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2周年纪念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宣告我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近些年,随着功能不同的各类卫星和航天器数量不断增多,所产生的空间碎片为后续发射任务的轨道规划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太空空间,我国将建设完善的小行星监测预警系统,确保太空中的航天器安全稳定有序运行。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近日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共同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威胁,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我们要开始完善建立地基天基对小行星的监测预警系统。这样我们既要编目,而且关键是要分析哪一些是重危型的要进行判断。第二个我们就是要研究探索相关的技术和工程,有没有可能解除这些威胁,我们要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和攻关。

同时,我国还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组织编制近地小行星防御发展规划,开发近地小天体防御仿真推演软件并组织开展基本流程推演。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我们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或者2025年、2026年实施一次对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既进行抵近观测,又实施就近撞击,就改变它轨道进行技术实验,这样为我们未来人类真正应对小行星地外天体对地球家园的威胁,真正作出我们中国新的贡献。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