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虎年将至,与“虎”有关的元素随处可见,但宁波带有“虎”字的地方,你知道几个呢?
近日,记者从宁波市民政局了解到,宁波以“虎”命名的村落、寺庙、山丘、洞穴数量不算多,但各有特色。初步统计,宁波全市范围带“虎”字的地方至少有14个。
以“虎”为名:青虎湾岗
周边曾有猛虎出没
在宁波,以“虎”命名的地名由来,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名附近曾有猛虎出没,二是山形地貌形似“虎”。
青虎湾岗位于余姚市最南端的四明山芦山境内,海拔979米,此地为余姚、嵊州、上虞交界的三角地带,山势陡峭、丛林茂密、群峰深壑。志载记录这一带古时常有老虎出没,因此得名青虎湾,岗随湾名,故名青虎湾岗。如今,山顶现存两座侦察岗哨,为战争年代战备之用,另有979米标志的观景平台,可登顶而一览群山。
图为青虎湾岗山顶上的两座侦察岗哨
不止山林,也有村庄以“虎”命名,缘起亦因周边有虎出没。
比如,历史记载明朝初年,奉化有一座无名村庄,村东有土丘平地突起,竹林茂密,常能听到山林中的虎啸声,村民以刘姓为主,故取名“虎啸刘村”。古代通讯并不发达,也许只能借“虎名”警醒往来路人,此地有猛虎出没,出行需谨慎。
山形似“虎”:龙虎草堂
思想家黄宗羲的隐居地
宁波人大多知道黄宗羲,但不一定了解龙虎草堂。龙虎草堂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宗羲墓附近,现属陆埠镇南雷村十五岙自然村。
图为现在的龙虎草堂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学者称其为“梨洲先生”。龙虎草堂则是黄宗羲抗清失败后隐居、著述之所。
据《黄梨洲年谱》记载:“四明北麓有化安山,故宋所谓剡中也,东峰状类虎,西峰状类龙,公(梨洲)丙舍适当其间,因名曰龙虎山堂(又名为龙虎草堂)”。
据黄宗羲记录,龙虎草堂是“辛辛苦苦一茅堂” “三间矮屋盖芦花”,可见当时的草堂环境非常朴素、简陋。面对抗清无望的现实,黄宗羲在草堂一住就是三年,其间潜心著述,发奋撰写了千古名篇《明夷待访录》《易学象数论》,编辑了卷迭浩繁的《明文海》。
但不幸的是,龙虎草堂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毁于火灾,1995年在纪念黄宗羲逝世三百周年时,原址重建,为木结构五开间硬山顶平房,具有浙东清代山野农舍风格。
图为虎屿山
以形取名的还有很多,比如,慈溪市浒山街道东北部“小山墩”,因形如卧虎,本地人又称其为“虎屿山”。
此山北临大塘河,西麓为北门城楼,山上建有文昌阁(后名文蔚书院),山脚还建有虎屿公园,是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北仑还有“虎山”“虎头岭山”,山貌皆因形似虎而得名。
人文古村:虎啸漕村
有“中国红帮裁缝”发源地之称
虎啸漕村位于鄞州区姜山镇,由虎啸周、孙张漕两个自然村组成,这个村与“中国红帮裁缝起源”密切相关。
图为原轻工部副部长王曾敬题写的“中国红帮第一村”石碑
孙张漕村有个传说:当地张氏家族有一位先辈,学了本帮裁缝手艺,农闲时为乡邻缝衣服补贴家用。一次出海捕鱼时,这位先辈所在的渔船遇上了海难,漂流到了日本横滨港附近,被日本人救起,成了难民,最后在那里学习了西服技艺。
“传说无从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张氏家族的张有松、张有福以及他们的后代都曾在横滨从事现代服装业,是最早的‘红帮裁缝’。”宁波服装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虎啸漕村也有“中国红帮裁缝”发源地之称。
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虎”的地名故事,欢迎在甬上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宁波晚报记者 林微微 通讯员 周益平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