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语数英等主课取代的体育课要真正“翻身”了!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明确释放信号:体育课非常重要,未来的体育课将布置作业。在此之前,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明确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很多家长的班级群、朋友圈里在转发这一《意见》全文,而宁波教育界人士也在热议此话题。大家纷纷点赞学校体育深化体教融合的改革方向,并对“体育课,怎么上才算好”“体育作业如何布置”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家长说
游泳跳绳等早练上了
今后会更重视体育锻炼
“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意见》中的这一条刺激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由于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家长们对此也是反应不一。
市民周女士的女儿在兴宁中学读初二,对与中考相关的内容,周女士都非常关注。由于女儿的体育成绩还不错,周女士看到新出台的《意见》反应比较平静,“我女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游泳,这些年来,游泳游得很不错了,拿满分应该没问题。800米跑的成绩一般般,还需要再练。今年开始还经常在练跳绳。”
周女士对《意见》的出台持欢迎态度,她认为加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是对的,这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无论孩子长大后干什么,健康总是第一位的。我们家长群也有人转发这一内容,由于有的孩子体育成绩好,有的孩子体育比较弱,所以家长们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每个孩子都会更加重视和加强体育锻炼了。”
希望宁波多些专业教练
建议体育运动和“四点钟学校”相结合
正在镇明中心小学读四年级的小张同学是个游泳特长生,目前已拥有50米蝶泳和400米自由泳的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她每天约2小时的游泳训练几乎雷打不动,今年上半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就在家里做游泳动作的训练。
小张每天下午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下午4点放学后,由爸爸接送到宁波水上(游泳)运动学校镇海训练点,练游泳2个多小时,晚上六七点吃饭,然后回市区的家,小张动作比较麻利,做作业效率很高,一般晚上9:30能够准时睡觉。
“我女儿的文化课成绩也不错,希望以后高考能走‘体育单招’或招‘高水平运动员’的路子,争取做一个体教融合模范生!”爸爸张明说,额外的游泳训练不仅让孩子夺得了不少比赛的奖项,也让她学会了单位时间的使用效率,加快了做作业的速度,“可惜宁波的游泳教练太少了,孩子每天跑那么远去训练,搞得全家都很辛苦”。张明对此次《意见》的出台很关注,也颇有想法,他认为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可以和“四点钟学校”相结合。
小张(图中戴红帽者)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就到镇海训练点游泳。(受访者供图)
体育老师说
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
在很长一段时间,体育课不被学校和学生家长重视,随之体育老师在学校的存在感也是众学科老师中比较低的。“明明课程表上安排了体育课,但实际教学中却被挪作考试科目教学。”体育老师们对此现象也很无奈,即便体育课在学生中受欢迎,也很难改变这一状况。
“近几年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与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现在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大多集中在学校仅有的几节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没有课余持续的锻炼,势必导致国民体质的严重下降。”余姚市陆埠镇第二小学体育老师应超分析道。
他赞同这次的体育教育改革,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更多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学生在参与中,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最终对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我们学校作为花样跳绳特色学校,三年前就开始布置回家作业,基本上所有学生回家进行三组200下跳绳和基本花样动作练习。特别是校跳绳队的学生,尽管每天要训练至少两个小时,但学习成绩没有受到影响,连续两届的校大队长,既是全国跳绳冠军,又是余姚市优秀学生。”应超老师举例。
态度很关键
让体育课和文化课学习形成良性互动
“学校、家长乃至孩子自己对体育锻炼的态度非常关键。”余姚市实验学校中学部体育教研组的组长周辉认为,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重智育轻体育,不愿意花时间锻炼身体,其实,学生体质不好,就难以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排解压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直以来余姚市实验学校在每个寒暑假都会布置体育作业,并在新学期初进行验收和反馈。同时,开展全校学生都能参与的体育活动,且月月有活动,次次有表彰和反馈。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高,每届体育中考,平均分都能以高分稳居余姚之首。”周辉老师补充道。
“体育课改革的春风无疑能推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与发展,也能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周辉老师说,目前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制定对学生更加科学的锻炼内容、方法及评价机制”,在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各项技能及方式方法。这不该成为新的学业负担,而是使体育和文化课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自发爱上体育锻炼,终身受益。
余姚市实验学校一直在尝试开展全校学生都能参与的体育活动,布置相关体育作业。(受访者供图)
如何有效锻炼?
