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大雪至 眼下正是炒货销售旺季
2021-12-08 06:39:01 稿源: 中国宁波网  

董香茂正在专心致志地炒年糕干。 记者崔引摄

  12月7日,大雪,传说中“至此而雪盛”的节气。只是,不见“雪花满天飞”,不见“篮装水不漏”的大雪,多少感觉有些“淡索索”。

  鼓楼的一家炒货店,盐在铁锅里翻炒发出“唰唰”声,轻微、顺滑;“干瘪”的年糕片一点点“胖”起来、“蜷”起来、“香”起来……

  就像是一种“仪式感”,唤醒了关于这个节气的味觉,还有记忆……

  匀速翻炒,火候要到位

  看董香茂炒年糕干很是轻松:轻轻一铲,年糕干和盐顺着铲边在铁锅里划了个半圆,就像跳华尔兹一样。

  忍不住上手一试,铲插进盐中愣是使不上劲,几下便感觉手腕隐隐作痛;眼看着年糕片有了焦味,心越发急但也越发使不上劲。

  “翻炒过程中,速度要快,不能开小差。”董香茂在一旁指点,“匀速翻炒,才能使得年糕干正反面色泽一致;火候到位,才会有诱人的香气和回味。”

  这“本该”是很多人都会的手艺。

  听家中的长辈说,过去每年临近年底,尤其是到了冬至或腊月二十三,不少人家都会自己炒瓜子、炒年糕干。因为盐很珍贵,用的多是提前半年就备下的沙子。

  倒也不是当时买不到炒货,一来是为省点钱,二来也是营造了临近年底的气氛:

  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在灶台边,听着锅里发出的“唰唰”声,闻着逐渐氲开的香味,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寒冷的冬夜也因此生出几分暖意来。

  眼下正是炒货销售旺季

  在过去,自家“自产自销”可以慢慢来,像董香茂这样经营炒货店的在大雪节气早就忙碌开了。

  一方面,随着大雪节气到来,“大如年”的冬至也不远了。在物资不充裕的年代,人们不得不提前为过年做准备。

  另一方面,随着大雪节气到来,昼渐短夜渐长,直到冬至达到极致。不单是炒货店,像糕团店、南北货铺、裁缝铺等各式店铺、手工作坊都要利用夜里的时间“开夜工”。

  时至今日,这个习惯也并未改变。

  可能在很多人的理解中,炒货要等临近过年才会迎来销售旺季。事实上,“无论是礼尚往来,还是单位福利,等到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有存货,销路反而不好。”董香茂说。

  反倒从眼下开始,天气渐渐冷起来,大伙儿吃炒货的味觉像是一下被打开。

  遇上特别忙的时候,董香茂一天要炒10个小时,“在锅边摆把小椅子,困得不行,坐下眯五六分钟也好。”

  像2018年、2019年,“一年要炒2万斤年糕干。”董香茂说。

  这个数量对机器炒制来说只是“小儿科”,但对每一锅只能炒5两到6两的手工炒制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闻香”而至的多是中老年人

  在不停的翻炒中,年糕片从冷冰冰的灰白色调变成自带暖意的焦黄色,一股混合着焦香的米香弥漫开来……虽然店铺不临街,还是有人“闻香”而至,多是中老年人。

  记者留意了一下,看的人、问的人挺多,且多是中老年人,只是真正掏钱的人不多,50元一斤的价格让不少人“退缩”。

  “菜场旁边也有卖的,价格比较便宜。”大爷一句话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现在的年轻人图新鲜,喜欢打卡各种网红店、网红美食,对传统食品不是很‘感冒’,而中老年人又比较看重价格。”董香茂也有些无奈。

  不过,这些年来,他并没有想过放弃。尽管人们的饮食习惯、消费偏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就像大雪节气来了,要开始忙了一样,人们对老底子炒货,即便没有偏爱,也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剪不断的感情。

