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体育
举重还要练跳高?举重训练藏着不为人知的细节
2021-07-31 14:22:00 稿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专题】2020+1东京奥运

  7月28日,在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73公斤级决赛中,石智勇三刷纪录,为中国队再添一枚金牌。在本届奥运会中举重项目已夺得4枚金牌,1枚银牌。

  在网上热传的训练视频中,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和李发彬能一下跳上1.5米的训练台,是隐藏的“跳高”好手。举重运动员为何要练习“跳高”?他们平时是如何训练的?要训练哪些方面的能力?

  其实,举重的动作模式与跳跃的动作非常相似,都是由下半身向地面推动来产生力量,动作模式都包含了髋、膝、踝三个关节的同时伸展。

  “举重时人体就像一台起重机”,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62公斤级举重冠军、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湘祥对举重的比喻,举重运动员在抓举和挺举时是直上直下、“拔地而起”的一个过程,腰部力量作为杠杆同时调动全身其他肌肉力量配合,而“推进器”其实就是腿部肌肉的力量,这也是举重运动员要练习“跳高”并且弹跳力好的原因。

  举重运动看似动作简单,但其实是对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爆发力、协调力的综合考验,从脚到腿、从臀到腹、从肩到臂,整个身体要以完整的动力链条牵引,共同完成抓举和挺举两个动作。

  此前,在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1公斤级决赛中,李发彬以总成绩313公斤夺下冠军。在第一次挺举中,李发彬重心向一侧偏了些,出现了惊险的一幕:重量压在了一条腿上,身体也呈“金鸡独立”的姿势。赛后李发彬解释,这是个错误动作,当时重心偏了,但不能迅速调整过来,只能慢慢调整。张湘祥告诉记者,举重是针尖上的艺术,李发彬动作调整的背后,依靠的是运动员丰富的训练经验和强大的核心力量。

  与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举重运动并不是一个只需要“蛮力”的运动。举重运动需要优秀的技术动作,但在极限重量中,想要控制技术动作并不容易。在运动员举起来的那一刹那,需要调动全身全部肌肉,还要屏住呼吸,体内压力瞬间增大,如果技术动作控制不好,腰部、腕部、肘部和肩部都容易受伤。

  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国家级教练、石智勇的启蒙教练李冬瑜说:“举重运动员平时需要训练腿力、腰力、爆发力、弹跳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同时这也意味着举重项目是一项对技术动作要求很高、很细腻的运动。”

  张湘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训练举重,但光拿竹竿做空杆的动作就练习了两年。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梅军解释,对于举重运动来说技术非常重要,在发力阶段、力量协调、角度把握、重心控制等方面都需要高超的技巧。

  此外,灵活性和柔韧性对于举重运动员也十分重要。在举重运动员选材阶段,柔韧性就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肩、肘、腕、踝等关节的柔韧性是影响举重成绩的重要因素,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方面。梅军表示,柔韧性是“柔”和“韧”的高度统一,优秀的专项柔韧性是举重运动员完成动作幅度和难度而不产生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

  相比于其他运动,举重选手更多时候是“跟自己较劲”、挑战自我极限力量,靠的是“笨”功夫、实功夫,但这更考验着运动员的毅力和信念。

  在普通人看来,举重运动的训练是艰苦而枯燥的,但在运动员眼中却并非如此,他们始终以最高的热情去奋力拼搏。张湘祥告诉记者,“对于我们来说训练并不枯燥,举重是挑战人体力量极限的运动,举重运动员的目标都很清晰明确,就是要不断进步、提升,不断突破自己、挑战自己,向最好的目标靠拢。”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举重还要练跳高?举重训练藏着不为人知的细节

稿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1-07-31 14:22:00

  7月28日,在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73公斤级决赛中,石智勇三刷纪录,为中国队再添一枚金牌。在本届奥运会中举重项目已夺得4枚金牌,1枚银牌。

  在网上热传的训练视频中,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和李发彬能一下跳上1.5米的训练台,是隐藏的“跳高”好手。举重运动员为何要练习“跳高”?他们平时是如何训练的?要训练哪些方面的能力?

  其实,举重的动作模式与跳跃的动作非常相似,都是由下半身向地面推动来产生力量,动作模式都包含了髋、膝、踝三个关节的同时伸展。

  “举重时人体就像一台起重机”,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62公斤级举重冠军、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湘祥对举重的比喻,举重运动员在抓举和挺举时是直上直下、“拔地而起”的一个过程,腰部力量作为杠杆同时调动全身其他肌肉力量配合,而“推进器”其实就是腿部肌肉的力量,这也是举重运动员要练习“跳高”并且弹跳力好的原因。

  举重运动看似动作简单,但其实是对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爆发力、协调力的综合考验,从脚到腿、从臀到腹、从肩到臂,整个身体要以完整的动力链条牵引,共同完成抓举和挺举两个动作。

  此前,在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1公斤级决赛中,李发彬以总成绩313公斤夺下冠军。在第一次挺举中,李发彬重心向一侧偏了些,出现了惊险的一幕:重量压在了一条腿上,身体也呈“金鸡独立”的姿势。赛后李发彬解释,这是个错误动作,当时重心偏了,但不能迅速调整过来,只能慢慢调整。张湘祥告诉记者,举重是针尖上的艺术,李发彬动作调整的背后,依靠的是运动员丰富的训练经验和强大的核心力量。

  与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举重运动并不是一个只需要“蛮力”的运动。举重运动需要优秀的技术动作,但在极限重量中,想要控制技术动作并不容易。在运动员举起来的那一刹那,需要调动全身全部肌肉,还要屏住呼吸,体内压力瞬间增大,如果技术动作控制不好,腰部、腕部、肘部和肩部都容易受伤。

  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国家级教练、石智勇的启蒙教练李冬瑜说:“举重运动员平时需要训练腿力、腰力、爆发力、弹跳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同时这也意味着举重项目是一项对技术动作要求很高、很细腻的运动。”

  张湘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训练举重,但光拿竹竿做空杆的动作就练习了两年。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梅军解释,对于举重运动来说技术非常重要,在发力阶段、力量协调、角度把握、重心控制等方面都需要高超的技巧。

  此外,灵活性和柔韧性对于举重运动员也十分重要。在举重运动员选材阶段,柔韧性就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肩、肘、腕、踝等关节的柔韧性是影响举重成绩的重要因素,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方面。梅军表示,柔韧性是“柔”和“韧”的高度统一,优秀的专项柔韧性是举重运动员完成动作幅度和难度而不产生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

  相比于其他运动,举重选手更多时候是“跟自己较劲”、挑战自我极限力量,靠的是“笨”功夫、实功夫,但这更考验着运动员的毅力和信念。

  在普通人看来,举重运动的训练是艰苦而枯燥的,但在运动员眼中却并非如此,他们始终以最高的热情去奋力拼搏。张湘祥告诉记者,“对于我们来说训练并不枯燥,举重是挑战人体力量极限的运动,举重运动员的目标都很清晰明确,就是要不断进步、提升,不断突破自己、挑战自己,向最好的目标靠拢。”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