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块砌成的石阶
沿着蜿蜒曲折的鄞州区梅岭公路一路行驶,车窗外,秋冬意味正浓。过了五都头,沿途灌木、竹林掩映,车子仿佛行驶在时光的隧道里。也不知拐了几道弯,车到山路尽头时,金山村倏然出现在眼前。
金山村是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位于横溪镇大梅山上。金山村东邻东山,南毗芝山,西界俞家山,西北与吴家山相接。旧时金山叫钱家山,既居“鄞南五山头”之中,又是五山头之巅。村所在的主峰大岗头海拔580米,登山顶俯瞰,塘溪镇的东山老村、梅溪水库就在半山腰的山岙中;远眺东南方,大嵩江、象山港水天一色,气象万千。
劳作归来的村民
据《鄞县志》记载:“元至大二年(1309)钱阳初自本邑下水行居于此(金山村时名庄家山)。”在元朝时,金山村属翔凤乡十四都;明朝时属翔凤乡沧门里三图;清宣统三年属大咸乡。1950年金山村属横溪区俞塘乡,1956年归入梅岭乡,1992年5月并入横溪镇。目前,村里有钱、陆、王、孙、唐等姓氏。
金岗朝晖、枫林绿荫、翔凤探首、飞龙抬头、翁头晨曦、古庙夕照、深坑冷泉、钳口喷瀑、蟒龙饮溪、巨枫迎客,组成了诗画般的金山十景。其中巨枫迎客说的就是村口这棵大枫树。大枫树种于何年没有准确的记载,传说古树与村落历史一样悠久。古枫树高30米,枝繁叶茂,形如华盖。树干粗壮挺拨,要三个人才能合抱住。每年秋冬之际,树叶由绿色转换成褚红色,秋风吹来,叶子纷纷扬扬,山道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秋意。
据当地村民介绍,金山先祖历来有环境保护和植树的传统,他们从清朝末年立下族规进行封山育林,所以现在村里还有很多古树,一些有关古树的故事仍在村里流传。
村口的古枫
村口这棵古枫树历经七百年的风霜,而村后的东北路口也有一棵特别大的古枫树,金山人把这两棵古枫树喻为“夫妻枫”。枫树公公守卫村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枫树婆婆隐伏在村后,她以自己庞大的身躯抵御北来的寒风,给村民以安全感。这两棵古枫树至今仍生机盎然,犹如金山村的“守护神”,同时也见证着村子几百年来的风风雨雨。
金山村的民居坐东北朝西南,开阔向阳,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后山岗上绿树成林,周边山坡上竹林叠翠,村前有一丘丘梯田。从村口望去,整个村落宛如一把偌大的太师椅。由于村庄建在开阔向阳的山坡上,村前无大山阻挡,即使是在盛夏三伏,这里也是凉风习习,没有炎暑之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金山古村鼎盛时期,村里有440多户人家,1400余人。过去,村民靠山吃山,因村里盛产毛竹、茶叶,于是竹器厂、麻纺厂、制茶厂等村办企业相继开办起来。如今,只能从旧址上窥见当年的繁荣。
彩灯扎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钱元康在编制米筐
金山是处僻静之地,以前不通公路。虽然1965年4月,从横溪镇区通往梅岭山的梅岭公路动工修建,并在1969年竣工通车,但是公路距离金山古村还有十多里。直到1974年初,公路才修建到村里,金山人从此告别了肩挑背驮、翻山越岭的日子。
金山古村环境清幽,民风古朴,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村里的年轻人陆续搬出大山,到城镇谋求发展,古村就失去了鼎沸的人气。现在,整个村落人影寥寥,只有百余位老人留守家园。
村民把废弃的树枝锯开当柴烧
近几年随着亲近山水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隐藏在高山上的古村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每到节假日,前来古道徒步的游客络绎不绝,金山古村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美景也被更多的市民所知晓。
宁波晚报记者 胡龙召 文/摄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