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在宁波 越来越多的“小物件”浸染上了文明的色彩
2020-09-24 07:1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宁波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6连冠

  城市文明的“大文章”,往往立足于“小”,小到一个脸盆、一副白手套、一条“一米线”、一根隔离桩……

  在宁波崇德向善城市底色之下,越来越多的“小物件”,在金秋的和风中,浸染上了文明的色彩。

  洗脸盆不再“逼红脸”

  早晨6时,高新区明晨紫月小区,李凤芝吃过早饭,换上一身城管义工的行头,提着一个洗脸盆,径直走向一处垃圾分类收集点。

  “哎呀,李姨,侬比我还早啊!”居民傅师傅50岁出头,习惯早起遛弯,顺便把家里的垃圾倒了。“你检查下嘛,我现在分得绝对标准!”

  “你倒吧。老远我就在关注你的垃圾袋了,没问题,你现在可是分类标兵。”一旁,同为城管义工的朱丽芬抢过话茬。“先破袋。倒完后,可以在这里洗手。”李凤芝指了指身边的脸盆,此时,脸盆里已经装满了清水,还滴上了几滴消毒液。

  “这不是以前,你教我分垃圾时的那个脸盆吗?”傅师傅诧异道,随即会心一笑。

  去年冬天,《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刚施行不久,一个个脸盆成为桶边督导的重要工具,让不少企图“蒙混过关”的市民“红了脸”,傅师傅也不例外。

  “刚起头那会儿,很多人不积极。也有急躁的年轻人,不听劝,就是不分类。”于是,李凤芝就会当面从垃圾桶里取出那一袋袋垃圾,倒在脸盆里“返工”,用夹子重新分完后,才让居民离开。

  几个月下来,小区居民的分类质量明显提高,需要现场“返工”的垃圾越来越少,洗脸盆自然而然迎来了“转岗”。“既然大家分得基本准确,我们城管义工‘花甲’奶奶爱心团的几个成员就讨论,能不能把脸盆变成洗手盆。”李凤芝说。的确,这个桶边放脸盆的小举措,能让居民扔完垃圾后洗洗手、消消毒,解决了不少麻烦。

  如今,随着生活垃圾“破袋”投放在各个小区渐次开展,用于洗手的脸盆,也逐渐被垃圾房“配套”的洗手池取代。

  白手套晋升“质检员”

  “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的创建,对于负责道路、城市家具保洁的市政环卫工人而言,有着另一层面的“体验”。负责海曙区中山路部分路段道路保洁的马连合告诉记者,“席地而坐”示范区创建以来,经年累月的“卫生死角”消失不见了,

  心头的“担子”轻了很多。“就连白手套的消耗也明显少了!”

  随时随地坐下来,而身上的衣裤不会弄脏,这是宁波给今年打造的20个“席地而坐”示范区域定下的“颜值”水准线。在此之上,以往用于保洁工作的白手套则光荣“转岗”,成为检验区域保洁成效的“金牌质检员”。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保洁员的标配只有一把扫把、一个畚斗。看着口香糖渍、地砖缝隙等卫生死角,心有余而力不足。”马连合说。由于常年缺乏对藏污纳垢区域的深度保洁,日常的清扫只是杯水车薪,保洁员手上的白手套也“吃灰”严重。

  “一天下来,新手套就脏得很。我们能洗则洗,不能洗则丢,一个月下来,手套得更换七八副。我们保洁员的手套尚且如此,更别说市民要‘席地而坐’不沾灰了。”

  如今,随着“席地而坐”示范区域创建的深入开展,扫把、畚斗的“两件套”变成了喷壶、铲刀、钢丝球等“九件套”,不少“大家伙”也进入了市民的视野。

  “首批7家挂牌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加大了新型装备投入,使用先进的道路污染清除车、洗地车等油污清洗装备实施深度除污除尘。我们还将确保保洁后地面污水的规范排放,防止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市市容环卫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刘勇权说。

  在中山路的道路保洁现场,马连合对照精细化岗位作业流程,开始了保洁范围内城市家具的表面擦洗。他从边角处启动地毯式触摸,细抠连接处的每一处缝隙。最后,他戴上白手套,再度抚过表面,仔细甄别手套上的色差。“检查合格!”马连合又给自己打了个高分。记者张凯凯 通讯员陈泽州霍卫国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在宁波 越来越多的“小物件”浸染上了文明的色彩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9-24 07:11:00

