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明楼东胜分院安宁疗护病房医生陈佳蕾的手机里,存着这样一张照片:两只戴着住院手环的手紧紧相握,其中一只手的大拇指上涂着鲜艳的红色指甲油。
大多数人看到这一幕,很难想象握手的是两位临终病人。一位是43岁的宫颈癌患者陈雪(化名),另一位是92岁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胃癌晚期患者周婆婆。两人素不相识,却在临终病房里成了“老同事”。
弥留之际,周婆婆与陈雪握手鼓励,陈佳蕾流着泪捕捉到了这一画面。
43岁的陈雪被送入安宁疗护病房
这位43岁的女子陈雪被诊断为宫颈癌,曾在省内外多家医院接受各种抗肿瘤的治疗。不幸的是,去年5月复查时,她被查出癌细胞肝转移,唯一的儿子年仅5岁。
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医生的建议下,去年10月3日,她被家人转到安宁疗护病房,接受临终关怀。当时,她的家人已有心理准备,他们只希望陈雪走得不要太痛苦。
“她刚来的时候,被病痛折磨得非常厉害,家人已经准备好了后事。”陈佳蕾回忆,当时的陈雪只能靠药物镇痛。但随着剂量的增加,陈雪出现大小便困难的症状,7天7夜未解大小便,10多天没有进食,腹胀如十月怀胎,并逐渐神志模糊。
一转眼,陈雪的生命又延续了3个多月。除了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护,周婆婆的出现也给了她更多的勇气。
被错认成老领导,陈雪“将计就计”
就在陈雪入院后几天,周婆婆也住了进来,病床和陈雪相邻。
周婆婆退休前是某卫生所的眼科医生,入院时已是胃癌晚期,并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症。时而清醒,时而昏睡。
一天,家人正在给她喂饭,病痛加上精神状态不佳,她没有什么胃口,就连以前最爱吃的小海鲜都不愿意尝一口。就在此时,她耳边听到了一个名字——“陈雪”。
她眼睛突然瞪大,挣扎着要起来,嘴里喊着:“陈所长,陈所长!我是小琴,我是小琴啊!”
陈雪一脸茫然,周婆婆的家人悄悄告诉她,她的名字发音刚好和周婆婆老领导的名字接近。看着周婆婆家人正在为老人不肯吃饭而发愁,陈雪干脆应声下来:“啊呀,怎么是小琴啊,好多年没碰面啦!”
确认是“老领导”,周婆婆一下子来了精神。
“这么新鲜的小黄鱼不要浪费了,快吃两口吧。”陈雪和周婆婆家人使了眼色,一口饭菜被喂到了周婆婆嘴里。
陈雪(左)和周婆婆(右)在聊天。
从那天开始,只要周婆婆醒着,她就要和“老领导”聊天,说说年轻时候的故事。陈雪虽然毫不知情,但她都会打圆场,哄老人开心。那段时间,周婆婆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就连她的子女都已经很久没见到母亲这样开心地笑过了,他们对陈雪充满了感激。
治愈自己,也治愈他人
入住安宁疗护病房3天后,陈雪的神志逐渐清醒,大小便通畅了,膨胀的腹部也在慢慢变小。护士告诉她,有痛不要忍,随时报告,医生总会有办法帮她解决疼痛问题。
就在她稍有好转时,周婆婆又出现在了她的生命里。她慢慢发现,自己的一声问候、一句闲聊,都会让对床的老人找回久远的记忆。也许正是这段充满活力的过去,给了老人更多的能量。“实在没想到,我还有这样的作用。”私下里,她和医生这样感叹道。
“对呀,所以你们都要开开心心,过好眼前的每一天。”陈佳蕾鼓励陈雪。一天查房时,陈佳蕾看到陈雪和周婆婆又握着手在聊天,顿时眼眶一热,赶紧掏出手机拍了下来。
人生路再长,总有分别的一天。20多天后,周婆婆安详地离开。一旁的陈雪亲眼看着老人就像睡着一样,告别了这短暂的“同事情缘”,告别了这个世界。这也让她学会如何坦然面对生离死别。有时候,她会翻出手机,看看陈医生拍下的那张握手照。
安宁疗护病房里,少见的一抹红
转眼,陈雪已经在安宁疗护病房住了3个多月,和医护人员也十分熟悉,大家都叫她“宝贝”。
90后护士龚婷告诉记者,因为陈雪阿姨平时喜欢穿红衣服,即使病得不轻,依然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时,她会涂上红色指甲油,戴着红色小手表,给安宁疗护病房增添一丝生机。
在安宁疗护病房的时光,陈雪并不孤单。她会拿出手机,给护士们看儿子的视频和照片,分享年轻时的故事。每周总有几天,陈雪的丈夫也会带着儿子来看她。小朋友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分享着发生在幼儿园里的种种趣事……这是陈雪最满足和开心的时刻。
陈雪和儿子在一起。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陈雪和她儿子的生日都是1月30日,病房里的医生护士都在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好为母子俩送上最美好的生日祝福。
陈佳蕾说,在安宁疗护病房,有些疾病虽然难以治愈,但医护人员会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去倾听和陪伴每一位患者,让他们尽量不留遗憾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陆麒雯 通讯员董明芬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