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奥密克戎”病毒到底从何而来?专家:主要有三种可能来源
2021-12-06 21:09:11 稿源: 央视新闻  

  蔓延速度如此之快,这是否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之一?这种变异株到底从哪来?随着研究人员的新发现,奥密克戎神秘面纱的一角似乎也在慢慢被触及。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有至少一处变异由一种特殊基因片段导致,而且这个基因片段存在于其他多种病毒中,包括一种导致普通感冒的病毒。

  据路透社网站报道,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基因片段未在先前发现的几个版本新冠病毒中出现,却为其他多种病毒和人类基因组所有,其中包括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HCoV-229E和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基因片段可能会令奥密克戎毒株逃脱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这意味着奥密克戎毒株可能更易传播,但感染者的症状更轻甚至无症状。据了解,这篇研究报告近日在美国一家分享科研信息的非营利组织网站上发表,未经同行评议。

  目前全球尚无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数据,仍需进一步研究了解。

  时间轴梳理“奥密克戎”发现过程关键节点

  11月24日,南非首次向世卫组织报告发现一种新的新冠变异毒株。

  11月26日,世卫组织将该毒株定性为最高级别的“值得关切的变异株”,并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

  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奥密克戎毒株的全球首张图片。

  图片显示,奥密克戎的刺突蛋白发生了32个突变,数量是德尔塔毒株的2倍,其中在病毒与人体细胞首次接触的部分“受体结合域”的突变达10个,是德尔塔毒株的5倍。

  之后短时间内,“奥密克戎”在全球迅速蔓延。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至少3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专家:“奥密克戎”主要有三种可能的来源

  奥密克戎毒株积累了很多突变,但在已知公开数据库中却找不到这些突变积累的任何证据,那么奥密克戎突变株到底是从哪来的呢?世界知名的病毒进化研究专家埃迪·霍姆斯认为,奥密克戎毒株主要有三种可能的来源。

  第一种可能是该毒株长期藏匿于南非,只是之前并未被发现;

  第二种可能是新冠病毒在某地进入了动物体内并演变,后来人类又被感染;

  第三种可能是早期毒株在某个免疫系统较弱者的人身上演变而来。

  图利奥·奥利韦拉,著名生物信息学家,也是南非疫情应对与创新中心的负责人。正是他和同事发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并报告给了世卫组织。

  早在今年6月,奥利韦拉的团队就曾在医学研究论文预印本发布平台medRxiv上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南非一名36岁的晚期艾滋病女性患者携带新冠病毒长达216天,在此期间,病毒在她体内发生了32次突变,包括13次关键的刺突蛋白突变。

  当时,奥利韦拉就曾呼吁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约有800万艾滋病毒携带者没有接受过治疗,其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而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没有接种新冠疫苗,免疫系统脆弱,他们可能会“成为新冠变异毒株的制造工厂”。

  据统计,全球三分之二的艾滋病患者居住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而南非是全球艾滋病最严重的国家,750万人口中,大约有20%是HIV病毒携带者。然而,世卫组织的数据却显示,南非的新冠疫苗接种率仅为24%。近期,奥利韦拉在一篇论文中进一步指出,疫苗注射率低也是导致病毒发生变异的原因之一。

  南非首次向世卫报告前,荷兰已现“奥密克戎”

  而荷兰的最新调查显示,在南非首次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奥密克戎毒株之前,该变种已经在荷兰出现。

  当地时间11月30日,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确认,该国在11月19日和23日收集的两份检测样本为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而南非是在11月24日首次向世卫组织报告奥密克戎毒株。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称,两名感染者中有一人可能是在荷兰本国感染奥密克戎,如何感染还在调查中。

  “奥密克戎”正迅速成为南非主要变异毒株

  “奥密克戎”到底从哪来还有待研究人员的进一步发现,而当前摆在全球抗疫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怎么应对它。

  根据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的统计数据,11月29日,南非新增确诊病例为2273例,11月30日,该数字翻倍至4373例,12月1日再次翻倍至8561例,12月2日,新增确诊数突破1万,达到11535例。南非的传染病学家表示,“奥密克戎”将南非推向第四拨疫情。

  南非夸祖卢纳塔尔大学传染病学家理查德·莱塞尔斯表示,尚不清楚病例激增是否一定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有关,但奥密克戎“正迅速成为南非的主要变异毒株”,将南非推向第四拨疫情。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在短短12天里,南非90%的新冠确诊病例都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相比之下,贝塔毒株和德尔塔毒株花了约100天才占到该国确诊病例的80%至90%。

  这似乎表明,相比贝塔和德尔塔,奥密克戎具有更高的传染性。

  12月2日,南非流行病学建模和分析中心(SACEMA)以及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NICD)的研究团队发表一项初步研究报告,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发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比德尔塔及贝塔变异毒株高出三倍。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目前全世界的感染病例99%仍是“德尔塔毒株”,全球对“奥密克戎毒株”还没有很清晰全面的认识,因此无法预测它是否会取代“德尔塔”成为主要流行的变异毒株。

  南非医学协会主席安吉丽克·库切:我想说个问题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科学层面,一个是临床层面,在临床层面我们观察到的是感染者的症状普遍较轻。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奥密克戎”病毒到底从何而来?专家:主要有三种可能来源

