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解读宁波共同富裕乡村建设十大行动
2021-09-16 06:5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推动共同富裕 浙江先行示范

  江北区慈城镇姚江农业公园。(沈国峰王鹏摄)

  日前,市农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出台《共同富裕乡村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重点实施农民收入倍增共富、未来乡村引领共富、增产保供强基共富、农业科技创新共富、数字乡村助推共富、产业融合提质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共富、农村改革攻坚共富、乡村风貌塑造共富、生活品质优享共富十大行动。(相关新闻宁波出台共同富裕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农民收入倍增共富行动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实施农家旅游致富、乡村屋顶光伏等工程,支持农村能人带动农民合作创业,农民收入中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实现倍增。集成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打造新型帮共体,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开发式帮促机制,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实现全覆盖。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推广村庄经营、飞地抱团、强村公司、片区组团等创新做法。推进四明山区域振兴发展,打造四明山区域农业品牌和“多彩四明”旅游品牌。

  未来乡村引领共富行动

  把未来乡村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本单元,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制定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和建设导则,区分不同类型,梯次开展先行试点,推动政策、资源、要素向试点区域集成集约配置。围绕主导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繁荣兴盛的要求,迭代建设人本化、数字化、融合化、生态化、共享化的未来邻里、文化、健康、低碳、产业、风貌、交通、智慧、治理、党建十大场景,打造引领乡村振兴方向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全市建成100个未来乡村。

  奉化萧王庙街道林家村完成改造后的新民居。(唐严摄)

  增产保供强基共富行动

  深入实施“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持续深化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基本建成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69万亩以上、产量67.5万吨以上。全力保障市民菜篮子供应,生猪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49万头以上;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35万亩以上;水产品总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严格耕地农业用途管制,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和调整优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一批高效优质农业集聚区。

  农业科技创新共富行动

  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大力发展种源农业、设施农业、未来农业等。实施种业强市五年行动计划,开展核心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扶持2家以上种业企业上市。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实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加强产业技术团队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病虫害监测等智能技术应用,实施农业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加快农业“机器换人”,促进高端智能、特色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支持建设各类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孵化实训基地、大学生农创园、青创农场等,每个区县(市)建成1个以上大学生创业平台,全市培育1万名农创客,辐射带动10万农民。探索设立农创客产业基金,为农创客提供创业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

  数字乡村助推共富行动

  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乡村流程再造、制度重构,推进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宁波数字乡村大脑。迭代建设“肥药两制”改革、渔船精密智控、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农村宅基地管理等多跨协同的重点应用场景。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场景。推动数字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深度融合应用,推动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化,形成“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建成数字农业工厂50家、电子商务专业村200个,示范带动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300个。

  产业融合提质共富行动

  大力培育接“二”连“三”的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等,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链长制”试点,打造一批10亿元以上的标志性产业链。大力培育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50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达到500家以上,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00亿元。分级分类推进农业产业平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00个以上,建成农业产业强镇2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0个。深化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做深做强乡村新型融合产业,加快发展休闲旅游、精品民宿、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拓宽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乡村休闲旅游业年接待游客突破7000万人次,创建市级农旅融合示范点100个、省级以上美丽休闲乡村15个。

  慈溪市龙山镇鸟瞰。(沈颖俊王鹏摄)

  基本单元建设共富行动

  按照都市乡村、田园城市的建设要求,着力破解城郊和镇郊环境、产业等短板,布局建设一批美丽郊野基本单元,以基本单元为重点区域,统筹推进郊区人居环境改善、配套设施提升和产业集聚发展。调整优化农作物布局,因地制宜美化、彩化田园景观,发展多彩农业,打造休闲农业旅游风景线,建设集中连片、景观协调、特色明显的美丽田园100个,着力解决农田碎片化现象。

  农村改革攻坚共富行动

  按照项目集成、政策集成、要素集成的要求,梯度推进省级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打好涉农改革“组合拳”。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全面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制度,推进进城落户农民“三权”退出试点。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制。推广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海域使用权、林权、调产安置协议(房票)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推进股权抵质押贷款增量扩面。稳慎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加强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激活利用,建设数据库和项目储备库,积极探索农房财产权分割转让实现形式及多元投入模式。

  乡村风貌塑造共富行动

  高水平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线,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推动艺术振兴乡村,实施乡村风貌微改造行动,统筹推进村庄空间梳理、节点打造、文化植入、设施改造等。实施梳理式改造村1500个,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1000个、A级景区村庄1000个,建成30个以上小集镇式中心村。研究制定“一户多宅”清理、违法建筑分类处置等政策,积极有序推进旧村改造。实施农房建设“十百千”工程,高标准建设一批“浙东民居”。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和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系统。

  生活品质优享共富行动

  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实现自然村通等级公路,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以上,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100%,完善农村物流骨干网络和配送体系。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城市供水供气管网向镇村延伸。加强“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省级善治村达到60%以上,市级善治村建设实现全覆盖。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由普惠均衡向优质高效转变,农村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5%以上,规范化村卫生室达到80%以上。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成为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全国典范。

  图示:

