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古籍修复师与之前因纪录片在网上大火的故宫文物修复师一样,是一个颇为神秘和特殊的职业。最近,我们的记者就来到了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为大家揭秘古籍修复师的工作日常。
焦黄的书页上,纤细的毛笔蘸着自制的糨糊划过,满目的虫蛀残缺里,小镊子夹起大小相当的皮纸精准补漏,不规则的褶皱经过喷湿压平后,平整如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古籍修复工作室里,古籍修复师朱赟正在施展“妙手回春”的技艺,为古籍延长生命,焕发新的生机。
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古籍库房里,保管着三万多册古籍,由于各种原因,有大半的古籍存在着断线、虫蛀、破皮、老化等不同程度的损坏,急待修复,针对不同问题,古籍修复师需要对症下药。
“有的书籍封面和内页因为虫蛀,留下了大小不一的书洞,不少书籍字迹缺失,在修复时,我们要把古籍书页一页页拆下,然后反面朝上,用毛笔蘸上糨糊,把颜色相近的皮纸粘到破损部位,再把多余的边角撕下,叠好后再压平。”朱赟介绍道。
“古籍修复须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留原书的‘老样子’。因此,纸张要讲究,应与原书纸张颜色相近、帘纹相同、材质相近、厚薄相同。”工作台上,朱赟正在对刚修补好的古籍破损处进行修整。
慢工出细活。一册古书的修复,从分页到最后装订要经过倒页、折页、钉纸捻、齐栏、修剪、锤平、压平、下捻、装书皮、打眼穿线等十几道工序,所以一位修复师满负荷工作一天,也只能修复十余页残破的古籍。
“这样的工作节奏由不得你不放慢心态。”虽然,库房里堆积如山的典籍等着她们妙手回春,但是,案台上片纸只字都需心静如水认真对待。
时间的流逝让大量古籍“病”得更厉害,而像朱赟这样的古籍修复师就在和时间赛跑的征程中,用匠人的手艺和医生的品格,将文化的承载,修复完整后向世人展示。
姚界客户端记者 李培妮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