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老手艺人“重出江湖”,整个村庄被艺术唤醒
稿源: 甬上   2020-08-31 09:48:29报料热线:81850000

  在东钱湖城杨村的慈孝公园,十几个村民正在现场施工,未来这里将打造一个网红打卡点;今年79岁的杨纪岳是手艺精湛的老木匠,以后他的家将成为陈列馆和研学工坊;23岁的张振馨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烈日下她正手把手教村民如何在木工活中增加设计感……

  7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丛志强带着11人的团队走进城杨村,艺术正在慢慢唤醒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500.jpg

  张振馨和师妹正在完善公园设计方案

  遗忘的公园“苏醒”了 

  走进城杨村,入口就能看到一座错落有致的公园,这曾是被遗忘的角落。这几天,每天有十几个村民在现场施工,有的挖土,有的浇筑水泥,有的埋头做木工。

  “这是我们村里的大事,我闲在家里没事,就一起出点力!”艺术家驻村,村里组建了一支60人的“艺工队”,集结了一批老匠人。76岁的陆明仰是分队里最年长的一个,脖子上挂着一块毛巾,干得热火朝天。

  “这里以后要打造成‘水荷栈桥’,铺一条栈道,水里可以种睡莲……”张振馨正在和村民商量细节。

  “最好在池塘铺一层水泥,否则淤泥很多,水很浑浊。”队长俞存龙无意间的一句话,被张振馨采纳了。打那以后,俞存龙变得自信了,心里有什么想法都会直接说出来。“没想到北京来的高材生,还会听我们的意见!”

微信图片_20200806190111.jpg

  这不是张振馨第一次来到宁波的乡村,她曾全程参与设计宁海葛家村的改造。在城杨村,她主要负责改造废弃的慈孝公园,体量很大。“当时村里投入100多万元打造的公园,但实际利用率很低,村民都不愿意来!”

  艺术家团队来了,给公园重新定位,现在这里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童言”。

  “第一层是‘丢失的农具’,营造一个农具的世界;第二层是‘彩林间’,这里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张振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画了十几张设计图,手机已经拍摄了上百张城杨村的图片。“每天都要走几十遍,我们的设计不只是变美,而是真正满足大家的需求,希望未来这里能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510.jpg

  村里“艺工队”早早就出工了。

  村里的手艺人“重出江湖” 

  “这帽子,越做越难了!”

  “老俞,好好做,做成了就是全中国第一顶大草帽!”

  在公园一侧的农家小院,围观的村民不少。队长俞振飞和两个伙计正在做一件艺术品——“农夫的帽子”,直径约6米。起初,三个老篾匠直摇头。“这么大的帽子怎么编?我们从来没做过!”第二天,他们却搬来了毛竹,用篾刀熟练将竹子劈成根根齐整的材料。

  “难度虽大,但总要试一试!”现在草帽的雏形已经显现,一圈就要用三根篾围起来。俞振飞做得很卖力,现在他有了新的期盼:等城杨村改造好了,外孙就乐意来村里玩了。

  “小张老师,你觉得这个造型怎么样?”

  听到肯定的答复,老木匠杨纪岳心里多了几分底气。他正在做的是“奇幻虫洞”的杉木条,这样的精细活几十年来是头一次做。在城杨村,老木匠用灵桥牌普通话和年轻的设计师对话,没有任何隔阂。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515.jpg

  三个篾匠正在编织直径6米的景观帽

  杨纪岳是这一带远近闻名的老木匠,现在,他是“艺工队”的一员。

  丛志强第一次走进他家时,老人便迫不及待拿出自己的得意作品。木头雕刻的宝塔,足有六七层,精美绝伦的古戏台,一件件木雕作品可谓巧夺天工。

  “我24岁开始做木工,干了50多年了,这些都是我做的。光这个宝塔,就做了一年多时间,每天早上扒口饭就开始做了……”

  丛志强看了他的作品,直呼“艺术家”!“以后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陈列馆和研学工坊,以后你来当老师,教他们怎么做!” 

  一番话,听得老杨心里喜滋滋的。“这东西别人会喜欢吗?我家里还有很多!”

  “你做得好,大家肯定喜欢,还想着出高价买回去呢!”       

