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探访海捕鱼虾的“上桌”之路 记者来到奉化桐照渔村
2021-09-29 07:34:59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新型电动滑道,帮助渔获快速上岸。(余建文摄)

  秋捕丰收(余建文摄)

  中秋已过,国庆长假近在眼前。对于宁波人来说,东海海鲜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角”,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海产品供应、销售的旺季。

  海上,成队的渔船加紧起网捕捞,一艘艘渔运船当起“搬运工”,将鲜活的鱼虾运上码头,送往市场销售。一箱鱼,一筐蟹,从海上起捕到最后变成餐桌上的美味,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海鲜的供和销,各环节是怎样进行“无缝对接”的?日前,记者来到“中国第一渔村”奉化桐照渔村,采访渔民和销售商,全面展示海产品由海洋到餐桌的曲折路径。

  从海到岸,渔获“登陆”仅需三天

  9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奉化莼湖街道的桐照村。桐照码头上,两艘渔运船刚刚靠岸,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筐筐渔获从船舱中提出来,搬运到岸上,再用小推车推走。

  一位渔运船的船员告诉记者,受台风影响,今年开渔实际上推迟了一天。桐照渔船是9月17日出发的,10小时之后,渔运船也跟着出发了。“现在渔船作业海区比较近,离岸150海里左右,渔获运回来速度也快。”船员老林说,开渔以来,这是渔运船第三次靠岸卸货,差不多三天往返一次,这样渔获更新鲜。

  9月16日东海全面开渔,我市最后一批1800多条渔船出海作业,以大马力的拖网渔船为主,这也是宁波海捕渔业的“主力军”。这其中,奉化渔船占了约一半。莼湖街道农渔办负责人谢东波介绍,莼湖有渔船800多条,基本上是排水量两三百吨的大型拖网船,两船一对,呈编组作业,一般10多条船为一个组,配备一条渔运船。

  “拖网船以捕捞中下层的鱼为主,如鲳鱼、黄鱼、带鱼、鳗鱼等,虾蟹等也能捕上,数量相对较少。”谢东波说,渔船在海上要连续作业两三个月,从9月中旬到春节前,期间只回来一次,日常补给都靠渔运船来完成。

  海上捕鱼,劳动强度很大,收成好不好,运气成分很大。桐照村老渔民沈宏夫说,每次放网、起网要花数小时,捕上来的鱼虾蟹,工人们按照品类和条形大小,马上在甲板上初级分拣装箱,快速送进船舱冷藏。渔船一般配有两个冰舱,能存冰100多吨,够两个月用。“早些年,奉化的渔船是木制的,只能在近岸作业,起网的话要10余人一起拉网。”77岁的沈宏夫说,现在都是钢制大船,机械化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渔获的保鲜度也比以前好得多。

  渔船的作业是跟着鱼走的。桐照村的林仲汉打渔30年,现在家里有4条渔船。“像鲳鱼、带鱼都有洄游特性,现在这季节,渔船多集中在东海中部、北部作业。”林仲汉说,等天气渐冷,鱼儿南下了,渔船也会跟着走,到1月份时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捕捞。现在这时节,海水水温比较高,还没到鱼虾最肥的时候。等到11月之后,天冷了,鱼儿也肥了,油带、膏蟹等就都有了。

  多级分销,码头到市场不过数小时

  最近,桐照码头每天有三四条渔运船到岸。每艘船平均装货在七八千箱,按每箱15公斤计,一条船运上岸的渔获在100吨以上。而渔运船的收入,就来自渔获,每箱的运输费在12元左右。

  今年,桐照码头用上了新式武器:自动滑道。这个滑道类似于超市收银台的送货机,架在码头和渔运船之间,由电机驱动,把一箱箱渔获快速送上岸。林仲汉说,一条自动滑道可以代替三个搬运工,渔获出舱快了,也更利于保鲜。

  提升海产品的价值,就在于保鲜。鱼虾的保鲜就是用碎冰,一层鱼铺一层冰,再盖上一块布,防止鱼表皮磨损。相对而言,虾的保鲜要难一点,冷藏要做到位,否则很快会头、身分离,颜色发黑。而象山、舟山的捕蟹船自带活水舱,捕上的蟹放进一个个蟹笼,在海水舱里保活,到岸上后捆扎、分级后,用专用车辆运往市场销售。渔民说,海捕的蟹在脱水情况下仅能存活三四个小时,但如果用海水晶养,味道就没有那么好了。

  桐照的海鲜以鱼为主,在码头上就有批发商前来挑货,过磅发运。林仲汉说,桐照渔民世代打渔,彼此联系紧密。在桐照,专业从事渔获销售的有70多人,一个人要负责几条船甚至10余条船的渔获销路,“他们是这些渔船的代理人,鱼怎么卖由他们说了算,在渔民中信任度很高”。