需要深入调研及实践探索
宁波市体育名师、鄞州职教中心校办主任王亚达注意到,纵观目前中小学,虽然每周有两三节体育课,有些学校还有体锻课。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存在多种困难。
尤其是学生课堂上练习的时间不足,“量效背离”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系统,运动负荷一直处于分散状态,得不到负荷积累而致运动效果较差,且大多的技术只停留在泛化阶段。
如何解决场地器材完成老师布置的体育作业?怎么利用有限的家庭锻炼环境进行有效锻炼?王亚达认为,这是需要作更深入的调研及相关的实践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后布置一些与教材有关的适量模仿和辅助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以达到量化或助力学生技能学习的自动化阶段。”王亚达建议。
他还提到,当下,中小学生普遍在文化课上往往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如果在众多家庭作业之中,适当安排一些体育作业,无疑能成为劳逸结合、调剂身心状态的良好举措。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体育作业的科学设计与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引导学生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如:低年级学段多采用亲子合作型体育作业,中高年级学段则多采用巩固型、自选型体育作业,以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
专家:
体育作业不会成为负担
它是文化课学习后的放松
“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意见》中的这一条,是不是意味着宁波总分40的体育中考分值有可能提高?“是有这个可能。”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体育教研员马杨旭介绍,目前全国的体育中考分值,各省都不一样,总分有100分的,也有50分的,即便是浙江省内,各市也不一样,总分有40分也有30分的,由各地市教育局制定。
中考、高考是指挥棒,我市自实行体育中考以来,初中体育教师的配额比较充足,初中生的体育锻炼也抓得比较紧,除了在学校体育课练篮球运球投篮、立定跳远、掷实心球等项目,学生们放学后还会经常练跳绳、中长跑、仰卧起坐、游泳等,有的甚至还上体育培训班。“每年的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初三学生总是体质健康成绩最好的。”马杨旭说。
这次《意见》出台后,也有家长担心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又会加重孩子们的负担,对此,马杨旭并不认同。他认为,体育运动不仅不是学生的负担,而且是对学生一段时间文化课学习后的放松,体育运动和脑力劳动不一样,脑体结合更加有利于身体健康。
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加强体育锻炼尤其重要,不仅因为体育运动能增强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和文化课学习不一样,如果青少年时期错过了必要的运动和锻炼,影响了身体的长高、柔韧性等,成年以后是补不回来的。“这次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深化体教融合,会让孩子受益,家长受益,社会也受益。”
数据
宁波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逐渐升高
从五年前的96.96%提升到97.36%
近年来,宁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工作为主线,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艺术课程,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2项及以上的体育艺术技能。
从教育部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来看,宁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逐年提升,体质健康合格率从五年前的96.96%提升到97.36%,优良率从五年前的50%提升到61.77%;2017年、2018年全省大一新生体质健康测试已连续两年跃居全省第一方阵,摆脱了排名靠后的局面。
宁波各学校体育工作一面紧跟国家政策,一面在合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其中就包括体育活动课、中考体育改革等内容。
2013年以来,宁波出台多项规定,要求学校在为学生减负的基础上通过多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根据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性对策。同时,改革中考体育考试,这里分为学校日常体育和集中考试两类项目,其中集中考试项目又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除了必测的中长跑,随机选测项目涵盖游泳、足球运球、篮球运球投篮、立定跳远、跳绳等。
2019年,宁波市教育局再次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里面明确要求各地各中小学要统筹校内外和家务劳动教育资源,保障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学生的劳动评价还将记入学生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宁波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暨脊柱侧弯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还强化户外阳光下体育锻炼,学校应做到体育课不挪课,没有体育课时安排体育活动课;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等。
尽管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上半年宁波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艺术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市教育局陆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体育艺术教学活动的通知》《关于在疫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进一步提升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要求切实增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做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扭转弱化体育课堂教学的现象,积极开展校内校外阳光体育锻炼活动。
事实上,宁波市教育局连续多年组织全市范围初、高中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抽测活动,抽测结果进行全市通报。全市专门召开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现场推进会,要求各学校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计划,特别是工作落后学校的上台表态发言,对他们有一定的触动作用,通过补短板,逐步缩小校际间学生体质差异,来进一步提升宁波市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
今年9月17日—9月25日,市教育局还专门组织专家对宁波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进行一次突击检查,检查范围覆盖各区县(市)的中小学校以及部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努力将“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把体育锻炼的时间还给学生们。
根据宁波出台的“硬核”政策——《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未来三年,宁波将建立健全学生运动技能等级评价标准,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学校体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宁波教育正在努力向着目标奋进。记者 俞素梅 樊莹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