  记者孙吉晶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解读宁波共同富裕乡村建设十大行动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9-16 06:50:00

  江北区慈城镇姚江农业公园。(沈国峰王鹏摄)

  日前,市农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出台《共同富裕乡村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重点实施农民收入倍增共富、未来乡村引领共富、增产保供强基共富、农业科技创新共富、数字乡村助推共富、产业融合提质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共富、农村改革攻坚共富、乡村风貌塑造共富、生活品质优享共富十大行动。(相关新闻宁波出台共同富裕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农民收入倍增共富行动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实施农家旅游致富、乡村屋顶光伏等工程,支持农村能人带动农民合作创业,农民收入中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实现倍增。集成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打造新型帮共体,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开发式帮促机制,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实现全覆盖。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推广村庄经营、飞地抱团、强村公司、片区组团等创新做法。推进四明山区域振兴发展,打造四明山区域农业品牌和“多彩四明”旅游品牌。

  未来乡村引领共富行动

  把未来乡村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本单元,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制定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和建设导则,区分不同类型,梯次开展先行试点,推动政策、资源、要素向试点区域集成集约配置。围绕主导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繁荣兴盛的要求,迭代建设人本化、数字化、融合化、生态化、共享化的未来邻里、文化、健康、低碳、产业、风貌、交通、智慧、治理、党建十大场景,打造引领乡村振兴方向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全市建成100个未来乡村。

  奉化萧王庙街道林家村完成改造后的新民居。(唐严摄)

  增产保供强基共富行动

  深入实施“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持续深化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基本建成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69万亩以上、产量67.5万吨以上。全力保障市民菜篮子供应,生猪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49万头以上;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35万亩以上;水产品总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严格耕地农业用途管制,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和调整优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一批高效优质农业集聚区。

  农业科技创新共富行动

  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大力发展种源农业、设施农业、未来农业等。实施种业强市五年行动计划,开展核心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扶持2家以上种业企业上市。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实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加强产业技术团队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病虫害监测等智能技术应用,实施农业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加快农业“机器换人”,促进高端智能、特色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支持建设各类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孵化实训基地、大学生农创园、青创农场等,每个区县(市)建成1个以上大学生创业平台,全市培育1万名农创客,辐射带动10万农民。探索设立农创客产业基金,为农创客提供创业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

  数字乡村助推共富行动

  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乡村流程再造、制度重构,推进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宁波数字乡村大脑。迭代建设“肥药两制”改革、渔船精密智控、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农村宅基地管理等多跨协同的重点应用场景。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场景。推动数字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深度融合应用,推动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化,形成“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建成数字农业工厂50家、电子商务专业村200个,示范带动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300个。

  产业融合提质共富行动

  大力培育接“二”连“三”的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等,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链长制”试点,打造一批10亿元以上的标志性产业链。大力培育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50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达到500家以上,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00亿元。分级分类推进农业产业平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00个以上,建成农业产业强镇2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0个。深化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做深做强乡村新型融合产业,加快发展休闲旅游、精品民宿、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拓宽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乡村休闲旅游业年接待游客突破7000万人次,创建市级农旅融合示范点100个、省级以上美丽休闲乡村15个。

  慈溪市龙山镇鸟瞰。(沈颖俊王鹏摄)

  基本单元建设共富行动

  按照都市乡村、田园城市的建设要求,着力破解城郊和镇郊环境、产业等短板,布局建设一批美丽郊野基本单元,以基本单元为重点区域,统筹推进郊区人居环境改善、配套设施提升和产业集聚发展。调整优化农作物布局,因地制宜美化、彩化田园景观,发展多彩农业,打造休闲农业旅游风景线,建设集中连片、景观协调、特色明显的美丽田园100个,着力解决农田碎片化现象。

  农村改革攻坚共富行动

  按照项目集成、政策集成、要素集成的要求,梯度推进省级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打好涉农改革“组合拳”。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全面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制度,推进进城落户农民“三权”退出试点。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制。推广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海域使用权、林权、调产安置协议(房票)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推进股权抵质押贷款增量扩面。稳慎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加强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激活利用,建设数据库和项目储备库,积极探索农房财产权分割转让实现形式及多元投入模式。

  乡村风貌塑造共富行动

  高水平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线,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推动艺术振兴乡村,实施乡村风貌微改造行动,统筹推进村庄空间梳理、节点打造、文化植入、设施改造等。实施梳理式改造村1500个,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1000个、A级景区村庄1000个,建成30个以上小集镇式中心村。研究制定“一户多宅”清理、违法建筑分类处置等政策,积极有序推进旧村改造。实施农房建设“十百千”工程,高标准建设一批“浙东民居”。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和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系统。

  生活品质优享共富行动

  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实现自然村通等级公路,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以上,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100%,完善农村物流骨干网络和配送体系。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城市供水供气管网向镇村延伸。加强“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省级善治村达到60%以上,市级善治村建设实现全覆盖。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由普惠均衡向优质高效转变,农村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5%以上,规范化村卫生室达到80%以上。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成为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全国典范。

  图示:

  记者孙吉晶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