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六问富民乡村产业:跨业融合 农民如何拓展增收"第三空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8-31 08:03:00报料热线:81850000

  宁网编前语

  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引导农民积极投身乡村产业,是今后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市委市政府今年4月出台的高质量推进“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和前不久印发的高质量推进“三农”领域重点工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意见中都突出了兴业富民的鲜明导向。

  发展乡村产业如何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和甬派联合推出《六问富民乡村产业》系列报道,围绕高效农业如何惠及更多农民,农民如何搭乘“现代农业园区”快车致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让分散农户得到更多的利益分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何补上农产品加工短板,村集体如何坚守共同富裕之路,如何跳出田头各显神通让农民“钱袋”鼓起来等方面,深入剖析产业兴旺带动农民致富的具体路径,从而为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提供经验和启示,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实施,为全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关键基础。

  中国宁波网记者 厉晓杭 孙吉晶 通讯员 康庄严 罗秋玲

  山货出山,游客进山。余姚鹿亭乡中村,这个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小山村,经过跨业融合,告别落后闭塞,一跃成为“网红村”。中村的成功之路,就是既卖好产品又卖好风景。

  郑亚凤是中村村民,家里种了几十亩番薯。“往年每到收获季节,看着成堆的番薯,总让人发愁,晒的番薯枣子没人要,加工的番薯粉丝、番薯淀粉卖不掉。”郑亚凤感慨:“这两年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买家只要扫扫二维码,在‘美丽四明山’平台下单,马上就能送货到家,农产品的销路打开了。”

  如何通过互联网把农产品卖出去,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中村的答案就是电商赋能。2018年10月,为进一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碰到天花板等问题,鹿亭乡在中村创新搭建村级服务社,构建为农服务的“一站式”平台。

  林倩倩是农合联中村服务社的联创客。她介绍,以前靠个人外出销售,范围不出余姚。番薯粉丝往年每公斤价格在40元至50元之间,现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价格翻了一倍,还带动了600多户村民致富。“这几年中村农村电商、民宿业发展都非常快,我们要引导更多农民跳出一产,在家门口广开就业门路。”

  我市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仅0.45亩,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较大,只有通过“接二连三”,才能突破资源瓶颈、拓展发展空间。

  “乡村产业发展,一产是基点,二产是重点,三产是亮点。发展二三产是农民增收最有潜力和空间的路径。”有关农业专家认为,传统农民就业增收靠地,但增收渠道逐渐变窄。近年来,农民就业增收靠“融”,大量新产业新业态诞生,产生更多增值环节和就业岗位,农民就业增收从狭窄的种养业向宽广的一二三产业领域持续拓展,开辟了农民跨业、跨域就业增收的“第三空间”。

孩子们在达人村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罗秋玲 厉晓杭 摄)

  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讲好宁波故事,打造乡愁经济,全市农业休闲旅游新类型不断涌现。目前,全市已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300余家,从业人员4.4万余人,带动农户15.4万余户,年接待游客510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超50亿元。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乡村旅游陆续恢复生机。8月,象山定塘镇沙地村瓜果飘香。在记者探访时,这个老牌省级农家乐特色村来了一批上海客人。自产自销的时令果蔬,透鲜生猛的本地海鲜,淳朴别致的乡村院落,让游客流连忘返。

  “我们是象山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村!”村党支部书记郑经治自豪地说,村里现有200多户人家,60多家农家客栈,1600多个床位,村民依靠发展乡村旅游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民宿集聚发展,还增加了不少就业岗位。

  傍晚时分,雅阁民宿主人陈正通忙着招呼客人入座。蛏子、螃蟹、海瓜子……十菜一汤,海边人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自家的房子改建成客栈,刨去经营成本,去年光农家乐的收入就有40万元左右。”陈正通说,尽管疫情对乡村旅游造成严重影响,但6月以后,形势已经有所好转。沙地村的异军突起,带动了定塘镇一带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纷纷跨界,尝试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农家乐。

  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王才平介绍,当前,我市各地正在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引入优质项目,推动农业与文化、教育、旅游、康养、餐饮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创意农业、教育农园、康养农业等新业态,让农业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景观看头。

  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北郊片区的达人村,是以田园夜色、乡村民俗体验为基础,以乡村集市文化、庙会为特色,集乡村美食、民俗演艺、农耕体验、亲子娱乐、田园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达人村总经理吴旭峰告诉记者,项目落地后,对于被租用的房屋,达人村会每年支付给村民高于市场价的租金。部分村民还实现了二次就业和创业。达人村景区用工岗位优先考虑当地村民,商业店铺也优先考虑以优惠的价格租给当地村民,保障了村民失地不失业。

  畈里塘村村民马国伟有200多平方米的老屋被租用。“按照合约,我今年能拿到5万多元租金,这可比以前租给菜农好多了。”马国伟说。

  甬江街道党工委书记许光明告诉记者,用农旅项目集聚人气是北郊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下一步甬江要打造更多优质休闲农业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农民增收、资源集聚,力争在北郊片区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完整产业链。

  在乡村振兴的风口上,农民各显神通、跨业增收的生动图景正在不断展现。“跨业融合,让农民不但卖产品,还卖体验、卖过程,可以让农村打造高品质慢生活,实现空气变人气、叶子变票子,不断促进乡村产业向纵深发展。”王才平说。

  相关新闻:

  一问富民乡村产业:田头掘金如何让农民增收

  二问富民乡村产业:平台引领如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三问富民乡村产业:龙头企业如何带动农户共享红利

