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名片
黄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丛志强团队的积极探索下,艺术振兴乡村成为了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有效的新方式。如果说宁海葛家村是艺术振兴乡村1.0版探索的话,东钱湖城杨村无疑是艺术振兴乡村2.0版升级的新起点。
作为这一实践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深切感受到如何让乡村插上艺术的翅膀、让村民通过赋能成为乡村振兴真正的主人,是探索艺术振兴乡村必须要回答的真问题。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以艺术赋能村民为突破口,选择参与式驻村设计,通过打造切实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不便的作品构建信任关系,采取微景观建设或重点节点改造,形成乡村景观线路或片区化服务集聚,能够有效地回答这个真问题。
由于工作原因,很遗憾我未能与团队成员一起共同见证城杨村巨变的全过程。但是,从我来到这里伊始,入眼的便是四处招展的艺工队旗帜,村民、干部与设计团队成员热火朝天协力共建城杨的感人场景。通过几天的座谈、访谈、观察和设计探讨,我觉得到城杨作为艺术振兴乡村2.0版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参与式驻村设计的继承与变革
我们团队最初选择参与式驻村设计,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尝试换种方式看看如何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实现村民赋能,以解决“政府投钱政府干、老百姓光看找问题”的乡建现实困境。参与驻村设计,从培养村民的参与意识、到唤醒村民的自我价值认知、树立主导参与的自觉意识,村民真正成了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实现了以民为本的乡村建设。
城杨村实践,继承了葛家村1.0版“村民+研究生团队”的艺工队组织方式,同时为了更有效地沟通协调、提升效率,每组增加了1名联村干部,协助节点或片区改造推进,解决设计团队与村民的沟通障碍。此外,在设计团队正式驻村前,东钱湖镇组织城杨村民多批次赴葛家村现场赋能学习,为城杨村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人”的基础。
同时,由于这次任务定位较明确,城杨村实践直接采取了艺工队分片区集中设计改造的方式,打破过去1.0版一个节点一个节点逐步改造的模式,虽然这对设计团队和村民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也为村民后续自主持续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团队始终保持着村民生产生活友好的设计原则,秉承着鼓励村民参与设计的赋能理念,初心不变,不断前行。
产业兴旺导向的理念转变
城杨村实践的另一个“新”,在于乡村产业与艺术设计自始至终的有机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也是我们推动艺术振兴乡村的重要目标。在葛家村实践一二三期探索的基础上,城杨村实践在最初就提出了以乡村研学为主导产业,打造“国际旅游村”的明确目标。这点和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以乡村留学来推进城乡融合的做法有点类似。但是,不同的是城杨的出发点立足于探索如何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即如何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城乡融合为导向、以乡村振兴为目标,让城杨成为本地村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城市居民探寻乡愁的乐土。
与地理区位不占优、资源特色不明显、集体经济相对弱的葛家村相比,城杨村地处宁波市近郊,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赋存多,完成艺术振兴乡村的任务基础条件很好。基于葛家村1.0版的深刻思考,我们发现艺术振兴乡村,人居环境的艺术化改造固然重要,同时如何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也不容忽视。艺术在赋能村民的同时,不仅要实现村民家园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要带来乡村产业的升级转型。
在城杨实践中,每一个片区的改造都有一个明确的业态主题,每一个节点的打造都明确的业态选择,国际化乡村研学的产业升级目标,贯穿了核心线路和重要节点艺术设计的始终。例如,慈孝公园中的竹编大帽子,就是以艺术手段为竹编研学体验做了视觉化宣传。再比如,亭溪桥头的红房子,改造设计之前就明确了乡村奶茶店的业态定位。可以说,城杨每一个节点的艺术化改造或微景观打造,都是以实现经营目标或民生目前为前提的。
政府参与支持模式的再次升级
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但是,政府以什么方式参与乡村振兴,采取哪些措施扶持乡村振兴,这不仅仅是政策制定者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设计团队必须回答的问题。艺术赋能村民,就是要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有效保证下,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在城杨实践中,各级政府有效组织村民,或者称之为艺术振兴乡村的先驱者,为设计团队驻村后迅速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驻村前报名自愿参与的村民超百人,本期打造中全程参与的村民超60名,这是让我深感意外。只有政府有效组织、实现人员保障,才能够让艺术设计迅速落地。
同时,为了坚持我们设计团队就地取材、低成本乡建的理念,城杨村借鉴宁海经验,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政府扶持补贴措施细则,明确了坚持村民自主经营、区分公益性和商业化节点,明确线路打造和节点改造差异等原则。
可以说,艺术赋能村民的驻村参与式设计,是在探索乡村参与式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
正因如此,我认为城杨村探索是艺术振兴乡村的一个新起点,可以为城市近郊村以艺术为纽带实现乡村振兴树立了一个崭新的样本。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