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房玄龄族孙亲手设计"小长安" 千年慈城不负"江南第一古县城"美誉
2021-05-22 07:1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即将入夜的慈城,美得让人沉醉。通讯员沈国峰摄

  宁波慈城,因“进士摇篮、儒学胜地、慈孝之乡”而闻名远近,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江南第一古县城”之美誉。这个方圆仅2.17平方公里的地方,还被专家、学者和游客赞许为“袖珍小长安”。

  唐代的明州(宁波)与长安(西安)隔着千山万水,在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慈城又是如何成为隐匿江南的“小长安”的?常年从事慈城文史研究的钱文华说,这段历史要从一位从大唐长安来的官员说起……

  738年设置明州,“小长安”开始建造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正逢盛唐,唐朝中央将鄮县分为慈溪、奉化、鄮县、翁山四个县,设明州以统辖之。

  同年,清河房氏的后人房琯从长安来到明州做官。房琯(697-763),字次律,身世显赫,父亲房融担任过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宰相),爷爷房玄基做过仓部郎中。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唐朝第一名相房玄龄是房琯的族爷爷。来明州前,房琯原已升任监察御史,却因判案不当而获罪,辗转担任慈溪县令。

  “房琯是慈溪首任县令,更是慈城古县城的规划和缔造者。慈城原为句章县,县址在今慈城王家坝村。曾几何时,受地理水文环境制约,又遭遇连年兵患和匪祸,老县城经济萧条,人丁稀落。初来乍到的房琯萌生了将县城迁址的念头。他亲自带着一班人马,踏遍了周边的山山水水。一日,房琯登上浮鳖山,远眺山下的慈城,只见其南面有两江,北东西三面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栖息之所。这下,房县令的心境豁然开朗,这里就是他心中重生的希望之地。”钱文华说。

  选址确定后,房琯又亲自设计规划,新县城以帝都长安作为规划模本,即城基坐北朝南,居高临下。北区域主“静”,包括官署和慈湖;南区域主“动”,可进行市场贸易、货物运输等。主道三横五纵,棋盘式井字型格局,民坊条块方正,进出有序。新县城落成后,房琯将句章县改名慈溪县,也就是如今宁波人熟悉的慈城。

  钱文华告诉记者,慈城采用唐长安棋盘式格局,以中轴线突出主要建筑的布局手法,经纬交织,井井有条。更难得的是,除了街巷,城内的建筑布局也是清晰明了,主次有别。这一规划也被百姓所接受,并延续千百年。如明代钱氏“甲第世家”、清代“俞宅”都是居中设堂,配以两旁两弄和厢房等附属建筑。

  历史总在不经意间给后人留下惊喜。就这样,远离大唐首都长安1500多公里外的明州,一座微缩版的“小长安”拔地而起,绵延至今。

俯瞰慈城,布局参照长安,严谨有序。慈城镇供图

  千年慈城

  留存不少唐代遗迹

  那么,如今的千年慈城还有多少唐代遗留的印记呢?对此,钱文华作了详细统计,他表示,细细算来慈城内唐朝留存至今的遗迹还真不少,且每一处都有故事。

  记者跟随钱文华来到慈城县衙。史料记载,这座县衙始建于唐代,其地理位置位于县城的最高处。古时候县令坐在大堂上,既可登高望远,又能俯瞰全城。“从县衙初建至今已过去1200多年,建筑有兴废,原址总不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县衙内还存世一条用青砖铺就的官道,这条官道修建于唐咸通四年(863),已有1158年历史。”钱文华说

  钱文华告诉记者,当人们走在慈城的街道上时,脚下道路或许就是一条修建于唐代的马路。据他统计,唐朝遗存主要街巷有:南北走向的解放路(县前大街、直街)、民主路(西街);东西走向的中华路(上横街)、民生路(下横街西段)、东横街(下横街东段)、三民路、尚志路、莫家巷、太阳殿路、民族路、竺巷东路、中山路等。“位于古县城中轴线东侧,南北贯通古城的民权路,也是串联起孔庙、古县衙、校士馆、慈湖及相关人文资源的重要街区。它就是唐朝遗存至今的一条街道,和其他街巷一起见证了慈城的繁华变迁。”

  一路向北,出北门,位于阚山脚下有一片水清如镜的湖水,名为慈湖。“为了灌溉农田,加强农业生产,房琯组织百姓动工开挖造一个湖。工程完成后,曾命名‘阚湖’,后由南宋学者杨简更名为‘慈湖’,沿用至今。”钱文华表示,唐代的房琯、北宋的王安石、南宋的杨简、明代的罗贯中等历代名人都在慈湖留下过踪迹。

