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海归……他们为何改行当社工?
2022-03-17 06:4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3月15日一早,王琦维就在办公室里核对疫情防控的相关数据。

在日本留学7年的硕士研究生黄露,现在是鄞州区东胜街道樱花社区的一名社工,她用自己的专业与居民“共情”;

北仑区春晓街道明月湖社区新晋社工林晨毕业于“双一流”大学的英语专业,因为喜欢志愿服务,她选择了基层。

这两年,宁波很多社区出现了一些高学历社工,他们拥有不错的学历背景,甚至有海外留学经历。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研究生学历的社工人数增长了近六成。3月15日是国际社工日,记者走进这一群体。

从离开到回归海归为何当社工?

今年37岁的黄露毕业于日本福冈教育大学,是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在日本留学7年多,现在是鄞州区东胜街道樱花社区的一名普通社工。

2011年毕业回国后,黄露进入日资企业当日语翻译。

“2016年公司裁员,一时间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无意间看到江北孔浦街道在招社工。我就想,我是学教育心理学的,说不定在社区有用武之地,就试着去参加考试。”黄露回忆。

随后,黄露顺利入职,当时丈夫随口的一句调侃,黄露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恭喜你,要当居委会大妈了!”

但黄露的社工生涯只短暂维持了一年时间。2017年3月,她离职了,原因是“落差太大”。

“社工的待遇不高,这一点我早有心里预期,但没想到第一个月拿到手只有2000多元,而且进入不了状态,感觉无所事事,特别没有存在感,坚持了一年,真的熬不住了。”离职后,黄露去了一家外企,重回翻译的职业“赛道”。

2020年发生的疫情再次改变她的人生轨迹。那个春节,她和很多人一样在家刷手机,无意间看到了以前的社区同事在朋友圈发的消息——“一天打无数个电话,上门挨家挨户送菜,碰到不理解的还要被骂,但这些都是值得的。”

看到前同事穿着防护服,一脸的疲惫,黄露有些泪目。“疫情汹涌而来,大家都躲在家里,但他们却挺身而出,冲在一线。”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她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可以再试一次?”

2021年1月,黄露来到樱花社区,成为一名基层社工。从离开到回归,黄露感觉到,和几年前相比,社工的工作强度更大了,人口普查、文明创建、疫情防控……每一场都是“硬仗”,但她却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在工作中,黄露试着运用心理学上的“共情”与居民交流,去解决基层矛盾。“我们做的事情很小,却很有价值。”黄露说,“社区每天处理的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需要去倾听,去感同身受,这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月初,远在海口的宁波樱花社区居民询问回甬的防疫政策。黄露耐心讲解,还在微信留言:“早点回家,宁波欢迎您!”

短短几个字,让对方感受到了暖意。对方回复:“有你这句话,我感觉好温暖!”

现在,很多人似乎早就忘记了黄露身上海归的标签。黄露则忙碌着,快乐着。

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相信自己的选择

3月15日早晨6点多,鄞州区东柳街道安居社区党委书记王琦维已经开始办公了。

王琦维在社区工作了8年多,一开始在安居社区,后来调到东柳坊社区,3月15日是她“回归”安居社区的第一天,而且“履新”第一天就“撞”上了新一波疫情防控。

“夜里2点多睡的,早上5点多就醒了,马上要进行数据排查,早一点到社区也安心一点!”这样的工作状态,王琦维早就习以为常了,“我恨不能有三头六臂,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

今年33岁的王琦维毕业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她的很多同学都是进入外贸企业工作,但她却当起了社工。说起缘由,她一脸苦笑:“当时有朋友说,社区工作特别轻松,每天搞搞活动就行,没想到掉‘坑’里了!”

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忙,她就把2岁多的女儿放到父母家,让老人帮忙照顾,母女俩只有周末才能见上一面。上周六,刚把孩子接回来,她就接到紧急通知要加班,只能让家人再把孩子送回去。“想起女儿哭着喊‘妈妈是骗子’,我真的有点愧疚。”王琦维说。

其实,这些年,她有想过“打退堂鼓”。“前几年,有朋友向我推荐外贸企业,但最后我还是选择坚守。社区的工作氛围特别融洽,就像一个大家庭。在工作中,我慢慢找到了归属感,相信自己当初的选择。”

同样相信自己选择的还有林晨。今年25岁的林晨毕业于一所“双一流”大学的英语专业,现在是北仑区春晓街道明月湖社区的新晋社工。

从大二开始,林晨就参加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当时在昆明上学的她,每到寒暑假就会跑去邻市的山区给当地的贫困儿童上英语课。大学毕业两年后,林晨认为银行工作不符合她的职业规划,于是毅然辞职来到社区,为居民服务。

“我对志愿服务充满热忱,想帮助更多的人,社工这个职业很符合我的人生规划。”林晨说。

数读社工:

来自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市专职社工总数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截至2021年底,我市有专职社工6681人,其中女性4786人,占比71.64%。近些年,社工队伍的平均年龄稳定在35-36岁。其中,31-40岁占比最重,51岁以上社工仅占5%。社工队伍越来越年轻化,“90后”社工比例逐年增加。

2021年,专职社工队伍中,取得研究生学历的有73人,本科学历的有4571人,大专学历的有1718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仅319人。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专职社工人数波动极小,而本科学历的社工人数却有近千人的增长,研究生学历的社工人数增长近六成。

有分析认为,近年来,专职社工更趋向稳定,流动性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基层。与此同时,更多高学历人才的加入,让社工队伍更趋专业化,服务更精准。

宁波晚报记者薛曹盛 陶倪 实习生张雨倩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海归……他们为何改行当社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3-17 06:40:00

3月15日一早,王琦维就在办公室里核对疫情防控的相关数据。

在日本留学7年的硕士研究生黄露,现在是鄞州区东胜街道樱花社区的一名社工,她用自己的专业与居民“共情”;

北仑区春晓街道明月湖社区新晋社工林晨毕业于“双一流”大学的英语专业,因为喜欢志愿服务,她选择了基层。

这两年,宁波很多社区出现了一些高学历社工,他们拥有不错的学历背景,甚至有海外留学经历。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研究生学历的社工人数增长了近六成。3月15日是国际社工日,记者走进这一群体。

从离开到回归海归为何当社工?

