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余姚
泗门:一个镇为何能培育出两个全国文明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9-16 07:04: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6连冠

谢家路村内公园。(资料图)

  泗门镇地处宁绍平原中部,329国道横贯集镇,北濒杭州湾,是全国卫星镇,全镇总面积66.3平方公里,辖16个村、4个社区。镇域内宁波文明村全覆盖、省级文明村4个,全国文明村2个,各级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14个。

  2005年,泗门镇和小路下村获评首批“全国文明村镇”;2011年,该镇谢家路村成为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

  “全国文明村镇”是我国目前综合评价一个镇或一个村文明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是一个村镇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一个镇,如何培育出两个“全国文明村”?近日,记者走进泗门,实地探寻四明之北的文明密码。

小路下村风光。

  底蕴深厚,优秀家风、淳厚乡风代代相传

  来到泗门镇,记者第一站走进坐落于该镇成之庄的家风家训馆。据了解,这是我市首座家风家训馆,免费对外开放已有近三年时间。

  这里集中展示了“杨诸周谢”四大家族的优良家风家训。其中被奉为四大家族代表的谢氏,其“淳厚”家风具体细化为家训二十四条,以及起家之由十七条、败家之由十七条,使得家风教育更有操作性。家风馆通过一系列图文展示,成为余姚市民了解历史、学习优秀家风家训以及增强集体荣誉感的好去处。

  “家风正,子孙端,民风淳,世风清。重耕读,性高洁,秉醇厚,增门楣。”在家风馆里,一曲《泗门好家风》循环播放,淋漓尽致展现了泗门镇好家风的深厚底蕴。

  在泗门镇谢氏后人看来,优秀家风之所以影响至今,甚至成为当今社会稀缺的宝贵资源,主要表现在:关注人的性格脾气,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做人诚实,脾气温和,性情憨厚、忠厚。

  据余姚地方史专家介绍,泗门在唐代还是一片荒凉的滩涂,到南宋才有“杨诸周谢”四姓定居。为了使子孙安居乐业,这些家族先后制定了家风家训,到明代中期,都发展成为姚江望族。明嘉靖年间,朝廷下旨表彰泗门为“淳厚里”,意为“民风淳厚、民俗淳朴”的地方。

  王阳明、黄宗羲等余姚名人学士也与泗门结下不解之缘,黄宗羲更留下了“不妨长作四(泗)门人”的诗句。泗门因此博得“名邦之源”“阁老故里”之美誉。

谢家路村入口。

  基础扎实,经济发展壮大之后心向文明

  “党建引领幸福群众”。来到泗门镇的另一个全国文明村——谢家路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鲜红的党旗雕塑和这八个大字。该村2019年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53.71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2012元。这是“幸福群众”的强大经济基础。

  比起收入数据,让谢家路村更出名的是一张小板凳。“小板凳”坐拢来,什么事情都好商量。这项被誉为“小板凳”群众工作法的经验引起了全国关注。如今,小板凳工作法有了2.0版——“智慧板凳”,通过建立综合“智慧”室等九大工作举措,来全面推进谢家路村村庄治理现代化水平。

  该村在村一楼大厅设立综合“智慧”室,这个智慧室通过建立一系列子平台和智能设备,实现对整个村庄建设和管理的全纳入,如党建智慧平台、e宁波的管理、出租房的智能化管理、网格管理、雪亮村居平台等等。“确保做到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问题就要消灭在萌芽状态,全村情况一目了然,实时掌控,发生问题能及时受理、及时处置。”该村有关负责人说,充分发挥信息智能设备作用,有效监管村民垃圾分类、村庄环境卫生、乱搭乱建、五水共治、交通安全,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自治和智治。

  “我的家乡美丽富饶好地方,惹人醉四季水果飘香。”这是泗门镇小路下村村歌《我的家乡小路下》里唱的。首批全国文明村小路下,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走进村庄,就像走进了一个公园。

  数据显示,近三年,该村共计拨付民生实事专项资金2550余万元,涉及千亩标准化农田建设、电力线网改造、道路改造等民生实事工程11件,使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相结合,人居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以前,这里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建设成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小路下村的剧变让世人惊叹。这一切的起点,要追溯到改革开放的那一股春风。改革开放使小路下人离开田头,走进企业,完成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角色转变;如今他们又住上别墅,开上汽车,开始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