  城市文明的“大文章”,往往立足于“小”,小到一个脸盆、一副白手套、一条“一米线”、一根隔离桩……

  在宁波崇德向善城市底色之下,越来越多的“小物件”,在金秋的和风中,浸染上了文明的色彩。

  洗脸盆不再“逼红脸”

  早晨6时,高新区明晨紫月小区,李凤芝吃过早饭,换上一身城管义工的行头,提着一个洗脸盆,径直走向一处垃圾分类收集点。

  “哎呀,李姨,侬比我还早啊!”居民傅师傅50岁出头,习惯早起遛弯,顺便把家里的垃圾倒了。“你检查下嘛,我现在分得绝对标准!”

  “你倒吧。老远我就在关注你的垃圾袋了,没问题,你现在可是分类标兵。”一旁,同为城管义工的朱丽芬抢过话茬。“先破袋。倒完后,可以在这里洗手。”李凤芝指了指身边的脸盆,此时,脸盆里已经装满了清水,还滴上了几滴消毒液。

  “这不是以前,你教我分垃圾时的那个脸盆吗?”傅师傅诧异道,随即会心一笑。

  去年冬天,《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刚施行不久,一个个脸盆成为桶边督导的重要工具,让不少企图“蒙混过关”的市民“红了脸”,傅师傅也不例外。

  “刚起头那会儿,很多人不积极。也有急躁的年轻人,不听劝,就是不分类。”于是,李凤芝就会当面从垃圾桶里取出那一袋袋垃圾,倒在脸盆里“返工”,用夹子重新分完后,才让居民离开。

  几个月下来,小区居民的分类质量明显提高,需要现场“返工”的垃圾越来越少,洗脸盆自然而然迎来了“转岗”。“既然大家分得基本准确,我们城管义工‘花甲’奶奶爱心团的几个成员就讨论,能不能把脸盆变成洗手盆。”李凤芝说。的确,这个桶边放脸盆的小举措,能让居民扔完垃圾后洗洗手、消消毒,解决了不少麻烦。

  如今,随着生活垃圾“破袋”投放在各个小区渐次开展,用于洗手的脸盆,也逐渐被垃圾房“配套”的洗手池取代。

  白手套晋升“质检员”

  “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的创建,对于负责道路、城市家具保洁的市政环卫工人而言,有着另一层面的“体验”。负责海曙区中山路部分路段道路保洁的马连合告诉记者,“席地而坐”示范区创建以来,经年累月的“卫生死角”消失不见了,

  心头的“担子”轻了很多。“就连白手套的消耗也明显少了!”

  随时随地坐下来,而身上的衣裤不会弄脏,这是宁波给今年打造的20个“席地而坐”示范区域定下的“颜值”水准线。在此之上,以往用于保洁工作的白手套则光荣“转岗”,成为检验区域保洁成效的“金牌质检员”。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保洁员的标配只有一把扫把、一个畚斗。看着口香糖渍、地砖缝隙等卫生死角,心有余而力不足。”马连合说。由于常年缺乏对藏污纳垢区域的深度保洁,日常的清扫只是杯水车薪,保洁员手上的白手套也“吃灰”严重。

  “一天下来,新手套就脏得很。我们能洗则洗,不能洗则丢,一个月下来,手套得更换七八副。我们保洁员的手套尚且如此,更别说市民要‘席地而坐’不沾灰了。”

  如今,随着“席地而坐”示范区域创建的深入开展,扫把、畚斗的“两件套”变成了喷壶、铲刀、钢丝球等“九件套”,不少“大家伙”也进入了市民的视野。

  “首批7家挂牌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加大了新型装备投入,使用先进的道路污染清除车、洗地车等油污清洗装备实施深度除污除尘。我们还将确保保洁后地面污水的规范排放,防止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市市容环卫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刘勇权说。

  在中山路的道路保洁现场,马连合对照精细化岗位作业流程,开始了保洁范围内城市家具的表面擦洗。他从边角处启动地毯式触摸,细抠连接处的每一处缝隙。最后,他戴上白手套,再度抚过表面,仔细甄别手套上的色差。“检查合格!”马连合又给自己打了个高分。记者张凯凯 通讯员陈泽州霍卫国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