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中)和学生们。
“双减”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学生和家长,老师和校长,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各自状态如何?继之前跟随两位学生之后,我们又跟随两位老师,来看看“双减”后他们的工作。
一位班主任的周六上班记
自“双减”政策落地以后,这个学期的每个周六,尚志中学初一(1)班的班主任张元春就会在早上7:45准时走进校门,开始一天的工作,直至下午4点课后服务结束。
学校的课后服务,镇海区各初中除了周一到周五晚上的夜自习之外,还有周六全天的校园开放,学生自愿报名来校自习、作业、答疑和参加校园活动安排。
尚志中学周六的校园开放,上午和下午有不同的安排,上午一般是作业答疑,下午则有主题阅读、体育活动等安排。
上午:作业答疑为主
10月23日,周六。这一天,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元春,上午有一个小时的作业答疑。
上午的其他时间,张老师会在办公室里做一些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比如开学一个多月了,张老师打算给班级同学出一本名叫《那一天》的作文集。她已经写好了摘要和下水文,其他同学的作文也已经修订好,周五她拿到了排版好的电子稿,周六打算再校对一遍。
做完这个,她还要想一想下周班级德育小课的内容。“双减”之前,学校每周五安排一节德育课,“双减”之后,学生在校时间多了,改成了每天中午20分钟的德育小课。德育课频率大大提高,需要考虑的主题也就多了。
利用中午德育小课和晚饭后的空余时间,张老师已经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不少事情。他们设计了班徽,创作了班歌,选出了班级标语,自编了室内操,还有节日的各种活动设计;就神舟十三号升空,大家畅谈了我国的航空航天和宇航员的成长经历……
“‘双减’以后,确确实实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师生之间有了更多交流,可以策划一些活动。”张老师说。
下午:主题阅读+运动
吃过中饭,稍微休息一下,就开始了下午的活动安排。下午1点到2点,张老师带着班级同学去操场上排练运动会表演节目,同学们打算跳一曲古风舞。
一个小时的排练之后,进入主题阅读。这次的主题阅读是科学方向,两个班级的同学分布在阅览室各个空间,大家拿着自己想看的科学相关书籍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电子阅览室里,同学们可以看学习包里的视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内容。
“每个周六我们都会安排一定主题的阅读,每次一个小时,有时候还有文艺欣赏课,这样,孩子们没有了周末文化课培训以后,确确实实保证了阅读的时间,而且阅读的面比较广。”张老师介绍。
正聊着,遇到了巡视校园的校长王青玲,每周六,王校长都和老师们一起在校园里工作。大家一起来到操场上,还有不少班级在进行运动会入场式排练。“以前孩子们在家里,不是去培训班、做作业,就是玩电子产品,现在学校里周六下午安排了不少活动,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是应该多开展一些户外运动。”看着活力满满的学生,王校长觉得这样的周六下午对学生来说挺好的。
下午的最后一个小时,张元春老师和副班主任王老师一起带着班级同学去操场运动,大家选择了跳长绳。
张老师说,儿子也上初中了,周六同样参加学校课后服务,时间上还能同步,她觉得也没什么问题。但对有些孩子还小的老师来说,相比以往,顾家的时间少了,需要自己和家人慢慢调节。
科学老师集体备课。
一位老师眼中的“双减”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早上到校的第一件事总是先到班级里转一圈,看看多少学生进教室了,他们都在做什么。陆蓓蕾是余姚市陆埠镇初级中学的教务主任兼九年级科学老师、906班班主任。“双减”后,她观察到一个现象:早上匆忙补作业的学生没有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
从教十多年的陆蓓蕾说,以前,班上一些学生在家做不完作业就消极对抗,应付了事,第二天到校再匆忙补作业。学校推行作业改革后,课后书面作业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即便是九年级的学生,语数英科作业也基本安排在校内完成,周末回家作业同样大大减少。渐渐地,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积极许多。
“早上,同学们不再忙碌于补交各种作业,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拿出课本早读或是和同学讨论,学习氛围轻松有朝气。”
是不是学生作业量少了,不用刷题了,老师也就轻松了?站在教育改革的新起点,陆蓓蕾感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政对于老师是压力也是动力,自身能力和责任心非常重要。
学生“减”的背后,是老师花更多时间琢磨研究教学工作,在作业这一关既能为学生减负,又能不减质量。
作业少了,对老师的要求没少
这个学期开始,陆埠镇中将作业改革充分融入到学校课改之中,并提出四化举措:作业准备精细化,作业分层人性化,作业管理信息化,作业生成校本化。
老师们逐步适应改革步调,尝试给学生安排富有层次性的弹性化作业。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成了关键一环。每周三下午是科学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10月27日下午1点半,九年级集体备课室,包括陆蓓蕾在内的4位老师围坐在电脑前,专门针对第九周九年级科学周末分层作业进行商讨。
集中备课的时候,针对课堂教学中重难点,老师们在现成的课本、教辅、网络上挑选题目,努力原创作业。为解决学生水平差距的问题,同一课时的作业有三个版本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包括基础巩固、能力提升以及拓展延伸,有必做题和选做题。
“有时老师之间会因为各班级上课进度以及学生能力的不同,在题目的选择上反复讨论,看似占用时间,但在‘思维碰撞’中,作业更有质量,老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我觉得非常有意义。”陆蓓蕾说。
考验老师的能力与责任心
但作业毕竟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落脚点依然在课堂。下午3点,906班有一节科学课,陆蓓蕾结合刚刚备课讨论下来的教学进度计划,把握课堂节奏,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时间。
下了课,回到办公室,陆蓓蕾又开始整理午休时间批改的作业,准备利用课后服务或者是晚自修的时间进行作业订正二次批改,分批辅导有需要知识巩固的学生。
到了晚自修,除了第一节课是自由阅读时间,二、三两节课都是作业管理与辅导,不讲新课。学生可以一边做当天作业一边发现知识遗漏点并及时问老师。
“双减”之后,老师在校时间普遍长了,最晚一批要晚上9:15以后才能回家。忙了一天的陆蓓蕾,这时才有时间回家陪伴家人。
宁波晚报记者王伟樊莹 通讯员洪黎明文/摄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