  富了口袋富精神。1998年,泗门镇小路下村创设“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一时成为省内外媒体采访报道的热点新闻。如今,该项评选活动已持续了22年,见证了小路下村创建成为首批全国文明村的历程,全村涌现出一大批文明户,并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人、户户争做文明事的良好氛围。

  氛围浓厚,新老泗门人携手共建幸福家园

  行走在泗门镇,经常能看到“红马甲”志愿者。据了解,该镇有志愿者队伍40支,同属镇“我来帮”志愿服务总队。这支成立于2013年的服务队,7年来已开展大型便民服务志愿活动超过2000次,“平均下来,相当于每天有一场规模较大的志愿服务活动。”泗门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多年来,参加志愿服务已成为泗门人的一种习惯。

  近年来,随着泗门镇小城市培育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居民纷纷涌入泗门。目前,全镇外来人口达4万,其中居住、工作在泗北村的就有1.4万人。带着“如何让新老居民融合,让新居民感受到家的温暖”的期许,2016年9月,泗北村将原有的“泗北村和谐联谊会”升级重组为“泗北村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主要围绕新居民就业、就学和维权等民生问题开展各项服务,受到了新老居民的一致好评,被泗门镇评为“泗门榜样”——“和谐泗门”的守护者。

  提起“泗门好人”,不得不提姚国祥。他是泗门土生土长的农家娃,如今成为一家年产值超3亿元的集团公司的掌舵人。20多年,他携手公司的700多名员工一起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并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在公益助学的道路上已经坚持走了9年,捐款总额超过600万元。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姚国祥又带领公司的党员、民兵迅速组建了一支应急小分队,主动承担了泗门镇工业园区内一个卡点的24小时执勤任务,参与泗门镇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执勤工作。姚国祥还向市红十字会捐款100万元,捐赠物资价值180余万元。

  2018年,泗门镇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成为宁波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民政部验收组认为,泗门镇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服务完善、和谐有序,公共服务内容丰富,水平较高,可以与世界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水平相媲美。记者黄程 通讯员诸挺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泗门:一个镇为何能培育出两个全国文明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9-16 07:04:00

谢家路村内公园。(资料图)

  泗门镇地处宁绍平原中部,329国道横贯集镇,北濒杭州湾,是全国卫星镇,全镇总面积66.3平方公里,辖16个村、4个社区。镇域内宁波文明村全覆盖、省级文明村4个,全国文明村2个,各级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14个。

  2005年,泗门镇和小路下村获评首批“全国文明村镇”;2011年,该镇谢家路村成为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

  “全国文明村镇”是我国目前综合评价一个镇或一个村文明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是一个村镇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一个镇,如何培育出两个“全国文明村”?近日,记者走进泗门,实地探寻四明之北的文明密码。

小路下村风光。

  底蕴深厚,优秀家风、淳厚乡风代代相传

  来到泗门镇,记者第一站走进坐落于该镇成之庄的家风家训馆。据了解,这是我市首座家风家训馆,免费对外开放已有近三年时间。

  这里集中展示了“杨诸周谢”四大家族的优良家风家训。其中被奉为四大家族代表的谢氏,其“淳厚”家风具体细化为家训二十四条,以及起家之由十七条、败家之由十七条,使得家风教育更有操作性。家风馆通过一系列图文展示,成为余姚市民了解历史、学习优秀家风家训以及增强集体荣誉感的好去处。

  “家风正,子孙端,民风淳,世风清。重耕读,性高洁,秉醇厚,增门楣。”在家风馆里,一曲《泗门好家风》循环播放,淋漓尽致展现了泗门镇好家风的深厚底蕴。

  在泗门镇谢氏后人看来,优秀家风之所以影响至今,甚至成为当今社会稀缺的宝贵资源,主要表现在:关注人的性格脾气,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做人诚实,脾气温和,性情憨厚、忠厚。

  据余姚地方史专家介绍,泗门在唐代还是一片荒凉的滩涂,到南宋才有“杨诸周谢”四姓定居。为了使子孙安居乐业,这些家族先后制定了家风家训,到明代中期,都发展成为姚江望族。明嘉靖年间,朝廷下旨表彰泗门为“淳厚里”,意为“民风淳厚、民俗淳朴”的地方。

