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无人机、监测仪、物联网……宁波防台救灾背后有这些新技术加持
2021-07-29 06:46:16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工作人员在鄞江镇调试无人机设备。受访对象供图

  7月27日,一架挥舞着“螳螂臂”的无人机,正盘旋在海曙洞桥的上空,给台风“烟花”中的受灾群众提供应急通讯保障,夜晚还能摇身一变成为“照明灯”。这款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推出的空中应急救援平台,正是宁波运用新兴技术手段,为防台救灾带来智慧加持的缩影。

  无人机、监测仪、物联网、大数据……今年,这些我们在科技资讯中耳熟能详的设备或技术,正在气象预报、水文监测、地质监测、应急救援、保供稳价等迎战台风中常见的应用场景,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日益成为不可替代的“眼睛”和“大脑”。

  地质灾害监测

  全省联网,一键预警

  台风带来的大风大雨令人避之不及,而它可能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更是防不胜防。所幸的是,宁波市各个区县(市)的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已经有所准备。早在21日,慈溪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便宣告上线。

  它为匡堰镇、龙山镇、横河镇、掌起镇等地的5处重点防范区,安装了雨量监测站、GNSS多功能监测仪、倾角加速度监测仪、GPS多功能变形监测仪、泥水位计等监测仪器。它们采集的数据全部接入浙江省地质灾害设备物联网平台,能做到实时反馈、预报、一键报警。

  这些专业监测设备的供应商,是宁波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绮耘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已覆盖宁波各个区县(市),并将业务拓展至浙江诸暨、义乌、永康、路桥等周边地区。公司物联网事业部负责人韩宏迪向记者道出背后的原理:

  “地质灾害的发生,降雨量是外因,地表位移是征兆表现。一旦发现各项可能诱发灾害的指标超过临界值,监测设备就会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后台,并发送预警。这些数据实现全省联网,有助于在突发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撤离避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了解,“烟花”来袭期间,宁波市44处风险防范区与重点治理工程,已全部纳入浙江省“风险码”管理信息系统。在测绘设备的保驾护航下,截至7月25日下午5时,光是慈溪市就已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报4次,发送预警短信1100条,累计撤离地质灾害受威胁人员1352人。

手持微型气象仪。

  万物互联,数据皆可“上云”

  积水查询

  “7月28日下午,柳汀新村附近积水深度0.42米,鄞州大道万金路口仍有0.13米的积水……”

  此次来势汹汹的台风,还给宁波多地带来城市内涝。要想出门,大家免不了通过“浙里办”等APP在手机上提前查询积水深度,以避开高风险路段。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功能的实现,背后也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

  “过去,水位测量都是依靠标尺和人工读取,而现在的水位数据都能被搬上‘云端’。通过传感器,每个监测点位的水位数据,都能做到实时的采集和传输,并接入物联网云平台,让相关部门通过显示屏、手机等终端实时监测水位。”韩宏迪说。

  比如,登录绮耘科技研发的诸暨城区积涝监测系统,打开后台的“智能网关联列表”,数十个监测点的水深都能一览无余,甚至还能结合降水量,对未来一小时内积水深度做预测。当地相关部门发布的“城市内涝风险等级”,也将这些数据作为参考。

  那么,如何确保采集设备正常工作?韩宏迪表示,他们会对各地水文监测设备进行三班巡检,并把这些工作视为常态化运转的“标配”。在长三角一带,他们每年都会从5月底汛期来临时提前准备,如有故障就快速修检,直到10月份才能松一口气。

  “最近,我们还研发了一款手持微型气象仪,它灵活便携,能够随时随地监测气压、降水、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即将投入量产。有了它,应急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就能随时掌握天气情况,作为工作的重要配套。”韩宏迪说。

  让无人机成为全景扫视的“千里眼”

  应急救援

  “烟花”席卷宁波,给海曙区洞桥镇、鄞江镇、章水镇等地带来大量积水。当内涝堵住人员前往和物资运输的生命线,该如何通过精准定位,确保救援力量能落到实处?

  7月27日,宝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接到了一条来自鄞江镇人民政府的应急求助。这家致力于数字孪生技术和数字化改革支撑的高新技术企业,立即闻“汛”而动,紧急集结6名应急测绘员携3套高性能无人机系统、影像快速处理系统、2台无人机应急通信车等专业设备,奔赴鄞江开展救援。

  有了工业级无人机的“千里眼”,受灾地区的动态情况都一目了然,还能结合远程视频直播的方式实时传递现场信息,为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指挥调度提供“作战图”。不仅如此,航拍还有助于了解水域覆盖面积,并通过航摄成图划分水域警戒线,为防汛决策提供参考。

  宝略科技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孙华告诉记者,去年疫情期间,公司的无人机曾用于重点地区人员活动情况监控,并搭建企业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为有序复工开辟“快速通道”。有了这些经验,今年公司一得知台风可能影响宁波,就开始了技术保障的准备——

  他们在短短一周内,研发并上线了“应急服务决策支撑平台”,集合地图浏览、积水路段查询、应急任务分派、灾情速递、台风查询、降水预警、道路交通监控查询等功能,后续还考虑推出移动端版本,并与相关政府部门衔接。其中,无人机拍摄到的应急测绘成果,也由该平台统一管理发布。

  “平台可以自动汇集大量开放的政府信息,它的一大亮点,在于更高的智能化程度。工作人员只需在平台上手动‘圈’出一个范围,就能自动向无人机派发任务单,并快速实现应急出图。”孙华表示,他们希望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宁波的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尽一份力。宁波晚报记者 严瑾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无人机、监测仪、物联网……宁波防台救灾背后有这些新技术加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7-29 06:46:16