  宁波晚报记者 石承承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大雪至 眼下正是炒货销售旺季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12-08 06:39:01

董香茂正在专心致志地炒年糕干。 记者崔引摄

  12月7日,大雪,传说中“至此而雪盛”的节气。只是,不见“雪花满天飞”,不见“篮装水不漏”的大雪,多少感觉有些“淡索索”。

  鼓楼的一家炒货店,盐在铁锅里翻炒发出“唰唰”声,轻微、顺滑;“干瘪”的年糕片一点点“胖”起来、“蜷”起来、“香”起来……

  就像是一种“仪式感”,唤醒了关于这个节气的味觉,还有记忆……

  匀速翻炒,火候要到位

  看董香茂炒年糕干很是轻松:轻轻一铲,年糕干和盐顺着铲边在铁锅里划了个半圆,就像跳华尔兹一样。

  忍不住上手一试,铲插进盐中愣是使不上劲,几下便感觉手腕隐隐作痛;眼看着年糕片有了焦味,心越发急但也越发使不上劲。

  “翻炒过程中,速度要快,不能开小差。”董香茂在一旁指点,“匀速翻炒,才能使得年糕干正反面色泽一致;火候到位,才会有诱人的香气和回味。”

  这“本该”是很多人都会的手艺。

  听家中的长辈说,过去每年临近年底,尤其是到了冬至或腊月二十三,不少人家都会自己炒瓜子、炒年糕干。因为盐很珍贵,用的多是提前半年就备下的沙子。

  倒也不是当时买不到炒货,一来是为省点钱,二来也是营造了临近年底的气氛:

  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在灶台边,听着锅里发出的“唰唰”声,闻着逐渐氲开的香味,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寒冷的冬夜也因此生出几分暖意来。

  眼下正是炒货销售旺季

  在过去,自家“自产自销”可以慢慢来,像董香茂这样经营炒货店的在大雪节气早就忙碌开了。

  一方面,随着大雪节气到来,“大如年”的冬至也不远了。在物资不充裕的年代,人们不得不提前为过年做准备。

  另一方面,随着大雪节气到来,昼渐短夜渐长,直到冬至达到极致。不单是炒货店,像糕团店、南北货铺、裁缝铺等各式店铺、手工作坊都要利用夜里的时间“开夜工”。

  时至今日,这个习惯也并未改变。

  可能在很多人的理解中,炒货要等临近过年才会迎来销售旺季。事实上,“无论是礼尚往来,还是单位福利,等到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有存货,销路反而不好。”董香茂说。

  反倒从眼下开始,天气渐渐冷起来,大伙儿吃炒货的味觉像是一下被打开。

  遇上特别忙的时候,董香茂一天要炒10个小时,“在锅边摆把小椅子,困得不行,坐下眯五六分钟也好。”

  像2018年、2019年,“一年要炒2万斤年糕干。”董香茂说。

  这个数量对机器炒制来说只是“小儿科”,但对每一锅只能炒5两到6两的手工炒制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闻香”而至的多是中老年人

  在不停的翻炒中,年糕片从冷冰冰的灰白色调变成自带暖意的焦黄色,一股混合着焦香的米香弥漫开来……虽然店铺不临街,还是有人“闻香”而至,多是中老年人。

  记者留意了一下,看的人、问的人挺多,且多是中老年人,只是真正掏钱的人不多,50元一斤的价格让不少人“退缩”。

  “菜场旁边也有卖的,价格比较便宜。”大爷一句话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现在的年轻人图新鲜,喜欢打卡各种网红店、网红美食,对传统食品不是很‘感冒’,而中老年人又比较看重价格。”董香茂也有些无奈。

  不过,这些年来,他并没有想过放弃。尽管人们的饮食习惯、消费偏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就像大雪节气来了,要开始忙了一样,人们对老底子炒货,即便没有偏爱,也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剪不断的感情。

  宁波晚报记者 石承承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