  鱼的价格高低,取决于条形大小和鲜度,桐照海鲜多数是以“大进大出”方式销售。大的鱼商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或为大的采购单位、超市等供货,或进入水产批发市场。码头鱼商为一级批发商,水产市场的是二级批发,最后的终端销售是菜场的摊贩。上午渔获到岸,傍晚时分就能进路林水产市场,分销给零售商,等第二天一早,市民就能买到鱼了。这样,一条鱼从船上起捕到最后进入市民的菜篮子,要经过渔运、批发、零售等4道环节,前后5天时间。

  据记者了解,今年开渔至今,产量较往年同期持平,捕获的鲳鱼相对较多。码头上,条重100克的鲳鱼,批发价每公斤8元,经过一道道转运、分销,最后在菜场的零售价为每公斤25元至30元。

  条形小的鱼则大多被冷库收购,做成冻品。如条重不到50克的小黄鱼,冷库的收购价仅为每公斤10元左右,多在禁渔期投放市场。

  而捕捞到的条形大、品质好的鱼,鱼商会挑出来冷藏,寻找适合的买主。像野生的大黄鱼,条重500克上下的,售价在每公斤1200元至1600元,如果是条重1000克大小,身价则在每公斤3000元以上。这类水产,主要供应高档酒店和一些老顾客,一鱼一价。

  不同地区,对海鲜的喜好度也有差异。林仲汉说,像温州人,就偏爱宁波出产的鮸鱼、黄鱼,而上海市民则垂青东海带鱼,宁波本地市民更喜爱小黄鱼和鲳鱼。桐照鱼商根据季节变化和渔获的丰俭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销售,提高收益。

  记者还逛了一下桐照鱼市场。来自码头的“一手货”海鲜不仅更新鲜,价格也要亲民些。像条重200克的鲳鱼,售价每公斤50元,要比宁波菜场便宜20%以上。摊贩说,现在每天来桐照码头买鱼及鱼鲞的人很多,“国庆节快到了,接下来鱼价也会涨一涨”。

  海鲜电商,“云思维”开辟新市场

  码头上,“80后”的林吉如在一箱箱的渔获中仔细挑选,看鲜度看条形,“我们是做电商的,必须要把最好的产品选出来”。

  近年来,桐照渔村涌现出一批海鲜电商,通过网络销售渔获,林吉如便是其中的代表。他注册了“浙奉渔”商标,在海边建起冷库,并组建营销团队。林吉如家就有渔船,每年他还随船数次出海,把拍摄渔船捕捞生产的视频放到网络上播放,发展客户资源。

  “我们做的是高端客户,鱼虾的品质一定要好,而桐照有这个资源优势。”林吉如说。在库房里,他的伙伴们正在根据订单称重、打包,卖的每条带鱼条重量在600克以上,且颜值要高。海鲜的网络销售,对包装、保鲜要求特别高,泡沫箱里先摆上一个铝箔保鲜袋,按顺序把带鱼、黄鱼、鲳鱼、海虾等摆好,袋子里上下放两层冰袋,最后在泡沫箱外面再套一个保鲜袋,严密包扎。林吉如说,每天傍晚,顺丰速运来收货,长三角地区次日送达,即便像东北、新疆,也能48小时送到,保证渔获的新鲜。

  林吉如在天猫开了店铺,也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进行销售,每箱海鲜的客单价在1000多元,平均每天能发10多单,忙的时候一天发货五六十单。除去海鲜采购、包装运输等成本,利润在15%至20%,“相比渔船卖统货,这个收益不算低了”。

  目前,在桐照,像林吉如这样的海鲜电商有10多户,把东海海鲜销往全国各地。林吉如说,这几年,海鲜网络销售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主要销往一二线大城市,“像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经商的江浙人很多,他们特别喜欢东海海鲜”。

  而当地“亿品海产”的负责人金莎娜则把电商经济与冻品销售嫁接在一起,把海捕鱼开背、去内脏、去头等,经过初加工后销售出去。她和丈夫还通过美团优选、叮咚买菜、拼多多、抖音等多个线上平台,不断扩展冻品销售渠道,订单量有3000余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比整个桐照海鲜产量,电商销售量目前只是一个零头,但发展势头很猛。林吉如说,传统的捕鱼、销售模式,无法做到精细化分类、销售,渔民的收入上不去。“随着保鲜技术的进步和越来越方便的物流运输,我们可以把优质的海鲜卖到更远的地方,让东海海鲜更加有价值”。