稿源: 央视新闻 2021-12-06 21:09:11

  蔓延速度如此之快,这是否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之一?这种变异株到底从哪来?随着研究人员的新发现,奥密克戎神秘面纱的一角似乎也在慢慢被触及。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有至少一处变异由一种特殊基因片段导致,而且这个基因片段存在于其他多种病毒中,包括一种导致普通感冒的病毒。

  据路透社网站报道,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基因片段未在先前发现的几个版本新冠病毒中出现,却为其他多种病毒和人类基因组所有,其中包括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HCoV-229E和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基因片段可能会令奥密克戎毒株逃脱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这意味着奥密克戎毒株可能更易传播,但感染者的症状更轻甚至无症状。据了解,这篇研究报告近日在美国一家分享科研信息的非营利组织网站上发表,未经同行评议。

  目前全球尚无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数据,仍需进一步研究了解。

  时间轴梳理“奥密克戎”发现过程关键节点

  11月24日,南非首次向世卫组织报告发现一种新的新冠变异毒株。

  11月26日,世卫组织将该毒株定性为最高级别的“值得关切的变异株”,并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

  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奥密克戎毒株的全球首张图片。

  图片显示,奥密克戎的刺突蛋白发生了32个突变,数量是德尔塔毒株的2倍,其中在病毒与人体细胞首次接触的部分“受体结合域”的突变达10个,是德尔塔毒株的5倍。

  之后短时间内,“奥密克戎”在全球迅速蔓延。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至少3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专家:“奥密克戎”主要有三种可能的来源

  奥密克戎毒株积累了很多突变,但在已知公开数据库中却找不到这些突变积累的任何证据,那么奥密克戎突变株到底是从哪来的呢?世界知名的病毒进化研究专家埃迪·霍姆斯认为,奥密克戎毒株主要有三种可能的来源。

  第一种可能是该毒株长期藏匿于南非,只是之前并未被发现;

  第二种可能是新冠病毒在某地进入了动物体内并演变,后来人类又被感染;

  第三种可能是早期毒株在某个免疫系统较弱者的人身上演变而来。

  图利奥·奥利韦拉,著名生物信息学家,也是南非疫情应对与创新中心的负责人。正是他和同事发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并报告给了世卫组织。

  早在今年6月,奥利韦拉的团队就曾在医学研究论文预印本发布平台medRxiv上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南非一名36岁的晚期艾滋病女性患者携带新冠病毒长达216天,在此期间,病毒在她体内发生了32次突变,包括13次关键的刺突蛋白突变。

  当时,奥利韦拉就曾呼吁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约有800万艾滋病毒携带者没有接受过治疗,其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而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没有接种新冠疫苗,免疫系统脆弱,他们可能会“成为新冠变异毒株的制造工厂”。

  据统计,全球三分之二的艾滋病患者居住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而南非是全球艾滋病最严重的国家,750万人口中,大约有20%是HIV病毒携带者。然而,世卫组织的数据却显示,南非的新冠疫苗接种率仅为24%。近期,奥利韦拉在一篇论文中进一步指出,疫苗注射率低也是导致病毒发生变异的原因之一。

  南非首次向世卫报告前,荷兰已现“奥密克戎”

  而荷兰的最新调查显示,在南非首次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奥密克戎毒株之前,该变种已经在荷兰出现。

  当地时间11月30日,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确认,该国在11月19日和23日收集的两份检测样本为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而南非是在11月24日首次向世卫组织报告奥密克戎毒株。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称,两名感染者中有一人可能是在荷兰本国感染奥密克戎,如何感染还在调查中。

  “奥密克戎”正迅速成为南非主要变异毒株

  “奥密克戎”到底从哪来还有待研究人员的进一步发现,而当前摆在全球抗疫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怎么应对它。

  根据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的统计数据,11月29日,南非新增确诊病例为2273例,11月30日,该数字翻倍至4373例,12月1日再次翻倍至8561例,12月2日,新增确诊数突破1万,达到11535例。南非的传染病学家表示,“奥密克戎”将南非推向第四拨疫情。

  南非夸祖卢纳塔尔大学传染病学家理查德·莱塞尔斯表示,尚不清楚病例激增是否一定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有关,但奥密克戎“正迅速成为南非的主要变异毒株”,将南非推向第四拨疫情。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在短短12天里,南非90%的新冠确诊病例都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相比之下,贝塔毒株和德尔塔毒株花了约100天才占到该国确诊病例的80%至90%。

  这似乎表明,相比贝塔和德尔塔,奥密克戎具有更高的传染性。

  12月2日,南非流行病学建模和分析中心(SACEMA)以及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NICD)的研究团队发表一项初步研究报告,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发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比德尔塔及贝塔变异毒株高出三倍。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目前全世界的感染病例99%仍是“德尔塔毒株”,全球对“奥密克戎毒株”还没有很清晰全面的认识,因此无法预测它是否会取代“德尔塔”成为主要流行的变异毒株。

  南非医学协会主席安吉丽克·库切:我想说个问题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科学层面,一个是临床层面,在临床层面我们观察到的是感染者的症状普遍较轻。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