  晚唐诗人张干曾写过一首《题慈溪张丞壁》的诗:因君贰邑蓝溪上,遣我维舟红叶时。共向乡中非半面,俱惊鬓里有新丝。伫看孤洁成三考,应笑愚疏舍一枝。貌似故人心尚喜,相逢况是旧相知。钱文华介绍道,这“慈溪”就是如今的慈城;而“蓝溪”就是穿越慈城城南的慈江,即今骢(cōng)马河。“这是张干献给慈城的一份礼物,更表明慈城与唐朝、明州与长安那源远流长的千载缘分。”

  “小长安”不负

  “江南第一古县城”美誉

  房琯离开慈城后,几经宦海浮沉,曾位居宰相,又逢安史之乱,带兵平叛却屡屡失败,一度被降为散官,晚年颠沛。763年,房琯准备再度赶赴京城,却在路上一病不起,病逝于阆州,终年67岁。不知病榻中的房琯是否还会记起,42岁那年他在明州慈城,亲自设计并带领当地百姓建起的那座“江南小长安”。

  白云苍狗,时光如梭,一千多年转瞬即逝,如今的慈城愈发充满生机和活力。2020年5月,“古城复兴在浙出发”活动在江北慈城举行,“江南小长安”再次亮相聚光灯下,江北区委主要领导表示:“慈城古县城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传承发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浙江文化强省建设中作出典范和贡献,并力争成为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先行示范区。”千年慈城的未来有了明晰的规划。

  短短一年间,一大批软硬件设施建成开放,古县城大东门城楼、南门火车站地块提升,解放河历史街区改造等45个项目相继实施。明确了古城主游线,加快古城核心景区人文景观和公共空间改造,古城与周边乡村旅游串珠成链、抱团发展。引入优质管理运营商,推动古城的管理更加规范、活动更加丰富……数据显示,2020年慈城古县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8.07万人次,同比增长37.13%。今年“五一”期间,慈城接待来自全国的游客11万人次,旅游街区综合收入超过900万元。

  如今,走进慈城,一砖一瓦古朴精致,一草一木宁静舒卷,街角巷口随时可以邂逅历史遗存,人们发现,慈城越来越不负“江南第一古县城”的美誉了。

  宁波晚报记者 朱立奇 通讯员 杨芝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房玄龄族孙亲手设计"小长安" 千年慈城不负"江南第一古县城"美誉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5-22 07:10:00

即将入夜的慈城,美得让人沉醉。通讯员沈国峰摄

  宁波慈城,因“进士摇篮、儒学胜地、慈孝之乡”而闻名远近,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江南第一古县城”之美誉。这个方圆仅2.17平方公里的地方,还被专家、学者和游客赞许为“袖珍小长安”。

  唐代的明州(宁波)与长安(西安)隔着千山万水,在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慈城又是如何成为隐匿江南的“小长安”的?常年从事慈城文史研究的钱文华说,这段历史要从一位从大唐长安来的官员说起……

  738年设置明州,“小长安”开始建造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正逢盛唐,唐朝中央将鄮县分为慈溪、奉化、鄮县、翁山四个县,设明州以统辖之。

  同年,清河房氏的后人房琯从长安来到明州做官。房琯(697-763),字次律,身世显赫,父亲房融担任过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宰相),爷爷房玄基做过仓部郎中。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唐朝第一名相房玄龄是房琯的族爷爷。来明州前,房琯原已升任监察御史,却因判案不当而获罪,辗转担任慈溪县令。

  “房琯是慈溪首任县令,更是慈城古县城的规划和缔造者。慈城原为句章县,县址在今慈城王家坝村。曾几何时,受地理水文环境制约,又遭遇连年兵患和匪祸,老县城经济萧条,人丁稀落。初来乍到的房琯萌生了将县城迁址的念头。他亲自带着一班人马,踏遍了周边的山山水水。一日,房琯登上浮鳖山,远眺山下的慈城,只见其南面有两江,北东西三面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栖息之所。这下,房县令的心境豁然开朗,这里就是他心中重生的希望之地。”钱文华说。

  选址确定后,房琯又亲自设计规划,新县城以帝都长安作为规划模本,即城基坐北朝南,居高临下。北区域主“静”,包括官署和慈湖;南区域主“动”,可进行市场贸易、货物运输等。主道三横五纵,棋盘式井字型格局,民坊条块方正,进出有序。新县城落成后,房琯将句章县改名慈溪县,也就是如今宁波人熟悉的慈城。