工作人员在鄞江镇调试无人机设备。受访对象供图

  7月27日,一架挥舞着“螳螂臂”的无人机,正盘旋在海曙洞桥的上空,给台风“烟花”中的受灾群众提供应急通讯保障,夜晚还能摇身一变成为“照明灯”。这款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推出的空中应急救援平台,正是宁波运用新兴技术手段,为防台救灾带来智慧加持的缩影。

  无人机、监测仪、物联网、大数据……今年,这些我们在科技资讯中耳熟能详的设备或技术,正在气象预报、水文监测、地质监测、应急救援、保供稳价等迎战台风中常见的应用场景,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日益成为不可替代的“眼睛”和“大脑”。

  地质灾害监测

  全省联网,一键预警

  台风带来的大风大雨令人避之不及,而它可能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更是防不胜防。所幸的是,宁波市各个区县(市)的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已经有所准备。早在21日,慈溪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便宣告上线。

  它为匡堰镇、龙山镇、横河镇、掌起镇等地的5处重点防范区,安装了雨量监测站、GNSS多功能监测仪、倾角加速度监测仪、GPS多功能变形监测仪、泥水位计等监测仪器。它们采集的数据全部接入浙江省地质灾害设备物联网平台,能做到实时反馈、预报、一键报警。

  这些专业监测设备的供应商,是宁波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绮耘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已覆盖宁波各个区县(市),并将业务拓展至浙江诸暨、义乌、永康、路桥等周边地区。公司物联网事业部负责人韩宏迪向记者道出背后的原理:

  “地质灾害的发生,降雨量是外因,地表位移是征兆表现。一旦发现各项可能诱发灾害的指标超过临界值,监测设备就会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后台,并发送预警。这些数据实现全省联网,有助于在突发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撤离避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了解,“烟花”来袭期间,宁波市44处风险防范区与重点治理工程,已全部纳入浙江省“风险码”管理信息系统。在测绘设备的保驾护航下,截至7月25日下午5时,光是慈溪市就已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报4次,发送预警短信1100条,累计撤离地质灾害受威胁人员1352人。

手持微型气象仪。

  万物互联,数据皆可“上云”

  积水查询

  “7月28日下午,柳汀新村附近积水深度0.42米,鄞州大道万金路口仍有0.13米的积水……”

  此次来势汹汹的台风,还给宁波多地带来城市内涝。要想出门,大家免不了通过“浙里办”等APP在手机上提前查询积水深度,以避开高风险路段。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功能的实现,背后也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

  “过去,水位测量都是依靠标尺和人工读取,而现在的水位数据都能被搬上‘云端’。通过传感器,每个监测点位的水位数据,都能做到实时的采集和传输,并接入物联网云平台,让相关部门通过显示屏、手机等终端实时监测水位。”韩宏迪说。

  比如,登录绮耘科技研发的诸暨城区积涝监测系统,打开后台的“智能网关联列表”,数十个监测点的水深都能一览无余,甚至还能结合降水量,对未来一小时内积水深度做预测。当地相关部门发布的“城市内涝风险等级”,也将这些数据作为参考。

  那么,如何确保采集设备正常工作?韩宏迪表示,他们会对各地水文监测设备进行三班巡检,并把这些工作视为常态化运转的“标配”。在长三角一带,他们每年都会从5月底汛期来临时提前准备,如有故障就快速修检,直到10月份才能松一口气。

  “最近,我们还研发了一款手持微型气象仪,它灵活便携,能够随时随地监测气压、降水、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即将投入量产。有了它,应急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就能随时掌握天气情况,作为工作的重要配套。”韩宏迪说。

  让无人机成为全景扫视的“千里眼”

  应急救援

  “烟花”席卷宁波,给海曙区洞桥镇、鄞江镇、章水镇等地带来大量积水。当内涝堵住人员前往和物资运输的生命线,该如何通过精准定位,确保救援力量能落到实处?

  7月27日,宝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接到了一条来自鄞江镇人民政府的应急求助。这家致力于数字孪生技术和数字化改革支撑的高新技术企业,立即闻“汛”而动,紧急集结6名应急测绘员携3套高性能无人机系统、影像快速处理系统、2台无人机应急通信车等专业设备,奔赴鄞江开展救援。

  有了工业级无人机的“千里眼”,受灾地区的动态情况都一目了然,还能结合远程视频直播的方式实时传递现场信息,为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指挥调度提供“作战图”。不仅如此,航拍还有助于了解水域覆盖面积,并通过航摄成图划分水域警戒线,为防汛决策提供参考。

  宝略科技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孙华告诉记者,去年疫情期间,公司的无人机曾用于重点地区人员活动情况监控,并搭建企业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为有序复工开辟“快速通道”。有了这些经验,今年公司一得知台风可能影响宁波,就开始了技术保障的准备——

  他们在短短一周内,研发并上线了“应急服务决策支撑平台”,集合地图浏览、积水路段查询、应急任务分派、灾情速递、台风查询、降水预警、道路交通监控查询等功能,后续还考虑推出移动端版本,并与相关政府部门衔接。其中,无人机拍摄到的应急测绘成果,也由该平台统一管理发布。

  “平台可以自动汇集大量开放的政府信息,它的一大亮点,在于更高的智能化程度。工作人员只需在平台上手动‘圈’出一个范围,就能自动向无人机派发任务单,并快速实现应急出图。”孙华表示,他们希望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宁波的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尽一份力。宁波晚报记者 严瑾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