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杨公允
斑马线前,停车礼让行人。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举动,已经成为宁波文明交通的一张名片,除此之外,宁波文明交通还有哪些体现呢?
今年1月至5月,全市全口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同比下降近50%;2019年,全市全口径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5.42%,与前三年平均数相比下降了32.55%……
交通事故量的减少或许是文明交通带来的最直接、也最令人欣喜的变化。
“遵守交通规则,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文明程度。”采访时,一位骑电动车出行的市民这样说道。
据交警部门不完全统计,宁波登记在册的电动自行车已超过了500万辆。在宁波每年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案例中至少六成和电动自行车有关。
2019年7月1日,经过交通部门反复呼吁、人大机构反复调研修订的《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宁波成为全省首个率先把“驾乘电动自行车必须佩戴头盔”写入地方法规的城市,从法理上解决了此前只能劝不能罚的难题。
去年7月1日起,新规开始实施,一时间,“戴头盔”、“骑电动车”相关话题成了市民茶余饭后的高频词。
在强势宣传、“硬核”执法下,去年宁波涉及二轮、三轮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减少,同比下降27.98%。其中,去年7月新规实施后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9.19%,今年一季度死亡人数更是同比下降52.44%。
除此之外,智能警务亭、行人及非机动车闯红灯识别系统、斑马线不礼让行人抓拍系统、不按规定使用远光灯系统……等等高科技设施的使用,也让交警部门拥有了“数据大脑”,并及时对一些交通事故易发路段进行排序,对诱发原因进行归类,再交由执勤交警到现场点位进行勘察,逐一制定相应的整治措施,为共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方案。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市民的配合,能够形成长期、良好的文明交通氛围,促进文明城市建设、保障市民出行安全。”采访中,基层民警表达了他对于文明交通的愿望。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