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一城三湾六片四向!宁波明确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2021-12-13 22:53:00 稿源: 东南财金  

  相关报道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来了 一图读懂

  宁波向海而生,因海而兴。

  这里港口优势得天独厚,全市港口岸线总长达1672公里,居全省首位,更孕育了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

  这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丰富的“岛、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境内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岛516个,约占全省的1/5;海洋旅游、渔业可开发滩涂资源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1/3;象山港、杭州湾、大目湾、三门湾、春晓油气田……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其中。

  2020年,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值达5384.3亿元,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67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3.5%,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约为18%。

  当前,我国已经把建设“海洋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广东、浙江、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发布加速推进建设海洋强省的方案,出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局面。

  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在建设“海洋强省”“海洋强国”上,宁波无疑承担着重大的国家使命。宁波也把“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作为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使命。

  如何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能级,无疑是宁波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日,宁波市政府印发的《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

  《规划》对今后5年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勾勒了宏伟的发展蓝图,也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和目标路径——

  2025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目标

  ●海洋经济实力位居前列,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世界一流强港基本建成,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3亿吨,稳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500万标箱,稳居全球前三;

  ●海洋科创能力大幅提升,争取新建1家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涉海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25个以上;

  ●海洋旅游中心率先形成,力争建成3个省级以上海岛公园和湿地公园、10个海洋旅游主题风景区和运动中心、10条以上海洋生态旅游线路;

  ●海洋综合治理成为标杆,海洋综合管理改革和数字化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实现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1

  一城三湾六片四向

  《规划》表明,“十四五”期间,宁波将继续发挥海洋经济优势,构建“一城、三湾、六片、四向”的陆海统筹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城”引领。即全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充分挥宁波海洋资源禀赋和开放优势,以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为引领,以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重点,推动陆海统筹和港产城融合发展,集聚涉海科技创新高端要素,着力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推动高端港航物流服务业纵深突破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扩大海洋国际国内合作,积极参与海洋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打造影响卓越的海洋经济中心、特色鲜明的海洋科创中心、包容共享的海洋文化交流中心、风情独具的滨海旅游城市。

  “三湾”协同。统筹推进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协同发展,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杭州湾,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引导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大项目向沿海产业带集中布局,形成万亿级涉海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象山港,严格控制象山港入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以生态型、清洁型产业为主导,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打造环象山港生态经济区。

  三门湾,发挥三门湾海洋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海洋资源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和严格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宁波南翼新兴产业重要承载地。

  “六片”支撑。高起点打造六大海洋经济重点片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前湾片区,加快布局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沪杭甬海洋产业合作高地。

  镇海片区,做大做强绿色石化产业链,发展新型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下游产业,培育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北仑片区,推进港航物流发展,做大做强国际分拨、中转集拼等业务,提升油气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构建链接全球的国际供应链体系。

  象山港片区,统筹推进北仑、鄞州、奉化、宁海、象山滨海区块适度开发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打造长三角滨海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象东片区,积极推进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运动业发展,建设一批海洋休闲旅游项目,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运动品牌,提升大目湾新城的滨海旅游品牌,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

  南湾片区,发展海洋新能源、航空航天、影视文化等产业,打造现代宜居休闲滨海新城,成为长三角海洋经济新增长极。

  “四向”辐射。强化“沪甬北向”“沿江西向”“义甬舟西南向”“沿海南向”四个方向联动发展。

  沪甬北向,深度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示范区,积极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

  沿江西向,协同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快拓展长江经济带腹地,提升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服务能级,打造内陆省份重要出海口。

  义甬舟西南向,全面强化与金华、衢州合作发展,加快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义甬舟智慧物流体系,创新海洋经济辐射联动模式。

  沿海南向,深化与温州、台州合作发展,强化沿海港口合作,共建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

  02

  七大举措保驾护航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为推进落实海洋经济发展,宁波将采取7大举措。

  全力建设一流强港

  建设一流港口设施,打造世界级全货种专业化泊位群;

  大力拓展港口腹地市场,加快布局建设江海联运码头,合作打造长江沿线主要港口与宁波舟山港间的快速通道;