  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王贝贝王林威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探访海捕鱼虾的“上桌”之路 记者来到奉化桐照渔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9-29 07:34:59

  新型电动滑道,帮助渔获快速上岸。(余建文摄)

  秋捕丰收(余建文摄)

  中秋已过,国庆长假近在眼前。对于宁波人来说,东海海鲜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角”,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海产品供应、销售的旺季。

  海上,成队的渔船加紧起网捕捞,一艘艘渔运船当起“搬运工”,将鲜活的鱼虾运上码头,送往市场销售。一箱鱼,一筐蟹,从海上起捕到最后变成餐桌上的美味,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海鲜的供和销,各环节是怎样进行“无缝对接”的?日前,记者来到“中国第一渔村”奉化桐照渔村,采访渔民和销售商,全面展示海产品由海洋到餐桌的曲折路径。

  从海到岸,渔获“登陆”仅需三天

  9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奉化莼湖街道的桐照村。桐照码头上,两艘渔运船刚刚靠岸,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筐筐渔获从船舱中提出来,搬运到岸上,再用小推车推走。

  一位渔运船的船员告诉记者,受台风影响,今年开渔实际上推迟了一天。桐照渔船是9月17日出发的,10小时之后,渔运船也跟着出发了。“现在渔船作业海区比较近,离岸150海里左右,渔获运回来速度也快。”船员老林说,开渔以来,这是渔运船第三次靠岸卸货,差不多三天往返一次,这样渔获更新鲜。

  9月16日东海全面开渔,我市最后一批1800多条渔船出海作业,以大马力的拖网渔船为主,这也是宁波海捕渔业的“主力军”。这其中,奉化渔船占了约一半。莼湖街道农渔办负责人谢东波介绍,莼湖有渔船800多条,基本上是排水量两三百吨的大型拖网船,两船一对,呈编组作业,一般10多条船为一个组,配备一条渔运船。

  “拖网船以捕捞中下层的鱼为主,如鲳鱼、黄鱼、带鱼、鳗鱼等,虾蟹等也能捕上,数量相对较少。”谢东波说,渔船在海上要连续作业两三个月,从9月中旬到春节前,期间只回来一次,日常补给都靠渔运船来完成。

  海上捕鱼,劳动强度很大,收成好不好,运气成分很大。桐照村老渔民沈宏夫说,每次放网、起网要花数小时,捕上来的鱼虾蟹,工人们按照品类和条形大小,马上在甲板上初级分拣装箱,快速送进船舱冷藏。渔船一般配有两个冰舱,能存冰100多吨,够两个月用。“早些年,奉化的渔船是木制的,只能在近岸作业,起网的话要10余人一起拉网。”77岁的沈宏夫说,现在都是钢制大船,机械化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渔获的保鲜度也比以前好得多。

  渔船的作业是跟着鱼走的。桐照村的林仲汉打渔30年,现在家里有4条渔船。“像鲳鱼、带鱼都有洄游特性,现在这季节,渔船多集中在东海中部、北部作业。”林仲汉说,等天气渐冷,鱼儿南下了,渔船也会跟着走,到1月份时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捕捞。现在这时节,海水水温比较高,还没到鱼虾最肥的时候。等到11月之后,天冷了,鱼儿也肥了,油带、膏蟹等就都有了。

  多级分销,码头到市场不过数小时

  最近,桐照码头每天有三四条渔运船到岸。每艘船平均装货在七八千箱,按每箱15公斤计,一条船运上岸的渔获在100吨以上。而渔运船的收入,就来自渔获,每箱的运输费在12元左右。

  今年,桐照码头用上了新式武器:自动滑道。这个滑道类似于超市收银台的送货机,架在码头和渔运船之间,由电机驱动,把一箱箱渔获快速送上岸。林仲汉说,一条自动滑道可以代替三个搬运工,渔获出舱快了,也更利于保鲜。

  提升海产品的价值,就在于保鲜。鱼虾的保鲜就是用碎冰,一层鱼铺一层冰,再盖上一块布,防止鱼表皮磨损。相对而言,虾的保鲜要难一点,冷藏要做到位,否则很快会头、身分离,颜色发黑。而象山、舟山的捕蟹船自带活水舱,捕上的蟹放进一个个蟹笼,在海水舱里保活,到岸上后捆扎、分级后,用专用车辆运往市场销售。渔民说,海捕的蟹在脱水情况下仅能存活三四个小时,但如果用海水晶养,味道就没有那么好了。

  桐照的海鲜以鱼为主,在码头上就有批发商前来挑货,过磅发运。林仲汉说,桐照渔民世代打渔,彼此联系紧密。在桐照,专业从事渔获销售的有70多人,一个人要负责几条船甚至10余条船的渔获销路,“他们是这些渔船的代理人,鱼怎么卖由他们说了算,在渔民中信任度很高”。

