“溪间美术馆”项目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届时“朴实无华”的汶溪,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将通过雕塑、绘画、灯光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尤其吸引更多夜间客流。

  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通讯员杨宵杰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不“惊艳”的绿水青山 如何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8-10 06:56:00

  原生态的环境,山水间特有的清凉,让双林这方并不惊艳的山水,仍能吸引不少游客的到来。记者崔引摄

  溯溪而上,眼前是扑面而来的郁郁葱葱,耳畔是潺潺不绝的溪水叮咚……尽管烈日炎炎,感受到的却是久违的心静自然凉。

  宁海县桥头胡街道双林村的绿水青山很“原汁原味”,却也未到“独一份”的地步。看似不起眼的绿水青山是如何帮双林村抱回“国家森林乡村”“省农家乐特色村”“市生态示范村”等称号?又是如何让村民在过去10年里从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增加到人均年收入破3万元?

  客人的预约已经排到8月底

  8月7日中午11点40分,推开双林村“双林农居11号”的大门,里面已经开了两桌,农家菜、小海鲜络绎上桌,客人们吃得不亦乐乎。

  在这样一个“红猛日头”的工作日的中午,居然还有人大老远跑来这里吃饭?

  开了11年的农家乐,“双林农居11号”的老板娘林爱娥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我们这里靠近象山港,10分钟就能到海边,小海鲜特别鲜,特别好吃,不少人特地过来吃饭。”

  由于来吃饭的客人太多,在2018年重新装修后,林爱娥扩大了农家乐的经营面积,不仅单独辟出一块场地,规模也从原来的7桌扩充到15桌。

  红火的不光是餐饮生意。采访中途,林爱娥接到客人想要预约住宿的电话:“客房的预约已经排到了8月29日。”

  时光倒转回10年前,在桥头胡做服装生意的林爱娥只是把农家乐当成“副业”,“村里的房子自2005年盖好后一直空着,改成农家乐,想着周末忙一下就差不多了。”

  毕竟,在10年前,乡村游、农家乐才刚刚起步,“钱”途如何,谁也不敢打包票。

  就这样,一边顾着做了近30年的服装生意,一边顾着刚起步的农家乐,林爱娥夫妻俩两头跑,2015年两人决定关闭服装店,一门心思投入到农家乐的经营上。

  敢全情投入的原因很简单:有了稳定的客源。

  来自上海的退休医生老薛是“双林农居11号”的常客,每年都要来好几趟,甚至连续好几年在这里过年;不仅自己来,每次还会带一大帮朋友来。

  像老薛这样的常客,林爱娥已经积攒了好几十批,每批都在10人以上,每次来都要住上一个星期到10天。

  去年,林爱娥把在宁波工作的儿子也叫回来一起帮忙,“主攻”线上市场,卖手工糕点等农副产品,顺带寻思着如何给民宿来一次改造升级。

  在双林村,像林爱娥这样挂牌的农家乐已有50多家,可以提供700多张床位,从业人员100余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双林村总共也就290户700余人。

  十分好奇,双林村里究竟有什么如此吸引客人?林爱娥想了想:“我记得不少客人第一次来总会说,我们这里的环境蛮好的,空气很新鲜。”

  以前看电视、读报纸,也会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做了那么多年农家乐,林爱娥终于对这句话有了真真切切的体会。

  激发老百姓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汶溪从宁海东海云顶顺流而下,从双林村穿村而过;汶溪一侧靠山,植被之茂密,找不到树与树之间的缝隙。

  谁又能想到,如今让客人们流连忘返的双林村10年前几乎是整个桥头胡经济最差的区域,甚至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

  双林村党委书记林光成说,村子地处谷地,腹地小,没法发展工业;虽然有成片的山,但山势陡峭,没法种植经济林;汶溪穿村而过,虽溪水清澈,却时有时无,溪道里什么杂质都有。

  对当时的双林村来说,没有更多的资源可供利用,摆在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只是,该怎么“要”?

  在汶溪边上,“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标识十分醒目。2009年,该步道一建成,沿线的一些村庄依托步道发展农家乐,双林村从中“嗅”到了发展的苗头。

  林光成带着一些村民先后到江西婺源等地考察当地初具雏形的农家乐,回来后“第一批挑选了5户人家进行试点,党员带头”。

  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谁愿意到山沟沟里来?生意真的能做出来吗?

  为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村里和上海旅游网签订合作协议,实施“统一管理、包底营销”的农居经营模式,即实行农户包底收入,每年每间7300元包底金,当实际收入超过包底收入时,超出部分由上海旅游网与农户二八分成。

  刚试水农家乐,就舍近求远,招徕上海的客人,林光成说,是因为从上海到双林,全程需要约3个小时,确保客人要在双林住一晚。

  随着农家乐数量逐渐增多,恶性竞争渐露苗头。“我们在2012年成立了农家乐协会,统一管理标准,让客人既能体验农村环境,又能享受城里居住的舒适度,来了还会再来。”

  除了打好发展的底子,在桥头胡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华飞看来,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最关键就是要激发老百姓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登山步道的建成,让土生土长的双林村人有机会从“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再熟悉不过的一山一草一木,发现其中的美,油然而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之心。

  随着城里客人的到来,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深深触动村民们的神经,“为了留住客人,农家乐自然要营造符合客人要求的环境卫生。”

  从“叫我保护生态环境”到“我要保护生态环境”,现实“利益”成为双林村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边保护边提升 打破发展的瓶颈

  不过,在经历了10年的摸爬滚打后,双林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在桥头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俞辉看来,双林村当初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意识到生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再加上开发时间早,占据先发优势。

  “实际上,在我们宁海境内,拥有像双林村这样山水风光,甚至更胜一筹的地方并不少。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双林村的农家乐势必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双林村目前的主要客群是来自上海的退休群体,他们原先愿意来,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生态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价格优势明显,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优势明显是在消减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部分客群多是来看看、走走、打打牌,消费水平无法支撑起双林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如何突破瓶颈?“一切还是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俞辉说得斩钉截铁。

  桥头胡街道计划把包括双林村在内的汶溪翠谷这片谷地,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乡风文明、艺术美学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谷。其中在谷地最东端保持原有旧村的肌理,通过整村改造、提升与现代接轨。

  在多业态项目的引进过程中,也将侧重花海、欢乐农田、林地探险、研学、运动康养等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的项目。

  双林村的农家乐将成为“宁宿”品牌在宁海全县范围内的第一个落地项目。“想要加入‘宁宿’品牌,有一定的门槛和标准,并将通过统一的平台运营,同时还将加强校村之间的合作。”

  和中国美院合作的“溪间美术馆”项目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届时“朴实无华”的汶溪,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将通过雕塑、绘画、灯光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尤其吸引更多夜间客流。

  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通讯员杨宵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