  提升战略资源配置能力,开展铁矿石、铜精矿等大宗商品储存交易,共建大宗商品期现一体化交易市场;

  打造现代航运服务高地,大力发展港航物流、航运金融、港口贸易等,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性航运服务中心。

  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做强海洋科创平台主体,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功能平台,建设涉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强化涉海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实施涉海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完善海洋科技创新及转化机制;

  加强海洋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海洋高层次人才,加强涉海类学科专业建设,加强长三角海洋科技创新合作。

  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

  打造绿色石化龙头产业,拓展石化下游产业链,推进镇海、北仑、大榭等三大石化园区协同融合发展,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工厂建设;

  做强港航物流服务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等四大涉海支柱产业;

  培育海洋新材料产业、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产业、临海航空航天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五大涉海特色产业。

  保护海洋蓝色家园

  统筹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利用,全面加强海岸线保护修复,严格实施海岸线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推进海岛统筹开发利用。做好全市海岛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工作,科学、合理确定海岛的功能和分类,建立现代化海岛管理体系;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海洋生态承载力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海洋污染综合治理,实施以海洋环境容量为基础的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积极开展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

  扩大海洋合作交流

  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交流,扩大海丝“活化石”影响力;

  加强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打造内陆地区重要出海口;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共建湾区经济创新区;

  强化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创新海洋经济联动模式。

  提升海洋综合治理能力

  建设数字海洋“智慧大脑”,加强数字海洋应用示范,统筹推进智慧港口、智慧海洋渔业、智慧海洋旅游等项目;

  完善海洋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建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和产业准入政策;

  深化海洋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海域海岛价格评估程序和方法,加强海域海岛使用权价格评估体系建设;

  提升海洋防灾减灾治理能力,提升海洋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提高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海洋经济“四个重大”支撑体系

  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2.0、海洋资源配置市场化等重大改革,打造宁波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前湾新区、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创新一批海洋经济重大政策,谋划建设一批海洋经济引领性重大项目,形成一批走在前列的海洋强市建设亮点。文字:谢斌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一城三湾六片四向!宁波明确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稿源: 东南财金 2021-12-13 22:53:00

  相关报道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来了 一图读懂

  宁波向海而生,因海而兴。

  这里港口优势得天独厚,全市港口岸线总长达1672公里,居全省首位,更孕育了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

  这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丰富的“岛、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境内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岛516个,约占全省的1/5;海洋旅游、渔业可开发滩涂资源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1/3;象山港、杭州湾、大目湾、三门湾、春晓油气田……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其中。

  2020年,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值达5384.3亿元,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67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3.5%,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约为18%。

  当前,我国已经把建设“海洋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广东、浙江、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发布加速推进建设海洋强省的方案,出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局面。

  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在建设“海洋强省”“海洋强国”上,宁波无疑承担着重大的国家使命。宁波也把“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作为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使命。

  如何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能级,无疑是宁波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日,宁波市政府印发的《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

  《规划》对今后5年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勾勒了宏伟的发展蓝图,也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和目标路径——

  2025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目标

  ●海洋经济实力位居前列,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世界一流强港基本建成,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3亿吨,稳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500万标箱,稳居全球前三;

  ●海洋科创能力大幅提升,争取新建1家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涉海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25个以上;

  ●海洋旅游中心率先形成,力争建成3个省级以上海岛公园和湿地公园、10个海洋旅游主题风景区和运动中心、10条以上海洋生态旅游线路;

  ●海洋综合治理成为标杆,海洋综合管理改革和数字化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实现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1

  一城三湾六片四向

  《规划》表明,“十四五”期间,宁波将继续发挥海洋经济优势,构建“一城、三湾、六片、四向”的陆海统筹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城”引领。即全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充分挥宁波海洋资源禀赋和开放优势,以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为引领,以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重点,推动陆海统筹和港产城融合发展,集聚涉海科技创新高端要素,着力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推动高端港航物流服务业纵深突破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扩大海洋国际国内合作,积极参与海洋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打造影响卓越的海洋经济中心、特色鲜明的海洋科创中心、包容共享的海洋文化交流中心、风情独具的滨海旅游城市。

