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小组的医务人员正在对黄先生实施急救。受访单位供图
送到急诊室已没了呼吸心跳
31岁的黄先生来自四川凉山州,在宁波做小生意。11月24日,黄先生感觉胸闷不适,但他一直拖到下午5点才赶往医院。他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独自步行前往附近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半路上黄先生越走越觉得难受,还伴有阵阵胸痛。他强忍着不适快步向前,没想到刚走到医院门口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正在门口值守的保安见状立即呼救院内抢救小组,急诊室医生护士推着抢救床飞奔赶来,为他开通绿色通道。
抢救小组的医生蒋坚等人已在急诊室准备就绪。黄先生没了呼吸心跳,医护人员立即开展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显示黄先生发生了室颤,医生实施除颤。但是,病情并无好转。
经急救终于转危为安
原本准备下班的急诊科主任刘雪兰和护士长张波也重新穿上白大褂,回到抢救室。
连续除颤10多分钟,黄先生依然室颤。刘雪兰清楚必须立即启动E-CPR(体外心肺复苏术),重症医学科、EMCO团队及心血管介入团队等10余位医生闻讯赶来。
终于,抢救34分钟后,黄先生恢复心律,医生也明确了诊断,是急性心肌梗塞。
虽然黄先生恢复了心跳,但这仅仅是暂时的“平静”,血压依然很低,大面积的心肌梗死让心跳随时有再次骤停的风险。
于是,重症医学科、心脏重症监护室接过了生命接力棒,在重症医学科金雨虹主任带领下,胡晓燕、金少峰等成员通过ECOM技术维持黄先生的心跳和呼吸功能,血液在ECMO机器与黄先生之间不停流转。
夜幕已深,但抢救仍在继续。由于黄先生病情危重,刚刚回到家中的心内科胡万英主任医师也闻讯匆匆赶回医院,她和团队要把堵塞的心脏血管开通,让心脏再次有力跳动。
从重症监护室把黄先生转运到手术室又是一次生死考验。带着ECMO机器等众多机器以及抢救药物,医生护士一路疾驰,跑进手术室。10余名医护人员一旁待命,胡万英和同事徐卫峰为黄先生实施心脏介入手术,1小时后成功开通堵塞的心脏导管。
由于病情危重,术后黄先生被送往重症医学科。面对年轻的生命,大家都不愿放弃。金雨虹和团队一次次评估病情和方案。终于,几天后,黄先生脱离了ECMO,目前已转入普通病房。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当时,接到警方电话的黄先生妻子赶到医院。当她看到昏迷中的丈夫时不禁痛哭,后悔当初没引起重视。她告诉医生,其实黄先生两天前就跟她说起过有点胸闷,但休息一下就好了。夫妻俩都没当回事,没想到这竟是心梗前的征兆。
“胸闷胸痛不能小觑。”胡万英提醒,这是急性心梗的典型先兆,往往提示血管已经出现狭窄引发心脏缺血,如果不及时恢复血流的话将引发心肌坏死而危及生命。
“一旦胸闷胸痛就要停止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尽快赶往医院。如果是胸闷胸痛持续发作,要高度怀疑是急性心梗的先兆,必须立即拨打120。”胡万英提醒。
记者了解到,入冬以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年龄多集中在40到60岁的男性人群,像黄先生这样的30岁出头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见。据悉,黄先生一直有吸烟喝酒的习惯,而且烟瘾很大,一天一包左右。
“气温骤降致使血管收缩而使血压波动导致发病。”胡万英表示,气温骤降或季节交替是该病的高发季,她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做好基础疾病的防控,“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定要戒烟。此外高热量高油脂的饮食习惯、熬夜、压力大等也是诱发因素。”
宁波晚报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戴曾敏 许敏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