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穿梭街巷,化解邻里纠纷、排查安全隐患,在“鸡毛蒜皮”中看尽人间百态;他们伫立街头,无论狂风暴雨、无论冰雹飞雪,在朝露日暮中体验车水马龙;他们惩恶扬善,胸怀正义坦荡、脚踩黑恶荆棘,在危机四伏中守护万家灯火;他们各自奔赴不同的岗位,却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人民警察。
今天,是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书页,领略甬上“名警”们的风采,重温宁波公安砥砺岁月的记忆。
人物名片
顾尧根
顾尧根,今年74岁,海曙高桥派出所第一任所长,曾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二级英模等荣誉称号。高桥派出所的“爱民”传统,就是由这位宁波曾经的最“牛”所长开启。
民意为高,爱心化桥公安派出所工作的金名片
顾尧根是一位“牛人”,他曾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二级英模荣誉称号,是一座根植于高桥群众心中的丰碑,高桥派出所的“爱民”传统就始于他。
35年来,一代代传承,光阴见证了公安派出所“爱民”的力量——高桥派出所先后获得18项国家级荣誉、38项省级荣誉,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派出所”称号,这是浙江基层公安机关至今所获的最高荣誉。
“我是当兵出身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打胜仗’的道理深入骨髓。”说起高桥派出所成立之初,自己成为第一任所长,已经74岁的顾尧根依然把“群众”两个字放在第一位。
1985年,他刚到高桥上任时,高桥的社会治安不好,不但赌博、斗殴现象常见,抢劫、盗窃等案件也频频发生。他带着所里的5位民警埋头苦干:有村民家被偷90元,他和民警们走遍周边的7个乡镇,最终追回了村民的看病钱;一名村支书的儿子仗势为非作歹,群众敢怒不敢言,他不管旁人说情,将父子一并依法处置……自此,高桥的治安有了极大改善,高桥派出所民警执法不留情面、敢于碰硬的形象深入人心。
顾尧根当所长期间,在全省率先推出民警大堂值班接待群众,要求民警做到“来有问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他给全所民警制定的“一二三”工作法,一直沿袭至今:群众找民警办事,找人不过一;群众来所里办事,最多不超过两趟;民警为群众解决问题,三天内必须有结果。这可以说是“最多跑一次”的雏形。
“高桥警官”们对群众则有着不一般的温暖,这些年来,“雷锋小组”成了高桥派出所的一块“爱民”品牌:逢年过节,他们会拿出工资,为敬老院的老人送去衣物糖果;辖区哪个困难户患病无钱医治,他们会踊跃捐款捐物;哪里发生灾害事故,他们总是第一时间组织民警捐款……
“爱民爱在心坎上,服务做到点子上。”挂在顾尧根嘴边的这句话,如今成为高桥派出所民警一直遵循的座右铭,也成为宁波公安派出所工作的一大标杆。
人物名片
罗国安
罗国安,75岁,退休前曾任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师承宁波痕迹专家“阿七师傅”——叶信隆。名师出高徒,罗国安也是宁波有名的技术专家,专攻大案要案。他于1996年加入“绿洲珠宝行抢劫杀人案”专案组,一呆就是21个年头,为破案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退休后,罗国安仍持续关注该案侦破进程。2017年3月29日下午,随着犯罪嫌疑人徐某落网,持续22年的“浙江第一悬案”终告破,此时距离罗国安退休已有11年。
“绿洲珠宝行”案终破获,老刑警初心不改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2017年3月29日,当天下午2点21分,在诸暨市暨阳街道下坊门新村的一个棋牌室,轰动浙江的“绿洲珠宝行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徐某落网。
“当时,刑侦总队特意给我打来电话。我高兴地立即跑去了原单位,和我一起的还有一群老战友。”罗国安说,老刑警的职业敏感令他必须眼见为实,他反复确认比对信息后,终于跟战友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每每想起这一刻,今年已经75岁的罗国安仍是激动不已,1967年从警的他,干了一辈子刑侦工作,退休后,他仍尽己所能,为此案侦破继续努力,这一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告慰了他的师父叶信隆——叶信隆在生命弥留之际留下了“此案不破,我死不瞑目”的遗言。
回忆起1996年新年伊始,临退休的师父叶信隆就把时任宁波警校副校长的他叫了回来,全力参与专案侦破工作。“当时宁波两个大案,被我们比作压在我们头上的两座大山,分别是中山饭店案和绿洲珠宝行案。前一起2001年时告破,人是我从金华押回来的,但后一起是久侦不破。”
从案发到侦破,22年来4代专案组侦查员前赴后继。罗国安对物证收集、存档的严谨是出了名的,他要求把每个物证查到不能再查为止。罗国安的“苛刻”,为案件的突破立下了汗马功劳。2004年新案发生后,罗国安和战友们把所有物证细节编辑成册,并全部电子化、数字化,“即使我们破不了案件,也要让未来的人看到我们的档案,就像看到真正的现场一样。”
罗国安说,不管在什么时候,细致的现场勘察都极其重要,这是最基础的工作。“以前破案要靠肉眼和放大镜,限制多、效率低。现在是全警种、全方位出击,信息库全国联网,科技的助力越来越强。所以,‘命案大案必破’的承诺,宁波刑警就敢这么说。”罗国安说,近年来,宁波公安刑侦技术不断前进,使得破案工作如虎添翼,对于震慑恶性犯罪有着积极作用,城市也因此越来越平安。
“刑警的工作有鲜花和掌声,同时也有日日夜夜的坚忍与执着,正义也许会迟到,但只要我们坚守初心,持之以恒地攻坚下去,它不会缺席,终究有一天会来到!”
