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 记者 顾嘉懿(素材由受访者王群提供)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传来消息,百年前“宁波帮”人士陈磬裁捐建的“磬裁第五桥”在金坛区茅山脚下被发现,至今保存完好。
陈磬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陈鑑桥村人,民国“水泥大王”、慈善家,以出资捐建“十桥十亭”闻名。因相关记载不全,“十桥”中之前有四座下落不明。

新发现的“磬裁第五桥” 王群供图
磬裁第五桥现存情况良好
记者联系上发现古桥的常州市金坛区茅山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王群。他表示,“磬裁第五桥”是他们今年1月中旬进行民俗田野调查时发现的。
该桥位于金坛茅山脚下的薛埠镇西旸村后阳庄自然村东,当地也叫它“后阳桥”或“后阳庙桥”。桥身一面刻有“磬裁第五桥”,一面刻有“古名宏济桥”字样,两边都刻有建成时间“癸亥孟春”,即1923年春天。

“磬裁第五桥”东侧 王群供图

桥西侧 王群供图
王群表示,这座建成近百年的古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西合璧式样。“早几年桥东修建省道,当地老人呼吁保护老桥,促使有关规划绕行。该桥现存情况良好,未遭毁坏。”
王群通过实地走访和资料搜集了解到,“磬裁第五桥”位于当地民俗“上茅山,回九里”的必经之路上。茅山是道教名山,九里则指镇江丹阳市延陵九里季子庙。当地流传上茅山进香,需回九里“还愿”,才算“功德圆满”一说。
地处往来要道的“磬裁第五桥”,自建成后一直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桥两端过去均有条石铺路,直至2019年265江苏省省道通车后,才处于闲置状态。
目前,王群已将此桥相关情况向金坛区文物部门作了汇报,有望被公布为当地文保单位。

该桥桥面 王群供图
同属“磬裁桥家族”
资料显示,“磬裁第五桥”捐建者陈磬裁(1874-1958),又名陈宏福、陈德富,宁波鄞州姜山人,年轻时去上海学做生意,后靠做水泥生意和从事建筑业发家。他致富不忘造福百姓,出资捐建“十桥十亭”以惠乡里。因是做水泥生意起家,他对水泥情有独钟,所造桥亭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经对比可知,茅山“磬裁第五桥”的桥型与宁波现存的几座“磬裁桥”基本相同。比如位于宁波鄞州塘溪镇梅溪水库著名的“水下桥”——“磬裁第三桥”,鄞州区云龙镇保存完好的“黄昏晨桥”——“磬裁第十桥”,还有海曙区蜜岩村废置的第四桥和第八桥残桥。

宁波“磬裁第三桥” 顾嘉懿/摄

宁波“磬裁第十桥” 顾嘉懿/摄
传说陈磬裁共捐建过十座桥,均位于江浙沪“包邮区”。除了已知位于宁波的四座,还有上海浦东一座,浙江东阳一座,加上茅山新发现的“第五桥”,现在剩下3座下落未明。

表格为本文自制
茅山除了“第五桥”,还有“第二亭”
据王群介绍,陈磬裁与茅山颇有渊源。茅山还有一座“磬裁第二亭”,位于镇江句容茅山区域(抱朴峰山偏东,盘山公路右侧)。
早些年李燕津撰写的《善人陈磬裁》一文曾介绍此亭,称此亭位于镇江茅山风景区,名“磬裁亭”,“为一钢筋混凝土方亭,亭顶建成印把形,北面墙上刻有‘磬裁第二亭’5字,为1922年商人陈磬裁捐助”。

路边的“磬裁第二亭” 王群供图

“磬裁第二亭”南面 王群供图
2月13日,王群造访“磬裁第二亭”时,发现该亭已被改造。“从柱身残损部分看,原亭身外覆盖了石片,亭柱上的楹联和牌匾则一比一复刻在新亭之外。”亭北柱柱联云“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南柱柱联云“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而有余”,字体仍为旧貌。

原亭柱包裹其中 王群供图
王群表示,“磬裁第二亭”当地人俗称“歇脚亭”,因其处于登茅山顶峰大茅峰的半路之上,过去山道难行,人们可在此歇息。现已成为土地庙。
此外,在茅山当地还流传着“陈磬裁捐建拜殿”的故事,被收录在《茅山乾元观传说》一书中。王群听乾元观老道长说,乾元观复建时,曾发现地基铺筑的混凝土坚固无比,传说地基所用水泥即为陈磬裁从上海运来。如今,乾元观还留存着陈磬裁法名“常宝子”的石刻,嵌在该观山门右墙。

乾元观“常宝子”石刻 王群供图
王群表示,江苏茅山的一桥一亭,说明陈磬裁的义行善举曾惠泽江苏百姓。

表格为本文自制
新闻多一点
除了“十桥十亭”,陈磬裁可能还建过“十堤”
鄞州区文保中心工作人员李本侹告诉记者,作为著名慈善家,陈磬裁留下“遗产”众多。
而今,姜山镇陈鑑桥村仍有陈磬裁故居,钢筋混凝土两层楼,规模宏大。最有特色的是平顶上修了两座亭子,亭上各有一只白鹤,俗称“白鹤亭”。

陈磬裁故居 图自《善人陈磬裁》
陈磬裁的墓地位于横溪镇金溪村,墓地附近供拜祭后人休息的坟庄保留完整,外观、廊柱带有明显的西洋风格,门楣“陈氏磬裁山庄”“民国二十一年(1932)造”等字样清晰可见。

陈氏磬裁山庄 李本侹供图
在镇海招宝山,有陈磬裁1927年所建上天竺“登云路”牌坊。

陈磬裁所建招宝山上天竺牌坊 李本侹供图
“除了‘十桥十亭’,陈磬裁生前可能还造过‘十堤’。”李本侹表示,“磬裁第九桥”即东阳五孝桥虽已不在,但当年桥建成时,东阳人马福田曾在江西景德镇定制一批碗碟以作纪念,上面印有五孝桥的图案和数行黑字:“陈之所建,此为第二堤第六亭第九桥”。这是目前所知陈磬裁可能造过“十堤”的唯一证据。

五孝桥碗 图自《善人陈磬裁》
宁波晚报 记者 顾嘉懿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