今年37岁的黄露毕业于日本福冈教育大学,是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在日本留学7年多,现在是鄞州区东胜街道樱花社区的一名普通社工。

2011年毕业回国后,黄露进入日资企业当日语翻译。

“2016年公司裁员,一时间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无意间看到江北孔浦街道在招社工。我就想,我是学教育心理学的,说不定在社区有用武之地,就试着去参加考试。”黄露回忆。

随后,黄露顺利入职,当时丈夫随口的一句调侃,黄露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恭喜你,要当居委会大妈了!”

但黄露的社工生涯只短暂维持了一年时间。2017年3月,她离职了,原因是“落差太大”。

“社工的待遇不高,这一点我早有心里预期,但没想到第一个月拿到手只有2000多元,而且进入不了状态,感觉无所事事,特别没有存在感,坚持了一年,真的熬不住了。”离职后,黄露去了一家外企,重回翻译的职业“赛道”。

2020年发生的疫情再次改变她的人生轨迹。那个春节,她和很多人一样在家刷手机,无意间看到了以前的社区同事在朋友圈发的消息——“一天打无数个电话,上门挨家挨户送菜,碰到不理解的还要被骂,但这些都是值得的。”

看到前同事穿着防护服,一脸的疲惫,黄露有些泪目。“疫情汹涌而来,大家都躲在家里,但他们却挺身而出,冲在一线。”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她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可以再试一次?”

2021年1月,黄露来到樱花社区,成为一名基层社工。从离开到回归,黄露感觉到,和几年前相比,社工的工作强度更大了,人口普查、文明创建、疫情防控……每一场都是“硬仗”,但她却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在工作中,黄露试着运用心理学上的“共情”与居民交流,去解决基层矛盾。“我们做的事情很小,却很有价值。”黄露说,“社区每天处理的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需要去倾听,去感同身受,这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月初,远在海口的宁波樱花社区居民询问回甬的防疫政策。黄露耐心讲解,还在微信留言:“早点回家,宁波欢迎您!”

短短几个字,让对方感受到了暖意。对方回复:“有你这句话,我感觉好温暖!”

现在,很多人似乎早就忘记了黄露身上海归的标签。黄露则忙碌着,快乐着。

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相信自己的选择

3月15日早晨6点多,鄞州区东柳街道安居社区党委书记王琦维已经开始办公了。

王琦维在社区工作了8年多,一开始在安居社区,后来调到东柳坊社区,3月15日是她“回归”安居社区的第一天,而且“履新”第一天就“撞”上了新一波疫情防控。

“夜里2点多睡的,早上5点多就醒了,马上要进行数据排查,早一点到社区也安心一点!”这样的工作状态,王琦维早就习以为常了,“我恨不能有三头六臂,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

今年33岁的王琦维毕业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她的很多同学都是进入外贸企业工作,但她却当起了社工。说起缘由,她一脸苦笑:“当时有朋友说,社区工作特别轻松,每天搞搞活动就行,没想到掉‘坑’里了!”

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忙,她就把2岁多的女儿放到父母家,让老人帮忙照顾,母女俩只有周末才能见上一面。上周六,刚把孩子接回来,她就接到紧急通知要加班,只能让家人再把孩子送回去。“想起女儿哭着喊‘妈妈是骗子’,我真的有点愧疚。”王琦维说。

其实,这些年,她有想过“打退堂鼓”。“前几年,有朋友向我推荐外贸企业,但最后我还是选择坚守。社区的工作氛围特别融洽,就像一个大家庭。在工作中,我慢慢找到了归属感,相信自己当初的选择。”

同样相信自己选择的还有林晨。今年25岁的林晨毕业于一所“双一流”大学的英语专业,现在是北仑区春晓街道明月湖社区的新晋社工。

从大二开始,林晨就参加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当时在昆明上学的她,每到寒暑假就会跑去邻市的山区给当地的贫困儿童上英语课。大学毕业两年后,林晨认为银行工作不符合她的职业规划,于是毅然辞职来到社区,为居民服务。

“我对志愿服务充满热忱,想帮助更多的人,社工这个职业很符合我的人生规划。”林晨说。

数读社工:

来自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市专职社工总数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截至2021年底,我市有专职社工6681人,其中女性4786人,占比71.64%。近些年,社工队伍的平均年龄稳定在35-36岁。其中,31-40岁占比最重,51岁以上社工仅占5%。社工队伍越来越年轻化,“90后”社工比例逐年增加。

2021年,专职社工队伍中,取得研究生学历的有73人,本科学历的有4571人,大专学历的有1718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仅319人。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专职社工人数波动极小,而本科学历的社工人数却有近千人的增长,研究生学历的社工人数增长近六成。

有分析认为,近年来,专职社工更趋向稳定,流动性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基层。与此同时,更多高学历人才的加入,让社工队伍更趋专业化,服务更精准。

宁波晚报记者薛曹盛 陶倪 实习生张雨倩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