人物名片
王兴云
王兴云,今年58岁,去年4月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事故处理大队大队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目前是王兴云交通安全工作室负责人。他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37年,是“全国事故处理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特聘的交通管理专家,处置过众多的“疑难杂症”,他见证了宁波公安交警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方面的转型发展:理念上从注重事故处理向事故预防与处理并重转变。
生命至上,与交通事故打了一辈子交道
“我常和我的学员说,作为事故民警不仅要把事故处理的活干好,还要学会让事故‘说话’,分析其事故发生的原因,然后更要提出有针对性事故预防措施,不但要做一名合格的事故处理行家,更要力争做一名事故预防专家。”有着事故处理“活百科”之称的王兴云,掏出他师父留给他的“传家宝”——一叠当年的工作笔记,指着它们教导来自己工作室进修的第三批“学员”。
“减负—便民—规范”,一直以来是王兴云的工作思路与不懈追求。从20年前开始,随着机动车辆增多,事故数量也呈几何级逐年增加,原有的事故接处警模式已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在他的推动下,宁波交警先后实行路面民警参与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率先在全国推出“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全面推行交通事故快撤快处机制及全警接处警工作,路面事故处理效率极大提升。
在追求便民、效率的同时,还要兼顾合法、公平、公正。为了规范民警的事故定责行为,便于当事人监督,王兴云牵头制定了交通事故责任确定规则及其标准,最大限度地把事故责任认定在全宁波市的范围内统一起来,有效地规范了事故民警责任确定行为,较好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这套标准推行后,宁波的交通事故复核率在全省最低。”王兴云颇为自豪说,如今,想不到宁波这套事故定责标准已在全国多地同行采用推行。
王兴云的专家头衔可谓名符其实。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市内死亡3人以上的所有交通事故和近20年来省内有影响的数起重大交通事故,王兴云都参与了调查;他参与起草《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编写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适用指南》一书;他应邀参加了甘肃、西藏等地的事故多发原因调研、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培训……
去年6月,刚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的王兴云转身又开启一段“新事业”,宁波交警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王兴云交通安全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今年新年伊始,王兴云又把目光瞄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理。
“今年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接点,又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不给乡村振兴拖后腿。”王兴云说,他现在正在对此进行调研,希望能找到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之道。
人物名片
潘学德
潘学德,今年49岁,目前是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防暴大队副大队长。从警30年,见证了宁波街面治安情况的变迁——从乱到治,群众生活越来越平安。作为公安部警务实战教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特聘教官,他曾是浙江省运动会第九、十届拳击冠军,先后获得过浙江省第三届最美警察、宁波市优秀人民警察、全市公安机关优秀教官等荣誉称号,荣记个人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九次。
特警“飞虎队长”的平安梦
1991年特招加入宁波特警后,潘学德一直从事特警防暴处突工作,已有30个年头。他曾多次出生入死参与处突反恐行动,是宁波特警的“飞虎队长”“实战教官”“机械战警”“谈判专家”“发明达人”。
1995年,江北奔野大厦发生一起持刀劫持人质事件。潘学德和队友周伯军密切配合,一个破门,一个主攻,干净利落地处置了犯罪嫌疑人。一次次的实战让他懂得,发挥突击队的最强战斗力,依靠的不是个人能力,主要是队友间的配合!