  王阳明、黄宗羲等余姚名人学士也与泗门结下不解之缘,黄宗羲更留下了“不妨长作四(泗)门人”的诗句。泗门因此博得“名邦之源”“阁老故里”之美誉。

谢家路村入口。

  基础扎实,经济发展壮大之后心向文明

  “党建引领幸福群众”。来到泗门镇的另一个全国文明村——谢家路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鲜红的党旗雕塑和这八个大字。该村2019年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53.71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2012元。这是“幸福群众”的强大经济基础。

  比起收入数据,让谢家路村更出名的是一张小板凳。“小板凳”坐拢来,什么事情都好商量。这项被誉为“小板凳”群众工作法的经验引起了全国关注。如今,小板凳工作法有了2.0版——“智慧板凳”,通过建立综合“智慧”室等九大工作举措,来全面推进谢家路村村庄治理现代化水平。

  该村在村一楼大厅设立综合“智慧”室,这个智慧室通过建立一系列子平台和智能设备,实现对整个村庄建设和管理的全纳入,如党建智慧平台、e宁波的管理、出租房的智能化管理、网格管理、雪亮村居平台等等。“确保做到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问题就要消灭在萌芽状态,全村情况一目了然,实时掌控,发生问题能及时受理、及时处置。”该村有关负责人说,充分发挥信息智能设备作用,有效监管村民垃圾分类、村庄环境卫生、乱搭乱建、五水共治、交通安全,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自治和智治。

  “我的家乡美丽富饶好地方,惹人醉四季水果飘香。”这是泗门镇小路下村村歌《我的家乡小路下》里唱的。首批全国文明村小路下,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走进村庄,就像走进了一个公园。

  数据显示,近三年,该村共计拨付民生实事专项资金2550余万元,涉及千亩标准化农田建设、电力线网改造、道路改造等民生实事工程11件,使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相结合,人居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以前,这里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建设成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小路下村的剧变让世人惊叹。这一切的起点,要追溯到改革开放的那一股春风。改革开放使小路下人离开田头,走进企业,完成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角色转变;如今他们又住上别墅,开上汽车,开始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

  富了口袋富精神。1998年,泗门镇小路下村创设“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一时成为省内外媒体采访报道的热点新闻。如今,该项评选活动已持续了22年,见证了小路下村创建成为首批全国文明村的历程,全村涌现出一大批文明户,并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人、户户争做文明事的良好氛围。

  氛围浓厚,新老泗门人携手共建幸福家园

  行走在泗门镇,经常能看到“红马甲”志愿者。据了解,该镇有志愿者队伍40支,同属镇“我来帮”志愿服务总队。这支成立于2013年的服务队,7年来已开展大型便民服务志愿活动超过2000次,“平均下来,相当于每天有一场规模较大的志愿服务活动。”泗门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多年来,参加志愿服务已成为泗门人的一种习惯。

  近年来,随着泗门镇小城市培育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居民纷纷涌入泗门。目前,全镇外来人口达4万,其中居住、工作在泗北村的就有1.4万人。带着“如何让新老居民融合,让新居民感受到家的温暖”的期许,2016年9月,泗北村将原有的“泗北村和谐联谊会”升级重组为“泗北村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主要围绕新居民就业、就学和维权等民生问题开展各项服务,受到了新老居民的一致好评,被泗门镇评为“泗门榜样”——“和谐泗门”的守护者。

  提起“泗门好人”,不得不提姚国祥。他是泗门土生土长的农家娃,如今成为一家年产值超3亿元的集团公司的掌舵人。20多年,他携手公司的700多名员工一起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并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在公益助学的道路上已经坚持走了9年,捐款总额超过600万元。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姚国祥又带领公司的党员、民兵迅速组建了一支应急小分队,主动承担了泗门镇工业园区内一个卡点的24小时执勤任务,参与泗门镇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执勤工作。姚国祥还向市红十字会捐款100万元,捐赠物资价值180余万元。

  2018年,泗门镇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成为宁波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民政部验收组认为,泗门镇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服务完善、和谐有序,公共服务内容丰富,水平较高,可以与世界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水平相媲美。记者黄程 通讯员诸挺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