  钱文华告诉记者,慈城采用唐长安棋盘式格局,以中轴线突出主要建筑的布局手法,经纬交织,井井有条。更难得的是,除了街巷,城内的建筑布局也是清晰明了,主次有别。这一规划也被百姓所接受,并延续千百年。如明代钱氏“甲第世家”、清代“俞宅”都是居中设堂,配以两旁两弄和厢房等附属建筑。

  历史总在不经意间给后人留下惊喜。就这样,远离大唐首都长安1500多公里外的明州,一座微缩版的“小长安”拔地而起,绵延至今。

俯瞰慈城,布局参照长安,严谨有序。慈城镇供图

  千年慈城

  留存不少唐代遗迹

  那么,如今的千年慈城还有多少唐代遗留的印记呢?对此,钱文华作了详细统计,他表示,细细算来慈城内唐朝留存至今的遗迹还真不少,且每一处都有故事。

  记者跟随钱文华来到慈城县衙。史料记载,这座县衙始建于唐代,其地理位置位于县城的最高处。古时候县令坐在大堂上,既可登高望远,又能俯瞰全城。“从县衙初建至今已过去1200多年,建筑有兴废,原址总不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县衙内还存世一条用青砖铺就的官道,这条官道修建于唐咸通四年(863),已有1158年历史。”钱文华说

  钱文华告诉记者,当人们走在慈城的街道上时,脚下道路或许就是一条修建于唐代的马路。据他统计,唐朝遗存主要街巷有:南北走向的解放路(县前大街、直街)、民主路(西街);东西走向的中华路(上横街)、民生路(下横街西段)、东横街(下横街东段)、三民路、尚志路、莫家巷、太阳殿路、民族路、竺巷东路、中山路等。“位于古县城中轴线东侧,南北贯通古城的民权路,也是串联起孔庙、古县衙、校士馆、慈湖及相关人文资源的重要街区。它就是唐朝遗存至今的一条街道,和其他街巷一起见证了慈城的繁华变迁。”

  一路向北,出北门,位于阚山脚下有一片水清如镜的湖水,名为慈湖。“为了灌溉农田,加强农业生产,房琯组织百姓动工开挖造一个湖。工程完成后,曾命名‘阚湖’,后由南宋学者杨简更名为‘慈湖’,沿用至今。”钱文华表示,唐代的房琯、北宋的王安石、南宋的杨简、明代的罗贯中等历代名人都在慈湖留下过踪迹。

  晚唐诗人张干曾写过一首《题慈溪张丞壁》的诗:因君贰邑蓝溪上,遣我维舟红叶时。共向乡中非半面,俱惊鬓里有新丝。伫看孤洁成三考,应笑愚疏舍一枝。貌似故人心尚喜,相逢况是旧相知。钱文华介绍道,这“慈溪”就是如今的慈城;而“蓝溪”就是穿越慈城城南的慈江,即今骢(cōng)马河。“这是张干献给慈城的一份礼物,更表明慈城与唐朝、明州与长安那源远流长的千载缘分。”

  “小长安”不负

  “江南第一古县城”美誉

  房琯离开慈城后,几经宦海浮沉,曾位居宰相,又逢安史之乱,带兵平叛却屡屡失败,一度被降为散官,晚年颠沛。763年,房琯准备再度赶赴京城,却在路上一病不起,病逝于阆州,终年67岁。不知病榻中的房琯是否还会记起,42岁那年他在明州慈城,亲自设计并带领当地百姓建起的那座“江南小长安”。

  白云苍狗,时光如梭,一千多年转瞬即逝,如今的慈城愈发充满生机和活力。2020年5月,“古城复兴在浙出发”活动在江北慈城举行,“江南小长安”再次亮相聚光灯下,江北区委主要领导表示:“慈城古县城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传承发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浙江文化强省建设中作出典范和贡献,并力争成为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先行示范区。”千年慈城的未来有了明晰的规划。

  短短一年间,一大批软硬件设施建成开放,古县城大东门城楼、南门火车站地块提升,解放河历史街区改造等45个项目相继实施。明确了古城主游线,加快古城核心景区人文景观和公共空间改造,古城与周边乡村旅游串珠成链、抱团发展。引入优质管理运营商,推动古城的管理更加规范、活动更加丰富……数据显示,2020年慈城古县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8.07万人次,同比增长37.13%。今年“五一”期间,慈城接待来自全国的游客11万人次,旅游街区综合收入超过900万元。

  如今,走进慈城,一砖一瓦古朴精致,一草一木宁静舒卷,街角巷口随时可以邂逅历史遗存,人们发现,慈城越来越不负“江南第一古县城”的美誉了。

  宁波晚报记者 朱立奇 通讯员 杨芝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