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八天长假,只剩下最后一天了。来个乡村一日游如何?
今天,小编推荐的美丽乡村打卡点是——余姚袁马村
从宁波城区出发,驾车约需1小时20分钟。村子位于四明山北麓,陆埠水库南侧。入村之前,就可看到,陆埠水库如同一块翡翠,镶嵌在连绵山脉之间。
与水库相连的,则是一大片的湿地。
目光可及,波光嶙峋之上,白鹭悠然翱翔,水杉林郁郁葱葱。
估计再过一两个月,待到水杉林变成红色,这里景色将更加让人沉醉。
秋日的下午,走进村里,便被桂花香味儿所包围。漫步在这样的香甜气息中,让人感觉颇为惬意。
据说,袁马村昔日曾是洪山乡的中心。如今村头的迎黎亭,村口袁毛线的起点,仿佛无声诉说着,这里过往的繁华。
村头一位老人说,这里原本叫马袁村,因为袁家出了个大官,因此就改名袁马村了。这个大官就是明嘉靖年间探花、诗人袁炜。
关于村子的故事,就要从这位历史名人,与村中的袁马乡风馆,说起……
据记载,袁炜是明嘉靖年间重臣,官至礼部尚书、少傅兼太子太傅,曾与嘉靖帝朝夕相处。他是与张居正齐名的神童,民间都称其为“袁阁老”。
网上流传的袁炜画像
袁马乡风馆外,袁炜墓道留存下来石人石马残件,陈列在小广场上。夕照之下,更显沧桑。
历史回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
袁炜因病乞归,途中行至安山驿去世,享年58岁。后归葬家乡,袁炜墓规模宏大,是旧时宁波地区规模较大、高等级的明代墓葬之一。
如今,袁炜墓原址已成茶园,仅剩神道、石级台、墓道桥等。袁炜墓曾出土玉跨带、银锭等文物,现今被余姚博物馆收藏。
至于袁马乡风馆,是由原来的马家祠堂改建而成,其曾经为浙东印刷厂旧址。
祠堂五开间,还曾该办过学校,1947年,又因火灾依原样重建。记者到时虽时值傍晚,大门紧闭,但仅从其雕花精细的梁架,古朴大气的石柱,仍可感受到当地,山区祠堂的建筑特色。
再往村里走,靠近洪山中学的河道上,一座用九块石条铺就名为“同善桥”的古桥,横跨其上。
由于现在的地面,高于此桥甚多,下大雨时溪水便会漫过桥面,现在实用性已大大降低,据说,该桥由袁炜出资修建。
同善桥对着的小巷里,一位老人正在散步,老人说:这里曾经是擂鼓墙门,据说也是袁炜的故宅。
可惜,一切逃不过时间的洗礼,如今这里早已变了模样,曾经的擂鼓石也不见了踪影。
村里整洁,安静,设施齐全,甚至还有健身步道。
村里还有不少老房子, 其中有一间被称为大洋弄老宅,看上去很有气势。
从村里出来,沿陆上线往南行驶约3公里,就到了位于上方自然村的翁家老宅。
老宅依山面水,周边也仅有两三栋民居相伴,除了悦耳的潺潺溪水声外,这里静谧的颇有避世之趣。
翁家老宅是晚清贡生翁坤的居宅。由门厅、花厅和主楼等组成的院落。大门上厚重的门槛石,可以看出当初建造此宅,可谓是花费了不少真金白银。
而主楼上的木料敦实密致,雕刻精美,正是这些真材实料的使用,让这座老宅历经百年后仍保持了原有的风貌。
老宅厨房里,一对老夫妻正在吃晚饭。男主人说自己姓翁,祖宅如今传到他手中,上海工作退休后,便回到家乡生活,“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是养老的好地方。”
记者看到,翁家老宅外,有溪水,有亭子,更有青山相伴。
位于陆埠水库东南方向,是袁马村下辖的杨家岭自然村。
整个村庄,被一道颇有气势的黄土岭大溪所围绕。
一道道拦水坝阻削着溪水的冲力,村头一座好运桥让人禁不住驻足其上,希望沾染几分好运。
当然,这份“好运”来自于可以举目四望的美景,溪水清澈而湍急,山道悠长而静谧,让人可以卸下心中负累,好好放空自己。
暂别大溪后,步入这个自然村,一栋长约三四十米的百年老屋格外有气势。
屋内,一对老夫妻正在削竹片。
这里的村民多以削制毛竹为生,碗口粗的毛竹,被劈开后再加工成工地用的脚手架板。
面对前来探访的陌生人,村民们都是报以最淳朴的微笑。
他们的微笑,
能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些简单和温暖。这,或许也是山村旅游的最佳收获吧。
- 路线推荐 -
【宁波余姚陆埠镇】
导航:至自驾导航设置袁马村,
走杭甬高速至大隐互通下,
走五九省道转车夏线、袁毛线即到。
公交:公交301路,学士桥站下车后步行约90米
在大隐站转乘余姚公交611路
至袁马桥站下车即到(末班车13:25)
若去翁家老宅,可导航翁家老宅-公交车站。
记者张培坚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