  四问富民乡村产业:精深加工如何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

  五问富民乡村产业:干部领头 如何闯出一条强村富民路子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六问富民乡村产业:跨业融合 农民如何拓展增收"第三空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8-31 08:03:00

  宁网编前语

  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引导农民积极投身乡村产业,是今后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市委市政府今年4月出台的高质量推进“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和前不久印发的高质量推进“三农”领域重点工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意见中都突出了兴业富民的鲜明导向。

  发展乡村产业如何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和甬派联合推出《六问富民乡村产业》系列报道,围绕高效农业如何惠及更多农民,农民如何搭乘“现代农业园区”快车致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让分散农户得到更多的利益分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何补上农产品加工短板,村集体如何坚守共同富裕之路,如何跳出田头各显神通让农民“钱袋”鼓起来等方面,深入剖析产业兴旺带动农民致富的具体路径,从而为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提供经验和启示,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实施,为全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关键基础。

  中国宁波网记者 厉晓杭 孙吉晶 通讯员 康庄严 罗秋玲

  山货出山,游客进山。余姚鹿亭乡中村,这个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小山村,经过跨业融合,告别落后闭塞,一跃成为“网红村”。中村的成功之路,就是既卖好产品又卖好风景。

  郑亚凤是中村村民,家里种了几十亩番薯。“往年每到收获季节,看着成堆的番薯,总让人发愁,晒的番薯枣子没人要,加工的番薯粉丝、番薯淀粉卖不掉。”郑亚凤感慨:“这两年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买家只要扫扫二维码,在‘美丽四明山’平台下单,马上就能送货到家,农产品的销路打开了。”

  如何通过互联网把农产品卖出去,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中村的答案就是电商赋能。2018年10月,为进一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碰到天花板等问题,鹿亭乡在中村创新搭建村级服务社,构建为农服务的“一站式”平台。

  林倩倩是农合联中村服务社的联创客。她介绍,以前靠个人外出销售,范围不出余姚。番薯粉丝往年每公斤价格在40元至50元之间,现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价格翻了一倍,还带动了600多户村民致富。“这几年中村农村电商、民宿业发展都非常快,我们要引导更多农民跳出一产,在家门口广开就业门路。”

  我市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仅0.45亩,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较大,只有通过“接二连三”,才能突破资源瓶颈、拓展发展空间。

  “乡村产业发展,一产是基点,二产是重点,三产是亮点。发展二三产是农民增收最有潜力和空间的路径。”有关农业专家认为,传统农民就业增收靠地,但增收渠道逐渐变窄。近年来,农民就业增收靠“融”,大量新产业新业态诞生,产生更多增值环节和就业岗位,农民就业增收从狭窄的种养业向宽广的一二三产业领域持续拓展,开辟了农民跨业、跨域就业增收的“第三空间”。

孩子们在达人村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罗秋玲 厉晓杭 摄)

  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讲好宁波故事,打造乡愁经济,全市农业休闲旅游新类型不断涌现。目前,全市已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300余家,从业人员4.4万余人,带动农户15.4万余户,年接待游客510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超50亿元。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乡村旅游陆续恢复生机。8月,象山定塘镇沙地村瓜果飘香。在记者探访时,这个老牌省级农家乐特色村来了一批上海客人。自产自销的时令果蔬,透鲜生猛的本地海鲜,淳朴别致的乡村院落,让游客流连忘返。

  “我们是象山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村!”村党支部书记郑经治自豪地说,村里现有200多户人家,60多家农家客栈,1600多个床位,村民依靠发展乡村旅游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民宿集聚发展,还增加了不少就业岗位。

  傍晚时分,雅阁民宿主人陈正通忙着招呼客人入座。蛏子、螃蟹、海瓜子……十菜一汤,海边人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自家的房子改建成客栈,刨去经营成本,去年光农家乐的收入就有40万元左右。”陈正通说,尽管疫情对乡村旅游造成严重影响,但6月以后,形势已经有所好转。沙地村的异军突起,带动了定塘镇一带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纷纷跨界,尝试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农家乐。

  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王才平介绍,当前,我市各地正在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引入优质项目,推动农业与文化、教育、旅游、康养、餐饮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创意农业、教育农园、康养农业等新业态,让农业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景观看头。

  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北郊片区的达人村,是以田园夜色、乡村民俗体验为基础,以乡村集市文化、庙会为特色,集乡村美食、民俗演艺、农耕体验、亲子娱乐、田园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达人村总经理吴旭峰告诉记者,项目落地后,对于被租用的房屋,达人村会每年支付给村民高于市场价的租金。部分村民还实现了二次就业和创业。达人村景区用工岗位优先考虑当地村民,商业店铺也优先考虑以优惠的价格租给当地村民,保障了村民失地不失业。

  畈里塘村村民马国伟有200多平方米的老屋被租用。“按照合约,我今年能拿到5万多元租金,这可比以前租给菜农好多了。”马国伟说。

  甬江街道党工委书记许光明告诉记者,用农旅项目集聚人气是北郊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下一步甬江要打造更多优质休闲农业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农民增收、资源集聚,力争在北郊片区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完整产业链。

  在乡村振兴的风口上,农民各显神通、跨业增收的生动图景正在不断展现。“跨业融合,让农民不但卖产品,还卖体验、卖过程,可以让农村打造高品质慢生活,实现空气变人气、叶子变票子,不断促进乡村产业向纵深发展。”王才平说。

  相关新闻:

  一问富民乡村产业:田头掘金如何让农民增收

  二问富民乡村产业:平台引领如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三问富民乡村产业:龙头企业如何带动农户共享红利

  四问富民乡村产业:精深加工如何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

  五问富民乡村产业:干部领头 如何闯出一条强村富民路子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