  鱼的价格高低,取决于条形大小和鲜度,桐照海鲜多数是以“大进大出”方式销售。大的鱼商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或为大的采购单位、超市等供货,或进入水产批发市场。码头鱼商为一级批发商,水产市场的是二级批发,最后的终端销售是菜场的摊贩。上午渔获到岸,傍晚时分就能进路林水产市场,分销给零售商,等第二天一早,市民就能买到鱼了。这样,一条鱼从船上起捕到最后进入市民的菜篮子,要经过渔运、批发、零售等4道环节,前后5天时间。

  据记者了解,今年开渔至今,产量较往年同期持平,捕获的鲳鱼相对较多。码头上,条重100克的鲳鱼,批发价每公斤8元,经过一道道转运、分销,最后在菜场的零售价为每公斤25元至30元。

  条形小的鱼则大多被冷库收购,做成冻品。如条重不到50克的小黄鱼,冷库的收购价仅为每公斤10元左右,多在禁渔期投放市场。

  而捕捞到的条形大、品质好的鱼,鱼商会挑出来冷藏,寻找适合的买主。像野生的大黄鱼,条重500克上下的,售价在每公斤1200元至1600元,如果是条重1000克大小,身价则在每公斤3000元以上。这类水产,主要供应高档酒店和一些老顾客,一鱼一价。

  不同地区,对海鲜的喜好度也有差异。林仲汉说,像温州人,就偏爱宁波出产的鮸鱼、黄鱼,而上海市民则垂青东海带鱼,宁波本地市民更喜爱小黄鱼和鲳鱼。桐照鱼商根据季节变化和渔获的丰俭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销售,提高收益。

  记者还逛了一下桐照鱼市场。来自码头的“一手货”海鲜不仅更新鲜,价格也要亲民些。像条重200克的鲳鱼,售价每公斤50元,要比宁波菜场便宜20%以上。摊贩说,现在每天来桐照码头买鱼及鱼鲞的人很多,“国庆节快到了,接下来鱼价也会涨一涨”。

  海鲜电商,“云思维”开辟新市场

  码头上,“80后”的林吉如在一箱箱的渔获中仔细挑选,看鲜度看条形,“我们是做电商的,必须要把最好的产品选出来”。

  近年来,桐照渔村涌现出一批海鲜电商,通过网络销售渔获,林吉如便是其中的代表。他注册了“浙奉渔”商标,在海边建起冷库,并组建营销团队。林吉如家就有渔船,每年他还随船数次出海,把拍摄渔船捕捞生产的视频放到网络上播放,发展客户资源。

  “我们做的是高端客户,鱼虾的品质一定要好,而桐照有这个资源优势。”林吉如说。在库房里,他的伙伴们正在根据订单称重、打包,卖的每条带鱼条重量在600克以上,且颜值要高。海鲜的网络销售,对包装、保鲜要求特别高,泡沫箱里先摆上一个铝箔保鲜袋,按顺序把带鱼、黄鱼、鲳鱼、海虾等摆好,袋子里上下放两层冰袋,最后在泡沫箱外面再套一个保鲜袋,严密包扎。林吉如说,每天傍晚,顺丰速运来收货,长三角地区次日送达,即便像东北、新疆,也能48小时送到,保证渔获的新鲜。

  林吉如在天猫开了店铺,也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进行销售,每箱海鲜的客单价在1000多元,平均每天能发10多单,忙的时候一天发货五六十单。除去海鲜采购、包装运输等成本,利润在15%至20%,“相比渔船卖统货,这个收益不算低了”。

  目前,在桐照,像林吉如这样的海鲜电商有10多户,把东海海鲜销往全国各地。林吉如说,这几年,海鲜网络销售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主要销往一二线大城市,“像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经商的江浙人很多,他们特别喜欢东海海鲜”。

  而当地“亿品海产”的负责人金莎娜则把电商经济与冻品销售嫁接在一起,把海捕鱼开背、去内脏、去头等,经过初加工后销售出去。她和丈夫还通过美团优选、叮咚买菜、拼多多、抖音等多个线上平台,不断扩展冻品销售渠道,订单量有3000余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比整个桐照海鲜产量,电商销售量目前只是一个零头,但发展势头很猛。林吉如说,传统的捕鱼、销售模式,无法做到精细化分类、销售,渔民的收入上不去。“随着保鲜技术的进步和越来越方便的物流运输,我们可以把优质的海鲜卖到更远的地方,让东海海鲜更加有价值”。

  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王贝贝王林威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