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张土良 文/摄
各区县(市)是否建立统一的课后服务资源平台、家长与教师对“双减”政策实施的满意度与支持度如何?义务段学校作业布置是否分层、弹性和个性化,有无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课后服务课程中培优补差、素质拓展与作业辅导类型比例,是否将社会和家长吸收到校内督导队伍等义务教育段热点和痛点,宁波将这些通通纳入“双减”评价的指标体系。
为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宁波市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以评价促推进,率先在全国出台《义务段学校贯彻“双减”政策教育评价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评价方案 ”)。
9月7日的全市“双减”工作会议后,工作专班即确定了要出台的“双减”政策清单,评价方案就在名单之列。在市教育局统筹下,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认真研究评价的内容体系和实施方式以及结果运用,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坚持政策落地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推进“双减”政策在中小学走深走实,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宁波率先启动对“双减”政策实施效应的评估,重点加强与“双减”密切相关的教育质量指标评价,从区域和学校两个层面,对“双减”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旨在检验“双减”政策实施效应,切实减轻学生与家长负担,确保学校教育减负不减质,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坚持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遵循可观测可操作的原则,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区域评价体系包含4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下设18项二级指标和36个观测点;学校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双减”工作组织实施、课后服务课程、课外作业管理、“双减”工作创新、服务机制与保障等5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下设近百个观测点;同时,通过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方法技术,对部分指标进行质性评价,全面客观呈现“双减”政策的实施效应。
坚持督导改进与引领提升相结合。有效发挥教育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通过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向各地各校反馈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并进行预警,督促问题整改。同时宣传推广评估发现的典型经验案例,引领学校推进“双减”工作,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评价方案既为区县和学校贯彻“双减”政策提供有力抓手,也对“唯分数”“唯升学率”“布置机械、无效、惩罚性作业”“变相给家长布置作业”等不符合“双减”精神的教育行为形成有力约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