  “三湾”协同。统筹推进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协同发展,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杭州湾,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引导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大项目向沿海产业带集中布局,形成万亿级涉海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象山港,严格控制象山港入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以生态型、清洁型产业为主导,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打造环象山港生态经济区。

  三门湾,发挥三门湾海洋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海洋资源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和严格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宁波南翼新兴产业重要承载地。

  “六片”支撑。高起点打造六大海洋经济重点片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前湾片区,加快布局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沪杭甬海洋产业合作高地。

  镇海片区,做大做强绿色石化产业链,发展新型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下游产业,培育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北仑片区,推进港航物流发展,做大做强国际分拨、中转集拼等业务,提升油气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构建链接全球的国际供应链体系。

  象山港片区,统筹推进北仑、鄞州、奉化、宁海、象山滨海区块适度开发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打造长三角滨海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象东片区,积极推进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运动业发展,建设一批海洋休闲旅游项目,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运动品牌,提升大目湾新城的滨海旅游品牌,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

  南湾片区,发展海洋新能源、航空航天、影视文化等产业,打造现代宜居休闲滨海新城,成为长三角海洋经济新增长极。

  “四向”辐射。强化“沪甬北向”“沿江西向”“义甬舟西南向”“沿海南向”四个方向联动发展。

  沪甬北向,深度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示范区,积极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

  沿江西向,协同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快拓展长江经济带腹地,提升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服务能级,打造内陆省份重要出海口。

  义甬舟西南向,全面强化与金华、衢州合作发展,加快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义甬舟智慧物流体系,创新海洋经济辐射联动模式。

  沿海南向,深化与温州、台州合作发展,强化沿海港口合作,共建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

  02

  七大举措保驾护航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为推进落实海洋经济发展,宁波将采取7大举措。

  全力建设一流强港

  建设一流港口设施,打造世界级全货种专业化泊位群;

  大力拓展港口腹地市场,加快布局建设江海联运码头,合作打造长江沿线主要港口与宁波舟山港间的快速通道;

  提升战略资源配置能力,开展铁矿石、铜精矿等大宗商品储存交易,共建大宗商品期现一体化交易市场;

  打造现代航运服务高地,大力发展港航物流、航运金融、港口贸易等,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性航运服务中心。

  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做强海洋科创平台主体,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功能平台,建设涉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强化涉海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实施涉海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完善海洋科技创新及转化机制;

  加强海洋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海洋高层次人才,加强涉海类学科专业建设,加强长三角海洋科技创新合作。

  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

  打造绿色石化龙头产业,拓展石化下游产业链,推进镇海、北仑、大榭等三大石化园区协同融合发展,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工厂建设;

  做强港航物流服务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等四大涉海支柱产业;

  培育海洋新材料产业、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产业、临海航空航天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五大涉海特色产业。

  保护海洋蓝色家园

  统筹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利用,全面加强海岸线保护修复,严格实施海岸线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推进海岛统筹开发利用。做好全市海岛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工作,科学、合理确定海岛的功能和分类,建立现代化海岛管理体系;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海洋生态承载力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海洋污染综合治理,实施以海洋环境容量为基础的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积极开展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

  扩大海洋合作交流

  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交流,扩大海丝“活化石”影响力;

  加强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打造内陆地区重要出海口;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共建湾区经济创新区;

  强化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创新海洋经济联动模式。

  提升海洋综合治理能力

  建设数字海洋“智慧大脑”,加强数字海洋应用示范,统筹推进智慧港口、智慧海洋渔业、智慧海洋旅游等项目;

  完善海洋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建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和产业准入政策;

  深化海洋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海域海岛价格评估程序和方法,加强海域海岛使用权价格评估体系建设;

  提升海洋防灾减灾治理能力,提升海洋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提高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海洋经济“四个重大”支撑体系

  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2.0、海洋资源配置市场化等重大改革,打造宁波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前湾新区、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创新一批海洋经济重大政策,谋划建设一批海洋经济引领性重大项目,形成一批走在前列的海洋强市建设亮点。文字:谢斌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