微信图片_20200806185917.jpg

  杨纪岳做的木雕作品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520.jpg

  杨纪岳在村里做木工

  村民比他们想象的更能干 

  7月29日18:30,城杨村文化礼堂座无虚席。丛志强现场给村民上课,他就是将宁海葛家村打造成全国网红村的“幕后推手”。

  丛志强分享了宁海葛家村的案例。当地村民新建了一个农家乐,光7月份,收入突破3万元。“我们不是骗子,我们是来帮你们的,让乡村更美,让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552.jpg

  丛志强在给村民上课

  这番话,村民叶世英听进去了。她在城杨村经营了一家面积不大的商店,以前生意平平。这段时间,艺术家来了,村里一下子热闹了。“光顾我小店的人多了,生意好了不止50%,这些都是我最近刚进的货。”她早就有了自己的小算盘。“我的店地理位置好,以后要请教授来给我规划规划,怎么把小店做大。”

  “艺术家就是不一样,就连最不起眼的猪圈都能设计成这么高大上的综合体。”杨志求在村里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常年负责承包工程。这次他自告奋勇当起“艺工队”队长,他的组员有20个。“跟着这些北京来的设计师,哪怕一分钱不拿,都要干!”

  在亭溪边,有一排用砖瓦垒起来的装饰,在土砖中还嵌着酒坛,未来这里将打造“斑山集市”,游客可以在溪边喝茶品茗,或者走走逛逛,挑选特色商品。

  “原本的设计比较简单,用土砖垒成高低错落的石凳,这些都是村民自行设计的,土砖中还加几块红砖,瓦片还能凹造型,他们其实很有创意!”丛志强团队的张莉苑忍不住感叹,村民的创作力完全超出了预期。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532.jpg

  村民的巧妙设计

  张振馨是个肯吃苦的姑娘,前阵子连日来的高温,公园附近没有丝毫的遮挡物。她每天需要在烈日下撒石灰,没一会儿就汗流浃背。

  在城杨村的10天,这个城里的孩子开启了“白加黑”模式,白天实地勘察,夜里修改方案,但她依然斗志满满,期待村庄的“变形”。 

  “这里有比我还积极的村民,这里有比我还能‘解决问题’的村民。很多小细节,是村民出的主意;很多难题,是村民帮我解开的。城杨村的村民,比我们想象的更能干。”

  让张振馨感动的,还有村民们可爱的一面。

  看着他们在烈日下现场工作,敬老院的93岁老人徐秀菊接连送了四次西瓜。有一次西瓜实在太大,三个老人一起送来的,给我们解暑。”

  驻村的丛志强团队中北方人较多,喜欢吃辣。在城杨村开“姐妹农家乐”的餐馆老板孙雅萍特意做了酸菜鱼和毛血旺,给他们加菜。“艺术家们大老远跑来帮我们改造,我们做的这些事微不足道。”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600.jpg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薛曹盛

编辑: 崔燕纠错:171964650@qq.com

老手艺人“重出江湖”,整个村庄被艺术唤醒

稿源: 甬上 2020-08-31 09:48:29

  在东钱湖城杨村的慈孝公园,十几个村民正在现场施工,未来这里将打造一个网红打卡点;今年79岁的杨纪岳是手艺精湛的老木匠,以后他的家将成为陈列馆和研学工坊;23岁的张振馨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烈日下她正手把手教村民如何在木工活中增加设计感……

  7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丛志强带着11人的团队走进城杨村,艺术正在慢慢唤醒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500.jpg

  张振馨和师妹正在完善公园设计方案

  遗忘的公园“苏醒”了 

  走进城杨村,入口就能看到一座错落有致的公园,这曾是被遗忘的角落。这几天,每天有十几个村民在现场施工,有的挖土,有的浇筑水泥,有的埋头做木工。

  “这是我们村里的大事,我闲在家里没事,就一起出点力!”艺术家驻村,村里组建了一支60人的“艺工队”,集结了一批老匠人。76岁的陆明仰是分队里最年长的一个,脖子上挂着一块毛巾,干得热火朝天。

  “这里以后要打造成‘水荷栈桥’,铺一条栈道,水里可以种睡莲……”张振馨正在和村民商量细节。

  “最好在池塘铺一层水泥,否则淤泥很多,水很浑浊。”队长俞存龙无意间的一句话,被张振馨采纳了。打那以后,俞存龙变得自信了,心里有什么想法都会直接说出来。“没想到北京来的高材生,还会听我们的意见!”

微信图片_20200806190111.jpg

  这不是张振馨第一次来到宁波的乡村,她曾全程参与设计宁海葛家村的改造。在城杨村,她主要负责改造废弃的慈孝公园,体量很大。“当时村里投入100多万元打造的公园,但实际利用率很低,村民都不愿意来!”

  艺术家团队来了,给公园重新定位,现在这里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童言”。

  “第一层是‘丢失的农具’,营造一个农具的世界;第二层是‘彩林间’,这里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张振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画了十几张设计图,手机已经拍摄了上百张城杨村的图片。“每天都要走几十遍,我们的设计不只是变美,而是真正满足大家的需求,希望未来这里能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510.jpg

  村里“艺工队”早早就出工了。

  村里的手艺人“重出江湖” 

  “这帽子,越做越难了!”