为了确保战友们在日常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安全,潘学德经单位领导同意,牵头成立了技术革新研发团队,发明出一种便携式反恐阻车器,开发了一套智能卡口识别系统。针对日常查处“酒、毒”驾的高危风险,宁波交警率先参与实战使用了这一“阻车神器”。通过一年多的实战应用,宁波交警成功拦截暴力冲卡事件17次,非接触性拦截287次,有效地保护了执勤民警的人身安全。目前,该阻车器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公安机关中推广使用。
潘学德更是一名“实战教官”。为有效解决设卡安全难题,潘学德又组建了教官团队,他带领教官团队从实战出发,根据不同警种、不同勤务、不同道路,制订出安全性强、查获率高、操作方便、简单易懂的《模块化设卡盘查技战法》。目前,这一战法赢得了广大同行的高度认可,全国各地已采用模块化设卡盘查技战法在教学和实战中使用。
潘学德说,在平安宁波建设中,他只是发挥了螺丝钉作用,但有幸见证了宁波街面的治安变迁。从最初的“动态专业巡控机制”,到后来的“四级巡控体系”,再到2013年推广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我市在治安防控建设上成果斐然,街(路)面侵财型案件连年下降。
四级巡控机制升级后,有了武装机动巡逻。专业化的武装处突力量承担起巡逻、处警、应急三大职责,有效提高了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处置率。随着武装机动巡逻范围扩展到全市,一张防控大网守护住了甬城。
“这两年我们在推PTU,最近则是警航队,从地上到天上,背后又有信息技术支撑,防控网织得更密了。现在要我们接处警的案件在不断减少,用不到我们是好事,说明城市平安,因为我们就是‘最后一道防线’。”潘学德说。
人物名片
"徐祥青爱民警队"出发进行志愿服务。
徐祥青,男,1966年2月9日出生在象山县大徐镇大徐村,1990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曾为象山县公安局后勤科民警。他把象山县大徐镇大徐村百余名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关爱,坚守29年,给老人送钱送物,为老人修电器、做家务、聊家常,每年重阳节自掏腰包组织老人外出参观旅游。多年来,他还一直以“政府补助”名义默默给村里几十位老人送上资助款。2014年2月5日,因患癌症治疗无效去世,年仅48岁。
难忘徐祥青的笑脸,爱民精神永传
“他那一脸憨厚的笑容,我永远都忘不了。”说起徐祥青,象山县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李伟陷入长久的回忆,“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但我们已经成立‘徐祥青爱民警队’,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徐祥青生前体格微胖,神情憨厚,总是一脸笑容。2013年年初,象山公安拍摄贺岁短片,当时在局里负责宣传的李伟马上想到徐祥青,借用当时红遍全球的神曲《江南STYLE》,请他饰演了“鸟叔”。没想到,这位可爱的“象山鸟叔”一推出,就萌翻众网友,一时走红网络。
李伟更没想到的是,这个平日里笑容可掬的憨厚汉子,在象山大徐镇大徐村29年如一日照顾村里的上百位老人,直到不久后因一封被老人“逼”出来的表扬信,徐祥青这位在村里默默敬老行善的好人才浮出水面。
李伟接到市公安局和省公安厅转来的表扬信,到村里去调查情况,了解到大徐村老人时不时地收到300元、500元等数额不等的款项,都以为是政府补贴,直到有一名老人找村主任问“国家资助”的事情,这才得知自己每年收到的“国家补贴”,其实都是徐祥青自掏腰包。
不仅如此,更多的时候,徐祥青用一个个美丽的谎言,“守护”着村子里的老人:有村民去医院急诊没带钱,他垫付2000元,谎称是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七旬老太卖菜收到一百元假币,他偷偷换了张真钞还给对方,告知是看错了……29年里,徐祥青一直惦记着大徐村的老人,给老人送钱送物、修电器、做家务、聊家常……尽心尽力,没有一丝不耐烦。
徐祥青的事迹被报道出来后,大徐村的老人说什么也不肯再收徐祥青的“红包”了。于是,徐祥青就想着为村里的老人建一座食堂,让老人们都能吃上新鲜营养的一日三餐。“他不顾妻子反对,拖着病躯站上《中国梦想秀》的舞台,谁也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离我们远去。”李伟说,2014年,老年食堂开了,徐祥青却不在了。
在徐祥青去世后,象山县公安局将原有的“知心警花”和“阳光警察”两支志愿者服务队合并,成立了徐祥青爱民警队,尊老爱老、助贫扶弱、法律宣传、奉献爱心等活动不断。李伟说,他觉得徐祥青这位总是笑脸憨憨的好民警从未离开,他的尊老敬老故事仍被人们口口相传,他的精神已经开出爱的花蕾。
宁波晚报记者张贻富 通讯员王岑魏君驰
杨春雨徐莹莹成传昭杨舒涵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