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辛丑牛年只有354天?为什么没有立春?答案来了…
2021-02-15 14:21:59 稿源: 科普中国  

  近日

  “牛年只有354天”登上微博热搜

  “沸”了

  2021年是辛丑牛年

  从2021年2月12日开始

  至2022年1月31日结束

  共354天

  除此之外

  辛丑牛年还不一样

  无春年

  立春对应2020年的农历的腊月廿二

  一周之后才是农历春节

  而2022年立春在2月4日

  对应农历的正月初四

  春节已然过去了三天

  这就意味着

  牛年完美错开了两次立春

  成为了一个没有立春的农历年

  再继续翻看日历

  2023年

  也就是虎年将有一个立春

  农历和二十四节气都是我国传统的历法

  为什么关系这么复杂呢?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讲。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在观察天文现象和气候、物候变化时总结出来的一套成果。

  但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用的公历,是清朝灭亡后从西方引进的。

  那为啥二十四节气往往和公历可以非常好地对应上呢?

  通常立春几乎总在2月4日前后,清明则往往在4月5日前后。这是因为,地球一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也就是360°。将360°均分为24份,则每15°为一个节气。而公历的设置也要参考太阳公转周期,故而二者经常是可以对应上的。

  换句话说,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和西方的公历,都是对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规律的总结,自然是有些对应关系的。

  节气轮回好像地球永不休止的公转,没有所谓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

  现代将两次春分之间的时间长度称为一个太阳年,长度约为365.2422天。而我国古人则更多以两次冬至之间的时间计算,得到的结果也是相近的,历史课本中,元代的《授时历》算得一年长度为365.2425天,就是一个例子。

  无论是春分还是冬至,不过都是人为划定一个起始点,用以度量地球“跑圈”的速度,自然结果所差不大。

  理所当然,两次立春之间时间大约也近似这个数值。

  农历=阴历?

  通过二十四节气可以看出,我国古人对太阳运动这块比较了解,但同时也很看重另一个天体—月亮。

  所谓月有阴晴圆缺,并且还是周期性出现的,平均约为29.53天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周期。

  朔,是月亮与太阳黄经相等的时刻,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恰好看不到月亮的时候;而望即为月中满月。我们的祖先以这个周期定义一个月的长度。朔为初一,而满月经常出现在十五、十六。

  那么月的概念来自月亮,年以及节气的概念来自太阳,二者组合,即为现在使用的农历的雏形。

  一个月或者29天或者30天,错综排布,平均值约为朔望月周期。一般的年份有12个这样的月,加起来约为354天。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一个公转周期或者说二十四节气的一个完整周期约为365.2422,比354天多十余天。

  为了缩短两者的差异,于是农历会在正常的长度为12个月的年份中,插入一些闰年。闰年包含13个月,长度约为384天。

  如此操作下来,六成以上的农历年有12个月,剩下不足四成为闰年。于是农历年长期的平均天数接近太阳年的长度。

  这样来说,农历是同时兼顾太阳、月亮规律的历法,专业的称呼应为“阴阳合历”,一些场合称之为阴历是一种约定俗成,虽然多年以来不会引起误解,但是却是不准确的说法。

  为啥有无立春、两个立春的年份?

  两个立春之间间隔的时间约等于一个太阳年,也就是365.2422天。而农历一年长度则时约354天和约384天间隔排列。

  农历平年小于太阳年长度,如此,只要春节时间较晚,不难在头尾都错过立春,成为无立春的年份。

  牛年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但牛年错过的立春也不会凭空消失,只是被前面的鼠年“抢走”了。

  民间有传言两个立春的年份叫做“两头春”是所谓的“好年份”,对应有些年份则一个立春都没有,就叫“聋子年”或者“哑巴年”寓意不祥。

  其实这种说法是毫无依据的。这样的变化只是农历力图调合月相变化和公转周期而带来的结果而已,纯粹是正常的数学排列而成的巧合。

  实际上,两头春和无立春交替出现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反而单立春的年份少一些。

  那有人可能也会问了:牛年到底从哪天开始?

  牛年从哪天开始?

  当然,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的生肖应当以立春为界。

  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

  这是因为这些观点主要来自一些江湖艺人、“算命先生”之类人物的言论,翻检各类史书、古代日历,这类观点是全无依据的。

  在《史记》中,提及和每年开始实际相关的时间点有四个,分别是冬至、腊明日、正月初一和立春。

  四者各有不同含义,前面已经说过,我国古代测量太阳年长度使用冬至作为节点,可以认为是天文计算的一年之开始。

  真正可以称为岁首的,还是正月旦,也就是正月初一,即春节。

  初一即朔日,故而春节在古代也叫正月朔日,简称正朔,正朔在古代被看的非常重,甚至被引申为王朝正统的含义。这是立春无法比拟的。

  所以

  你看明白了吗?