  “老俞,好好做,做成了就是全中国第一顶大草帽!”

  在公园一侧的农家小院,围观的村民不少。队长俞振飞和两个伙计正在做一件艺术品——“农夫的帽子”,直径约6米。起初,三个老篾匠直摇头。“这么大的帽子怎么编?我们从来没做过!”第二天,他们却搬来了毛竹,用篾刀熟练将竹子劈成根根齐整的材料。

  “难度虽大,但总要试一试!”现在草帽的雏形已经显现,一圈就要用三根篾围起来。俞振飞做得很卖力,现在他有了新的期盼:等城杨村改造好了,外孙就乐意来村里玩了。

  “小张老师,你觉得这个造型怎么样?”

  听到肯定的答复,老木匠杨纪岳心里多了几分底气。他正在做的是“奇幻虫洞”的杉木条,这样的精细活几十年来是头一次做。在城杨村,老木匠用灵桥牌普通话和年轻的设计师对话,没有任何隔阂。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515.jpg

  三个篾匠正在编织直径6米的景观帽

  杨纪岳是这一带远近闻名的老木匠,现在,他是“艺工队”的一员。

  丛志强第一次走进他家时,老人便迫不及待拿出自己的得意作品。木头雕刻的宝塔,足有六七层,精美绝伦的古戏台,一件件木雕作品可谓巧夺天工。

  “我24岁开始做木工,干了50多年了,这些都是我做的。光这个宝塔,就做了一年多时间,每天早上扒口饭就开始做了……”

  丛志强看了他的作品,直呼“艺术家”!“以后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陈列馆和研学工坊,以后你来当老师,教他们怎么做!” 

  一番话,听得老杨心里喜滋滋的。“这东西别人会喜欢吗?我家里还有很多!”

  “你做得好,大家肯定喜欢,还想着出高价买回去呢!”       

微信图片_20200806185917.jpg

  杨纪岳做的木雕作品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520.jpg

  杨纪岳在村里做木工

  村民比他们想象的更能干 

  7月29日18:30,城杨村文化礼堂座无虚席。丛志强现场给村民上课,他就是将宁海葛家村打造成全国网红村的“幕后推手”。

  丛志强分享了宁海葛家村的案例。当地村民新建了一个农家乐,光7月份,收入突破3万元。“我们不是骗子,我们是来帮你们的,让乡村更美,让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552.jpg

  丛志强在给村民上课

  这番话,村民叶世英听进去了。她在城杨村经营了一家面积不大的商店,以前生意平平。这段时间,艺术家来了,村里一下子热闹了。“光顾我小店的人多了,生意好了不止50%,这些都是我最近刚进的货。”她早就有了自己的小算盘。“我的店地理位置好,以后要请教授来给我规划规划,怎么把小店做大。”

  “艺术家就是不一样,就连最不起眼的猪圈都能设计成这么高大上的综合体。”杨志求在村里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常年负责承包工程。这次他自告奋勇当起“艺工队”队长,他的组员有20个。“跟着这些北京来的设计师,哪怕一分钱不拿,都要干!”

  在亭溪边,有一排用砖瓦垒起来的装饰,在土砖中还嵌着酒坛,未来这里将打造“斑山集市”,游客可以在溪边喝茶品茗,或者走走逛逛,挑选特色商品。

  “原本的设计比较简单,用土砖垒成高低错落的石凳,这些都是村民自行设计的,土砖中还加几块红砖,瓦片还能凹造型,他们其实很有创意!”丛志强团队的张莉苑忍不住感叹,村民的创作力完全超出了预期。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532.jpg

  村民的巧妙设计

  张振馨是个肯吃苦的姑娘,前阵子连日来的高温,公园附近没有丝毫的遮挡物。她每天需要在烈日下撒石灰,没一会儿就汗流浃背。

  在城杨村的10天,这个城里的孩子开启了“白加黑”模式,白天实地勘察,夜里修改方案,但她依然斗志满满,期待村庄的“变形”。 

  “这里有比我还积极的村民,这里有比我还能‘解决问题’的村民。很多小细节,是村民出的主意;很多难题,是村民帮我解开的。城杨村的村民,比我们想象的更能干。”

  让张振馨感动的,还有村民们可爱的一面。

  看着他们在烈日下现场工作,敬老院的93岁老人徐秀菊接连送了四次西瓜。有一次西瓜实在太大,三个老人一起送来的,给我们解暑。”

  驻村的丛志强团队中北方人较多,喜欢吃辣。在城杨村开“姐妹农家乐”的餐馆老板孙雅萍特意做了酸菜鱼和毛血旺,给他们加菜。“艺术家们大老远跑来帮我们改造,我们做的这些事微不足道。”

微信图片_20200805235600.jpg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薛曹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