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
庄严巍峨
每年的烈士纪念日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
都会举行隆重仪式
告慰英烈,致敬英雄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近日,人民英雄纪念碑
工程设计图纸(仿制)
及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所写的手稿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经过》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
其中的细节令人震撼!
这些细节,都是敬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出了下面这张
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设计图纸
正是这张图让不少人发现
纪念碑原来是中空的设计

△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设计图纸(仿制)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丹介绍
中空主要是出于结构
以及辅助性功能等方面的考虑
“能减轻自重,防止沉降
同时也能降低造价”
建成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既庄严巍峨,又十分典雅
苏丹教授说
其在设计上具有浓郁的
中国传统文化风格
“它的碑身下部有须弥座
底座有栏杆
碑顶造型选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庑殿顶
这种样式和周边的天安门等非常协调”

△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设计图纸(仿制)
值得一提的是
在纪念碑设计过程中
碑顶的形式曾引发大讨论
一度形成了“建筑顶”与“雕像顶”之争
建筑家主张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庑殿顶
雕塑家则主张用群像顶
在碑顶上设置一组群雕
经长时间讨论,最终采用了“建筑顶”
不使用群像顶的主要原因在于
纪念碑碑身过高
碑顶上的雕塑很难看清楚
影响整体效果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身正面
毛主席手书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八个大字格外瞩目
“把手书作为一种
纪念性内容和艺术形式
非常独特且具有中国特色”
苏丹教授说
为了避免字体整体形象受到石材分割
影响美学效果
碑心石特意选用了一整块石料
重达60多吨
“石料是从山东青岛开采运输过来的
在当时的运输、技术条件下
做到这样非常不容易”

工程设计图纸向人们揭秘了
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之处
同时展出的梁思成手稿
则揭秘了更多背后的故事
↓↓↓
巨型雕像还是高大石碑?
专家组曾收到上百种方案
1949年9月
新中国成立前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通过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
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
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
建立一个人民英雄纪念碑
大会还通过了纪念碑的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纪念碑的设计很快提上日程
1949年10月
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主持下
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聘请了专家组
统领纪念碑的设计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是专家组的成员
委员会成立后
开始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
不久便收到上百份方案
据梁思成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经过》
一文中回忆
这些方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认为人民英雄来自广大的工农群众,纪念碑应该更有亲切感,方案采用平铺在地面的方式。
以巨型雕像体现英雄形象。
用高耸矗立的碑形或者塔形,体现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质。
滑动查看梁思成《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经过》一文手稿 ↓







经过讨论
平铺在地面的方案
和巨型的雕像方案都被否决
专家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应以我国传统的碑的形式更合适
据梁思成手稿中回忆
在争论过程中,专家基本达成共识:
“碑的设计应以《碑文》为中心主题
所以应采用碑的形式
《碑文》中的英雄事迹可以用浮雕表达”

1952年初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
最终,委员会决定
以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设计方案为主
同时参考其他方案
来建造纪念碑
当年即开始施工
历经多年修建
1958年4月,人民英雄纪念碑终于建成
这座庄严巍峨的纪念碑
由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
总高度37.94米
碑身正面
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八个大字熠熠生辉

碑的背面
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碑身下的大须弥座四周
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游击战等
十块浮雕
再现着惊天动地的革命历史

战争的硝烟散尽,英雄的精神永存
如今,这座凝结着
设计者和能工巧匠心血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
矗立在了所有中国人心中
时刻提醒我们:
铭记历史,勿忘先辈!
烈士精神永不磨灭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