  2021年是无春年

  但也不要盲目相信寓意不祥等说法

  本文专家:邵林,古代民俗文学科普作者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辛丑牛年只有354天?为什么没有立春?答案来了…

稿源: 科普中国 2021-02-15 14:21:59

  近日

  “牛年只有354天”登上微博热搜

  “沸”了

  2021年是辛丑牛年

  从2021年2月12日开始

  至2022年1月31日结束

  共354天

  除此之外

  辛丑牛年还不一样

  无春年

  立春对应2020年的农历的腊月廿二

  一周之后才是农历春节

  而2022年立春在2月4日

  对应农历的正月初四

  春节已然过去了三天

  这就意味着

  牛年完美错开了两次立春

  成为了一个没有立春的农历年

  再继续翻看日历

  2023年

  也就是虎年将有一个立春

  农历和二十四节气都是我国传统的历法

  为什么关系这么复杂呢?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讲。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在观察天文现象和气候、物候变化时总结出来的一套成果。

  但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用的公历,是清朝灭亡后从西方引进的。

  那为啥二十四节气往往和公历可以非常好地对应上呢?

  通常立春几乎总在2月4日前后,清明则往往在4月5日前后。这是因为,地球一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也就是360°。将360°均分为24份,则每15°为一个节气。而公历的设置也要参考太阳公转周期,故而二者经常是可以对应上的。

  换句话说,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和西方的公历,都是对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规律的总结,自然是有些对应关系的。

  节气轮回好像地球永不休止的公转,没有所谓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

  现代将两次春分之间的时间长度称为一个太阳年,长度约为365.2422天。而我国古人则更多以两次冬至之间的时间计算,得到的结果也是相近的,历史课本中,元代的《授时历》算得一年长度为365.2425天,就是一个例子。

  无论是春分还是冬至,不过都是人为划定一个起始点,用以度量地球“跑圈”的速度,自然结果所差不大。

  理所当然,两次立春之间时间大约也近似这个数值。

  农历=阴历?

  通过二十四节气可以看出,我国古人对太阳运动这块比较了解,但同时也很看重另一个天体—月亮。

  所谓月有阴晴圆缺,并且还是周期性出现的,平均约为29.53天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周期。

  朔,是月亮与太阳黄经相等的时刻,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恰好看不到月亮的时候;而望即为月中满月。我们的祖先以这个周期定义一个月的长度。朔为初一,而满月经常出现在十五、十六。

  那么月的概念来自月亮,年以及节气的概念来自太阳,二者组合,即为现在使用的农历的雏形。

  一个月或者29天或者30天,错综排布,平均值约为朔望月周期。一般的年份有12个这样的月,加起来约为354天。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一个公转周期或者说二十四节气的一个完整周期约为365.2422,比354天多十余天。

  为了缩短两者的差异,于是农历会在正常的长度为12个月的年份中,插入一些闰年。闰年包含13个月,长度约为384天。

  如此操作下来,六成以上的农历年有12个月,剩下不足四成为闰年。于是农历年长期的平均天数接近太阳年的长度。

  这样来说,农历是同时兼顾太阳、月亮规律的历法,专业的称呼应为“阴阳合历”,一些场合称之为阴历是一种约定俗成,虽然多年以来不会引起误解,但是却是不准确的说法。

  为啥有无立春、两个立春的年份?

  两个立春之间间隔的时间约等于一个太阳年,也就是365.2422天。而农历一年长度则时约354天和约384天间隔排列。

  农历平年小于太阳年长度,如此,只要春节时间较晚,不难在头尾都错过立春,成为无立春的年份。

  牛年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但牛年错过的立春也不会凭空消失,只是被前面的鼠年“抢走”了。

  民间有传言两个立春的年份叫做“两头春”是所谓的“好年份”,对应有些年份则一个立春都没有,就叫“聋子年”或者“哑巴年”寓意不祥。

  其实这种说法是毫无依据的。这样的变化只是农历力图调合月相变化和公转周期而带来的结果而已,纯粹是正常的数学排列而成的巧合。

  实际上,两头春和无立春交替出现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反而单立春的年份少一些。

  那有人可能也会问了:牛年到底从哪天开始?

  牛年从哪天开始?

  当然,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的生肖应当以立春为界。

  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

  这是因为这些观点主要来自一些江湖艺人、“算命先生”之类人物的言论,翻检各类史书、古代日历,这类观点是全无依据的。

  在《史记》中,提及和每年开始实际相关的时间点有四个,分别是冬至、腊明日、正月初一和立春。

  四者各有不同含义,前面已经说过,我国古代测量太阳年长度使用冬至作为节点,可以认为是天文计算的一年之开始。

  真正可以称为岁首的,还是正月旦,也就是正月初一,即春节。

  初一即朔日,故而春节在古代也叫正月朔日,简称正朔,正朔在古代被看的非常重,甚至被引申为王朝正统的含义。这是立春无法比拟的。

  所以

  你看明白了吗?

  2021年是无春年

  但也不要盲目相信寓意不祥等说法

  本文专家:邵林,古代民俗文学科普作者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