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连续六天马不停蹄抓捕病毒 北仑这群“疫情的侦察兵”很拼
2021-08-16 21:3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敏 通讯员 王佳杰

  截至8月15日凌晨3点,北仑重点区域第二轮大规模社区核酸筛查中,收到的43415人份核酸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一消息让所有的北仑人松了一口气。但是对于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的北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巧方来说,他全身的神经仍然绷得紧紧的。“疫情没有宣告结束,我们就得时刻保持战斗状态。”

  “您好,这里是北仑区疾控中心……”8月16日上午,在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副主任李巧方正忙碌地拨打着电话,自从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以来,仅他一人每天就需要拨打数百个电话,目的只有一个——全面、科学、及时地分析研判疫情里面的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将百姓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8月10日21时,北仑区在宁波舟山港作业人员例行检测中,发现1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可疑阳性人员。紧接着确定封闭区、封控区和风险周边区域,北仑区以最快的速度作出管控举措,而这些管控举措的背后,与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人员需要对每一个疑似或者确诊病例展开调查,找到所有密切接触者,这些调查人员被称为“疫情的侦察兵”。

  北仑发现病毒感染病例为Delta病毒变异株,Delta病毒载量高,传播能力强。第一时间寻找出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遏制疫情的关键。李巧方告诉记者,从8月11日凌晨开始,市、区两级60余位流调人员就投入了侦察、抓捕病毒的紧急行动。11日凌晨,滂沱大雨中,他们分成几组,身穿防护服,奔赴多个地点开展外环境采样,天黑,大雨,又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几个点跑下来,已是天亮,等大家脱下防护服时,发现一个个全身都湿透了,根本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可这只是战斗的开始,整整6天了,流调人员们穿梭在居民区、商场、工厂,排摸、调查感染病例的行动轨迹。他们通过调查询问、分析信息,查看活动轨迹,从一串串的名单中和一个个看似毫不关联的信息碎片中,去探索传染的来龙去脉,推成病例间的传播链,分析和发现传播途径,排查和保护可能的感染者。早一分钟排摸清楚,早一分钟切断感染途径,就少一批人被感染。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病毒赛跑。

  在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子屏上正显示着北仑区新冠流调管理智能库的相关信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能库的数据都是实时更新。智能库里面包含着基础信息、人员信息、人员结构分析等的统计以及分析数据。工作人员随即打开了一张表格,相关人员的核酸检测情况、隔离情况、树状分级信息等等一目了然,据李巧方介绍,这些都是他们小组通过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通过公安部门等大数据分析研判后,进行的汇总登记。

  做电话访问的北仑区疾控中心疾病防制科副科长王赟告诉记者,他们每天不间断地打电话,短的几分钟就能解决,长的可能要好几个小时,不断要帮助被访者回忆这段时间的过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接触的对象。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筛查、汇总,常常要忙到凌晨,在办公室眯瞪睡上三四个小时,就又爬起来重新投入战斗。

  “每一个疑似病例可能涉及上百人,他们的行程都需要工作人员一一核实。”李巧方将自己的工作形容成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从密切接触者跟感染者接触了多久,到接触方式、密切接触者的个人防护情况,再到接触场地是室内还是在室外,相应的情况都要事无巨细一一了解。

  这几天,流调人员们到底做了多少工作?谁也说不清,只记得,8月11日那天,市、区60余人,拨打电话2000余个,通话时间超过300多小时……

  为了确保第一时间出动调查,在过去的六天,有些流调队员索性住在了单位,一个睡袋、一碗泡面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所需。据记者了解,目前流行病学调查还在紧张进行中。李巧方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接到卫健、疾控或相关的职能部门调查的电话后不要慌张,请如实提供自己的情况,这样有利于相关部门对整个疫情、相关脉络作出进一步的研判和分析。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连续六天马不停蹄抓捕病毒 北仑这群“疫情的侦察兵”很拼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8-16 21:3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敏 通讯员 王佳杰

  截至8月15日凌晨3点,北仑重点区域第二轮大规模社区核酸筛查中,收到的43415人份核酸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一消息让所有的北仑人松了一口气。但是对于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的北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巧方来说,他全身的神经仍然绷得紧紧的。“疫情没有宣告结束,我们就得时刻保持战斗状态。”

  “您好,这里是北仑区疾控中心……”8月16日上午,在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副主任李巧方正忙碌地拨打着电话,自从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以来,仅他一人每天就需要拨打数百个电话,目的只有一个——全面、科学、及时地分析研判疫情里面的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将百姓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8月10日21时,北仑区在宁波舟山港作业人员例行检测中,发现1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可疑阳性人员。紧接着确定封闭区、封控区和风险周边区域,北仑区以最快的速度作出管控举措,而这些管控举措的背后,与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人员需要对每一个疑似或者确诊病例展开调查,找到所有密切接触者,这些调查人员被称为“疫情的侦察兵”。

  北仑发现病毒感染病例为Delta病毒变异株,Delta病毒载量高,传播能力强。第一时间寻找出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遏制疫情的关键。李巧方告诉记者,从8月11日凌晨开始,市、区两级60余位流调人员就投入了侦察、抓捕病毒的紧急行动。11日凌晨,滂沱大雨中,他们分成几组,身穿防护服,奔赴多个地点开展外环境采样,天黑,大雨,又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几个点跑下来,已是天亮,等大家脱下防护服时,发现一个个全身都湿透了,根本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可这只是战斗的开始,整整6天了,流调人员们穿梭在居民区、商场、工厂,排摸、调查感染病例的行动轨迹。他们通过调查询问、分析信息,查看活动轨迹,从一串串的名单中和一个个看似毫不关联的信息碎片中,去探索传染的来龙去脉,推成病例间的传播链,分析和发现传播途径,排查和保护可能的感染者。早一分钟排摸清楚,早一分钟切断感染途径,就少一批人被感染。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病毒赛跑。

  在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子屏上正显示着北仑区新冠流调管理智能库的相关信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能库的数据都是实时更新。智能库里面包含着基础信息、人员信息、人员结构分析等的统计以及分析数据。工作人员随即打开了一张表格,相关人员的核酸检测情况、隔离情况、树状分级信息等等一目了然,据李巧方介绍,这些都是他们小组通过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通过公安部门等大数据分析研判后,进行的汇总登记。

  做电话访问的北仑区疾控中心疾病防制科副科长王赟告诉记者,他们每天不间断地打电话,短的几分钟就能解决,长的可能要好几个小时,不断要帮助被访者回忆这段时间的过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接触的对象。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筛查、汇总,常常要忙到凌晨,在办公室眯瞪睡上三四个小时,就又爬起来重新投入战斗。

  “每一个疑似病例可能涉及上百人,他们的行程都需要工作人员一一核实。”李巧方将自己的工作形容成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从密切接触者跟感染者接触了多久,到接触方式、密切接触者的个人防护情况,再到接触场地是室内还是在室外,相应的情况都要事无巨细一一了解。

  这几天,流调人员们到底做了多少工作?谁也说不清,只记得,8月11日那天,市、区60余人,拨打电话2000余个,通话时间超过300多小时……

  为了确保第一时间出动调查,在过去的六天,有些流调队员索性住在了单位,一个睡袋、一碗泡面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所需。据记者了解,目前流行病学调查还在紧张进行中。李巧方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接到卫健、疾控或相关的职能部门调查的电话后不要慌张,请如实提供自己的情况,这样有利于相关部门对整个疫情、相关脉络作出进一步的研判和分析。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蔡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